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46 10026-2019 智能抽水蓄能电站技术导则.pdf简介:
"Q/GDW 46 10026-2019 智能抽水蓄能电站技术导则"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PELC)发布的一份技术指导文件。该导则主要针对智能抽水蓄能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建议。智能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电力系统负荷低谷时的电能,将水抽到高处储存,当负荷高峰时再将水放下来发电的电站,它具有调节电力系统供需、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效率的作用。
此导则涵盖了智能抽水蓄能电站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电力系统运行控制、设备状态监控、故障诊断与处理、能源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它强调了现代化技术在提升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中的重要性,推动了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向智能化、高效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
Q/GDW 46 10026-2019 智能抽水蓄能电站技术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用先进、可靠、集成和开放的智能设备,辅以智能系统和智能网络的建设,以电站数字化为基 以可观测、可视性、自诊断、自适应、自学习、自趋优、互动性等为特征,满足全寿命周期管 具备三维可视化、智能调节、智能控制、智能分析、智能决策等功能的抽水蓄能电站。
数字化移交digitalhandover 将三维信息模型从基建期向生产期移交的行为,移交内容包括电站勘测、土建、机电等系统的信息 数据,以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资料等数据。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 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与交互,达到为用户提供集视觉、听觉、触觉等为 体的沉浸式仿真世界的技术,具备沉浸性、交互性、虚幻性和逼真性四个特征。 3.6 电站级数据中心powerstationdatacenter 采集、存储电站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各类信息、数据和资料,实现电站全过程数据共享、数据融合 3.7 公司级数据中心corporatedatacenter 以各电站级数据中心为数据基础,在搭建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应用数据处理、数据挖掘、 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将公司级数据中心与电站级数据中心融合,建立公司级数据仓库和基本应用体系
合并单元mergingunit 对互感器传输过来的电气量进行合并和同步处理乡村别墅装饰,并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按照特定格式转发给 设备使用的装置。
配工P啊 在建立三维信息模型的基础上,加载设备设计、制造、修试、技改以及实时运行参数,通过与数据 中心的融合,实现物理电站与数字化电站同步运行。数字化电站通过自学习,不断优化设备的运行参数 同时电站与智能电网实现智能联动控制,能够按照智能电网预测的运行参数保持最优工况运行。
智能分析intelligentanalysis 使电站各系统设备运行、管理及监测数据得到扩展应用,智能分析电站运维需求,实现电站智 智慧管理。
泛在感知ubiquitousperception 基于物联网、传感测量及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电站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全方位监测和感知。利用各 类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识别立体感知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 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深度集成,为智能控制和分析提供依据。
智能融合intelligentfusion 基于全面感知、互联网、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深度融合多源数据,实现对海量数据的计算、分 析和深度挖掘的过程
由控制区(安全I区)和非控制区(安全Ⅱ区)组成。控制区是指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纵向联接使用电 力调度数据网的实时子网或专用通道的各业务系统构成的安全区域;非控制区是指在生产控制范围内由 在线运行但不直接参与控制、是电力生产过程的必要环节、纵向联接使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的非实时子网 的各业务系统构成的安全区域。
电站层stationlayer 各类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以及数据中心、智能系统等,完成电站级运行监视、自动发电控制、 智 能作业、系统联动、智能控制、综合安全管控、设备设施健康评价、虚拟仿真运行等功能。
电站层stationlayer 各类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以及数据中心、智能系统等,完成电站级运行监视、自动发电控制 作业、系统联动、智能控制、综合安全管控、设备设施健康评价、虚拟仿真运行等功能。
3.27 数字化设计digitaldesign 建立在平面和二维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三维设计手段,让设计目标更加立体化、形象化的一种设计 方法。
数字化设计digitaldesign 建立在平面和二维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三维设计手段,让设计目标更加立体化、形象化的一种设计 方法。
MMS:制造报文规范(ManufacturingMessageSpecification) IED:智能电子装置(IntelligentElectronicDevice) GIS: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asInsulated Switchgear) 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
5.1.1智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应以电站的数字化建设为基础,以三维信息模型为载体,以信息分类 与编码为纽带,以业务系统数据集成为手段,搭建电站级数据中心,并通过智能网络的建设,实现智能 设备、智能系统与电站级数据中心的信息自动交互;应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虚拟仿真、移动互联 等技术手段,以电站级数据中心为基础,建立符合智能控制要求的应用服务组件,实现电站的智能化建 设和管理,总体功能结构图如图1。
能抽水蓄能电站总体功能结构图
5.1.2智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总体要求外,对于电站级数据中心、三维信息 模型、数字化移交、智能网络、智能设备、智能系统、智能控制、智能分析等内容应参照智能抽水蓄能 电站标准体系中的其他标准执行。 5.1.3智能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应根据抽水蓄能电站所处阶段(新建、在建、已建等)开展,遵循“循 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 5.1.4在抽水蓄能电站全寿命周期内应充分利用数字化移交手段,全面实现电站数据的数字化,并通 过高度自动化、功能融合、数据共享等建成电站级数据中心。 5.1.5应结合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维管理需求,充分应用三维信息模型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物理 电站与数字化电站的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电站在建设和运维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5.1.6抽水蓄能电站智能化是数字化的延伸和发展,其功能需求应包含建设(设计、安装、调试等)、 运行(过程监测、控制操作等)、维修(维护、检修)、生产和资产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可视化、智能 化和高安全性等特点。 5.1.7智能抽水蓄能电站应建立通信总线,生产控制大区宜采用DLT860标准MMS协议实现电站级 数据中心与单元层设备通信,管理信息大区宜采用WebService规范或Restful架构实现电站级数据中 心与外部系统通信。 5.1.8智能抽水蓄能电站与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应符合DL/T634.5104的 要求。
应通过智能终端、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设备、系统以及生产全过程和运维管理各环节的 监控与多种模式信息感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为电站的生产控制与经营决策提供全面丰富的立体 数据资源。
应通过三维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技术,创建数字化电站,具备对象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工作场景 可视化、运检业务可视化等特征,将电站复杂和抽象的数据以量化的、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适应电站 建设和生产管理的交互性及远程管理等要求。
应通过智能监测、精密诊断、知识度与逻辑推理等技术,结合设备历史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实现主 要机电设备的启动自诊断、在线自诊断和离线自诊断功能。
应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根据环境条件、边界条件、设备条件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策略 方法、参数和管理方式,适应机组运行的各种工况,确保抽水蓄能电站生产过程长期处于安全、经济 环保运行状态。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对功能性故障具有自愈能力; b)对设备故障具有自约束能力,降低故障危害; c)对运行环境具有自调整能力,提升运行性能。
应利用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抽水蓄能电站长期生产运维数据进行学习与 成设备运行、维护知识库,为故障诊断和预警提供支撑。
宜基于泛在感知和智能融合所获取的数据资源和自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利用寻优算法,实现对机组 运行效能的自动分析处理,提高抽水蓄能电站安全、经济、环保运行水平。
应利用网络通信、信息融合、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对多源数据的自动检测、关联和组合等处理,实 现对抽水蓄能电站生产运行和管理过程的全息观测与全局关联分析。应基于抽水蓄能电站大量的结构化 或非结构化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流程优化等技术,评估识别生产、检修、维护管理策略的 有效性。
应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抽水蓄能电站生产紧密结合,构建实时智能、高速安全的信息通信 “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原则指导下选用信息安全策略及措施,合理设计 、维护、管理网络通信系统,保证信息高效交互,实现具有在线监测与主动防御能力的信息通信
智能抽水蓄能电站横向应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包括安全1区、安全Ⅱ区)和管理信息大区GB/T 40391-2021 铝基复合圆片.pdf, 制大区从下到上应划分为过程层、单元层、电站层。管理信息大区从下到上应划分为过程层、单
图2 智能抽水蓄能电站系统架构图
2.1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应部署在过程层。 2.2过程层智能设备应完成与一次设备相关的数据采集及控制功能,包括实时运行数据的采集 运行状态的监测、控制命令的执行等。
6.3.1水泵水轮机IED、发电电动机IED、调速系统IED、励磁系统IED、发电机电压设备IED、主进 水阀IED、静止变频装置IED、主变压器IED、厂用电系统IED、机组状态监测IED、发变组继电保护IED、 发变组相量测量IED、气系统IED、水系统IED、金属结构设备IED、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IED、直 流电源系统IED、GIS设备IED、机组控制单元IED、开关站相量测量IED应部署在安全I区:照明系统 IED、故障录波IED、电能量采集IED、通风空调系统IED、水情测报IED应部署在安全II区;水工安 全监测IED、工业电视与安防IED应部署在管理信息大区。 6.3.2单元层各IED设备宜就地安置在宿主设备旁,完成宿主设备的运行数据采集、状态信息监测评 估、智能控制等就地综合评估、实时状态预报的功能,满足设备状态可视化要求。
6.4.1计算机监控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电压控制应部署在安全1区;发电计划申报系统、电能 计量系统、故障录波信息子站、水情测报系统应部署在安全II区;运检智能作业、综合安全管控、设 备健康评估、设施健康评估、虚拟仿真运行、设备全息管理应部署在管理信息大区,并应基于三维信息 模型开展场景管理、系统集成等应用。
6.4.2电站层布置各类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以及数据中心、智能系统等DBJ50T-405-2021标准下载,应完成电站级运行监视、 自动发电控制、智能作业、系统联动、智能控制、综合安全管控、设备设施健康评价、虚拟仿真运行等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