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福建省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3年1月).pdf简介:
福建省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3年1月).pdf部分内容预览:
2.0.6建筑本体节能率buildingenergyefficiencyimprover
2.0.6 建筑本体节能率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JB/T 13672-2019 双护盾岩石隧道掘进机.pdf,设计建筑不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的建 筑能耗综合值与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差值,与基准建筑 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比值
2.0.7基准建筑referencebuilding
2.0.8建筑能源系统调适
通过对建筑物能源系统及与其联动控制的建筑构件、中控系 统进行调试、性能验证、验收和季节性工况验证等工作实施全过 程管理,以确保建筑的用能系统实现设计意图并满足用户的实际 使用要求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建筑物在与其有关的建材生产及运输、建造及拆除、运行阶 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
将能源与材料消耗量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对应的系数,用于量 化建筑物不同阶段相关活动的碳排放
3.0.1超低能耗建筑应以室内环境参数及能效指标为约束性指 标,围护结构、能源设备和系统等性能参数为推荐性指标。 3.0.2建筑设计应根据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优先通过被动式建 筑技术降低建筑冷热需求,再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对建筑能源消 耗进行平衡和替代,以及用能系统的能效提升降低建筑暖通空调 给水排水、照明及电气系统等能源消耗。 3.0.3建筑应采用性能化设计、精细化施工和智能化运行模式 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的 规定。
标计算应付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3.0.5应进行全装修。室内布置与装修应简洁,不应影响气流组 织和损坏围护结构气密层,并宜采用获得绿色建材标识的材料与 部品。
织和损坏围护结构气密层,并宜采用获得绿色建材标识的材料与 部品。
4.0.1建筑的主要房间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应符合表4.0.1规
建筑的主要房间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应符合表4.0.1规定。
超低能耗建筑主要房间室内热湿环
室内湿度不参与设备选型和能耗指标的计算。
4.0.2居住建筑的新风量按换气次数确定,公共建筑的新风量按 人员密度确定,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6的规定。 4.0.3建筑主要房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 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 中室内允许噪声级高要求标准的规定。 4.0.4居住建筑能效采用绝对指标控制,设计建筑的全年累计耗 冷、热量,以及供暖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一次能源消耗 量应符合如下规定:
4.0.4居住建筑能效控制指标
4.0.5公共建筑能效采用相对指标控制,以满足《公共建筑节能
表4.0.5 公共建筑能效控制指标
注:节能率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0
4.0.6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可按表4.0.6选取。
.0.6非透光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
表4.0.7 外窗(包括透光幕墙)传热系数(K) 和太阳得热系数(SHGC)值
注:太阳得热系数为包括遮阳(不含内遮阳)的综合太阳得热系数。
5.1.1性能化设计应采用协同设计的组织形式。 5.1.2性能化设计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的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 标要求,并应利用能耗模拟计算软件等工具,优化确定建筑设计 方案。 5.1.3性能化设计宜按下列程序进行: 1设定室内坏境参数和能效指标; 2制定设计方案; 3利用能耗模拟计算软件等工具进行设计方案的定量分析 及优化; 4分析优化结果并进行达标判定。当能效指标不能满足所确 定的目标要求时,修改设计方案,重新进行定量分析和优化,直 至满足目标要求; 5确定优选的设计方案; 6编制性能化设计报告。 5.1.4性能化设计应以定量分析及优化为核心,应进行建筑和设 备的关键参数对建筑负荷及能耗的敏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建筑全寿命期的经济效益分析,进行技术措施和性能参数的 优化选取。
备的关键参数对建筑负荷及能耗的敏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 结合建筑全寿命期的经济效益分析,进行技术措施和性能参 优化选取。
设计,主要建筑或主要功能用房宜选择最佳的朝向布局,降低夏 李东西向用房的得热
宜的微气候,使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应进行建筑群体空间风 环境模拟分析与优化设计。
类型建筑相应的日照要求;应进行建筑群体空间光环境模拟分析 与优化设计。
5.2.4建筑设计应合理布置功能房间,减少夏李室内得热,降低 空调负荷。
5.2.4建筑设计应合理布置功能房间,减少夏李室内得热,降低
1居住建筑不宜在西向和西北方向布置主要卧室、起居室且 没置大面积的玻璃门窗或玻璃幕墙。 2公共建筑不宜在东、西向布置主要功能房间,且不宜设置 大面积的玻璃门窗或透光幕墙。
化分析计算确定,合理控制建筑东、西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建筑 单一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应符合表5.2.5的要求,且公共建筑屋顶透 光部分与屋顶总面积比不超过15%,居住建筑屋顶部分不宜设置 透明天窗。
表5.2.5建筑窗墙面积比限值
热,应综合考虑建筑朝向、房间功能、外观效果、安全性以 境影响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遮阳形式(如建筑本体遮阳、构 阳、活动遮阳等)。屋面及外墙宜采用立体绿化。
境影响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遮阳形式(如建筑本体遮阳、构件遮 阳、活动遮阳等)。屋面及外墙宜采用立体绿化。 5.2.7建筑的空间组织和门窗洞口的设置应有利于夏季和过渡 季自然通风以及所需功能空间的天然采光,应进行自然通风和天 然采光专项优化设计。可采取下列措施: 1合理组织平面布局和外窗开口设计,增加室内采光和空气 对流,避免单侧通风; 2体量或进深较大的建筑仅采用外窗难以满足天然采光和 自然通风要求时,可设置中庭或天并,中庭的顶部宜设置通风天 窗或通风塔引导空气流动; 3地面以上无外窗的大进深功能空间(商业内区、走道等) 无天然采光的地下空间可采用设置采光天窗、采光侧窗、下沉式 广场(庭院)、光导管等措施增加天然采光; 4地下空间无自然通风的房间,可设置下沉庭院、天井、天 窗等将自然风引入室内; 5室内宜采用开敬式布局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同时宜减少 内部隔墙或采用低矮隔断; 6当建筑外部条件不适宜采用自然通风或仅通过自然通风无 法满足使用需求时,应加设机械通风换气装置;居住建筑宜分户独 立设置新风和排风系统,并应进行风量平衡计算,排风量宜为新风 量的80%~90%; 7室内墙面和顶棚宜采用浅色材料。
5.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5.3.1夏热冬冷地区,应选用高性能保温材料,采用热惰性大的 重质墙体和复合墙体结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确定应遵循性能
5.3.1夏热冬冷地区,应选用高性能保温材料,采用热
化设计原则,通过能耗模拟计算进行优化分析后确定。不同气候 区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可按表4.0.6选取,建筑外窗 (包括透光幕墙)热工性能参数可按表4.0.7选取。
5.3.2外门窗应有良好的气密、水密及抗风压性能。外门窗气密
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 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规定的7级。
5.3.3当公共建筑入口大堂采用全玻幕墙时,全玻幕墙中非中空
玻璃的面积不应超过同一立面透光围护结构面积的10%,且应按 司一朝向立面透光面积(含全玻幕墙面积)加权计算平均传热系 数。
5.3.4建筑屋面(包括植被绿化屋面)、外墙外表面材料太阳辐 射吸收系数小于0.5。
射吸收系数小于0.5。
5.3.5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应进行消除或削弱热桥的专项设
5.3.5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应进行消除或削弱热桥的专项设计,围 护结构保温层应连续。
几套联排别墅建筑图5.3.6应进行外窗(门)洞口交接处的保温和防水构造设计
5.3.7官线(道广牙墙、牙按板、屋面等部位,应进行保温 水构造节点设计,并明确施工方案。在墙体及地面铺设电气 和设置开关插座时,应进行保温和隔声构造节点设计。
日议直大阳生时 寸拍六 5.3.8设在外墙上的龙骨、支架等部件安装处,均应采取防热桥 构造处理,技术措施包括在外墙上预埋断热桥的锚固件,增设隔 热间层作为防热桥垫板,也可使用非金属材料。 5.3.9围护结构应进行气密性专项设计,气密层应连续并包裹整
构造处理,技术措施包括在外墙上预埋断热桥的锚固件,增设隔 热间层作为防热桥垫板,也可使用非金属材料。
个外围护结构,建筑设计施工图中应明确标注气密层位置
5.4.1应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因素进行空调系统冷热源方案比选 和性能参数优化,并符合下列规定:
1优先利用废热; 2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 3冬季空调宜采用热泵,不宜采用锅炉供暖方式: 5.4.2空调系统冷热源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与建筑负荷匹配DBJ51/T 033-2020 四川省既有建筑增设电梯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选用高能效等级的产品; 2宜直接或间接的利用自然冷热源; 3应兼顾生活热水需求; 4集中空调系统的空调制冷机房系统名义工况能效比、制冷 机房系统全年平均设计能效比应达到现行协会标准《高效空调制 冷机房评价标准》T/CECS1100的一级能效要求。 5.4.3空调冷热源设备应选用高效率的设备,其效率应符合下列 要求:
5.4.3空调冷热源设备应选用高效率的设备,其效率应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