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706-2021 地热井固井技术规范.pdf

NB/T 10706-2021 地热井固井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 M
标准类别:工业标准
资源ID:13591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706-2021 地热井固井技术规范.pdf简介:

NB/T 10706-2021《地热井固井技术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局的一项技术规范,主要针对地热井的固井工艺进行详细规定。地热井是用于开采地热能源的井,固井技术是地热井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井壁的稳定、防止渗漏,以及保证地热资源的高效利用。

该规范明确了地热井固井的施工要求、材料选择、施工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点:

1. 固井材料的选择:规范对固井水泥、水泥浆的性能、配比、混合法等有具体要求,以确保固井质量。

2. 固井工艺:规定了地热水泥浆的灌注方法、压力控制、速度控制以及后续的井壁加固等步骤。

3. 监测与检验:规范要求在固井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固井质量,并对固井后进行严格的检验。

4. 环保与安全:强调了固井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和施工安全规定,保障了作业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这个规范的出台,对于推动我国地热能资源的开发,保障地热井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以及提高地热能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NB/T 10706-2021 地热井固井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文件规定了地热井的固井设计、固井准备、固井施工和固井质量验收的技术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水热型地热井的固井设计和施工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文件。 GB/T19139油井水泥试验方法 DZ/T0260地热钻探技术规程 SY/T5374.1固井作业规程第1部分:常规固井 SY/T5374.2固井作业规程第2部分:特殊固井 SY/T5412下套管作业规程 SY/T5467套管柱试压规范 SY/T5724套管柱结构与强度设计 SY/T5840固井设计规范 SY/T6592固井质量评价方法 SY/T6641固井水泥胶结测井资料处理及解释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固井施工设计 4.1基础资料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文件。 GB/T19139油井水泥试验方法 DZ/T0260地热钻探技术规程 SY/T5374.1固井作业规程第1部分:常规固井 SY/T5374.2固井作业规程第2部分:特殊固井 SY/T5412下套管作业规程 SY/T5467套管柱试压规范 SY/T5724套管柱结构与强度设计 SY/T5840固井设计规范 SY/T6592固井质量评价方法 SY/T6641固井水泥胶结测井资料处理及解释规范 3术语和定义

黑龙江省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实施细则(2020暂行)本文件没有 要界定的不语和定义

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主要包括: a) 钻井地质设计书、钻井工程设计书; b) 井身结构; c)上层套管的套管串结构及钢级、壁厚、机械性能、套管损伤情况; 地质分层及岩性、地层孔隙压力、测(录)井资料、井史、完钻时的排量和泵压、钻井液性能 钻具结构、温度等数据。

NB/T107062021

井底温度包含井底静止温度和井底循环温度,井底静止温度以实测为主,或用地温梯度法计算,并 底循环温度用经验推算法或数值模拟法确定,根据大值选取水泥型号。 4.1.1.1地温梯度法。井底静止温度地温梯度法计算见式(1):

式中: T 井底静止温度,℃; DT 地温梯度,°C/m; H 一垂直井深,m。 4.1.1.2经验推算法。井底循环温度经验推算法计算见式(2):

T, =T,+D×H

式十: T一井底静止温度,℃; T—地表平均温度,地表以下100m处恒温层的温度,“℃; D一地温梯度,°C/m; H一垂直井深,m。 4.1.1.2经验推算法。井底循环温度经验推算法计算见式(2):

式中: T 井底循环温度,C; T。 钻井液循环出口温度,取循环1周~2周的出口温度,°℃; H 垂直井深,m。

T 井底循环温度,℃; TZ 井底静止温度,C; K 地区经验系数,取值范围一般为0.75~0.90。 1.1.3数值模拟法。采用专用设计软件中的温度模拟器计算井下循环温度。

T 井底循环温度,C; TZ 井底静止温度,C; K 地区经验系数,取值范围一般为0.75~0.90。 1.1.3数值模拟法。采用专用设计软件中的温度模拟器计算井下循环温度。

根据钻井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实钻资料、测井资料评估或验证地层孔隙压力、估算破裂压

技术套管固并时前置液用量应占环空高度300m以上,生产套管固并时前置液用量应占环空高度 450m以上,或按照紊流接触时间不小于10min计算。

4.3.1水泥标号选择

表层套管固井选用普通水泥,井深2000m以浅且温度不高于75℃时选用普通水泥,其他情况 井水泥。

4.3.2水泥浆性能要求

水泥浆要求按GB/T19139执行,主要包括温度、密度、稠化时间、滤失量、抗压强度、流变性 水泥浆沉降稳定性等。

4.3.3水泥浆密度设计

水泥浆密度至少应比同井使用的钻井液密度高20

为计算水泥用量需先计算出固并所需的水泥浆量(水泥浆体积

为计算水泥用量需先计算出固并所需的水泥浆量(水泥浆体积)。 4.3.4.1水泥浆量。水泥浆量计算见式(4)~式(6):

NB/T 107062021

式中: VS 固井所需水泥浆量,m: Vsa 环空水泥浆量,m; Vsp 管内水泥塞体积,m。 根据电测井径,将环空水泥浆封固段分为若干段(设为n段),环空水泥浆量为:

Dpl 水泥塞处套管内径, cm h 水泥塞高度,m。

式中: 一水泥用量,t。 配浆水用量计算见式(8):

儿 Dh ........... . 40000

PV= W P 1+m 1+p.m V

PV= PVs 1+m 1+p.m

式中: Ww一配浆水用量,m3。 在现场,实际水泥准备量和配浆用水准备量都要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附加一定数量,一般附加0.1

施工压力设计应做到固井前压稳、固井过程中压稳和候凝过程中压稳。环空静液柱压力与 阻力之和应小于地层破裂压力。

NB/T10706—2021

工排量选用素流临界排量,按钻井手册规定计

为保证重叠段固并质量,技术套管

为保证重叠段固并质量,技术套管

生产套管固并时,封固段顶部水泥24h~48h抗压强度应不小于7MPa,热储层段水泥24h~48h抗 压强度应不小于14MPa,其养护压力和温度依据井深条件而定。 若生产套管含有筛管井段,固井注水泥浆时应采用井下分隔工具隔离该井段,并严格计算水泥浆及 顶替液用量。

应采取管内散压方式候凝,有条件时应在环空憋

井眼准备按SY/T5374.1执行。

井眼准备按SY/T5374.1执行。

5.2.1提升、动力系统

固井作业前应对钻井泵、循环灌、循环管线、水龙头等循环系统进行检查保养;连接各钻井酒 门应灵活可靠:实测各钻井泵的上水效率。

井作业前应对所有钻并仪器仪表进行认真仔细的

固井前应对供水车、压风机、配浆车、批混车、注浆车、管线、闸门、流量计等仪器设备进行全面 检查,保证连续施工的要求。

水泥头的额定工作压力应达到以下要求:公称直径339.7mm的水泥头试压21MPa;公称直径 244.5mm和177.8mm的水泥头试压35MPa;公称直径小于177.8mm的水泥头试压49MPa。水泥头应每 井次保养一次并定期试压、探伤。水泥头在送井前应进行全面检查、保养。其螺纹应与所连接套管、钻 具的螺纹一致,所有阀门应做到开关灵活。水泥头内的胶塞应装配合格,胶塞挡销应能够灵活打开。

按SY/T5412要求对送井套管逐项进行检查湖北省通用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及全费用基价表(2018年版) 第8册 工业管道工程(鄂建办[2018]27号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2018年1月22日).pdf

固井前做好以下固井材料准备工作: a) )下套管前,应根据固井设计,取现场水、水泥及外加剂,做好水泥浆、前置液实验工作,性能 达到设计要求; b)装水泥前,应将储灰罐清扫干净; C) 在准备配浆水前,应将所有的储水装置清洗干净; d) )井场储备水泥存放超过20d,应倒罐一次以上; 2 注水泥前,配好配浆水,混配好水泥样,并进行大样复查实验; ? T 现场配制的配浆水超过3d,应进行二次大样复查实验; g)注水泥前,应根据固井设计要求,配制好前置液。

a) 检查、核对钻井液性能和钻井泵排量: D) 应按不小于预计最高施工压力的1.2倍对注水泥管线试压。

下套管作业按照SY/T5412执行

下套管作业按照SY/T5412执行

在下完套管注水泥前,召开固井交底会,参加人员包括钻井、固井、地质、钻井液、录井、工具等 督和技术人员,交底会主要内容包括: a)通报下套管情况; b)通报固井作业准备情况; c)通报固井设计中注水泥施工程序和要求2015市政工程初级造价定额换算,明确参加注水泥施工各方的职责; d)通报固井配合岗位人员落实情况; e)强调固井作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固井施工作业程序按照SY/T5374.1执行,并严格按照固井设计施工作业。注水泥作业应按设计连 续施工,水泥浆密度应保持均匀,平均密度与设计密度误差不超过0.03g/cm

采用仪表计量和人工计量方式同时计量注替参数和数量并相互核对,应采用固井压力、排量、密度 实时采集系统连续监控施工过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