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3/T 3337-2022 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简介:
DB23/T 3337-2022《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一部关于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出台,是为了贯彻国家和地方的节能减排政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提高居住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建筑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该标准规定了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施工方法、材料选用、设备配置、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它涵盖了建筑的保温隔热、建筑体形、自然采光、通风、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水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的节能措施,旨在实现建筑的高能效、低能耗、环境友好。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建筑外窗的传热系数限制、太阳能利用系统的设计、建筑照明和电器设备能效要求、以及建筑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等。通过遵守该标准,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将更加注重能源的节约和环保,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DB23/T 3337-2022 是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指南,对于推动当地绿色建筑的建设,提升建筑能效,减少碳排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DB23/T 3337-2022 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室内环境参数、建筑与围 护结构,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燃气、给水排水、电气、计量与监控、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判定,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新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住宅的商业服务网点可参照本文件设计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DB64/T 1772-2021 农村消防安全技术标准.pdfDB23/T3337—2022
通过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的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与投射到透光围护结构外表面上
DB23/T3337—2022
可见光透射比visibletransmittance 透过透光材料的可见光光通量与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见光光通量之比。 3.16 气密区airtightnesszone 为保证建筑气密性而划分的区域。 3.17 气密层airtightnesslayer 由气密性材料和部件、抹灰层等形成的防止外墙内侧空气渗透的连续构造层。 3.18 建筑气密性airtightnessofbuildingenvelope 建筑在封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用于表征建筑或房间在正常密闭情况下的无组织空气渗 透量。通常采用压差试验检测建筑气密性,以换气次数N50,即室内外50Pa压差下换气次数来表征建 简气密性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a)indexofheatlossofbuilding 在计算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损失 需由室内供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为W/m"。
在计算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损 由室内供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为W/m。
DB23/T3337—2022
一次能源消耗量primaryenergyconsumption 建筑物中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系统的一次能源消耗量总和。 3.27 一次能源换算系数primaryenergycoefficient 将某种能源转换成一次能源时,考虑能源在开采、运输和加工转换过程中造成能源损失的系数。 3.28 建筑能耗综合值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单位面积年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的终端能耗量和可再生 能源系统发电量,利用能源换算系数,统一换算到标准煤当量后,两者的差值。
5.1冬季供暖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 一室内温度取20℃; 一换气次数取0.5h。 5.2建筑内部建筑设备传播至主要功能房间室内的室内噪声昼间不应大于40dB(A),夜间不应大于 30dB(A)。 5.3主要功能房间的铅垂向Z振级昼间不应大于78dB,夜间不应大于75dB。 5.4室内空气质量应满足表1的规定。
5.1冬季供暖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
黑龙江省主要城市的气候分区按附录A确定。 1.2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总体规划和总平面设计应充分利用场地自然条件、自然通风和冬季日 筑的主要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适宜朝向,且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建筑物不宜设有三面
DB23/T3337—2022
的房间。 6.1.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必须满足安全、耐久的要求,并应加强围护结构保温隔 热和密封构造措施。 6.1.4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平面应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合理加大进深。建筑物平面布局在保证使用 功能合理的同时,尚应考虑热环境的合理分区 6.1.5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2规定的限值。当体形系数大于表2规定的限值时, 必须按照本文件第11章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6.1.6建筑物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表3规定的限值。当窗墙面积比大于表3规定的限值时,必须按 照本文件第11章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表3居住建筑窗墙面积比限值
散开式阳台的阳台门上部透明部分计入窗户面积,下部不透明部分不计入窗户面积; 窗墙面积比应按开间计算。表中的“北”代表从北偏东小于60"至北偏西小于60"的范围;“东、西”代表 从东或西偏北小于等于30"至偏南小于60"的范围;“南”代表从南偏东小于等于30"至偏西小于等于30"的 范围; 确定外墙窗墙比时,应同时保证居住建筑室内采光满足GB50033的要求; :每套住宅可以有一个房间在一个朝向上的窗墙比不大于0.60。
6.1.7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置的屋面天窗面积与该房间屋面面积的比值不应大于0.
适低能税店任建巩的末元设施应付合以下规定: 采光窗的透光折减系数Tr应大于0.45; 外窗玻璃系统的太阳得热系数SHGC应不小于0.45; 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0; 导光管采光系统在漫射光条件下的系统效率应大于0.50。 6.1.10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有采光要求的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各表面的反射比应符合表4的规定。
DB23/T3337—20226.1.12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外墙保温工程应具有防水、抗冻、耐高低温、承受风荷载、防潮等功能。设计应符合GB55016、JGJ144和JGJ/T235等标准的规定,6.1.13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采用粘贴,锚栓辅助工艺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应保证系统自重和风荷载共同作用的变形协调。并应符合以下规定:一一当保温层厚度大于150mm时,应在外墙每层层间适当位置设置外墙外保温系统承托构造;一当保温层厚度为100mm~150mm时,宜在外墙每层层间适当位置设置外墙外保温系统承托构造。6.1.14设置热回收新风机组,伸出室外的管路应有防雨、防积雪、防结冰的措施。6.1.15新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置太阳能系统时,应符合以下要求:一一屋面、墙面、阳台、外挑构件上设置的太阳能系统应具有安全耐久、抗震、防风、防冰霍及防止冰雪聚集和滑落伤人等功能;一有疏散功能的屋面设置太阳能系统时,不得影响人员安全疏散;一宜结合建筑造型需要,选用模块化的太阳能系统;一安装太阳能系统,不应影响屋面、墙面的防水、保温等构造层及临近的建筑构件正常维护维修作业。6.1.16设置与主体建筑相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时,应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并应符合GB55015的规定。6.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6.2.1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5规定的限值,周边地面、地下室外墙等部位的保温材料层热阻不应小于表5规定的限值。当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不满足上述规定时,必须按照本文件第11章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表5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传热系数K[W/(m²·K)]围护结构部位≤3层>3层屋面0. 100. 10外墙0. 100.15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0. 100. 15窗墙面积比≤0.301. 01. 0外窗0.30<窗墙面积比≤0.451. 01. 0屋面天窗1. 0单元出入口门/分户门1. 20/1. 30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m²·K/W)不供暖封闭阳台侧栏板外侧/内侧3. 00/1. 20室内地面2. 002. 00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4. 504. 50地下室屋面 (埋入土壤内)4. 504. 50变形缝两侧墙体之间的保温层1. 501. 50注: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为平均传热系数,按附录C计算。
DB23/T3337—2022
居住建筑内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6规
表6 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6.2.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JT/T 1180.18-2018标准下载DB23/T3337—2022
DB23/T3337—2022
DB23/T3337—2022
地下室室外地坪以下的外墙和屋面应根据地下室的使用功能设置保温构造。保温材料层热阻 应不小于6.2.1条限值。当地下室地面低于室外地坪<1.50m时,外保温层应做至地下室地 面下不少于0.20m;当地下室地面低于室外地坪≥1.50m时,外墙外侧保温层应做至室外地 面下1.50m,可在地下室外墙内侧设置有排湿构造的保温层,保温层外侧应设有密闭的隔汽 层和防护层; 伸出建筑主体以外的地下室屋面,宜采用整体铺装且具有防水功能的保温材料。地下室屋面 的保温层、防水层应与地上相邻建筑墙面的保温层、防水层连续封闭设置。地下室屋面应设 置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当地下室屋面为种植屋面时,宜设置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防 水层必须选择具有防植物根系穿刺能力的材料; 一当埋入地下的保温层采用有机类保温材料时,保温层应设置防生物侵害的构造防护措施。 6.2.20室内沿外墙地面以下设有供暖地沟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应在地沟盖板上设计保温(隔热)构造; 一当地沟地面标高低于相邻基础(承台梁)底面标高并小于室外地坪下1.5m时,首层地面以 下外墙及承台梁外侧应设置保温层,设置在低于承台梁以下的地沟外侧墙体及地沟地面应设 置保温层 6.2.21当居住建筑采用桩基础,承台梁理深>1.50m时,仅设置外墙地面以下深度不大于1.50m的外 侧保温层;承台梁埋深≤1.50m时,首层地面以下承台梁及上部墙体内外侧均应设置保温层,墙体内侧 保温层应与首层地面保温层连续(或搭接不小于500mm)设置。 6.2.22当墙体保温层采用不少于两层保温材料复合构造时,设计必须给出复合层的粘结强度、复合后 保温板的抗拉强度、水蒸气渗透性能等指标要求。当使用不少于两层保温板材复合时,应在工厂加工生 产。应对使用复合保温材料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给出详细的构造设计及安装、锚固等要求,
7.1.1供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施工图设计GB/T 19473.2-2020 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 第2部分:管材.pdf,必须对设置供暖、空调房间进行热负荷和逐项 荷计算。
用户对供暖费用可承受的能力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并符合下述规定: 应优先选用高能效等级的产品,并应提高系统能效; 一应有利于直接或间接利用自然资源; 一应考虑多能互补集成优化; 应根据建筑负荷灵活调节; 一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 一宜兼顾生活热水需求。 .1.3当采用电作为供暖能源时,供暖设备宜集中控制,应符合下述规定: 一在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采用热泵供暖; 一一只有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允许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热源 + 1 无城市或区域集中供热,采用燃气、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限制,且无法利用热泵 供暖的建筑;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其发电量能满足自身电加热用电量需求的建筑:
DB23/T333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