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万科三期K栋超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万科三期K栋超高层住宅楼的施工组织设计,通常会是一个详细的工程项目管理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概述:简述K栋住宅楼的基本情况,如建筑面积、层数、设计特点等,以及其在万科三期整体项目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2. 目标和任务:明确施工的主要目标,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按时完成建设,以及符合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
3. 施工组织:根据工程特点和规模,划分施工阶段(如基础施工、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并确定各阶段的施工顺序和责任分工。
4. 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施工队伍、技术人员等)、机械设备、材料供应等的规划和管理。
5. 施工进度计划:详细列出施工的时间节点和关键里程碑,确保工程按照预定时间表进行。
6. 质量控制: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验收标准等。
7. 安全管理:强调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包括施工安全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安全培训等。
8. 环保和文明施工:考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施绿色施工,降低噪声和扬尘,保护生态环境。
9. 沟通协调:强调团队内部和外部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流畅,问题及时解决。
10. 风险管理:识别可能的风险因素并制定应对策略,如天气、资金、技术等。
以上是对一个典型超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的简介,具体的内容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万科三期K栋超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2)计算工程量,以分项分部、楼层或单元计算,以满足施工时对各部位工程量的需要。
3)作好劳动力、材料、机械台班等需用量分析。
4)填写材料、人工单价,计算其价值。
GB 7190.1-199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 第1部分中小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5)编写预算说明书。
2.1 对工程轴线控制网测量定位及控制桩、控制点的保护。
工程轴线控制网测量定位及控制桩、控制点设在基坑边较远处,为防止施工被破坏,用混凝土做桩,桩上设钢板标识点位,并用专用钢板盖作保护。
2.2 临时供水、供电
综合考虑生产、生活、消防等各方面的因素,编制临时供水方案,临时供电方案等。经计算确定需用量、管径、导线截面、变压器容量并合理布置管线。
应综合考虑生产、生活、雨水的排放,现场设环形排水沟及沉淀池,对施工及生活污水经沉淀后才可排入市政管网。
生产设施: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砌筑抹灰用砂浆现场搅拌;现场设钢筋加工厂,所有钢筋在现场加工,钢结构构件场外专业加工厂加工。
生活区内设宿舍、厕所、浴室、食堂等设施;设办公室、会议室、厕所,场内临时道路全部采用混凝土硬化,进场后进行完善封闭。
创造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减少外部因素对施工生产的干扰,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是施工准备的一个重要内容,专人专项、责任分明是外部环境准备的工作方法 。
本工程的总体控制计划,包含了从工程正式开工到竣工期间的所有主要工作,包括土建结构、装修施工,分包工程、机电安装,室外工程等。详见施工进度总进度计划。
第三节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3.3.1 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
进场后,根据与业主签定合同所确定的开竣工时间和主要里程碑,编制各个施工段的总体进度计划并报业主、监理审批,作为指导整个工程进度的纲领性文件。
在总进度计划指导下,编制出包括整个工程的三级网络计划。即总进度网络计划、里程碑计划和月度计划。具体指导施工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编制周计划和每日劳动计划。
3.3.2 施工计划管理
1)计划的调整(对比纠偏)
合同中规定的开、竣工日期及各个里程碑为必保控制点,为了确保控制点的到达,结合施工中不断发生的变化,需对计划进行调整。
2)计划的检查和落实
生产部门必须严格按计划施工,施工队每天上午须将前日完成情况书面报告计划人员,每周组织队长开会检查上周完成情况,并协商确定下周计划。每月组织开会检查并考核各队的完成情况,根据情况调整并确定下月计划,报给业主批准,待下月生产会上讨论并布置落实。
第六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一节 现场场容、场貌综述
场地位于武汉市江汉区经济开发区贺家墩,交通方便,围墙封闭场地已完成三通一平,具备开工条件。
第二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依据及原则
2.1 施工总平面图布置依据
根据施工工艺流程,业主提供的现场地下及周围作业条件,项目所在的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等。
2.2 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原则
平面布置应在满足施工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紧凑,尽量缩短运输路线及各种管线的距离和长度;应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绘制相应的施工总平面图;施工总平面布置还应充分考虑安全及环保要求。
第三节 围墙、临建及场地硬化
3.1 施工现场入口及围墙
为了将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现场施工组织有序,施工现场实行全封闭化管理,现场与施工主通道采用围墙分隔,与三期I栋待地下室封顶后用彩钢板进行分隔,施工区设一个大门,供材料及人员的出入和消防使用。
3.2 现场道路及排水
现场主要施工道路宽6m,以满足施工车辆错车要求,道路夯实压平,上铺混凝土路面,保证混凝土搅拌车、钢筋运输车、汽车吊不压陷。现场沿地下室周边设300×300 砖砌排水沟,临时道路向排水沟找坡,排水沟进一步找坡,将水引至市政下水井道,现场污水需先排入集水坑,经二次沉淀后排入市政管道。
3.3 现场机械、设备的布置。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考虑到工期的要求,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施工任务。在现场布置1台塔吊、2台人货电梯(具体位置详见基础、主体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结构施工期间现场将布置1台混凝土输送泵,楼面布置一台布料杆,臂长12.5m。
3.4 现场材料加工、堆放场地
其它材料、机械、机具堆场将视现场情况进行灵活布置(具体位置详见基础、主体施工总平面图)。
现场办公区布置在现场北侧空地。设一栋两层彩钢板活动房,面积约为230 ㎡,主要供项目部管理人员办公。
第四节 现场交通运输组织及进场材料统计
由于本工程工期紧而且工程量大,需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材料、构件、工具,现场交通运输组织协调工作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在进场施工前办理好车辆运输相关证件,现场专人负责交通协调,统一指挥,规划好车辆进出场路线,按照总平面图布置规划好材料堆场,及时安排塔吊卸车。大型材料运输将主要在夜间进行。
第五节 基础施工阶段的总平面布置
基础阶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最大的难点在于场地较狭窄,平面布置要充分考虑利用好每一分场地。考虑到钢筋的用量问题,在场内布置钢筋、木工加工场地各一个。详见《基础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第六节 主体结构施工总平面布置
待施工完地下室,地下工程回填完成后,可以将基础施工时设置木工制作场搬至地下室顶板上。在现场北侧有施工道路。详见《主体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第七节 施工临时用水设计
市政管网水源在工地北侧。施工用水环建筑周边布置,水管接驳至养护室、混凝土输送泵、砂浆搅拌机旁。
本工程采用商品砼,因此现场用水主要是养护砼用水、砌砖及抹灰等用水和消防用水,现按最大用水高峰施工期间计算用水量。
q1=k1 ΣQ1 ·N1·K2/(8×3600)
=1.1×(50×300+100×800+120×140)×1.5/(8×3600)
=6.4 L/s
注:每台班搅拌砂浆50 m3,用水300L/m3,每台班养护砼800 m3,用水100 L/ m3,每台班砌筑墙体120m3,浇砖140L/ m3,未预计施工用水系数k1取1.1,用水不均衡系数K2取1.5。
消防用水q3取10L/s。
因:q12 =6.4L/s d=√4Q/π·V·1000 =√4×11/π×1.5×1000 =0.097 m=97mm 取管中水流速V=1.5m/s 现场需设DN50管径供水才能满足现场施工、消防用水的需要。 第八节 施工临时用电设计 详细见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8.2.2.主楼的用电采用沿结构管井壁埋管敷设的方式,随楼层升高而升高。 8.3.2.线路架设时其下坠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埋地电缆深度应超过0.6m,电缆下方应垫有细砂,不应有硬物,过路时应加钢管保护,且管口应长出路的两端各1m。 8.3.3.PE线及工作零件的颜色应按以下标准严格配置:PE线为黄绿双色线,工作零线为黑线。 8.3.4.防雷。施工现场内的塔吊等不在周围建筑物保护范围以内,应加装避雷针。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应与变压器的接地装置进行可靠电气联接,防止雷电波侵入。做防雷接地的设备,必须做重复接地,同一设备的重复接地与防雷接地可使用同一接地体,接地电阻必须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要求。 8.3.5.接地。PE线在同一回路中至少做三次重复接地,且不超过30米。漏电开关后的工作零线不准做重复接地,不同回路不准共用工作零线。 8.4.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及组织措施 8.4.1.1现场机具专用开关箱施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8.4.1.2.各类机具、机械设备开关箱漏电开关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为0.1s;潜水泵专用漏电开关宜选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为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0.1s的漏电开关。 8.4.1.3.回路中的大功率电动机,采用功率因素调节器来补偿。 8.4.1.4.对于产生振动的设备,其保护零线连接点不得少于两处。 8.4.1.5.合理设置防雷和接地装置。 8.4.2.组织措施:电气技术人员应向临时配电设施安装电工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制定现场安全用电的有关规章制度、定期安全检查和评比制度、建立维护保养检查记录等,确保能及时发现隐患及时解决隐患,确保现场施工用电安全。 8.5.施工临电防火措施: 8.5.1.配电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3 级,室内须配置砂箱和绝缘灭火器。 CECS22-2005标准下载8.5.2.合理配置、整定、更换各种保护器。 8.5.3.加强电气设备相间和相对地间绝缘,防止闪烁。 8.5.4.禁止使用老化及劣质产品。 8.5.5.禁止超载和设备“带病运转”。 8.5.6.所有人员必须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和维护,遇有损坏时应及时更换。 第七章 拟投入本工程资源计划 GTCC-059-2018标准下载1.1 劳务分包计划安排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现场实施管理层和作业层分开的两级管理模式。层层负责,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各个管理层及作业层施工人员的劳动积极性,同时组织协调好两极合作关系,达到和谐同一、顺利开展各项施工任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