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安庆长江大桥B标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安庆长江大桥B标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⑵边锚缆调缆系统,由双滚子导缆钳、四轮滑车组、拉力架、调节索及相配套的钢丝绳、眼板、卸扣等共4套。
⑶尾锚缆调缆系统设备同边锚缆共2套。
⑷钢围堰纠扭系统,用于纠正钢围堰在定位安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转动偏差,由四轮滑车、拉力架及相配套的钢丝绳、卸扣组成,共4套。
⑸绞车系统:每条船均设有2台500KN卷扬机JJF(吉) 76-2014 大量程电子数显千分表校准规范.pdf,用于全船调缆系统的动力供应。同样每台卷扬机均设有量程100KN测力计。
⑹联接梁系统:两条导向船由万能杆件和钢管构成的桁架联结成整体。
第三节 锚碇系统的施工工艺流程
参考同类桥型的施工经验,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拟定抛锚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第四节 锚碇系统的施工
由于抛锚区靠近光缆区域和主航道,经与有关航道管理部门的协商,已经划分出明确的施工区和抛锚区,(见附图01)固抛锚时必须按预定的位置抛设。
测量定位在大桥测量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测量基线,并设置一些临时控制点,在岸上布置两台全站仪,采用前交会法定位。
各锚块的坐标已计算出来,由于水深较深,11月中旬抛锚水深约20米左右,锚块在下沉过程中由于水流的冲击会使锚块向下游移动一段距离,故锚块抛设位置应比设计位置向上游抢一定距离,各锚点的抢位情况如下:导向船尾八字锚10#,11#向上游抢10米,其余锚块均向上游抢20米。抢位后的坐标见附图02。
施工准备: 抛锚施工应座好以下工作:
锚块起吊钢丝绳准备就位;
锚块与锚链用配套卸扣联起来;
锚块整体摆放在送锚船上,以便于下放;
拉缆钢丝绳与锚链用相应夹子联结好;
准备足够数量配套的夹子,扳手以及短扣等起重常用工具;
对所有锚链、锚缆、卸扣和卷扬机及其联结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各项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由总指挥协调调动。
抛锚: 作好充分准备工作后开始抛锚。
用拖轮将120吨浮吊拖至锚位处,送锚船靠近起重船,起重船吊起锚块,注意用钢丝绳将锚链打住,防止锚链随锚块入水成堆。慢慢调整锚块位置,测量进行观测,达到锚位施工坐标后,拖轮稳住起重船,开始下放锚块,锚链也跟着慢慢下放。锚块到达泥面后,取下起重绳,拖轮拖住起重船向定位船移动,边移边下放锚链,锚链逐节下江,防止在江底成堆。锚链放完后放锚缆,直到带缆到定位船。
定位船定位,理顺边缆,调直。
定位船主锚、边锚全部抛完后,可左右对拉边缆,调直理顺边缆,实现定位船南北方向定位。定位船边缆对拉调直、南北方向就位后,可适当收紧主锚缆,六根主锚缆上设有六个100KN测力计,可测出滑轮组单根钢丝绳拉力,从而计算出主锚拉力。调整主锚拉力时要力求个缆绳拉力基本相同。
在抛定位船锚块的同时,将导向船初步抛锚定位,并完成改造,用万能杆件及钢管联成整体。
导向船四个锚抛完后,开始对拉各锚缆,调整导向船精确到位。导向船边锚对控制围堰南北方向摆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向船精确定位后,每根边锚应预拉10吨左右的拉力。
4.主锚缆测力和各锚缆调整: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各主缆受力容易出现不均衡现象,所以在所有锚块抛设到位后,需对各锚缆拉力进行调整。定位船和导向船上共设8台5吨卷扬机,配8个量程100KN拉力计,以便测定每根拉揽的拉力。
三.锚定系统的拆除:在钢围堰封底结束,且基础成桩数量能满足围堰渡洪的条件下,可拆除锚碇系统。
锚锭系统按如下顺序拆除:
锚碇系统施工使用的主要设备机具
第二章 钢围堰拼装及下沉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南主墩基础钢围堰设计为内径29.0m,外径32.0m,壁厚1.5米,高59.0m,重1491吨的圆筒形深水双壁钢围堰挡水结构。拼装接高需要复杂的锚碇系统定位。围堰下沉需穿过约28米厚的覆盖层,沉达岩面,然后清基封底作为承台的施工挡水结构。
一、地质条件:墩位处覆盖层较厚,分为四层,厚度26.20∽30.05米,平均约28米。第一层为浅黄色细砂层,是近代河流的沉积层;第二层为含砾中细砂层,是河流较早的沉积物;第三层为卵石层;第四层为基岩,在围堰刃脚段。各分层情况如下表(各层标高为各钻探点的平均值)。
五、钢围堰设计位置剖面图:
下塔柱采用搭设支架翻模施工工艺,中塔柱采用爬架翻模施工工艺。下横梁、中横梁与塔柱同步施工,上横梁与上塔柱异步施工。主塔施工分节见附图29。
(二)塔柱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
1、 塔吊、电梯、搅拌系统及水电供应
2、混凝土泵送系统
混凝土泵送系统包括:SCHWINBP—4000型混凝土拖式泵、泵管、泵管附墙件等。为适应水位涨落影响,搅拌船与承台间的泵管采用临时接头连接,承台以上的泵管采用固定连接,上、下游泵管之间通过人工拆装换向。混凝土泵管附着于塔柱外壁并用直螺母固定。
第三节 下塔柱施工
下塔柱模板共分9节,搭设φ48×3.5mm钢管扣件式脚手架翻模施工,脚手沿塔柱周围形成封闭操作平台。承台施工结束,先将承台与塔柱的混凝土界面凿毛,接高劲性骨架,调整预埋钢筋,并接高10m,同时搭设施工脚手架。测量放样后,塔吊吊装1节5m高模板,并测量、复核模板位置,微调整(如果需要)后,浇注第一节5m高混凝土,凿毛混凝土面,绑扎第二节段钢筋,立模浇注第二节5m高混凝土,接高劲性骨架,并将钢筋接高10m,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底节5m模板,翻至上节,以第二节模板作基准模板支立第三节段模板,浇注混凝土。循环施工其他节段,同步施工脚手架和横梁支撑钢管等。
下塔柱每肢各设2套内外模板,每节模板高度5m。下塔柱顺桥向、横桥向尺寸均随塔柱高度发生变化,翻模施工时纵、横向模板均需作相应收分,以满足截面尺寸变化的要求。
(1)塔柱两塔肢向外倾斜,在下横梁完成预应力张拉前,下塔柱柱脚处由于受到塔柱混凝土和施工荷载的偏心作用,会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为此施工时在两塔肢间设置平衡架,通过平衡架拉杆将劲性骨架和平衡架连接成整体稳定结构,同时在两塔肢之间施加体外预应力,以减小横桥向水平分力对塔肢的不利影响。
(3)下塔柱起步段25.5m高为实心体,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却水管采用φ33.5×2.5焊接钢管,按1m×0.8m布置。实心段施工完后用相应标号水泥净浆封堵。
第四节 中、上塔柱翻模施工
根据塔身的外形特点,中塔柱采用爬架翻模工艺施工,上塔柱采用脚手架翻模工艺施工。上塔柱四周搭设ф48×3.5mm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形成封闭式操作平台,以方便塔柱环向预应力及后期挂索施工的需要。
(一)、爬架体系的组成
1、爬架体系由爬架、导向系统、动力提升系统等部分组成。
2、导向系统分为拉结导轮、伸缩脚轮。
拉结导轮布置在工作架的四角,是一种十字连轮结构,主要作用是在爬架爬升时,成为侧面爬架和斜面爬架之间交替上升的导向和限位器。伸缩脚轮是能够自由伸缩的橡胶滚轮,设置在附墙架上,与提升系统一起形成爬架爬升时的平衡体系,同时也可减小爬架提升过程中对塔柱混凝土的磨擦,保护塔柱混凝土外露面。
3、利用10吨倒链葫芦提升爬架,东、西侧爬架提升时各布置10个,南、北侧爬架提升时各布置7个,钩头提升高度6m。
(二)爬架翻模施工原理
(三)爬架安装
◇ 爬架各分段构件在陆上组装,按设计要求对焊缝、外形尺寸等进行检查验收。
◇ 检查提升设备、节点板、拼接螺栓等配件是否配齐,混凝土墙体上预留孔位是否与附墙板的设计孔位一致。
◇ 进行技术交底,使组装人员熟悉组装工序及注意事项。
2、 爬架组装
考虑现场塔吊的起重能力,爬架分两阶段组装,即附墙架和工作架两部分。
组装顺序:先附墙架,后工作架。
首先将附墙架就位固定后,起吊工作架至附墙架上部,交叉固定上、下拼接板,螺栓必须全部拧紧,不得漏拧或少拧;工作架先装南北侧爬架,后装东西侧爬架,采用四点平衡吊装法,并用2个10t手拉葫芦进行调平。
爬架全部组装后,安装拉结导轮和伸缩脚轮,在模板相应位置带上安全葫芦和安全钢丝绳,做为安全储备。
(四)爬架提升
1、 提升前的准备工作
◇ 检查手拉葫芦、模板吊点是否安全可靠,复核墙面安装螺栓孔位置是否正确可用。
◇ 清除架体上不必要的物件。
◇ 安装保险钢丝绳,检查安全措施。
爬架分片由固定在基准模板上的起重葫芦提升,到位后,用塔柱内螺栓将其固定于塔柱上,全部分片提升到位并固定,将爬架连成整体。提升时必须做到:
◇ 拉紧所有吊点葫芦,使葫芦均匀受力,拆除附墙螺栓。
◇ 均匀推进伸缩脚轮,使架体离开混凝土墙面2~3cm。
◇ 逐片提升爬架二级建造师《法律法规》重点资料,使整个架体均匀上升下降,指挥人员应根据上升平衡情况调整各点提升速度。
◇ 就位后,退回伸缩脚轮,使架体紧贴混凝土表面。
◇ 调整爬架位置,使附墙架上孔位对准预留孔位,上满附墙螺栓并拧紧。
查验收JTS147—2017 工程地基设计规范.pdf,松开多余手拉葫芦,收紧保险绳,爬架进入正常使用状态。
(一) 模板的强度、刚度以及表面平整度是影响塔柱混凝土外观的重要因素。因此本工程外模采用厚度为8mm的钢板和型钢焊制成大块组合钢模板,内模采用组合钢模和木模加工制作。由于上塔柱是斜拉桥缆索的悬挂锚固区,索塔内将埋设共64根斜拉索钢套筒,且钢套筒伸出塔柱外壁的最小长度均为25cm,同时上塔柱内模在顺桥向两侧变化很大,因此施工时将根据上塔柱不同部位制作相应的专用内模和外模。为保证预留孔洞的尺寸准确,人孔等预留孔洞处的模板采用定型钢模。
(二)中塔柱的标准施工节段高度为5m,单节模板高5m。每肢塔柱设2节模板,二者互为基准模板(基准模板附着于塔柱已浇混凝土上)进行循环翻模作业。内、外模采用H型螺母对拉杆固定,相邻模板用螺栓联接,侧面模板与斜面模板用拉杆固定。上塔柱内外模板高度与上塔柱高度相同(横桥向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