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商住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简介:
商住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通常是指在商住楼建设项目中,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和安排的文件。其中,安全文明施工措施部分是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保护环境,提高施工效率,以及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规章制度,包括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机械设备管理:确保所有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
3. 环保措施:如施工垃圾分类处理,减少噪音和扬尘,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4. 施工现场管理:合理规划施工场地,设置安全通道和防护设施,保持施工现场整洁。
5. 施工人员防护: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服、安全鞋等。
6. 绿色施工:采用环保材料,实施节能、节水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 应急处置:设立应急救援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火灾、坍塌等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总的来说,商住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和合规性的重要体现。
商住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文明施工措施)部分内容预览:
②梁底模安装:支模架搭设好后采用水位仪找平梁底模标高,铺设组合钢模,组合钢模缝采用腻子嵌补平整;梁底模拉通线校正边线和中线;梁跨度大于4m时,跨中按1‰-3‰起拱支设底模;主次梁相交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③梁侧模安装:在梁底模上弹出梁侧模安装线,将梁侧模吊装就位于底模上,并用支架临时固定,梁高大于600mm的两侧模之间采用Φ12对拉螺栓连接固定,间距详见模板设计表。
④检查、校正:梁模板安装后,应复核梁面标高,断面尺寸及板面平整度,同时应对支模架进行详细的检查,验收合格后转序。
GB 50591-201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6.3.4板模安装要点
(1)立模程序和搭设支撑架同梁模板安装。
(2)板底模安装:支模架搭设好后采用水准仪找平板底模标高,铺设50×100木枋后再铺设10厚高强复合竹(木)胶合板,木枋间距详见板模设计表;竹胶板边用木刨子刨平,板缝用腻子嵌平,并贴胶带;铺设竹胶板时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楼板模板压在梁侧模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
(3)板侧模安装:在板底模上弹出侧模安装线,将拼装好的板侧模吊装就位并固定。
(4)检查、验收:楼板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内是否清理干净。
6.3.5楼梯模板安装要点
(1)楼梯底模及梯步侧模采用18厚高度复合竹(木)胶合板拼装,楼梯外帮侧模采用50厚木板拼装。
(2)楼梯模板支撑采用钢筋及扣件搭设。
(3)楼梯模板安装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平台梁,再铺设楼梯底模,最后安装梯步侧模和外帮侧模。
(4)楼梯模板安装必须牢固,接缝严密,不漏浆。
(5)楼梯侧模板待楼梯砼达一定强度后即可拆除;楼梯底模必须待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
6.4.1模板拆除原则
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后拆承重模;先拆侧模,后拆底模,自上而下顺序进行。
6.4.2模板拆除时间
墙、柱模板等非承重模应在砼浇筑施工结束24小时后进行;梁、板模板等承重模应按《钢筋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进行。
6.4.3模板拆除要点
(1)先拆除模板的加固支撑和对拉螺栓等连接件;
(2)拆除的模板及支撑件应及时清理,合理堆放;
(3)模板连接拼缝处的砼浆用铲刀清除干净,板面用干净控抹后涂刷高级脱模剂。
7.1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详见下页图示。
7.2模板制作、安装前,工长应根据施工方案作详细的书面技术交底,让操作人员了解模板制作、安装的具体要求。
7.3制作模板的材料强度、刚度等应符合规定要求;木格栅应从压刨过一道,以确保所有木格栅高度一致,才能保证模板接缝平整。
7.4模板的表面应光滑,模板接缝处采用腻子嵌补平整后用砂子打磨平整,并贴胶带。
7.5模板安装前表面应满刷高级脱模剂,防止模板上粘浆,影响砼表面光洁度。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图
7.6模板与模板之间的接缝处采用401胶粘贴10厚海绵条,以保证砼表面不漏浆。
7.7模板内的杂物应清除干净,以免影响砼表面观感质量。
7.8模板与钢筋之间距离必须符合要求,钢筋保护层的砂浆或砼垫块的强度,设置间距应符合施工要求。
7.9固定模板的对位螺栓在砼表面交接处宜设置塑料堵头,防止漏浆。
7.10模板工程的轴线和标高控制
轴线测设采用经纬仪,量距采用钢卷尺,标高传递采用水准仪、塔尺、钢卷尺配合;测量用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要采用同一器具,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要定期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每次施测要进行闭合,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7.11模板安装质量标准
(1)模板及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架的支承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如安装的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不得有松动,跑模和下沉现象。
(2)安装上层模板及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受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杆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3)在涂刷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与砼接槎处。
(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砼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②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③浇筑砼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2)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砼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的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1‰-3‰.
(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允许偏差
(4)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8.1模板制安前,工长应根据施工具体情况作详细的书面安全施工交底。
8.2搭设支撑架的钢管、扣件必须符合要求,禁止使用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的钢管和脆裂、变形、滑丝的扣件。
8.3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就位的支模、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
8.4支模架搭设前应先将架底基土夯实平整,并设通长垫木,且架底四周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8.5支模架搭设好后,按脚手架要求经工长、质安员等验收合格后方可上架铺设模板。
8.6支模架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松动、变形等及时纠正。
8.7施工用电线要保证其可靠的绝缘性,设置在不易被人碰、挂的地方;
8.8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
8.9拆除楼层外边模板时,应有防高空坠落及防止模板向外倒跌的措施;
8.10拆模后模板或木方上的钉子,应及时拔除或敲平,防止钉子扎脚。
8.11拆除的模板、钢管、扣件等分散堆放,距离楼板边缘应大于1.5m,并及时清运。
8.12承重支架的拆除时间应以同条件砼试件的强度为准,并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
9.1坚持模板每次使用后清理板面,涂刷脱模剂。
9.2按楼板部位对应层层安装,减少损耗。
9.3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整齐。
9.4楼板砼应达到1.2Mpa强度后方可在其上堆放材料,搭设支撑架。
9.5侧模板拆除时的砼强度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10、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0.1柱模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固定牢固。
(2)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3)柱模下端应牢固地固定在楼地面上。施工中,按柱子准确的平面位置在楼板上预埋短钢筋,以固定柱模下端,防止发生模板位移。支模过程中要随时吊直校正,纵横两个方向用拉杆和斜撑要固定。柱模应作好柱间横向拉结。
(4)对于边柱和角柱,应采用刚性拉撑将柱模与楼板上预埋拉环拉直,防止柱模倾斜。
(5)浇筑砼时,应按先边柱、角柱、后中柱、内柱的浇筑顺序进行,并宜分层浇筑,每层高度不超过振动棒长度的1.25倍,不得一次浇筑到顶。严禁砼料斗或泵管出口端冲撞模板,以防止柱模上端发生位移。
10.2墙模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墙身放线应准确,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模板就位调整应认真,穿墙螺栓要全部穿齐,拧紧。
(2)支模时上口卡具按设计要求尺寸卡紧。
(3)模板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刷均匀,拆模不能过早。
(4)模板拼装时缝隙过大,连接固定措施不牢固,应加强检查,及时处理。
(5)改进角模支模方法
(6)门窗洞口模板的组装及固定要牢固,必须认真进行洞口设计,能够保证尺寸,便于装拆。
10.3梁模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2)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要求起拱。
(3)砼浇筑前,应将模内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10.4板模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木枋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木枋面要平整。
(2)板底模按规定起拱。
(1)模板及支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柱模顶部或根部设置钢件限位。
(2)混凝土浇捣时控制下料高度和均匀下料,防止模板变形。
(3)梁柱交接部位支撑牢固,拼缝严密,发生错位时要校正好。
第三章 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
1、建筑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2、扣件式钢筋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4、《高层建筑施工手册》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6、星特区施工图及有关技术文件
7、星特区施工组织设计
组 长:吴官林(项目经理) 负责协调工作
副组长:肖志强(项目技术负责人) 负责技术总部署
CJ∕T 151-2001 薄壁不锈钢水管组 员:周家奎(技术员) 方案编制、技术交底
于 金(施工员) 现场施工指挥、协调
柯昌生(安全员)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
柯昌生(质量员) 施工现场质量检查
4、(见后附图)3.1双排落地式脚手架的设计计算
3.1.1脚手架的搭设工艺
地基处理→摆放扫地杆→逐根树直立杆与扫地杆扣紧→安扫地小横杆与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大横杆→安一步小横杆→第二步大横杆→第三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斜撑杆(装两道连墙杆后方可拆除)→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连墙杆→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循环上述各工序→验收不小于脚手架构造
(1)立杆:横距b=1.2m,纵距H=1.5m,距外墙0.3mDB4407/T 73-2021标准下载,相邻立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与相近大横杆的距离不大于横距的三分之一,立杆与大横杆用直角扣件扣紧(紧固力矩为40-50N.m)。立杆垂直偏差应控制在架高的1/400~1/600范围内,且不大于6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