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联箱梁预应力施工方案

第九联箱梁预应力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rar
资源大小:328.1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23617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第九联箱梁预应力施工方案简介:

第九联箱梁预应力施工方案,通常是指在大型桥梁建设中,对箱梁结构进行预应力施工的设计和实施过程。预应力施工是一种增强混凝土结构强度的技术,通过在混凝土内部施加预应力,以防止或减少因荷载引起的结构变形和开裂。

具体方案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阶段:首先,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和规范,确定预应力的类型(如张拉钢丝、钢绞线或者碳纤维)和位置。这需要考虑梁的几何形状、受力特点以及施工的可行性。

2. 施工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预应力材料,如预应力钢筋或钢束,以及张拉设备。

3. 预应力孔道制作:在箱梁内预设预应力孔道,通常使用金属波纹管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孔道的畅通。

4. 预应力筋张拉:在混凝土浇筑固化前,通过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使其在混凝土中产生预应力。

5. 混凝土浇筑:在预应力筋张拉后,进行箱梁混凝土浇筑,使预应力筋得以有效固定。

6. 竣工检查: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预应力筋的锚固和封端,然后进行结构性能的检查和验收。

整个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预应力的效果,同时也要考虑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由于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可能不同,所以具体的施工方案会有所变化。

第九联箱梁预应力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三环路S8施工标段路线起点与东北环段相接(桩号为K12+854.5),路线向南环方向沿三环路延伸,止于现有张家宅基桥南侧(桩号为K14+004.5),主线全长1.15km,其中:

1)、高架主线桥:起讫点桩号为K12+854.5~K14+004.5,全长1150m。

墙面贴陶瓷锦砖施工工艺标准1.3 箱梁结构设计情况

三环路S8标段内主线高架桥全长1150m,共11联;主线上下匝道共2对(4座),全部为2联,共8联。

第九联箱梁属标准跨径等宽度预应力连续箱梁,采用单箱四室斜腹板截面,箱梁顶板宽25.5m,底板宽15.75m,悬臂长度为3.5m,腹板斜率为1:1,梁高度为2.0m,中横梁宽度为2.3m,端横梁宽度为1.5m。中间支点处底板厚0.42m,腹板厚0.7m。上部箱梁采用C50砼,双向预应力结构,满堂支架现浇成型。

采用符合GB/T5224国家标准的ФS15.2mm的钢绞线,每股公称面积140mm2,抗拉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

采用符合GB/T14370国家标准要求的群锚体系,从减少预应力损失出发,均采用能适应分级张拉的锚具。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且龄期达到7天后方可张拉预应力束。

2.1 预应力张拉工艺

预应力束张拉时,以控制应力和伸长量双控进行,张拉顺序应遵循均匀对称张拉原则,按如下顺序进行施工。

a.先张拉部分横梁钢束→在张拉纵向钢束→张拉剩余部分横梁钢束→张拉桥面板横向钢束。

b.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为先张拉腹板钢束,再张拉顶板钢束,最后张拉底板钢束,每种钢绞线张拉时应先张拉长束,后张拉短束。

0→0.1δcon→0.2δcon→1.0δcon(持荷2min锚固)

先张拉中横梁N1’、N2’、N3’钢束以及端横梁N5、N1、N2钢束,待纵向钢束张拉完,再张拉端横梁N3、N4钢束以及中横梁N1、N2、N3钢束,最后张拉桥面板钢束。

先张拉腹板W1(W1’W1”)、W2(W2’W2”)、W3(W3’W3”) 钢束,然后张拉顶板T1、T2(T2’)、T3(T3’)钢束,最后张拉底板B1(B1’)、B2(B2’)、B3(B3’) 、B4(B4’)钢束。

2.2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张拉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张拉设备(包括千斤顶、压力表、油泵等)的配套选用、校验以及张拉前构件的检查和清理等。

2.2.1张拉机具的选用及标定

1)、千斤顶:张拉横梁预应力束的千斤顶采用两台YDC4000B千斤顶,张拉纵向预应力束的千斤顶采用两台YDC3000B千斤顶及两台YDC2500B千斤顶,张拉桥面板钢束采用4台YDC250QX千斤顶。千斤顶技术性能参数和安装空间要求见下表:

穿心式张拉千斤顶技术参数和安装空间要求

2)、校验:采用校验标定的方法测定油压千斤顶的实际作用力与油压表读数的关系,得出其线形回归方程。校验时,应将千斤顶及配套使用的油泵、油压表一起进行,校验成果作为实际张拉力的计算公式。

2.2.2张拉用临时设施

①检查是否保证有所需的电源;

②检查是否确保有张拉装置的作业空间;

③检查作业脚手架是否齐备、安全;

④准备好平面和垂直搬运工具;

⑤张拉设备不能被雨淋湿,要准备有防雨设备。

2.2.3张拉前的构件检查及清理

1)、张拉前,必须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检验,外观和尺寸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张拉箱梁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设计强度的85%。

2)、穿束前应用压力水冲洗孔道内杂物,观察孔道内有无串孔现象。用风吹干孔道内水份。

3)、张拉前检查锚垫板和孔道的位置必须正确,灌浆孔和排气孔应满足施工要求,孔道应畅通,无水份和杂物,锚具、垫板接触板面上的焊渣、混凝土残渣等要清除干净。

4)、将锚垫板喇叭口内外清理干净,剔除多余的波纹管,安装工作锚及夹片,密封工作锚和垫板,顶紧夹片。

2.3 钢绞线张拉力和张拉伸长量计算

1)、预应力钢束张拉端张拉力计算:

P——张拉端张拉力,KN;

——锚下张拉控制应力;

——每束预应力钢绞线截面积;

n——预应力钢束束数;

b——超张拉系数,不超张拉,取1.0。

2)、孔道摩阻损失计算:

——第段预应力钢束末端预应力损失,N;

x——预应力钢束长度,m;

——孔道转角与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

——预应力钢束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17。

3)、预应力钢束理论伸长值计算:

式中:——理论伸长量,cm;

P——张拉端张拉力,N;

——预应力钢束长度,mm;

A——预应力钢束截面积;

E——预应力钢束的弹性模量;最终按试验结果;

4)、预应力钢束伸长值的量测及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束张拉前,先调整到初应力(取控制应力值的10%)再开始张拉和量测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为张拉时量测的伸长值加上初应力时的推算伸长值。

——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cm;

——初应力时推算伸长值,cm。(采用应力值10%到20%的实测伸长值替代)

预应力钢束的张拉遵循“同步、对称、偏心荷载小”的原则,按设计图顺序和施工顺序逐束张拉。

1)、顺序安装:安装工作锚锚板和夹片;安装限位板;安装千斤顶;安装工具锚组件;锚板不垂直度不得大于1°(见下图)

①锚环及夹片使用前用煤油或柴油逐件清洗干净,不得有油污、铁屑、泥砂等杂物。

②钢绞线外伸部分要保持干净,施工人员不得随意进行踩蹋。

③工作锚必须准确放在锚垫板的定位槽内,并与孔道对中,每个锚孔中,每个锚孔装入夹片拼用胶圈套好。穿入工作锚的钢绞线要顺直,对号入座,不得使钢绞线扭结交叉。先安装内圈的夹片,再安装外圈的夹片,最后用内径稍大于钢绞线的铁管穿入钢绞线,向前轻击顶紧夹片。

④限位板要与锚环对中,不得错开。

⑤安装千斤顶于孔道中线对位,注意不要接错大、小油缸。安装千斤顶时,不要推拉油管及接头,油管要顺畅,不得扭结成团。

⑥工具锚安装前,应将千斤顶活塞伸出3~5cm,钢绞线穿入工具锚时,要对号入座,钢绞线的位置要与工具锚孔的位置对应,千斤顶内钢绞线要相互平行。

⑦为保证完成张拉后,工具锚能顺利退下,必须在工具锚的夹片光滑面均匀地涂一层厚约1mm的润滑剂,也可在工具锚的锚孔中涂润滑剂。

⑧工具锚的夹片与工作锚的夹片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淆。每次安装前要对夹片进行检查,如有裂纹及齿尖损坏等现象,应及时更换。

2)、将B路回油阀打开,A路截止阀关闭即可启动油泵电机,向张拉缸供油进行张拉;同时调节节流阀,以控制油压高低和张拉速度。

3)、在活塞外伸时,工具锚夹片可自行夹紧钢绞线。工作锚中的夹片此时因受限位板的支托,只可被带出一些而不会退出很多。

4)、先调整到初应力 (取控制应力值的10%),再开始按10%σcon~20%σcon~σcon(持荷2min锚固)张拉和量测伸长值,并做好伸长量记录。

5)、当活塞行程还余10mm~20mm时,即停止向A路供油,此时可将节流阀回旋,同进转回回油阀,A路压力降至零点。由于钢绞线束的加缩,活塞被接回若干长度,这时工作锚的夹片被带入锚板内而自行夹紧。钢绞线的回缩量不得大于6mm。

6)、B路关闭截止阀,节流阀控制升压,活塞回程,留10mm~20mm即可停泵。

7)、如果钢绞线张拉长度较短,一次张拉就可达到张拉控制应力;如果一次张拉达不到设计要求,则进行多次张拉;此时,自动工具锚的夹片已与锚板自行脱离,因此二次张拉前需将工具锚平片重新推入工具板锥孔中,然后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达到设计张拉力。张拉至控制应力持荷5分钟,如油压有点下降则加油到张拉力后可锚固。当张拉的钢绞线为一端张拉时锚固可直接缓慢释放油缸压力到零;当两端张拉钢绞线时必须分端锚固,即先将一端张拉锚固后,再将别一端补足控制应力值后进行锚固。

8)、张拉时进行双控,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张拉时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进行校核,钢绞线束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相差要控制在±6%以内方可进行锚固,否则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后,再续继张拉。

横梁预应力钢束的张拉采用顶端单向张拉,桥面板预应力钢束的张拉采用单根单向张拉,在此不详述。

2.5张拉时易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1)、钢绞线出现滑丝现象,可能由于以下原因

①锚环锥孔、夹片生锈或有杂质造成夹片回缩不到位。

②夹片或锚环硬度不足Q/GDW 10423.5-2016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典型设计 第5部分:电动公交车预装式模块化换电站,发生变形造成夹片夹不牢。

③穿束时钢绞线混乱,造成钢束中钢绞线受力不均匀,个别钢绞线受力大于设计张拉应力。

④锚具和夹片的锚固性能不符合要求。

⑤钢绞线弹性模量较大中水管道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夹片夹不牢固。

2)、张拉中发生断丝现象一般有以下原因

①穿束时钢绞线绞在一起,在波纹管中顺序较乱,张拉后个别钢绞线受力较大,超过钢绞线极限抗拉强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