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6号竖井洞桩法导洞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简介: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6号竖井洞桩法导洞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是一种在地铁施工中常见的深基坑开挖技术。这种方案主要用于建设地下隧道或者地铁线路,通过在地下预先挖掘导洞,再在此导洞基础上施工桩基,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以保障后续主体结构的施工安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场地准备: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确保地面平整,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围挡。
2. 导洞开挖:采用人工挖孔的方式,根据设计图纸,从地表向地下开挖直径较小的导洞,这个洞主要用来引导和定位桩基的施工。
3. 桩基定位:在导洞内精确测量和定位,确定桩基的中心位置和深度。
4. 桩基施工:在导洞内进行混凝土灌注,形成桩体,此过程可能需要多次灌注以确保桩的稳定性。
5. 桩体养护:桩体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增加。
6. 导洞拆除:待桩体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可以拆除导洞,继续进行后续的地铁隧道建设。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防止坍塌和地下水渗漏等问题,并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6号竖井洞桩法导洞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⑵ 桩钢筋保护层厚度70mm;
⑶ 钢筋接头采用挤压套筒连接;
⑷ 钢筋笼主要为竖向受压钢筋,按Ⅰ级机械连接接头控制,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布置在同一截面上;
按灌注桩是否位于地下水位下分为人工挖孔桩+钻孔桩和人工挖孔桩两种成孔方式。由小里程往大里程方向施工灌注桩,间隔1根桩进行施工。
钻孔桩按三班制连续组织作业,两台钻机同时作业DB5308/T 31-2016 绿色工业企业评价准则.pdf,钻孔桩分钻机钻孔、水下混凝土灌注,工序连续作业,不中途停顿。
人工挖孔桩按三班制连续组织作业,两人一组,一人井下挖掘,一人井上提升。挖孔工作暂停时,井口加盖。
⑴ 技术:熟悉设计图纸,对设计进行优化,选择适合本工程环境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并进行技术交底。
⑵ 水电:现状电源能满足钻孔桩施工需要,施工用水引入施工现场。
⑶ 机具:施工之前,应准备好提升设备、循环钻机、水泵、泥浆拌合机、低压照明灯具等;
⑷ 材料:施工之前应进场的材料有膨润土、钢护筒等,并向监理工程师报验;
⑸ 场地:施工之前,平整好施工场地,规划好钻机位置、移位线路,泥浆池位置,做到道路畅通,规划合理。
⑹ 测量:根据施工图纸,由测量组放出孔位。
根据场地限制、人员及机械的配备情况,每天的进度指标控制如下:
人工挖孔:4m/天·孔;
钻孔:20m/天·台。
灌注桩成孔先采用人工挖孔桩,除DK7+300~DK7+433.5段落(10.0m、6.5m桩长)可由人工挖孔至孔底外,其余段落的灌注桩挖到地下水位后,改用钻孔方式成孔。
4.1.1 桩位放样定位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和基线进行复测,再按设计图纸采用极坐标法测出桩位中心,打入定位桩。并从桩中心位置向四周引测桩心控制点,当第一节桩孔挖好安装护壁模板时,用桩心控制点校正模板位置,并在第一节混凝土护壁上设置十字控制点,每节护壁模板的安装必须用桩心点校正模板位置。
4.1.2 第一节孔圈护壁施工
⑴ 首次下挖300mm,施筑第一节护壁。
⑵ 拉十字线,支护钢模板,核准模板位置和桩孔垂直度。
⑶ 破除初支混凝土,浇捣砼井圈,井圈顶面比场地高出300mm,高出场地部分井圈壁厚增加至300mm。
⑷ 复核桩位,将十字控制桩埋设在井圈的顶边上,以利于下一步施工时使用。
⑸ 模板采用4块活动钢模板,用“U”形卡组合而成;当护壁砼达到一定强度后,便可拆除模板。
⑹ 做第一孔圈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孔圈中心线应和桩的轴线重合,其与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
c、φ22连接筋竖向连接筋与初支拱架焊接成一体。
4.1.3 桩位及桩孔垂直度控制
桩位轴线采取在地面设十字控制网、基准点。安装提升设备时,使吊桶的钢丝绳中心与桩孔中心一致,以作为挖土时粗略控制桩中心线用。
采用分段形式挖,每段高度取决于土壁保持直立状态的能力,以0.5米为一施工段。
挖土由人工自上而下逐段用镐和锹进行,遇坚硬土用锤、钎破碎,遇风化基岩用风镐凿岩破碎。同一段内挖土次序为先中间后周边,允许尺寸误差3cm。
弃土装入皮桶,由辘轳提升到孔口,再由手推车运出集中堆放。辘轳提升装置必须要有防倒刹车装置。
挖孔过程中如出现流砂、坍孔现象,首先进行护壁,然后停止施工分析原因。
4.1.5 每节护壁施工
⑵ 支护钢模板:高度为0.5米,由4块活动钢模板组合而成。当护壁砼达到一定强度后,便可拆除上节模板。
⑶ 设置操作平台:在模板顶放置操作平台,平台可用角钢和钢板制成半圆形,两个合起来即为一个整圆,用来临时放置混凝土拌合料和浇捣护壁混凝土用。
⑷ 浇注护壁混凝土需振动密实,上下护壁间搭接50mm。
4.1.6 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浇筑
⑴ 坍落度控制在80~120mm范围内。
⑵ 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清除护壁污泥,孔底的残渣,浮土,杂物和积水。
⑶ 混凝土下料采用串筒,混凝土浇筑应连续分层浇筑,采用人工插实的方法,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4.2 混凝土的浇筑工艺
串筒安放按照孔位中心分节连接,直至串筒距离孔底小于2米为止,导管上口接漏斗。
砼灌注采用导洞顶起吊葫芦配吊斗进行,混凝土由搅拌车运输至6#竖井井口,下放至竖井底部的小型罐车上运输至现场。施工时砼坍落度应控制在16~18cm,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高度不超过1.5m,采用振捣器进行混凝土的振捣。
其他内容详见钻孔桩施工方案
5 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① 地下水渗流比较严重;
② 混凝土护壁养护期内,孔底积水,抽水后,孔壁周围土层内产生较大水压差,从而易于使孔壁土体失稳;
③ 土层变化部位挖孔深度大于土体稳定极限高度。
④ 孔底偏位或超挖,孔壁原状土体结构受到扰动、破坏或松软土层挖孔,未及时支护
⑵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有选择地先挖几个桩孔进行连续降水,使孔底不积水,周围桩土体粘聚力增强,并保持稳定;尽可能避免桩孔内产生较大水压差;挖孔深度控制不大于稳定极限高度;并防止偏位或超挖;在松软土层挖孔,及时进行支护。
对塌方严重孔壁,用砂、石子填塞,并在护壁的相应部位设泄水孔,用以排除孔洞内积水。
遇残积土、粉土、特别是均匀的粉细砂土层,当地下水位差很大时,使土颗粒悬浮在水中成流态泥土从井底上涌。
⑵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遇有局部或厚度大于1.5m的流动性淤泥和可能出现涌土、涌砂时,可采取将每节护壁高度减小到300~500mm并随挖随验,随浇筑混凝土,或采用钢护筒作护壁,或采用有效的降水措施以减轻动水压力。
① 护壁过厚,其自重大于土体的极限摩阻力,因而导致下滑,引起裂缝;
② 过度抽水后,在桩孔周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在护壁外产生负摩擦力;
③ 由于塌方使护壁失去部分支撑的土体下滑,使护壁某一部分受拉而产生环向水平裂缝,同时由于下滑不均匀和护壁四周压力不均,造成较大的弯矩和剪力作用,而导致垂直和斜向裂缝。
⑵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① 井孔内遇较大泉眼或土渗透系数大的砂砾层;
② 附近地下水在井孔集中。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 JGJ/T 97-2011》⑵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可在群桩孔中间钻孔,设量深井,用潜水泵降低水位,至桩孔挖完成,再停止抽水,填砂砾封堵深井。
5.5 截面大小不一或扭曲
① 挖孔时未每节对中量测桩中心轴线及半径;
河道流域治理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应用2019.pdf② 土质松软或遇粉细砂层难以控制半径;
③ 孔壁支护未严格控制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