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国道205滨州至新泰高速公路博山出口立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国道205滨州至新泰高速公路博山出口立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份详细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案,主要用于指导高速公路博山出口立交桥的建设和施工过程。该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项目概述:对项目的地理位置、工程规模、主要结构形式、建设目标等基本信息进行介绍。
2. 设计依据:列出设计、规范、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基础文件。
3. 施工组织:包括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流程设计、施工阶段划分、施工进度计划等。
4. 工程量与资源配置:对工程量进行详细估算,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配置。
5. 施工技术:介绍采用的工程技术、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以确保工程质量。
6. 安全管理:提出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
7. 环境保护:阐述如何在施工过程中保护环境,减少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的影响。
8. 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详细描述如何监控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期完成,同时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9. 成本控制:制定成本预算和控制措施,以确保项目在预算内完成。
10. 施工与协调管理:说明如何与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各方协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这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整个工程项目的灵魂,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文件。
国道205滨州至新泰高速公路博山出口立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本立交主要防护工程为:种草、浆砌片石拱形护坡、预制混凝土块护坡,浆砌片(块石)挡土墙。
1、植草路段坡面换填20cm耕植土。植草在春秋或初夏进行。施工时,边坡平整,植草等工序均应按相应规范进行。
2、浆砌片石砌体错缝分段砌筑、座浆饱满YS/T 1309-2019 钛及钛合金涂层 绝缘性能检测方法.pdf,空隙用砂浆及碎石填塞紧密,表面做勾缝处理,勾缝为平缝。施工时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按设计及规范进行施工。浆砌片石砌筑并铺设10cm砂砾层。
3、预制块护坡施工时,先清理施工现场、修整边坡,使砌筑地带的标高和边坡与图纸要求一致,然后按图纸设计进行施工放样,浅挖基坑,并进行人工夯实。经检验砌筑地带的标高和边坡与图纸要求一致后,即可进行预制块的砌筑,要求整齐、美观,符合设计线形,坡面平整、顺直。
4、浆砌片(块)石挡土墙
(1)砌筑时必须两面立杆挂线,外面线应顺直整齐,逐层收坡,内面线可大致适顺。在砌筑过程中应经常校正线杆,以保证砌体各部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2)墙基础直接通于自然地基上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同意后,方可开始砌筑。
(3)砌筑应分层至浆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砌筑完成后,立即勾缝。
本工程主线,通过标线匝道的行车道,硬路肩及路缘带采用相同的路面结构,而上面层为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为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基层为2×18cm二灰稳定碎石,底基层为18cm水泥稳定风化砂,在零填及挖方路段,增设15cm级配碎石垫层,铺线的路面结构为:上面层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为2×15cm二灰稳定碎石,底基层为18cm水泥稳定砂砾,挖方段铺设15cm厚级配碎石垫层,E、F匝道的临时路面结构为:面层为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基层为16cm水泥稳定风化砂。路面面层与基层之间设透层、下封层、沥青面层之间洒布粘层。
级配碎石垫层采用路拌法施工。
1、施工前先准备好下承层,使路基表面平整,压实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级配碎石垫层的施工。
在路基上进行测量放样,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并在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级配碎石垫层的设计高。
采用自卸汽车进行运输。集料装车时,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按由远至近的原则将集料卸置于下承层上,严格控制卸料距离,避免料不够或过多;料堆每隔一定距离留一缺口;采用推土机将集料初步均匀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然后检查集料的松铺厚度是否符合预计要求,必要时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采用平地机进行拌和,拌和过程中用洒水车洒足所需的水分,拌和结束后,保证混合料的含水量均匀,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然后将拌和均匀的拌和料按规定的路拱进行整平和整形,完成后用平地机在已初平的工作面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平和整形。
整形完成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在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重叠1/2轮宽,后轮保证超过两段的接缝处,碾压至表面无明显轮迹。
两作业段的衔接处,进行搭接拌和。第一段拌和后,留5—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拌和整平后进行碾压。
二、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二灰稳定碎石基层
底基层和基层均采用厂拌法施工,即在固定地点设置拌合站,采用强制式稳定土厂拌设备按级配要求拌制混合料,运输至路段现场后使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振动压路机压实。
为了保证路面底基层和基层的施工质量,确保施工中各个环节合理组合,在铺筑底基层和基层之前,根据招标文件规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做100m的试验路段,以验证混合料配合比的适用性,测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确定备料、摊铺、拌和、整型及压实等工作的最佳组合,验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用以指导底基层与基层的施工。
混合料集中厂拌、自卸汽车运输,摊铺机摊铺,振动压路机压实。二灰稳定碎石基层分二层进行施工。各层采用流水作业法进行施工。
在铺设底基层、基层前,先清理下承层表面,下承层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平整度和压实度。新完成的路基,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能铺筑底基层。
石灰:采用Ⅲ级以上的生石灰,且须采用石灰消解机进行消解。石灰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风化砂: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风化砂砾,各项指标应满足施工要求。粒径4.75mm以上的集料含量不得少于70%。
水泥:采用终凝时间较长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且终凝时间应在6h以上。
粉煤灰:粉煤灰中S1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超过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如有凝固块则打碎或过筛使用。
碎石:用于基层的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压碎值不应大于30%。
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并进行水准测量,每20米设一桩,并在两侧指示桩上标记底基层或基层边缘的设计高,并挂摊铺基准线。
混合料的拌合拟采用1台稳定土厂拌设备拌合,每小时额定产量为500T。在正式拌料之前,先调试拌和站,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范要求。拌制混合料时,要严格控制质量,按规范规定检测频率,对混合料进行各种组成的级配,剂量、含水量的检测,混合料要达到均匀,无离析现象。混合料的出厂含水量应较最佳含水量高出1-2%。
在拌和设备的石灰、粉煤灰下料处益放碾碎机,对石灰和粉煤灰进行碾碎,使石灰和粉煤灰小料均匀。
4、混合料的运输和摊铺
(1)运输车辆数量以保证拌合机和工地摊铺进度为准。混合料运输车辆在摊铺现场达到一定数量时,方可摊铺,保证摊铺连续性及平整度。
(2) 运输要及时,拌和料要覆盖蓬布,以防水分过多的蒸发。
(3) 摊铺前应将下承层顶面杂物清除干净,洒水润湿(用洒水车洒水)。
(5) 前面摊铺机内侧采用坡度仪控制高程,后面摊铺机内侧采用在新铺层上使用滑雪板予以对接,并配有水准仪及时检测断面横坡。
(6) 摊铺速度要均匀,摊铺应连续,尽量避免出现停机现象,否则会影响平整度。
(7)运输摊铺过程中应使混合料分布均匀,不产生粗、细集料分离现象。
(1)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然后用胶轮压路机稳压,以消除轮迹,提高底基层与基层的平整度。碾压组合及遍数按试验段确定的参数进行。直线段由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的轮宽,振动压路机应重叠50cm宽,碾压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2)在碾压过程中,试验人员在现场检测混合料含水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纠正,检测压实度、平整度。
(3)测量人员在压实过程中,跟踪检测标高,以保证铺筑的厚度,设专人负责碾压管理工作。
(4)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和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底基层、基层表面不受破坏。
(5)基层施工中,从加水拌合至碾压终了的时间不得超过水泥初凝时间。
设置横向接缝时,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弄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应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约3m长,其高度应高出方木几厘米,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除去,并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摊铺机返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如压实层末端未用方木作支撑处理,在碾压后末端成一斜坡,则在第二天开始摊铺新混合料之前,将末端斜坡挖除,并挖成一横向垂直向下的断面。
底基层与基层碾压完成后即采用草帘子覆盖养生,并保持其表面在养生期限内始终湿润。养生天数不得少于7天,且至上层结构施工前,该层表面必须覆盖,不得爆晒。当施工机械必须通过结构层时,则应采取覆土或监理工程师同意的其他防护措施。养生期间,封闭交通,洒水车在便道上侧面洒水养生。
(1)控制好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的水泥用量。
(2)优化底基层、基层配合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碾压含水量,及时养生,以防止产生横向裂缝。
(3)拌合好的混合料应均匀,含水量适当,无离析现象,运输车辆车厢接缝严密。运料时,加以覆盖。运输能力应能保证摊铺机推铺。
(4)摊铺长度应足够的长,尽量减少接缝。
(5)尽量保证摊铺机连续不断的摊铺,以免中间停机待料,若待料时间超过2小时,设横接缝。水泥稳定风化砂混合料的摊铺、碾压应在水泥初凝时间前完成。
(6)施工最低温度不得低于5℃。
透层是在验收合格的二灰稳定碎石基层上洒布一层慢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材料,形成一种新的沥青结构层,以增加上下层的结合能力。透层应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
1、首先清除基层表面的养护覆盖材料,然后对路面进行清扫,必要时用空压机把浮土吹去。
3、透层油洒布后不应在表面形成能被运输车或摊铺机粘起的油皮,且应渗透入基层一定深度。
4、透层洒布后立即铺洒下封层。
(1)洒布沥青的室温不应低于10℃,风速适度,浓雾或下雨不应施工。
(2)在沥青洒布车喷洒不到的地方,可采用手工洒布机,喷洒超量或漏油或少洒的地方予以纠正。
(3)喷洒区附近的结构物应加以保护,以免溅上沥青受到污染。
2、对于沥青撒布机没有撒布到的地点,则采用人工撒布。
3、喷洒完沥青后应紧跟撒布人工轧制砂或中砂GB 50493-2009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砂采用集料撒布机撒布。撒布后用胶轮压路机排压。
粘层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之间喷洒沥青材料,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沥青结构层,增加上下层的结合能力。
喷洒粘层前,准备好工作面,使其整洁、无尘埃且处于干燥状态,然后用沥青洒布车洒布沥青材料,施工方法与透层相同。
T/ZS 0057-2019标准下载六、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
本沥青砼面层和改性沥青砼面层为本工程的重点工程,施工方案详见第八章第一节《沥青砼路面和改性沥青砼路面》。
主线、西过境线、匝道的下面层为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辅线的沥青砼路面的下面层为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E、F匝道沥青路面为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