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静压桩施工工艺

钢筋混凝土静压桩施工工艺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21.7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4914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钢筋混凝土静压桩施工工艺简介:

钢筋混凝土静压桩施工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和桩基础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砂土和粉砂地基等。以下是其基本施工流程:

1. 施工准备: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和地质报告,确定桩的位置、直径、深度和数量。然后,准备好施工设备,如静压桩机,以及桩的预制件——钢筋混凝土桩。

2. 设备就位:将静压桩机按照设计要求的位置和角度就位,确保桩机的导向装置与设计桩位精确对齐。

3. 桩的预制:在预制厂制作钢筋混凝土桩,通常采用振动台振实,保证桩的密实度。桩的长度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适当预留。

4. 桩的运输与吊装:将预制好的桩从预制厂吊装到施工现场,一般使用吊车进行,注意保护桩的垂直度。

5. 桩的就位与静压:将桩吊入压桩孔,对准后,使用静压桩机进行压桩。通过逐步加大压力,使桩顶逐渐深入地下,直到达到设计深度或者达到设计的承载力。

6. 桩的质量检验:每压完一根桩,都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桩的垂直度、承载力、混凝土质量等,确保桩的施工质量。

7. 后期处理:桩压完后,进行桩头处理,如浇筑桩帽,然后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检验,确认桩的施工效果。

8. 施工结束:所有桩压完并验收合格后,进行项目的收尾工作,如场地清理,交工验收等。

整个施工过程需要注意安全,保证施工质量,并严格遵守相关施工规范和标准。

钢筋混凝土静压桩施工工艺部分内容预览:

2.1.1 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要求

2.1.2 表面平整(方桩)密实、掉角的深度不应该超过10mm,且局部窝和掉角的总面积不得超过桩表面面积的0.5%,并不得过分集中。

2.1.3 方桩深度不得大于20mm、宽度不得大于0.2mm横向裂缝长度不得超过边长的一半、(管桩不超过直径的1/2)。预应力管桩发酵间和糖化间的厂房扩建安装工程主要施工方案,不得有环缝和纵向裂纹。

2.1.4 桩的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

2.1.5 桩的材料(含其它半成品)进场后,应按规格、品种、牌号堆放,抽样检验,,检验结果与合格证相符者方可使用,未经进货检验或未经检验合格的物资不得投入使用。

2.1.6 方桩允许偏差值

方 桩 允 许 偏 差 值

2.1.7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允许偏差值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允许偏差值

2.2.1 机械设备

WJY型、ZYJ型或YZY型(1200~2000KN)全液压静力压桩机、轮胎式起重机、运输载重汽车、电焊机

ZYJ系列液压静力压桩机主要技术参数

2.2.2 主要工具

钢丝绳吊索、卡环、撬杠、砂浴锅、铁盘、长柄勺、浇灌壶、扁铲、台秤、温度计

2.3.1 静压桩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处理静压桩地基场地上面障碍物,清理:整平时要有雨水排出沟渠,附近有建筑物的要挖隔震沟,预先充分了解桩场地,清理防碍:桩的高空和地下障碍物。

2.3.2 静压桩场地整平用压路机碾压平整,并在地表铺10~20cm厚石子使地基承载力达到0.2 Mpa ~0.3Mpa。

2.3.3 控制点的设置应尽可能远离施工现场,以减少施工土体扰动对基准点的影响。

2.3.4 施工现场的轴线、水准控制点、桩基布点必须经常检查,妥善保护,设控制点和水准点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

2.3.5 测量放线使用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盘尺、线锤应计量检查合格,多次使用应为同一计量器具

2.3.6 桩位布点与验收:按基础纵横交点和设计图的尺寸确定桩位,用小方木桩入并在上面用小圆钉做中心套样桩箍,然后在样箍的外侧撒石灰,以示桩位标记。测量误差10mm。

2.3.7 按总图设置的水、电、汽管线不应与桩相互影响,特别是供水、汽管线和地下电缆要防止桩土体隆起的破坏作用。

2.4.1 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在上岗前进行岗位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4.2 施工作业人员施工前,必须充分了解地质资料、施工图纸和设计说明以及有关资料.必须熟知桩规范、质量评定标准、施工程序、 验收标准以及组织分工等。

2.4.3 施工作业人员应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容进行体格检查,必须持有健康检查合格证、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患者不得参加桩作业。

3.2.1 压桩机的安装,必须按有关程序及说明书进行。压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启动平台支腿油缸,校正平台处于水平状态。

3.2.2 施工前,样桩的控制应按设计原图,并以轴线为基准对样桩逐根复核,作好测量记录,复核无误后方可试桩、压桩施工。

3.2.3 起动门架支撑油缸,使门架作微倾15度。,以便吊插预制桩。

3.2.4 起吊预制桩。用索具捆绑住桩上部50cm处,启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对准桩位中心,缓慢下插入土中,回复门架在桩顶上扣好桩帽,可卸去索具,桩帽与桩周围应有5~10mm的间隙,桩帽与桩顶之间要有相应的硬木衬垫,厚度10cm左右。

3.2.5 稳桩和压桩当桩尖插入桩位,扣好桩帽后,微微启动压桩油缸,当桩入土50cm时,再次校正桩的垂直度和平台的水平度,保证桩的纵横双向垂直偏差不得超过0.5%。然后启动压桩油缸,把桩缓慢下压,控制压桩速度,一般不宜超过2m/min。

3.2.6 压桩的顺序要根据地质及地形桩基的设计布置密度进行,在亚粘土及粘土地基施工,应尽量避免沿单一方向进行,以避免其向一边挤压造成压入深度不一,地基挤密程度不均。

3.2.7.1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可采用浆锚法接桩,接桩时吊起上节桩,矫直外露锚固钢筋,对准下节桩缓慢下放,使上节桩的外露钢筋全部插入下节桩的预留孔中保其垂直和接触面吻合。微提上桩保持上下桩间有20~25mm的间隙,装上特制的箍,灌入熔融的硫磺水泥砂浆,灌入时间不得超过2min,冷却时间不得超过5~10min后,拆除箍继续压桩。

3.2.7.2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宜采用焊接接桩,接桩采用的焊接材料按设计要求。接桩处的焊缝自然冷却10~15min后,对外露的铁件刷防腐漆后,继续压入土中。

3.2.7.3 接桩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进行。上下桩的中心线偏差应小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

3.2.8 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的工具中心线应与桩身的中心线一致方可进行送桩,送桩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m。

3.2.9 压桩施工应连续进行,同一根桩的中间停歇时间不宜超过30.min。

3.2.10 当压桩力已达到设计荷载的两倍或桩尖已达到持力层时,应随限进行稳压。当桩长大于15m或密实砂土持力层时,宜取两倍设计荷载作为最后的稳压力,并稳压不少于三次 每次1min;当桩长小于15m或粘土持力层时宜,取两倍设计荷载作为最后的稳压力,并稳压不少于五次,每次1min 。测定其最后各次稳压的贯入度。如设计有要求按设计要求执行。

3.2.11 单排桩的轴线误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待桩压平于地面时,必须对每根桩的轴线进行中间验收,符合允许标准偏差范围的方可送桩到位。

3.2.12 压桩施工时,应有专人或开启自动记录仪作好施工记录。

4.1 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

4.1.1 混凝土方桩质量标准

4.1.1.1静力压桩包括锚杆静压桩及其他各种非冲击力沉桩。

4.1.1.2施工前应对成品桩(锚杆静压成品桩一般均由工厂制造,运至现场堆放)做外观及强度检验,接桩用焊条或半成品硫磺胶泥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或送有关部门检验,压桩用压力表、锚杆规格及质量也应进行检查。硫磺胶泥半成品应每100kg做一组试件(3件)。

4.1.1.3压桩过程中应检查压力、桩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及压入深度。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桩的接头做10%的探伤检查。对承受反力的结构加强观测。

4.1.1.4施工结束后,应做桩的承载力及桩体质量检验。

4.1.1.5锚杆静压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4.1.2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质量标准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质量标准

4.1.3静压桩施工允许倾斜

4.2 特殊工艺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特殊工艺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4.4.1 原材料、半成品出厂合格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试验报告

4.4.2 桩位测量放线记录

4.4.3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4.4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4.4.5 试配及施工配合比、 硫磺胶泥抗压、试验报告

4.4.6 焊接工艺评定、焊接试验报告

4.4.7 接桩焊接X射线探伤报告

4.4.8 抽样质量检验报告

4.4.9 沉桩质量检查报告

4.4.10 单桩承载力报告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0.1 桩体开裂

制作桩尖的偏心大、遇障碍物、稳桩不垂直、两节桩不同心、混凝土强度不够、桩身有裂纹,清理地下障碍物、校正桩架、接桩时保持上下桩节同心、检验强度,运输吊装时防止开裂。

5.0.2 压桩达不到设计要求深度

地质资料不明确至使设计选择桩长有误,地质详探,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

5.0.3 桩身倾斜

遇大块硬障碍物、两节桩不同心、土体密度不匀,及时纠正桩的垂直度、清理地下障碍物、调整压桩顺序。

5.0.4 接桩处松脱开裂

接合面未清理干净、焊接质量不好、硫磺胶泥强度不够、两节桩不同心,清理干净接合面、焊缝应连续饱满、硫磺胶泥保证达到设计强度、两节桩在同轴线上。

5.0.5 漏桩及桩位偏差

应加强施工管理采取预防措施。对桩位放样桩应多级复核,对定位插桩实行逐根检查防止漏桩,打桩完毕应进行一次全面复核,确认无误方可撤离。

6.0.1 压桩完后应测量复核,在每根桩顶至少投设三个标高点。桩坑回填砂《核电厂消防设施性能评价与监督导则 NB/T25045-2015》,清理现场施工用料。

6.0.2 对桩后的休止期实施定期观测,特别是超静孔隙水压力对深层土体的位移的影响,应制定有效的预控措施,桩身出现3cm位移时,应会同设计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6.0.3 对桩后的休止期,应在桩区域内设置明显的标识。

6.0.4 基坑开挖,应制定合理的开挖顺序和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防止桩倾斜或位移。

6.0.5 在凿出高于设计标高的桩顶混凝土时,要自上而下进行,不横向凿打,以免桩受水平冲击而破坏或松动。

GB55005-2021 木结构通用规范及起草说明.pdf7 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