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模板及支撑施工方案

主体模板及支撑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36.7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0031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主体模板及支撑施工方案简介:

主体模板及支撑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设计和实施建筑物的主要结构部分,如墙体、柱子、楼板等的模板施工和支撑系统。以下是其简介:

1. 主体模板:主体模板是根据建筑设计图纸制作的,用于临时支撑混凝土结构的工具。它包括墙体模板、柱模板、梁模板等,以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保持形状和尺寸的准确。

2. 支撑系统:支撑系统是保证模板稳定性的关键,通常由木头、钢、铝合金等材料制成。它包括支撑架、支撑杆、横梁等,用于承受模板的自重以及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压力。

3. 施工方案:主体模板及支撑施工方案通常会详细列出模板的尺寸、材料选择、制作和安装方法,支撑系统的布置、强度计算,以及混凝土浇筑、拆模的时间节点和顺序等。这个方案需要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高效和质量。

4. 安全性:施工方案会强调安全措施,如防止模板倒塌、保证人员安全、防止火灾等,确保施工过程中无安全事故。

5. 质量控制:方案中还会包含质量控制措施,如模板平整度、垂直度的检查,以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检查,以确保最终建筑物的结构精度。

总的来说,主体模板及支撑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控制具有决定性影响。

主体模板及支撑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q1= 25.000×0.400×1.05×0.300=3.15 kN;

(2)模板的自重荷载(kN):

热配套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 q2 = 0.350×0.300×(2×1.05+0.400) =0.2625kN;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2.000+2.000)×0.400×0.300=0.480 kN;

2.木方楞的传递均布荷载计算:

P = (1.2×(3.15×0.2625)+1.4×0.480)/0.300=5.5475 kN/m;

3.支撑钢管的强度计算:

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均布荷载,q=5.5475 kN/m;

计算简图如下

支撑钢管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公式

Q = 0.5qc

经过简支梁的计算得到:

截面应力σ=436860/5080.000=85.996 N/mm2;

水平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 N/mm2,满足要求!

钢管支座反力 RA = RB=0.5×5.5475×0.300=0.832125kN;

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通过扣件连接到立杆。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

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 Rc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0.832125 kN

R < 12.80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0.832125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49×6.000=1.072 kN;

楼板的混凝土模板的自重: N3=0.720 kN;

N =0.832125+1.072+0.720=2.624125 kN;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o = k1uh (1)

lo = (h+2a) (2)

公式(1)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uh = 1.185×1.700×1.000 = 2.015 m;

Lo/i = 2014.500 / 15.800 = 128.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406 ;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σ=2.624125/(0.406×489.000) = 13.2175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13.2175 N/mm2 小于 [f] = 205.00满足要求!

立杆计算长度 Lo = h+2a = 1.100+0.300×2 = 1.700 m;

Lo/i = 1700.000 / 15.800 = 107.59;

公式(2)的计算结果: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580 ;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σ=2624.125/(0.580×489.000) = 9.2523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9.2523 N/mm2 小于 [f] = 205.00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o = k1k2(h+2a) (3)

公式(3)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185×1.007×(1.000+0.300×2) = 2.0286m;

Lo/i = 2028.6 / 15.800 = 128.39;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446 ;

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σ=2624.125/(0.446×489.000) = 12.032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12.032N/mm2 小于 [f] = 205.00满足要求!

由于梁跨度较大,模板拆除时砼强度必须达到100%,需要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通知才允许拆除。

拆架前,全面检查脚手架定出作业计划,进行技术交底后,方可施工。

拆架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拆架时要划分作业区,周围设警戒标志,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必须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每天拆架下班时,不应留下隐患部位。

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放触电。

所有杆件和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准在杆件上附着扣件或两杆连着送到地面。

拆下的零配件要装入容器内,用吊蓝吊下;拆下的钢管要帮扎牢固,双点起吊,严禁从高空抛掷。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

a.梁板模板高支撑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c.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为安全期间在梁底增加钢管架支撑, 600mm~800mm高度的梁下面加设钢管间距不大于1.8米, 加固梁邦时设置一层对拉螺栓,对拉螺栓扣紧方木,对拉螺栓间距不宜大于1.5米。800mm~1100mm高度的梁下面加设钢管间距不大于1.2米, 加固梁邦时设置一层对拉螺栓,对拉螺栓扣紧方木,对拉螺栓间距不宜大于1.2米。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设剪刀撑;

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7.框架柱的加固要求:

a.框架柱采用钢管扣件或对拉螺栓加固,每道箍间距不大于1.5米,设置时下部间距小于上部间距。

b.框架柱每侧方木不少于三根。

c.大于800mm的框架柱必须设置对拉螺栓,间距不大于1.5米,下部间距小于上部间距。

a.梁、柱、现浇板拼缝不大于3mm,当个别缝大于3mm时用胶布或小模板补严,不得出现过大缝隙。柱子模板拼缝尽量用木工泡沫胶布密封。

b.相邻模板高差不大于3mm,大于5mm的高差必须采取措施整改。

c.注意柱梁接头处的缝隙和加固,此处为关键部位,注意拼缝,必须加固牢固。

a.在未搭设外墙脚手架前,搭设脚手架时外面一排钢管要求高出施工作业面一步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张贴安全网,防止意外坠落。

b.张贴安全网绑扎结实,必须符合要求,

10.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混凝土浇筑方案,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一)、脚手架工程事故的类型分析

1、整架倾倒或局部垮架。

GB 50898-2013 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2、整架失稳、垂直坍塌。

3、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处坠落。

4、落物伤人(物体打击)。

5、不当操作事故(闪失、碰撞等)。

(二)、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金属表面施涂混色油漆涂料施工工艺标准(932-1996)1、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