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烟囱土建及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烟囱土建及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对烟囱建造项目的全面规划和管理,它包括了从设计、材料采购、施工准备、现场布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安全防护到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步骤。以下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的简介:
1. 项目概述:介绍项目的基本信息,如项目名称、地点、规模、结构形式、建设内容等。
2. 设计与规划:详细描述烟囱的尺寸、形状、高度、材料选择(如砖、混凝土、钢等)、结构形式(如单管式、多管式、圆柱形或特殊形状等)。
3.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队伍组织、施工机具设备配备、施工图纸审查、施工技术交底等。
4. 施工流程:详述各个施工阶段,如地基处理、烟囱主体建造、筒壁砌筑、内衬安装、防腐处理、顶部结构安装等。
5. 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表,包括各个施工阶段的时间安排。
6. 质量管理:设定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材料检测、施工过程监控、成品验收等。
7. 安全管理: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保障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8. 环保措施: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尘土、废水等环保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9. 成本预算:对整个项目的施工成本进行估算和控制。
10. 施工组织: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烟囱工程高效、优质、安全完成的重要文件,它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
烟囱土建及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1.1回填土:且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优质土。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粒径不应大于50mm,含水量应符合压实要求。
⑵石屑:不应含有有机杂质。
⑶填土材料如无设计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碎石、砂土(使用细、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办好签证手续)和爆破石碴;可作表层以下的填料。
b 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DB34/T 4230.19-2022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第19部分:塑料包装印刷业.pdf,可作各层的填料。
c 碎块草皮和有机含量大于8%的粘性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
d 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但在软土或沼泽地区, 经处理其含水率符合压实要求的,可用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
⑴填土基底已按设计要求完成或处理好,并办理验槽签证。
⑵基础、地下构筑物及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已进行检查和办好隐蔽验收手续,其结构已达到规定强度。
⑶大型土方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和压实工艺等合理确定填料含水量、每层填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重要的填方工程和路基,其参数应通过压实测定确定。
⑹填土前,应做好水平高程的测设。基坑(槽)或沟坡边上按需要的间距打入水平桩。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分层碾压(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3.1 当填方基底为积土或耕植土时,如设计无要求,可采用推土机或工程机械压实5~6遍。
3.2 填筑粘性土,应在填土前检验填料的含水率。含水量偏高时,可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含水量偏低,可预先晒水湿润,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等措施。
3.3 使用碎石类土或爆破石渣作填料时,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当使用振动辗压时,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3/4)。铺填时,大块料不应集中,且不得填在分段接头处或填方与山坡连接处。
若填方场内有打桩或其他特殊工程时,块(漂)石填料的最大
粒径不应超过设计要求。
3.4 填料为砂土或碎石土(充填物为砂土)时,回填前宜充分洒水湿润,可用较重的平板振动器分层振实,每层振实不少于三遍。
3.6分段分层填土,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每层互相搭接,其搭接长度应不少于每层填土厚度的两倍,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少于1m。
注:1、辗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
2、当用5t、8~10t、12t压路和辗压时,每层铺土厚度分别为0.25、0.4m,压实10~12、8~10、4~6遍。
3、当用功率(kw)60以下的履带式推土机辗压时,每层铺土0.2~0.3m,压实6~8遍。
3.7对有压实要求的填方,在打夯或辗压时,如出现弹性变形的土(俗称橡皮土),应将该部分土方挖除,另用砂土含砂石较大的土回填。
3.8采用机械压实的填土,在角隔用人工加以夯实。
人工填土,每层填土厚度为150mm,夯重就为30~40kg;每层厚度为200mm,夯重应为60~70kg。打夯要领为“夯高过膝,一夯压半夯,夯排三次”。夯实基坑(槽)、地坪,行夯路线由四边开始,夯向中间。
3.9每层填土压实后都应做干容重试验,用环刀法取样,基坑每20~50m长度取样一组(每个基坑不少于一组);基槽或管沟回填,按长度20~50m取样一组;室内填土按100~500m2取样一组;场地平整按400~900 m2取样一组。
采用灌砂(或灌水)法取样时,取样数量可较环刀法适当减少,并注意正确取样的部位和随机性。
⑴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⑵回填土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⑶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 取样确定压实的干密度,应有90%以上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不得大于0.08g/cm3,且应分散不得集中。
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做地(路)面的基层。
5.1回填土应按规定每层取样测量夯实后的干容重,在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后才能回填上一层。
5.2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厚度,禁止汽车直接卸土入槽。
5.3严格选用回填土料质量,控制含水量、夯实遍数等是防止回填土下沉的重要环节。
5.4雨天不应进行填方的施工。如必须施工时,应分段尽快完成,且宜采用碎石类土和砂土、石屑等填料。现场应有防雨和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
6.1施工时,应注意保护有关轴线和水准高程桩点,防止碰撞下沉。
6.2基础或管沟的混凝土、砂浆应达到一定的强度,不致受损坏时方可进行回填作业。
6.3已完成的填土应将表面压实,路基宜做成一定的坡向排水。
6.4基坑回填应分层对称,防止造成一侧压力,不平衡,破坏基础或构筑物。
钢筋半成品的质量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钢筋绑扎用的铁丝,
采用20~22号铁丝(镀锌铁丝)。
水泥砂浆垫块:要有一定足够强度。
常用的铅丝钩、小板手、撬杠、绑扎架、折尺或卷尺、白粉笔、专用运输机具等。
⑴熟识图纸,核对半成品钢筋的级别、直径、尺寸和数量是否
与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
⑵准备好铁丝、水泥垫块以及常用绑扎工具和机具。
⑶钢筋定位:划出钢筋安装位置线,如钢筋品种较多时,应在
已安装好的模板上标明各种型号构件的钢筋规格、形状和数量。
⑷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件时,应事先考虑支模和绑扎的先后
次序,宜制定安装方案。
⑸绑扎部位的位置上所有杂物应在安装前清理好。
钢筋在钢筋成型车间集中加工成型,运到施工现场,钢筋挂牌分类堆码整齐,环向钢筋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40d,同一截面的绑扎接头至少相隔三排钢筋,相邻接头的间距大于500mm,预先在混凝土垫层上按设计要求放大样,先绑扎底层网状水平钢筋,然后搭设钢支撑骨架(φ48×3.5钢管径向间距3000mm,环向间距6000mm,并用φ20的钢筋作为辅助支撑),自下而上依次绑所属中层水平钢筋。
⑴钢筋的品种性能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
⑵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⑴钢筋、骨架绑扎,缺扣、松扣不超过应绑扎数的10%,且不应集中。
⑵钢筋弯钩的朝向正确,绑扎接头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1.4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⑴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⑵钢筋骨架吊将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⑶钢筋骨架绑所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⑷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应及时调整。
⑸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
1.5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⑴搬运钢筋时,要注意前后方向有无碰撞危险或被钩挂料物,特别是避免碰挂周围和上下方向的电线。人工抬运钢筋,上肩卸料要注意安全。
⑵起吊或安装钢筋时,应和附近高压线路或电源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在钢筋林立的场所,雷雨时不准操作和站人。
⑶在高空安装钢筋应选好位置站稳,系好安全带。
⑴成型钢筋、钢筋网片应按指定地点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压弯变形。
⑵成型钢筋不准踩踏,特别注意负筋部位。
⑶运输过程注意轻装轻卸,不能随意抛掷。
⑷成型钢筋长期放置未使用,宜室内堆放垫好,防止锈蚀。
⑴组合钢模板材料由钢模及配件组成。
长度:450mm、600mm、750mm、900mm、1200mm、1500mm
宽度:100mm、150mm、200mm、250mm、300mm
2)定型钢角模:阴阳角模、联接角模。
3)联结附件:U型卡、L型插销、3型扣件、碟型扣件、钩头螺栓、穿墙螺栓、紧固螺栓。
4)支撑系统:柱箍、钢花梁、木枋、墙箍、钢管门式脚手架、可调钢支顶、可调上托、钢桁架、木材。
⑵SP─模板系列材料(即钢框夹板面模板)
长度:900mm、1200mm、1500mm
宽度:200、300mm、600mm
厚度:55mm、70mm
JG/T 374-2012 建筑用开窗机.pdf2)定型钢角模:活动铰模、联结角模、改形联接角模、 固定阴阳角模。
3)联结附件:钢管卡、方钢卡、楔形插销、穿墙螺栓、 联连螺栓。
4)支撑系统:柱箍、方钢墙箍、钢管、门式脚手架、可调钢支顶、可调上托、钢桁架、木枋、木材。
⑴模板设计: 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进行模板设计,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排列尺寸和穿墙螺栓的位置,确定支撑系统的形式,间距和布置,根据规范验算龙骨和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 包括模板平面布置图、立面图、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材料表等)。 模板数量应在模板设计时结合施工流水段划分,进行综合研究,合理确定模板的配制数量。
⑵模板按区段进行编号,并涂好脱模剂,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中指定的位置分规格堆放。
非强检测设备校验规程.pdf ⑸斜支撑的支承点或钢筋锚环牢固可靠。
⑹模板安装前,根据模板方案、图纸要求和操作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基础底板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内外两侧围檩用钢管按设计弯成弧形,水平钢管围檩间距400mm,竖向立管间距700mm,支顶撑水平间距900mm,支模时,模板底部用水泥砂浆找平,垫200mm厚的海绵条,防止模板底部漏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