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软土地基处理清淤换填、袋装砂井、砂垫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软土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是针对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或沉降过大等问题进行的处理。以下是清淤换填、袋装砂井、砂垫层三种主要施工方法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1. 清淤换填:这是一种传统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首先通过机械或人工的方式清理地基中的淤泥和松散土层,然后用强度较高的材料进行填筑,如碎石、砂砾或混凝土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需要考虑清理设备的选择、作业流程、换填材料的供应与摊铺、质量控制等环节,以确保地基承载力的提升和稳定。
2. 袋装砂井:袋装砂井施工是通过在软土地基中打入直径较小的砂袋,形成竖向排水通道,提高地基的排水性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砂井的打设深度、砂袋的规格、填充砂的质量控制、施工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同时要设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
3. 砂垫层:砂垫层是采用粗砂或砾石等材料在地基表面铺设一层,形成一个临时的排水层,用于改善地基的渗透性。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考虑砂垫层的厚度、材料的选用、铺设工艺、施工质量检测等,同时要确保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比如控制噪声和粉尘污染。
以上三种方法在实际施工中通常会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地基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软土地基处理清淤换填、袋装砂井、砂垫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9.2.2、预防尘土污染措施
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责任制,组织开展创建环保型工地活动。
4)施工现场使用锅炉、茶炉、大灶,必须符合环保要求。锅炉要有清烟除尘设备,茶炉采用电能,大灶加二次燃烧或烧型煤。烟尘排放黑度达到林格曼1级以下。
GY/T 5006-2010标准下载9.2.3、预防噪音污染措施
1)机械车辆鸣笛采用低音喇叭,控制噪音污染。
2)合理分布动力机械的工作场所,尽量避免同处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
3)合理安排噪音较大的机械作业时间,距居民较近地段,严格控制噪音,不得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音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对空压机、发电机等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取装消音器来降低噪音。
4)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或者特殊需要,确需在22时至次日6时期间进行施工的,应在施工前报建设单位和工程所在地建设委员会,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5)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筑路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或穿插安排高噪声的工作。为保护施工现场附近居民的夜间休息,对居民区150m以内的施工现场,施工时间加以控制。
9.2.4、预防水污染的措施
为了维护城市环境卫生,改善城市环境,根据XX市有关规定,为保证地表和地下水不受污染,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制定以下预防措施:
1)工程开工前,先进行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及设计不同阶段的平面图设计(含排水方案),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上报地方排水主管部门同意,并向地方排水主管部门申请临时施工许可证,建立一套临时排污系统。
2)工地排水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度。雨水、污水在排入市政管道前均要先在沉淀池沉淀后才能排放,而且所有向市政排水设施排放的污水,应符合国家和XX市的有关规定。
3)如在市政排水设施安全防护范围内进行其它可能危害排水设施安全的作业,应当事先报告市政排水主管部门或市政排水专门机构,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补救措施。所有在施工场地裸露的市政给排水网须采取有效措施给予保护。
4)工地机械设备维修污水设专门的收集地,此类污水不能排入市政排水网,须有专车运至市有关部门指定地点倒弃。
5)凡需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和钻孔桩施工的地方,必须设置沉淀池,使施工废水经过沉淀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线。沉淀物用专车运至指定地点倒弃。
9.2.5、预防运输道路污染措施
1)向环境卫生管理机关申请运输车辆准运证,与环境卫生管理机关签订防止运输车辆泄漏、遗撒责任书。
2)设专人负责运输车辆的管理,制定运输车辆管理责任制度并组织实施,加强对驾驶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3)运输建筑施工材料、土方、渣土,要在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出口处内侧,铺设长度不小于25米,宽度不小于出口处宽度的混凝土路面,并在出口处设置冲洗车轮的设备及相应的排水和泥浆沉淀设施。
5)运输时发现沿途有泄漏、遗撒的,必须及时清扫干净。
1)按照要求和与当地环保部门签订有关协议,选定的弃土场及时施作弃土场的防护工程,并按要求做好土地复耕和绿化。现场弃土弃碴集中存放的,须加覆盖或采取固化措施;弃土弃碴不得任意弃置、堆放,尽快运至规定的弃土排放场。
9.2.7、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9.2.7.1、地下管线保护加固措施
施工前,首先对施工区域内进行物探,确定既有管线的确切位置,并设明显标志;施工时,在有管线处采用先人工开探坑,确保管线安全后再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开基槽;并对既有管线采用工字钢托底、撑、吊结合的方法进行管线加固,确保管线安全。
9.2.7.2、其它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1)收集周边建(构)筑物的设计和竣工资料,掌握其基础和结构形式。
2)对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所有道路、建筑特、构筑物(如河堤等)均设置位移、变形、倾斜、开裂振动监测点,加密监测频率,密切监视其动态,准备好预案对策,遇到发展趋势,即行加固处理。
3)如发现基础下沉,地下水位下降,房屋倾斜、开裂,根据不同基础类型,分别采取隔断措施、地层注浆或旋喷注浆加固措施等。
4)严格控制降水,如果可能,改用集水坑排水而取消降水。如果周边地表地层位移速率增加,必要时经监理批准。
5)派员对周边建(构)筑物及地表日夜巡查并作记录、摄像,随时掌握周边动态并随时反馈信息。
10、其它应说明的事项
10.1、文明施工措施
1)建立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2)建立文明施工管理责任制,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与各作业班组和管理人员工资分配挂钩。
(3)制定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秩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细则,并认真落实。
(4)项目经理部每10日一次文明施工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
(1)开工前,编制详细、科学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使工艺流程、流水区段划分、资源配置与实际施工相符。
(2)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开工前,提出申请报告,经批准后实施。
(3)实施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检验评定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准开工。针对工程中的关键工序及特殊工序,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施工中作为管理重点加以重视。
(4)认真实施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未经检查签证同意的工程不得隐蔽。
(1)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实施定位管理,分管段、分片区进行场地规划,运输道路、材料场库、机械停放场、搅拌场、和生活区要按照总平面图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布置整齐并在施工区域设醒目标牌,同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适时地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整。
(2)在大门围墙处,设置施工标示牌,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大门,实行半封闭施工。
(3)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设施,做到生活区和施工区划分明确,按规定布置防火设施。建立住地文明、卫生、防火责任制,并落实到专人。
(4)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给、排水系统。保证给水设施不渗漏,供水安全。排水系统顺畅,沟池成网,排水纵坡不小于1‰,排水沟用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截面满足排水要求。
(5)临时用电按施工组织设计布置,不乱接乱扯,供电设施良好,光照充足。
(6)建筑材料堆码按我公司《文明施工管理办法》要求按平面布置图分类堆放,并用标识牌标识清楚,严禁混堆乱放。
(7)所有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一律配带标识身份或工种的证牌。
(3)现场食堂按卫生标准配备设施,工作人员定期体检,配证上岗。
DB11∕T 1447-2017 建筑预制构件接缝防水施工技术规程10.2、工程协调和配合措施
10.2.1、与地方政府和群众及友邻单位的施工协调措施
1)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和群众,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尊重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处理好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关系,主动争取地方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争取沿线人们群众的支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施工区域内的治安、环保、健康等工作。
2)积极配合业主搞好沿线的拆迁与排水泄洪工作,具备工作面后及时组织施工。
3)积极参加业主组织的工程协调会,服从业主的协调,圆满完成分配的各项工作。
4)教育职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当地的规章制度。杜绝偷盗、斗殴等违法现象发生。
5)加强与相邻施工单位的协作JGJ333-2014 会展建筑电气设计规范.pdf,共同利用好施工场地、临时道路等公用设施。统一布置各种监测网。
6)本着“相互理解、互补互利”的方针,减少双方施工方面的干扰,必要时请驻地监理工程师或者业主给予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