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老子王山隧道石清线石楼~清涧(山西段隧道)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new简介:
老子王山隧道石清线石楼~清涧(山西段隧道)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new部分内容预览:
①、将药卷浸入清水1分钟后取出(以软而不散为度);
②、将锚固卷逐个用炮棍装入孔内捣实;
③、利用凿岩机的冲击力打入锚杆旋转直至浆液流出。装锚固剂长度不得少于孔长1/3。
采用YSP45锚杆钻机钻孔,搅拌机拌制普通砂浆,牛角泵灌注。施工工艺见附篇表5、图6(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框图)。
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L13G2 多层砌体结构构造,并注意随时排除孔中空气,对长锚杆按我局《深锚杆排气注浆工法》实施。
5、型钢钢架及格栅钢架制作与安装
本合同段型钢钢架有118、I16型号及4xф25格栅钢架,因初期支护需用量较大,故需在现场建加工车间,进行现场加工。型钢采用弯轨机冷弯,ф25格栅现场拼装加工。根据不同断面需要,精确放样下料,分节焊制而成,连接板用A3钢,厚度不小于20mm。栓孔用钻床定位加工,螺栓、螺母采用标准件,焊接及加工误差应符合有关规范。加工成型后的格栅和型钢进行详细标识,分类堆放,做好防锈蚀工作后待用。
根据不同断面,选用不同形式的钢架支撑。机械运至安装现场,人工作业平台配合装载机安装,安装时应注意钢架的垂直度,防止出现左前右后或前倾后倒现象。安装时,新安装的钢架应同超期安设的纵向焊接,使之成为整体。安装施工工艺见附篇表5、图7(型钢钢架及格栅钢架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框图)。
采用挖机或装载机,济南斯太尔自卸车配合,无轨运输一次性将洞内弃碴运至指定弃碴场,弃碴场事先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护。
1、明洞采用43Kg/m钢轨制作内拱架,钢管弯制外拱架组成外支撑体系,拉杆联成整体。
2、采用建筑钢模板内外立模,泵送砼施工。
3、明洞两侧碎石土应分层夯填,保证回填密实性和洞身的均匀受力。
4、粘土隔水层施作完毕,应及时覆盖种植土,安排时间尽早植草绿化。
1、整体钢模板衬砌台车定位浇筑钢筋砼。
2、同I类预留检查和注浆口。
3、预留变形量15cm。
1、整体钢模板衬砌台车定位浇筑钢筋砼。
2、同I类预留检查和注浆口。
3、预留变形量12cm。
四、III、IV类复合式
1、施工方法同II类围岩。
2、预留变形量8cm。
(1)边墙基底及水沟混凝土施工
对要施工地段仰拱的边墙基底及水沟部位先清底,然后立模进行混凝土施工。
在水沟底部位铺设钢轨,钢轨间距为4500mm,然后将平台后坡道用倒链拉起,用装载机将仰拱平台前坡道拖起,缓慢拖至预定位置,上紧卡轨器。
(3)清底、立模及混凝土施工
仰拱平台就位后,进行人工清底,将平台下仰拱底部虚碴清理干净,抽出积水。然后架立仰拱堵头模板。浇筑仰拱及隧道填充混凝土时,采用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至仰拱平台,向中间及两侧倾倒,或直接用混凝土输送泵送至仰拱模板内。用混凝土振动棒将混凝土摊平、振捣。
(4)混凝土养护及平台拖移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自然养护或洒水养护,达到可以通行运输车辆的强度,然后拖移平台进入下一个仰拱施工。
(1)、防水板洞外下料及焊接
防水板按环进行铺设。根据开挖方法、设计断面、规范规定的搭接尺寸及一个循环的长度来确定防水板的下料尺寸;将剪裁好的防水板平铺,按规范要求搭接,再焊接成一个循环所需要的防水板;对焊接好的防水板进行抽样检查,合格后将一个循环的防水板卷成筒状待用。
铺设防水板在铺设台架上进行。铺设台架采用结构简单的临时支架,可用万能杆件拼装,也可使用工地现有的材料加工制作。上部采用φ108钢管或槽钢弯成与隧道拱部形状相似的支撑架,用丝杠与台架连接,以便其升降;走行部分采用轨行式,轨距与衬砌钢模台车一致。操作程序如下:
①、将防水板铺设台架移至作业地段就位;
②、沿隧道拱顶中心线纵向铺设尚未充气的圆柱形气囊;
③、在支撑架上纵向铺设悬承用的Φ6圆钢拉丝和8#铁丝;
④、将一个循环长度卷成筒状的防水板置于支架中央,放开防水板使之自由垂落在支撑架两侧;
⑤、旋转丝杠将支撑架升起,使防水板尽量紧贴隧道壁面;
⑦、卸掉上一循环固定悬承拉丝的膨胀螺栓,将上一循环的拉丝露头与本循环的悬承拉丝逐根相连,张拉铁丝将防水板与壁面贴紧,之后将悬承拉丝的另一端固定在临时膨胀螺栓上。
⑧、悬承顺序为先拱后墙、自上而下进行,考虑到拱部受力较大及悬承拉丝有一定的弹性变形,拱顶及两侧拱脚各设2道Φ6圆钢悬承。
⑨、相邻循环防水板之间的搭接缝,采用15cm宽的三合板置于锚喷面与前一组防水板端头作为焊接平面,边焊边沿环向移动三合板,焊接完成后撤出三合板。
⑩、旋转丝杠下降支撑架,放掉气囊中的空气,取出气囊。
本合同段隧道按喷锚构筑法设计,根据经验二次模注衬砌时间应在围岩量测净空变化速率小于0.2mm/d;变形量已达到预计总变形量的80%以上;且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时,方可进行,即适时衬砌。
隧道采用拆装式整体钢模液压衬砌台车衬砌。
②、混凝土的拌制:采用自动计量混凝土拌合楼,集中生产混凝土。
③、混凝土的运输:隧道采用混凝土输送车运输,输送泵泵送混凝土,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④、衬砌台车定位:采用STZ型激光准直仪导向,现场设工程测试试验室,配齐试验技术人员和设备,负责各种原材料及混凝土的试验工作,确保混凝土衬砌内实外美,断面尺寸准确无误,一次达标。
(1)、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应符合下列条件:
①、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
②、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
③、施作二次衬砌前的总变形量,已达预计总变形量的80%以上;
①、轨道中心距3.9m,允许误差±1cm;
②、轨面标高比隧道路面中心高15cm,允许误差±1cm。
②、两侧电缆沟盖板以下部分,人工立模先行浇筑。
④、台车就位时,先调顶模中心标高,然后由顶模支撑梁上横向丝杆调整台车中线符合要求。最后由侧向丝杠电动调节边模张开度,调整到位后放下翻转模和底脚斜撑丝杠加固。
(4)、二次衬砌砼灌注前应检查以下几点
①、复查台车模板及中心高是否符合要求,仓内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②、台车及挡头模安装定位是否牢靠;
③、止水带、止水条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④、模板接缝是否填塞紧密;
⑤、脱模剂是否涂刷均匀;
⑥、基仓清理是否干净,底脚施工缝(如有)是否处理;
⑦、输送泵接头是否密闭,机械运转是否正常。
⑧、砼采用分层、对称浇注,每层浇筑厚度不得大于1m。两侧高度差控制在50cm以内,输送软管管口至浇筑面垂距控制在1.5m以内,以防砼离析。浇注过程要连续,避免停歇造成“冷缝”,间歇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h,否则按施工缝处理。
⑨、当砼浇至作业窗下50cm时,应刮净窗口附近的赃物,涂刷脱模剂,窗口与面板接缝处涂腻子予以保证紧密结合,不漏浆。
⑾、封顶采用顶模中心封顶器接输送管,按从里向外的顺序逐渐封顶。当挡头板上观察孔有浆溢出,即封顶完成。
⑿、拆模:当最后一盘封顶砼试件现场试压达5Mpa时,即可拆模。拆模时,要小心谨慎,以免缺棱掉角现象发生。
⒀、拆模后,若发现缺陷,不得擅自修补,由技术人员共同研究确定方案后及时处理。
本合同段隧道防排水包括洞口段防排水和洞身防排水施工。施工中防排水采取“以排为主,截、堵、防、排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与永久防排水统一考虑。
洞口段防排水结合地形在洞口洞顶设截水沟,防止雨水对坡面及洞口的危害,对地面洞穴要及时封堵,保证排水畅通,不影响洞口施工。
洞身段采用EVA防水板与土工布(一膜一布)组成防水层防水,环向透水软管集引水由纵向排水管,横向引水管水排到中心水沟中。当隧道内可能发生涌突水地段,先超前探水查明前方地下水分布与水量后,辅以预注浆堵水与排放相结合的措施,将绝大部分地下水尽可能封堵在围岩外,少量水由洞内顺坡施工时,沿两侧挖排水沟排出洞外。对工作缝、沉降缝、变形缝均设橡胶止水带止水,路面水流入路侧的 边沟中排到洞外,中心水沟出水口采用保温圆包头出水口措施。
明洞段采用外贴防水层防水,顶面回填粘土隔水层。
3、隧道结构防渗漏的关键技术
隧道结构防排水是关系到工程质量、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在本隧道施工中将采取下列有效技术措施。
①、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保证开挖面圆顺,是结构防水的基础。
施工中,严格爆破设计与试验,选择适宜的参数,控制钻孔工艺,确保开挖光面爆破残眼率,使围岩爆破开挖面圆顺。
②、对岩面渗水预先进行有效处理。
具体做法:大股水流用插管引导;较弱裂隙股水用塑料网格夹无纺布引导;大面积严重渗水以PCE膨胀剂防水砂浆抹腻,将渗水集中,然后开槽引排。
③、富水地段采用预注浆进行有效固结止水。
④、利用喷射混凝土作为结构防水的关键环节。
采用湿喷工艺,喷射路线自下往上喷,喷射范围每次长1.5~2.0m,高1~1.5m;复喷划分区段,每段长6m左右,先喷平凹面,后喷凸面。确保喷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⑤、对衬砌环节缝认真处理。
在衬砌台车设计时,设计出定型挡头板,制作安装严密,确保接缝无漏浆,无杂物DB13/T 5272-2020 工业企业天然气安全管理规范.pdf,同时在施工接缝处设置橡胶止水带。
⑥、采用先进的防水砼施工工艺
A、防水砼所用水泥应具有泌水少、水化热低等性能。采用防水添加剂。
B、防水砼应当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C、粗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1%,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25%
D、防水砼配合比应通过实验确定。选定配合比时,其抗渗压力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水灰比不得大于 0.60。
E、防水砼应采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搅拌时间不得小于2min。
F、防水砼终凝后JTG∕T D31-04-2012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G、防水砼除检查强度外,还应检验抗渗防水性能。并保证其抗渗等级不低于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