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后浇带施工方案

某工程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后浇带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56.1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5183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某工程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后浇带施工方案简介: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在像基础底板这样的大型结构中,更是关键。其施工方案简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施工准备:首先,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和准备工作,确保地基坚实,排水设施完善,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同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其性能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要求。

2. 模板设计与施工:大体积混凝土需要大尺寸模板,需要有良好的保温保湿措施,防止因温度变化导致的裂缝。模板需要坚固,接缝严密,以保证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3. 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温度控制是关键。通常会采用内保温、外保温或蓄热养护等方式,以减少温差,防止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

4.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宜过厚,以保证浇筑质量。同时,使用振捣棒等工具进行振动,以排除气泡,提高混凝土密实度。

5. 后浇带处理:为防止混凝土由于温度收缩和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会在结构中设置后浇带。施工时,先进行主体混凝土浇筑,待其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后再浇筑后浇带部分,待后浇带部分完全凝固后再进行整体连接。

6.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通常采用覆盖保温材料、洒水养护等方式。

7. 强度检测与验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需要进行强度检测,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程。

以上就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后浇带施工的基本步骤,具体的施工方案还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技术条件进行调整。

某工程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后浇带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掺加高效碱水剂和掺加复合膨胀剂(膨胀剂种类采用HEA),减水剂等掺量试验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要求低碱性。

为了保证防水混凝土能达到最佳抗渗效果,并具有良好的可泵送性,防水混凝土施工前进行配合比试配,,并按照有关规定制作试块作为抗压强度和抗渗等级试验使用,试验结果作为施工配合比的依据,从中选择最优配合比。

1)本工程试配工作由我公司实验室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共同承担,在考虑施工和易性的前提下,初步选出水灰比、水泥用量,求出用水量,再依据所选的砂率,求出砂、石的重量,得出初步配合比。

2)在得到初步配合比后,以此制作强度试件及膨胀试件(包括自由膨胀试件和限制膨胀试件),在检验试件的强度、膨胀率(特别是限制膨胀率),均满足设计要求时,即可进行试拌,核对坍落度、调整用水量,以最后确定施工配合比。

3)本工程基本要求是:试配的抗渗标号应按设计要求提高0.2MPaDB34∕T 2387-2015 中小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度汛方案编制导则,每m3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少于320Kg,灰砂比保持1:2~1:2.5,水灰比不大于0.5,砂率控制在40%~50%。

4)考虑交通运距,防止混凝土接茬产生冷缝,将混凝土拌和物的初凝时间控制在6~8小时(根据混凝土掺外加剂的试验结果定出混凝土运输、浇筑、间歇的允许时间后确定),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6±2cm,入模温度控制在25℃以下。

2)固定混凝土泵输送管的支撑架采用φ48钢管,并随输送管的拆除而逐渐拆除。输送管的支撑架搭设示意见下图(钢管支架下部的钢筋支撑马凳间距不大于1m):

1)为了浇筑及下料的一致,组建立体指挥体系,即坑下负责泵车的人员指挥停料或下料,坑上负责人员则综合坑下传来的信息指挥罐车的走向,同时,在现场设指挥中心,对全场进行统一调度。

2)施工人员分两大班,每班交接班工作提前半小时完成,人不到岗不准换班,并明确接班注意事项。

3)施工时现场工长应保证混凝土的下料时间、速度、浇筑顺序、振捣、找平、养护等各道工序严格按技术交底执行。

1)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及现场具体情况,基础底板混凝土以后浇带为界分为五个施工段,各段混凝土量为Ⅰ段3062m3,Ⅱ段2078m3,Ⅲ段3578m3,Ⅳ段1690m3,Ⅴ段1371m3。

2)浇筑段的钢筋模板须验收完毕,混凝土按施工段连续浇完,只留后浇带,每段不另设施工缝。整个底板结构由北向南连续浇筑,先Ⅰ、Ⅳ段,然后Ⅱ、Ⅴ段,再进行Ⅲ段施工。施工中,可根据每段工程量大小,每次浇筑均采用两台泵,以便尽快完成基础底板浇筑。为保证连续浇筑,应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每3分钟到现场一辆混凝土罐车。

3)考虑现场配接泵管(100m)和运输时间间隔,混凝土泵输送能力按每台每小时浇筑量应为30m3计算。浇筑每段底板混凝土所用时间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Tn = Q / Q1

Tn = 各段混凝土浇筑完成时间

Q = 每段混凝土浇筑量m3 Q1 = 混凝土平均输出量m3/h

Ⅰ段 T1 = 3062 m3 / 2 × 30 m3/h = 51 h

Ⅱ段 T2 = 2078 m3 / 2 ×30 m3/h = 34.5 h

Ⅲ段 T3 = 3578 m3 / 2 × 30 m3/h = 59.6h

Ⅳ段 T4 = 1690 m3 / 2 ×30 m3 / h = 28 h

Ⅴ段 T5 = 1371 m3 / 2 × 30 m3/h = 23 h

4)混凝土地泵及泵管布置见下图:

10.2.6主要施工方法

每段的浇筑均由东向西不间断地推进。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

1)浇筑前必须认真核对混凝土浇筑申请单,商品混凝土浇筑配合比单、随车小票,并做好坍落度的现场测试工作(每2~3h测一次),严禁向混凝土中加水,发现问题及时与搅拌站取得联系解决。如因停滞时间过长导致初凝的混凝土坚决退回。

2)浇筑时,按混凝土浇筑平面布置图布设泵管,泵送混凝土前,先泵水60~90Kg冲洗,再压送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减石混凝土1.5m3,确保泵管全部湿润畅通,方可进行泵送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较大或混凝土产生离析时,立即用压力水将泵管内的残存混凝土清除干净。

3)下料时,混凝土应自然流淌,分层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斜坡度1:8,每台泵车布4台振动器,分布在根部、中间和流淌范围。

4)底板混凝土振捣时,先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后用平板振捣器拖一遍。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约40cm)。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且必须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接缝。(尤其是梁板交接处)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作用半径0.5倍,并不宜紧靠模板振动。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底板混凝土时,每一位置上连续振动一定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时必须逐渐拖行,要成排一次进行,前后位置和排与排之间应有1/3平板宽度的搭接,以防漏振。

5)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略大于板厚,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6)为减少外墙水平施工缝,确保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自防水效果及混凝土外观质量,地下室外墙止水钢板以下墙体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筑。

1)混凝土标高、平整度控制:预先用水平仪抄平,抄出底板+500线,用红油漆标注在四周柱筋上。混凝土浇筑时将所标注点拉线控制标高,以此线为准用刮杠找平,再用木抹子提浆二遍,反复抹压数遍,终凝前用铁抹子打磨,压实、压光。

2)表面泌水处理:由于商品混凝土塌落度较大,在振捣过程中会产生泌水现象,为防止泌水对混凝土表面外观质量产生影响,应在每段周边模板间隔6米设排水孔,使水排出,流入积水坑,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

3)泵送混凝土的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先按设计标高将混凝土表面用长尺刮平,用木抹子提浆两遍,然后在终凝前,再用木抹子抹压密实,以闭合收缩裂缝。

1)基础底板后浇带处理

①后浇带模板选用2cm厚松木模板,该模板具有安装、拆除方便,具有一定强度,钢筋加固后,不会发生混凝土鼓胀现象,并能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微小的楔形接触面,有利于新旧混凝土的良好结合。

③为防止后浇带钢筋锈蚀,后浇带钢筋刷阻锈剂和素水泥浆进行保护。

⑤按设计要求,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后,方可浇筑后浇带。为了确保后浇带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应把强度等级提高一级,膨胀剂品种和数量由设计确定。

①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时,在外墙上留置水平缝,距基础上表面300mm。

②外墙水平施工缝均采用30cm宽的止水钢板,并焊接成整体环状。

③施工缝第二次混凝土浇灌前对缝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直至露出石子为止,冲洗干净,清除浮粒。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用水冲洗并保持湿润,先铺上一层50~100mm厚的无石子同混凝土配比的水泥砂浆,然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1)对进场预拌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每车应目测检查和随机抽样进行坍落度检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混凝土做退厂处理。

2)混凝土在现场按每100m3取样制作三组试块,两组为标养试块,一组为同条件养护试块。

3)抗渗试件按每500m3取样,每次留置两组,6个试件为一组,并送入标养室养护,养护期不少于28天,不超过90天;对抗渗混凝土,抗渗试块、强度试块的试样必须取自同一车次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

4)抽检试件时,应记录好车号及抽检时间等情况。

(6)混凝土温度控制及养护: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其温差裂缝的形成是施工成败的关键。因此,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作好测温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均不超过25℃。

①采用便携式电子测温仪测温,预埋式测温线与主机插接,可测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和表层温度,免留测温孔,测温误差小,有高低温报警功能。测温仪数字显示准确、直观、快捷。

②绘制测温点布置图,埋设测温线。测温点布置在边缘和中间,所有测温点间距为5m,分表面和中间两层测温。

③测温时间从混凝土浇筑完6小时后开始,每2小时一次,5天后每4小时一次,测至温度稳定为止。现场指定责任心强的人昼夜测温,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并及时做好原始记录。

④每天由测温人员做好大气温度记录,每隔6小时测量一次。

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

根据北京地区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4月份平均气温为18℃。我公司的经验,C30混凝土的每立方米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如下表:

混凝土最高温升值计算如下:

Q F

10×1.05 50

Tmax──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升值(℃);

T0──混凝土浇筑温度,取18℃;

Q——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和UEA用量,取313 + 25 = 338 kg/m3;

F——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取66kg/m3;

338 66

10×1.05 50

混凝土表面温度计算:(按一层稻草被计算)

Tb(t)——龄期t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

Tq——龄期t时GB/T 10822-2014标准下载,大气的表面温度;

H——混凝土的计算厚度,H = h + 2 h′;

h——混凝土的实际厚度(取1.5m);

h′——混凝土的虚厚度,h′= Kλ/β;

λ——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取2.33W/m K;

β——模板及保温层的传热系数(W/m2K);

1

DB34∕T 3702-2020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 β=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