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某主电机室施工方案简介:
在主电机室的施工方案简介中,首先会明确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1. 项目背景:介绍主电机室的建设目的,如新设备安装、旧电机室改造、扩大产能等,以及该项目在整体工程中的地位。
2. 施工范围:明确主电机室的具体施工内容,包括电机的安装、电力线路的布设、电机室的结构建设(如墙壁、地面、天花板的建造)、通风和消防设施的安装等。
3. 设计概述:介绍电机室的设计要求,比如电机的型号、功率、电压等级、防护等级等,以及电机室的尺寸、布局和材料选择。
4. 施工流程:详细列出施工步骤,如基础准备、电机安装、电缆敷设、电气调试、防震减震措施、室内装修等,并强调关键节点和技术难点。
5. 安全和质量控制: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防止电机运行时的电磁和噪音污染,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确保电机室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6. 时间表和进度安排:设定明确的施工时间表,包括各个阶段的起止日期,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7. 物资和人力资源:列出所需的主要材料、设备和技术人员配置,以及应对风险和问题的应急预案。
8. 环保和合规性:强调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如噪音控制、废弃物处理等,确保项目符合相关环保法规。
9. 预期目标:总结施工完成后主电机室将达到的性能指标和目标,如电机运行效率、噪声等级、电力消耗等。
以上是一个主电机室施工方案简介的基本架构,具体内容会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进行调整。
某主电机室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5.1.2.1轴线投测主要利用加热炉南上部所给轴线控制点,采用全站仪进行投测。
5.1.2.2放线时,按设计要求尺寸及现场给定点位的相对尺寸,采用极坐标法及直角坐标法测设出主电机室施工所需的几条主要轴线,做好红三角标志。其它基础边线及点位线按其与以上几条线的相对尺寸关系进行投测。
5.2.1根据桩与承台连接要求GB/T 22698-2022 多媒体设备安全指南.pdf,进行桩头处理,桩钢筋锚入承台为40d(截桩时为50d)。
5.2.2该基础桩为PHC预应力桩,桩外露较长。截桩工序在砼垫层施工完后进行。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给出需要截断部位的标高,高出垫层80~100mm,然后骋用专业破桩队进行凿除作业。由于桩径大,桩头高,用吊车从基坑内吊出。
5.2.3为保证PHC预应力桩的小应变精度,则要求甲方给予配合,在土方开挖后立即进行小应变实验,实验完后方进行垫层施工。
5.3.1.1钢筋加工集中在钢筋加工场内进行,随施工进度运到施工现场。
5.3.1.2本工程钢筋量大,规格品种多,施工时钢筋翻样人员要熟识图纸、会审记录和03G101施工规范,对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按图纸和规范要求准确地做好钢筋料表。由专人指挥配料、成型,分区分类堆料和绑扎,避免混乱。
5.3.1.3主电机室底板钢筋较长,本工程采用闪光焊与绑条焊相结合的方法接长钢筋,其中,闪光焊接长钢筋最长不得超过2根原料长度,此部分在钢筋加工厂内完成,其余部分接长采用绑条焊,此部分在现场内采用手工焊完成。
5.3.1.4墙壁内立向钢筋采用一次留设到位的方法,水平钢筋接长采用搭接。
5.3.1.5主电机室内部柱子钢筋采用两次留设的方法,第一次在底板施工时预留插筋,然后利用电渣压力焊的方法接长钢筋。
5.3.2.1本工程钢筋安装采用人工模内绑扎的方法。
5.3.2.2钢筋的绑扎交叉点采用22#铁线扎牢;梁、柱中箍筋与受力主筋垂直设置;各受力钢筋之间的接头应相互错开,错开数量及间距按施工规范要求。
5.3.2.3悬空的水平钢筋网片的固定,设钢筋支架支撑,支撑由Φ25钢筋制作,纵横间距≤1600mm。(详见钢筋托架详图)
5.3.2.4底板网片钢筋绑扎时,应在垫层上部按设计要求间距进行划线,并按线排放钢筋及找直。
5.3.2.5柱、梁箍筋间距采用在四角主筋上划线控制,绑扎时,按线进行绑扎,并将箍筋开口相互错开。
5.3.2.6钢筋保护层采用预制细石混凝土垫块控制,垫层厚度即为设计要求保护层厚度,强度同混凝土强度。间距:底板、墙壁为1000*1000mm 左右,柱子每面必须保证两块,竖向间距为1000mm ,梁底及梁的两侧面水平间距为1000mm左右。
5.4.1本工程大部分位于±0.000以下,按合同要求,支模主要采用组合钢模板,但我单位为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主电机室墙壁采用钢模板,顶板及室内柱子采用多层板。
5.4.2墙壁支模时,主要采用横向支模,竖向备楞的支设方法,备楞采用双管,用3形压盖进行加固,内部配以对拉片,间距为600*300mm。(支模方法详见附图)
5.4.3顶板支模时,下部采用满堂脚手架,其间距为1200*1200mm,梁的部位适当加密。
5.4.5因本工程为抗渗混凝土,因此,外墙所用对拉片及对拉螺栓全部加焊80*80*3mm止水环,以保证止水效果。
5.4.6因工程施工需要,许多悬空模板必须一次支设,因此下部应加设角钢托架,角钢托架水平方向通长设置,立杆间距为1500mm ,采加设角钢斜撑。
5.4.7本工程所留水平、竖向施工缝全部采用钢板止水带,止水带按设计要求进行制作,现场进行焊接,每条长为4米,接头搭接长度为100mm。(留缝位置见附图)
5.4.8本工程为抗渗混凝土,因此,模板拆除时间不可过早。墙壁、柱、梁侧、沟壁等在混凝土浇灌筑三天后方可拆模。梁底模板拆除时间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强度来决定,强度达到80%以上方可拆模。
5.5.1本工程脚手架全部采用φ48*3.5钢管,脚手板采用50mm厚木板。
5.5.2主电机室侧面墙壁支模外侧采用双排脚手架,内部采用满堂脚手架。
5.5.4脚手架搭设时,应对下部基层进行处理,除下部为混凝土基层外,全部垫50mm厚木脚手板,以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
5.6.1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2~3台汽车式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混凝土浇筑,8~10台混凝土搅拌车进行运输。
5.6.2主电机室底板浇筑时采用按斜面分层浇筑,四周墙壁采用平面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500mm。
5.6.3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在每处混凝土下料口处布置2台,其余部位布置6~8台进行二次振捣。
5.6.4试块的制作、取样要按建设单位及监理的统一安排进行,严格执行国家规范,试块组数应满足每100m3不少于一组,每台班不少于一组,且每天应留设1~2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并在现场不定时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测试。
5.7主电机室沉降观测
5.7.1主电机室沉降观测:在主电机室顶板平台上部埋设沉降观测点,观测点做法如设计总说明中沉降观测点做法。
5.7.2观测在基础施工完后即开始进行观测,在设备安装开始后,移交专业单位进行观测。
5.7.3观测时,应详细地做好观测记录,并将记录整理好以归档。
6、劳动力及施工机具需用计划:
6.1劳动力需用计划:
采用混合作业班形式 ,以便互相配合,发挥多面手的作用。
木工 30人
钢筋工 50人
混凝土工 20人
架工 20人
电工 2人
测量 3人
普工 10人
其它 10人
6.2、主要机具需用计划
机具名称 数量
插入式振动器 6台
钢筋切断机 2台
钢筋对焊机 2台
钢筋弯曲机 2台
钢筋调直机 1台
剪板机 1台
钻孔机 1台
电锯 1台
电焊机 10台
7.1.1钢筋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各种规格各种级别的钢筋分类堆放,并进行类别和检验状态的标识。
7.1.2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筋。同时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须清理干净。
7.1.3防止墙筋向一个方向弯曲,需沿墙高每项1.2m设置一道水平定位钢筋与墙钢筋绑扎牢固并增加绑扣,以保证墙体钢筋位置和尺寸。
7.1.4防止漏筋,根据墙厚选取Φ25钢筋撑头,钢筋撑头两端设混凝土垫块,保证钢筋与模板有一定的保护层厚度,且需加设止水钢片。
7.1.5钢筋焊接必须具有考试合格证的人员进行,并按规定抽样检验。
7.1.6预埋铁件设专人进行图纸审查,提前找出图纸中的错漏碰缺,及时解决,并在图纸上标注变更,及时进行文字交底,现场施工检查要严格按图纸和验收规范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及时制止,并改正。
7.2.1模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模时垂直度要找准。
7.2.2为防止混凝土出现麻面,模板应及时周转使用,处理好模板表面清理、刷脱模剂工作。
7.2.3梁、柱接头处,采用多层板时,梁底模应铺至柱模内边齐,并固定牢固,避免梁底模嵌入柱混凝土内。
7.2.4为防止柱、墙体胀模,除用对拉片、对拉螺栓外,模板外侧需加设连杆固定支承。
7.2.5为保证混凝土表面质量,组合钢模板间缝隙用海绵胶条进行封闭,多层板的板与板间、梁侧模和梁底模间的缝隙用胶条粘贴,以防漏浆。
7.2.6模板应按规范规定起拱,并设专人检查。
7.2.7墙体预留孔洞封堵模板应在使用前检查其外观尺寸及支撑,确保不变形。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看护模板《数字电视系统数据广播技术规范 GB/T 28430-2012》,及时处理跑浆部位。
7.3.1 由于主电机室及冲渣沟长度较大,最长近50米,为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根据图纸38.391J11—3总说明20中要求,在混凝土中加入8%~10%的JQ—M外加剂,以抵消混凝土因温度等原因而产生的应力。
7.3.2混凝土浇筑前应着重检查施工缝处橡胶止水带、钢板止水带的放置情况,以防漏水。
7.3.3为防止柱、墙出现烂根现象。混凝土浇筑前,应在模板内先浇筑50mm厚同配合比砂浆,墙体浇筑时沿墙逐层向前推进,保证墙体浇筑质量。
7.3.4加强预留口、预留管件处的混凝土振捣,保证洞口及预留管件下侧的混凝土密实。在预留孔处混凝土应对称下料,以免造成洞口偏移。
7.3.5混凝土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有模板悬空部位,在底层浇筑后歇1~1.5小时后,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现象。
7.3.6为防止夹渣,需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尽可能地清理干净DB5101∕T 77-2020 成都市城市车行道尘土量检测方法,接缝处浇筑前应先浇30~5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并应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