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苏州某大型博览中心工程测量施工方案简介:
苏州某大型博览中心工程测量施工方案,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前期准备:首先,会对博览中心的规划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研究,明确工程的规模、结构特点、建筑物高程、平面布局等关键信息。同时,会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周围环境等因素,为测量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 设计测量方案:根据工程特性,设计出测量网络,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内部各建筑物的定位测量。这可能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的使用。
3. 施工放样:依据设计图纸,使用测量设备进行精确的放线工作,确定建筑物的基础、柱子、墙体等关键部位的位置。同时,对建筑物的轮廓、标高进行精确测量和记录。
4. 动态监测:在施工过程中,会设置监测点,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确保结构安全。这可能需要使用到变形监测仪器和技术。
5. 验收与资料整理:工程竣工后,会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对测量数据进行复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会整理测量结果,形成完整的测量报告,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6. 信息安全:所有的测量数据都会进行严格的保密,确保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
以上就是苏州大型博览中心工程测量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具体实施可能会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调整。
苏州某大型博览中心工程测量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3) 施工设计图纸及有关变更文件
2 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认真作好资料成果与现场桩位交接工作,并妥善保护好桩位。
3 为保证建筑定位依据点的准确可靠,平面控制点使用前进行内业校算与外业校测,地下车库及每个展厅的定位依据桩点数量不少于三个。
4 复核水准点及坐标点:对规划勘测部门或业主提供的坐标桩及水准点进行复测DB34∕T 3828-2021 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修缮技术规程,确定水准点和坐标的准确性。对前期基坑尺寸及主要轴线、红线进行复核。
1.2.4 人员准备
根据本标段工程的总体施工部署,三个施工区域同步施工,故本标段工程的测量组分三个班组,各负责一个施工区的测量放线。
本工程的测量工作,拟派有丰富经验的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测量人员负责该工程的施工测量工作。
测量工程师不少与3人,测量技术员3人,配合工人6人,分成三个测量小组。
1.3.1 平面控制
根据业主提供由设计单位设计的设计图纸、有关文件,测量标志和测量资料等作为施工测量的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地形特点以及现场施工等因素,现有控制点的位置与密度都不能满足施工的需要,因此,在此基础上,必须对其进行加密。加密导线点主要集中在建筑物周围附近以及沿着纵横两个相互垂直方向布置的。并在施工场地内建立施工控制网。导线点加密时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在建筑物施工的全过程中,相邻导线点能互相通视。
2 点位的地势须选在视野较开阔的地方。
3 导线点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安全稳固的地方,埋设永久混凝土预制桩,并用混凝土浇灌加固,钢筋头据“十”字标识。
5 埋设至少7天后方可进行测设。
6 绘制施工场地导线点位置图,以利于施工测量查找。
为确保施工控制网的整体性,导线点的复测与加密点测设同时进行,拟采用闭合或附合导线测定,统一平差、计算。精度等级按一级导线技术要求,测角取两测回,测距四次取平均数(对向测距)。施工过程中,如果有必要可以引测支导线布设临时用点,引测点数目不能超过两个。
一级导线主要技术要求如表1.3.1。
表1.3.1 一级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1.3.2 高程控制
1 水准点的复测与加密采用三等附合水准,往返观测,并在联测的基础上统一平差计算。
2 三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前后视距≤60m,前后视距差≤3m,全长累计视距差≤5m,闭合差fh≤12√L(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6mm。进而求得各水准点高程,达到对整个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
3 相邻加密水准点的间距宜为100米。
4 水准点选在坚实稳固、不受施工过程影响的地方,且便于寻找、保留和引用。
5 埋设水准点要用混凝土浇灌加固,钢筋头磨成半球形且略低于地面,上部用木板或其它板加盖保护,埋设至少7天方可测设。
6 所有的点统一编号,测设完毕将其成果与编号标注在板盖上,以便于施工引用。
1.4 地下结构的施工测量
1.4.1 地下结构的平面控制
1 采用极坐标法,先在地下室垫层上引测建筑物轴线交点,然后根据地下室平面图弹出所有轴线及建筑物外边线。
2 将轴线控制点外移至基坑边,并设置钢管桩作为地下结构的平面控制点。每栋四个。
3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测一次,以防桩位移动,影响精度。
1) 首先校测轴线控制桩,经闭合校核后,将主控轴线投测到基础防水的保护层上。在保护层上根据投测的主控轴线,用经纬仪、钢卷尺进行细部加密测设,分出墙体和柱子边线、墙柱边50线、集水坑线、门窗洞口线,用墨线弹出,用红漆标识,便于施工队施工。经自检、互检合格后,主管工程师验线。验线合格后,把主控轴线投测到基坑以外围墙及其他固定物体上,并挂轴线牌标识。
2) 为了保证墙体、柱子插筋、集水坑位置正确,在底板钢筋绑完后,把轴线控制线投测到底板钢筋上铁网上,经过闭合校核后,把墙边线、墙边50线、集水坑线、门窗洞口线及坑边线做在底板钢筋上铁网上,用红漆标识,上下对照。
3)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按上述步骤测放、标识主控轴线、墙边线、模板边线、墙边50cm线、门窗洞口线。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报验。
4 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的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并附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性。
5 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见表1.4.1。
表1.4.1 施工测量允许偏差
1.4.2 标高控制
底板施工时,所需标高可以从现场内水准点逐步引至坑底,并在槽边适当位置设置水准点。地下结构施工时,采用从现场内水准点直接引测,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往返闭合,误差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
1.5 地上结构的施工测量
1.5.1 平面控制
本工程首级平面控制采用国家二级闭合导线网,控制网要覆盖整个场区;为便于施工,导线点采用平—高点(平面坐标—高程)。
1) 在了解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野外现场踏勘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当与国家或地方城市点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 在设计和选点时,应利用已有点位,并使所选点位构成良好图形。
3) 所选点位,相邻点要相互通视,受施工干扰少,不易破坏的地点,同时有利于建筑物或构筑物放样。
等埋石稳定后,采用全站仪(测角精度为5″,测距精度为5mm+5ppm)按国家二级导线的技术要求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
主要技术指标:测角方向法3测回,测距对向观测;导线长度2.4km,平均边长0.25km,测角中误差为8″,测距中误差为1/14000,方位角闭合差为16√n,n为测站数,相对闭合差为1/10000。
经检查、核对计算所用的外业记录及起算数据无误后,采用南方测绘公司研制的“网平差易”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包括单位权中误差,相邻点位误差椭圆参数,最弱点点位中误差和最弱边边长中误差等。首层结构施工完毕后,用现场内设置的两个轴线控制点,对地下部分使用的定位控制桩进行复测,校核无误后,将首层建筑轴线弹在地下室顶板或首层地面上,作为上部结构施工的依据。
1.5.2 轴线测量放线
1 基础施工完毕后,利用精密水准仪,全站仪将标高控制点,轴线施放到基础表面上,并设立建筑物高程控制点和内控轴线控制网系统,此时建筑物内形成独立系统,而外部标高、轴线控制点转换成为建筑物的变形比较系统,将作为建筑物沉降,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倾斜,外墙装饰墙面控制的检验基点,外部控制点须经常检验复核,保持系统的精确度。
2 由于本工程展厅的框柱及核心筒高度不高,且现场场区开阔,轴线的竖向传递采用激光经纬仪进行外控测量。其允许偏差见表1.5.2。
表1.5.2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1.5.3 模板的定位与高程控制
在基坑内浇灌混凝土垫层以后,根据基坑定位桩将基础纵横轴线投影到垫层面上。根据轴线放置模板,并用水准测量方法检查模板标高。支模过程中,测量人员应将经纬仪架在模板端头的分仓线上,对模板的方向、直线性进行检查,校正。检查标准每100米长方向误差≤±3mm。方向检查完毕后,再用水准仪检测,调整模板高度。水准仪应架在模板中间位置,直接后视水准点,每5米测一点,模板高程允许误差≤±2mm。
1.5.4 钢结构预埋件定位
柱脚螺栓的埋设精度直接影响结构的安装精度,安装的难易程度以及钢结构的内力。由于柱脚螺栓预埋精度要求很高(1.5mm),直接预埋柱脚螺栓要保证其精度难度较大,因此在预埋柱脚螺栓时,用2块120×25钢垫板将柱脚螺栓下端固定,上端固定时先用L50×4角钢和柱主筋焊接接长,用槽钢将柱脚螺栓上端固定在角钢上。混凝土浇筑完后将角钢和槽钢割下来,复测后将柱脚螺栓调至正确位置。
1.5.5 地上结构的高程测量
1 在每层每个柱子及核心筒墙体浇筑完后,在核心筒墙上弹出建0.5m线,用红三角标注,并以此作为上部结构高程测量的起始点。
2 本工程结构高27.5m,因此,采用50m钢尺可保证每层的控制标高均从首层开始,每层并应往返数次测量,确保标高传递的准确性。
3 在结构层内引测标高时,要使用水准仪引测,并往返测量与基准点校核,误差要控制在规范控制范围内。
4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偏差见表1.5.5。
表1.5.5 标高测量允许偏差
1.6 标志性塔楼的施工测量
1.6.1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基础结构施工时,采用“十”字形基准线进行外控法放线。基础结构施工完毕以后,该将平面控制网转移到一楼地面并通过内控法进行放线。控制点埋设如图1.6.1。
图1.6.1 控制点埋设大样图
1.6.2 控制点的竖向传递
首层平面放线直接依据平面控制网,其它楼层平面放线,根据规范的要求,应从地面控制网引投到高空,不得使用下一节楼层的定位轴线。
1.6.3 标高的传递
标高的传递主要使用水准仪与钢尺。在所需确认标高的楼层通过测量通视孔垂直悬吊钢尺至水准参考点在楼面上,对钢尺施加一定拉力,然后用水准仪对其进行读数。同时把水准尺立在水准参考点上测出此时仪器的视线高度,通过以上数据即可推算出所需的楼层标高。标高传递上来后要设置临时水准参考点,作为该楼层上一节点钢结构安装标高控制的依据。标高的传递同样不得从下层楼层丈量上来,以防止积累误差。参见图1.6.3标高传递示意图。
JTS∕T 105-4-2013 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标准图1.6.3 标高传递示意图
1.7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1.7.1 水准点的设置
沉降观测应根据稳定性良好的水准点进行,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为了便于检查核对,专用水准点埋设不少于三个,埋设地点必须稳定不变,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本工程设置水准基点6个,其中一个为深埋点,5个浅埋点。埋设位置应在建筑物变形影响区以外的范围,一般距离建筑物不少于50米。
DB33∕T 1161-2019 建设工程勘察土工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发布稿)1.7.2 仪器选择
仪器采用国产S1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水准尺,并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检定周期内。
1.7.3 观测依据及精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