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桩加固补强处理施工方案

CFG桩加固补强处理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9.3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3677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CFG桩加固补强处理施工方案简介:

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加固补强处理施工方案,主要是针对软土地基或既有建筑地基承载力不足,采用的一种经济、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以下是其施工流程简介:

1. 工程准备:首先,需要对现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确定CFG桩的施工位置、桩径、桩间距、深度等参数。同时,准备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碎石等。

2. 成孔:使用钻机或者振动沉管法进行成孔,孔径大于桩径,以便于灌注混凝土。

3. 桩体灌注:将水泥、粉煤灰、碎石按一定比例混合,灌入成孔中,同时进行机械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4. 固化:桩体灌注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让混凝土充分硬化,一般养护期为28天。

5. 地基加固:桩体硬化后,地基承载力得到提升,可以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

6. 质量检测:施工完成后,进行承载力检测,确保CFG桩的加固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7. 后期维护:根据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维护检查,确保桩体的稳固。

此方案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对环境影响小,且施工速度快,适用于多种地基条件,是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CFG桩加固补强处理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①水泥:采用强度等级32.5及其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并有现场复验报告。

②粉煤灰:采用细度不大于45%的Ⅱ级或Ⅱ级以上的粉煤灰;粉煤灰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并有现场复验报告。

③石子:采用粒径为9~16mm的坚硬碎石或卵石水泥混凝土路面专项施工方案.doc,含泥量不大于1%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

④砂:采用中砂或细砂,含泥量不大于3%。

⑤外加剂: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CFG桩施工工艺流程

图1 CFG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根据桩位平面图及现场桩位基准点,用激光测距仪坐标放点,并打孔30cm深,灌入白灰做标记,放线后经专人检验,并派人看护。钻机进场就位,施工前先进行试桩,以掌握施工参数及验证单桩承载力,试桩数量1根。

钻机就位,安装钻杆,钻杆长度大于25m,根据桩位放样,钻机对准桩位后,匀速旋转钻杆进行钻孔,钻进速度应控制在2.0m/min左右钻至设计标高。当钻至设计标高后,输送泵向钻杆内填入填料至满料斗,拔管速度按匀速控制,拔管速度应控制在2.0~2.5m/min左右。为防止在施工中桩与桩及移机等对桩身的影响(断桩或缩径),各桩头离地面下60cm(防止移机时断桩),待所有桩身施工完毕(不再移机),在桩身处按扩大头要求接桩至地面。施工完成后,桩顶铺40cm碎石垫层,垫层内铺设两层土工格栅。双向土工格栅设计抗拉强度不小于80KN/m。

按由外围或两侧向中心的施工顺序进行。

(1)CFG桩采用长螺旋杆钻孔成桩,钻机型号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及设计深度要求采用宇通26型钻机。

(2)桩体材料:桩体原材料采用碎石、石屑、粉煤灰、水泥配合而成,材料按C25混凝土配比。混合料28天强度不小于25MPa。

(3)为确保桩体不因土体降起而拉断,配置4根直径10mm、长4.0m的少量构造配筋。

(4)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CFG)桩加固地基,桩直径500mm,正方形布置。桩顶铺填0.4m碎石垫层,垫层内铺设2层双向土工格栅设计抗拉强度不小于80KN/m。桩长原则上必须穿透软土至硬底,嵌入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桩间距应根据稳定和承载力计算确定。

(5)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检验设备、工艺是否适宜,确定选用的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①施工过程中,抽样做混合料试块,一般一个台班做一组(3块),试块尺寸为15cm×15cm×15cm,并测定28天抗压强度。

②施工结束28 天后进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抽检率2‰,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并采用低应变动力试验,检测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检测数量占桩数10%。

(7)地基沉降观测:CFG桩加固地段坡脚两侧或一侧坡脚外2m、10m(滑弧影响范围确定)各设一排地表水平位移桩(边桩)。

①平整场地后铺设1.0m的工作垫层,桥涵地段应从桥(涵)路分界向路基方向施工,减少施工对桥涵基础的影响。桩头离地面下60cm停机(防止移机时断桩),待所有桩身施工完毕(不再移机),在桩顶处按扩大头要求接桩至地面。

②钻孔速度应均匀控制,淤泥及淤泥质土钻孔速度2.0m/min左右,提管灌注混凝土速度宜控制在2.0~2.5m/min,混合料坍落度16~18cm,并采取措施防止混合料泌水离析,保证成桩径均匀。

③注意观测施工对尚未硬结相邻桩体影响。如桩顶标高,平面位置变化,应及时处理。

④CFG桩尚未硬结前禁止大型机械进入场地,桥头路堤在准备上架桥机前,应采用轻型机车试压,以确保架桥施工的安全。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图纸)、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施工,进一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认真贯彻ISO9001:2000质量保证体系标准,确保有效运行。加强检测试验中心的建设,按有关规定做好计量、试验工作。

1、建立质量情报信息网络

质量情报信息,主要是反映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程质量和工作情况,同时还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为搞好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管理,有效控制和保证工程质量,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量检查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认真掌握大量、准确的第一手质量情报信息资料。做到及时收集、及时反馈、及时分析、及时应用。质量情报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进入工地的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产品合格证及质量检查验收情况;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变更、隐蔽工程和有关质量记录情况;历次质量检查、各种验收检查记录情况,质量事故调查记录和处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信息的收集整理情况;机械设备、计量测试仪器、人员素质等其它影响工程质量的调查记录和处理情况;同行业有关工程质量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以及发展方向等概况。

建立三全控制措施,即全过程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全员参与控制。具体质量保证控制措施如下:

(1) 劳动主体控制:包括所有参与工程各类人员的生产技能、文化素养、生理体能、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个体素质以及经过合理组织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的群体素质。通过择优录用、加强思想教育及技能方面教育培训,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职工在施工过程中其潜在能力得到最好的组合和充分的发挥,从而保证劳动主体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主体自控作用。

(2) 劳动对象控制: 劳动对象有原材料、半成品、工程用品、设备等,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组成部分,其控制内容为:控制材料设备性能、标准与设计文件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验测试指标与标准要求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及质量文件资料的齐全程度等。贯彻单位内部质量程序文件中明确材料设备在封样、采购、进场检验、抽样检测及质保资料提交等一系列明确规定的控制标准。

(3) 工程工艺控制: 制订和采用先进合理可靠的施工工艺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分部工程开工前,全面正确地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明确质量目标、验收标准、控制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合理选用施工机械设备,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和各阶段施工平面图,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落实情况,以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4) 工程材料控制: 工程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构件、成品、半成品),都将构成建筑工程的实体。保证工程材料按质、按量、按时的供应是提高和保证质量的前提。因此,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材料,一定要建立健全进场前检查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现场。水泥、钢材等其它外购材料必须三证(出厂证、合格证、检验证)齐全,进场后按规定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地方材料先调查料源,取样试验,试验合格经监理认可后方可进料。现场设专人收料,不合格的材料拒收。施工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材料及时清理出现场。

(5) 施工操作控制: 施工操作者具有相应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工程,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工种岗位的实践技能,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施工操作中,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所有工序坚持样板制;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度,促进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6) 施工设备控制: 对施工所用设备根据工程需要从设备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操作要求等方面加以控制,对施工方案选用的模板、脚手架等进行专项设计,工程所用的现场安装起重机械设备,不仅要对其设计安装方案进行审批,在安装使用前须经专业管理部门验收。

(7) 施工环境控制: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水文状况,气象变化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以及施工现场的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等内容,要消除其对工程的影响主要采取预测预防的方法,对地质水文方面影响根据设计要求采取降水排水加固等技术方案,对天气气象等方面在施工方案中制订专项施工方案,如冬雨季及高温季节明确施工措施,落实人员、器材等方面各项准备以紧急应对。

(8) 进度和质量关系的控制: 在实施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生产指标(任务)、进度(任务)完成后,必须检验质量是否合格。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省,严格按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指导施工。

施工现场常设一名经过培训具有担任安全工作资格的专职安全员,负责制定健康保护与事故预防措施和个人检查,查看所有安全规则和条例的实施情况。

驻地管理人员一律佩证上岗,佩证内容有姓名、职务和本人照片,安全员的佩证为红色以示醒目。

1、场内交通及水电设施

临时道路通过既有公路及其它机动车道时,经有关部门批准,并设置路标及防护措施,另外派专人负责指挥。

临时道路、通道在狭窄、陡坡、急弯、穿越电力通讯地段设置交通标志10kV高压电缆的制作方法详细讲解.pdf,大型施工机械及特种车辆通过时设有专人负责指挥。

工地施工用水和饮用水在施工前对水质进行化验鉴定,并采取相应的处理和防护措施。生活用水必须符合中国卫生组织对饮用水的要求,PH值介于7.5至7.8之间。

工地内合理布置排水沟。排水沟不得妨碍工地内的交通。

2、临时电力及照明安全

临时电力及照明严格按照安全规定执行和设置,不得变通。在施工作业区、施工道路、临时设施、办公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照明。

RFJ04-2015-1: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手册(第一册 防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结构设计).pdf五、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计划中安排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方案、措施、设施、工艺、设计、培训、监测、检查等项目,计算环境保护工作量并做出经费预算。最后,做好施工现场开工前的环保准备工作,对开工前必须完成的环保工作列出明细表,明确要求。在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在生活营地设置污水处理系统,保证工地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长螺旋杆CFG桩钻孔施工期间的主要污染源为施工中产生的废土,项目部专门规划,将弃土运输至指定的弃土场处理,以免影响周边环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