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施工方案003

管桩施工方案003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20.7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325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管桩施工方案003简介:

管桩施工方案003部分内容预览:

④层:粉质粘土含砂,灰色、黄灰色,混有细砂粒,可塑,中压缩性,层厚0~3.7m;

⑤层:中砂,灰色、灰白色、桔黄色,湿,稍密~中密,层厚0~2.5m;

⑥层:粉质粘土混砂,棕黄色、棕红色,多呈硬塑状态,中偏低压缩性,层厚0~3.7m;

⑦层:全风化泥岩,棕红色、暗紫红色,全风化,风化呈土状,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静探易穿过,干钻可钻进,层厚0.8~2.7m;

⑧层:强风化泥岩,棕红色、暗紫红色,强风化,含灰色粉砂硬块,泥岩与灰白、灰绿色粉砂质泥岩互层SJ 21101-2016 LF40-50型螺旋电缆规范.pdf,结构大部分破坏,静探难于穿过,干钻可钻进,岩芯易断裂,层厚4.8~5.2m;

⑨层:中风化泥岩,棕红色、暗紫红色,中风化,加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呈叶片状及块状,结构部分破坏,岩芯较完整,最大揭露厚度13.3m。

场区工程影响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为第四系粉质粘土含水层中的空隙潜水,白垩系下统姚家组泥岩基本不含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场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浅,一般在0.7~2.1m左右。水位随季节变化,年变化幅度一般为1.0m左右,粘性土含水层渗透系数为0.4m/d,地下水对建筑材料有弱腐蚀性。

地层参数一览表 表3

3.1 施工顺序及重点

由于现在的预应力管桩位于已经施工好的路基上,而路基下方的地基经过CFG桩处理。CFG桩施工参数如前所述。为确保预应力管桩能够施工,故需要先了解已有CFG桩的位置,然后调整管桩桩位。大致施工顺序如下:

图1 确定CFG桩桩位图

第二步,测量坑内CFG桩桩位:由测量人员下入基坑内,将路基下CFG桩的桩位测出,并绘制图纸发给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确定桩位,如图4。

图4 实测坑内CFG桩位置

第三部,回填基坑、重新放桩位。桩位确定无误后,由测量人员重新测放桩位。

图5 回填基坑、重新测放管桩位置

根据2009年10月28日《长春西站站前站后有关工程协调会会议纪要》,铁路路基施工单位于2010年6月15日将正线压载卸载后移交给我方,我方方可开始施工该部位的站台雨棚桩基,其施工顺序基本同上。

工期进度表 表4

3.3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机械设备表 表5

雨棚管桩的施工作业架子队由郭世超任队长,高文彬负责技术工作,质检员韩贞海,安全员赵开成。

第四章 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4.1 承台开挖施工方案

承台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开挖深度为露出路基下CFG桩桩头,约3.5m。开挖范围为6m*6m正方形,每个承台预计挖土量为126m3。

1)落实土方施工机械设备及现场安全、施工管理人员;

2)向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和环保教育、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做好夜间照明准备,确保夜间施工时现场有足够的照明。

4)对承台桩进行编号,测放承台位置。

⑴ 采取后退式开挖方式,土方堆放在路基之间的站台部分。

⑵ 按设计坡度开挖,修整平整。

4.1.3土方施工技术要求

⑴ 仅需开挖至CFG桩顶标高,对于部分不能用机械挖出的桩头,可采用人工配合的方式。

⑵测量工作人员应在开挖前确定基坑上口开挖边线及放坡角度,并做标志。

4.2.1 施工工艺选择及流程

通过对该工程设计图纸和所提供的地质资料的分析、工程设计图纸的认真领会,以及对现有设备性能的综合考评,本工程采用步履式锤击施工工艺,该工艺是通过柴油锤的重力下落,将桩打入土中的一种成桩工艺,其全部动作均由柴油燃烧驱动。

4.2.2 施工工艺标准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外观检查标准 表6

锤击沉桩施工工艺标准 表7

电焊接桩焊缝检验标准 表8

(1)测量放线、桩定位

根据控制点设定建筑物轴线及角桩,按桩位布置图测放桩位,并在桩位中心用钢筋或竹签作好标记,并用十字线交叉法引出。桩位测放后应经监理单位复核后方能施工。

(2)管桩的堆放与验收

1)管桩出厂到工地,应按批量查收管桩出厂质量证明书和合格证。

2)桩应按规格分别堆放。桩堆放层数不超过2层。

3)质检人员应会同现场监理共同检查、验收预应力管桩,验收合格并填写验收记录后,方准使用。如验收中发现不合格,应做好标记并及时退货。

管桩起吊前,在桩身上画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刻线,并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标出桩的长度,以便观察桩的入土深度和每米锤击数。桩现场驳运采用二吊点法、喂桩时采用一吊点,吊点设置在0.29L(L为桩长)处(如下图所示),起吊过程中,用托绳稳住桩的下部,缓慢地将桩拖至桩机就近处后再开始垂直起钩,平稳地把桩喂至桩帽中。

根据已设定的控制点用十字线法对桩位进行二次复核,正确后下放首节桩,首节桩的中心点与桩位的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垂直度小于0.5%。

当桩尖进入土层500mm后,用两台互成90°的经纬仪或吊垂线调整桩机桩架处于垂直位置,然后再调整首节桩的垂直度(经纬仪一般架设在距桩机15m以外),使桩架与桩身保持平行,其精度误差小于桩长的1%(首节管桩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即可打桩,并在打桩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指挥桩架保持其精度。如果超差,必须及时调整,但需保证桩身不裂。

图10 打桩送桩垂直度监控示意图

待桩位置及垂直度校正后即可将锤连同桩帽压在桩上。并做好记录,始可击桩。如桩头不平时,用麻袋或厚纸板垫平。开始打桩应起锤轻压或轻击数锤,观察桩身,桩架,桩锤等垂直一致后,即可转入正常施打,开始打桩时,落距应较小,入地一定深度待桩稳定后,再按需求的落距进行施打。

沉桩应用适合桩头尺寸的桩帽和弹性衬垫,以缓和打桩时的冲击和使打桩应力均匀分布,延长撞击的持续时间以利桩的贯入。桩帽与桩接触的表面须平整,与桩身应在同一直线上,以免打桩时产生偏斜。若桩须深入土时,应用送桩。

送桩用钢铁制成,长度4m,直径500mm,使用时,将送桩放于桩顶头上, 使与桩在同一垂线上,锤击送桩,将桩慢慢打入土中。沉桩过程中,要经常注意桩身有无位移和倾斜现象,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沉桩过程中作好沉桩施工记录,至接近设计要求时,即可对贯入度或入土标高进行观测,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然后移桩机至新桩位。

送桩杆送桩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好送桩深度,并在送桩杆上做好醒目标记。当送桩至距设计标高1m左右时,测量人员跟踪观测送桩情况,直到送桩至设计标高。送桩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时,应即时向设计和建设部门反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送桩后留下的孔洞及时用道碴回填夯实。

4.2.4常见质量问题现象、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A. 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此时可能是桩身断裂(长见桩头打破)。

1、桩材加工弯曲度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 发生倾斜或弯曲。

2、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3、多节桩施工时,相对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焊接后产生弯曲。

4、桩材混凝土强度不够,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而未被发现。桩端板不平或混凝土缺陷。

1、施工前应把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检查。

2、加强桩材外观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不宜使用。

3、在插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端面间隙要加垫铁片塞牢。

4、桩的堆放和吊运应严格执行规范,若桩身裂缝超过验收标准严禁使用。

A. 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损坏。

1、桩材混凝土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养护措施不力。

2、桩顶端面不平JT/T 1449-2022标准下载,造成桩顶端面与桩轴线不垂直。

3、桩顶与送桩杆的接触面不平,送桩时造成桩顶端面局部应力集中而损坏。

1、桩制作时,离心要均匀,桩顶加密箍筋位置要准确,并按规范养护。

2、沉桩前应检查桩顶有无凹凸现象,其端面是否垂直于轴线,桩尖是否偏斜,若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得使用,或经过修补处理后才能使用。

3、检查送桩杆与桩的接触面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才能使用。

A. 现象:在沉桩过程中3 施工工艺新砼基面LOB-3S,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