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新建铁路太原至中卫(银川)线站前及重点工程某标段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新建铁路太原至中卫(银川)线站前及重点工程某标段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详细的工程项目管理计划,用于指导施工过程。以下是对这个简介的基本框架:
1. 项目概述: - 项目名称: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站前及重点工程某标段 - 项目位置:起点太原,终点中卫,连接两个重要城市间的铁路线路 - 施工单位:介绍投标的施工企业名称及资质
2. 工程概况: - 工程范围:包括站前设施(如火车站、站台、行李处理设施等)和重点工程(如隧道、桥梁、高架桥等) - 工程规模:总长度、工程量、主要结构物的描述
3. 施工目标: - 完成时间:预计的工程完成日期 - 质量目标:满足国家和行业相关施工质量标准,如铁路工程的等级标准
4. 施工组织: - 施工部署:介绍项目分阶段、分区域的施工计划 - 施工队伍组织:施工人员的配置、分工与协作
5. 施工技术方案: - 采用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 - 工程难点及应对策略
6. 安全管理措施: - 安全生产目标和管理政策 - 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
7. 环保与文明施工: - 环保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如噪音控制、废弃物处理 - 文明施工:保持施工现场整洁,遵守当地环保和社区规定
8. 进度控制与质量管理: - 进度计划与监控 - 质量保证体系和验收程序
9. 成本控制与资金管理: - 预算编制与控制 - 资金使用计划
10. 投标策略与优势: - 竞争优势分析 - 项目管理团队的专长和经验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详细编写。
新建铁路太原至中卫(银川)线站前及重点工程某标段投标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招标文件规定xx年9月1日开工,全部工程(含站后工程)于xx年12月31日完工,总工期40个月。其中铺架工程于xx年1月1日开工,xx年5月31日完工。先期开工的永宁黄河特大桥2007年12月31日完工。
本投标人计划xx年9月1日开工,于xx年10月31日完工,总工期38个月,比业主计划工期提前两个月完成。其中铺架工程于xx年1月1日开工,xx年4月30日完工,比业主计划工期提前一个月完工。
淤安置房项目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2.2 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2.2.1 施工进度安排及原则
施工时以路基、桥梁、铺架项目为主线,采取先行作业,多点、多工作面、多工序同时施工,以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紧紧围绕施工关键线路组织施工,综合分析各种施工条件,实现工程整体协调推进,均衡生产,确保总工期。
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尤其是冬季施工、不良地质条件、风沙等对工程进度的影响,根据不同条件确定不同的进度指标。
加大资源投入,加强技术力量、优化设备配置,提高施工生产效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同时针对实际情况作好施工机械设备储备,防止因为部分机械设备故障而影响施工生产。
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为冬季,除钻孔桩、路基弃方、铺架工程、牛毛井隧道外,其他工程不安排施工。
2.2.2 关键线路和主要工序
2.3 主要进度指标的确定
2.3.1 路基进度指标计算
2.3.2 桥梁进度指标计算
根据计算,冲击钻机的综合成桩能力按6天/ 1根计算。
2.3.3 隧道进度指标计算
2.3.4 铺架进度指标计算
2.4 重难点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2.4.1 灵武银灵公路特大桥
2.4.2 牛毛井隧道
2.5 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2.5.1 路基工程进度安排
2.5.2 涵洞工程进度安排
2.5.3 桥梁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2.5.4 隧道工程进度安排
2.5.5 铺架工程进度安排
2.6 施工网络图、横道图及形象进度图
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图见附图三,横道图见附图四,施工形象进度图见附图五。
3.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
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设计及说明
3.1 施工技术总体方案
开工后首先要进行地质补勘和地基条件核查,对松软地层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加固和处理,检测合格后进行路基填筑。在地基处理的同时安排路堑开挖和无特殊地基处理的涵洞工程施工。路基填筑所需AB组填料在生产场集中生产。路基填筑分三个项目部同时组织施工,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方法施工,填筑施工主要集中在旱季连续进行。综合接地与连通管道随路基施工及时埋设,接触网立柱基础在路基成型前完成。第三工区路基优先组织施工,确保铺轨架梁的要求。
本标段共设计特大桥22273m/10座,大桥4949m/19座,简支中桥1373m/17座。多座桥梁跨越公路、铁路、灌溉水渠等,施工难度较大。桥梁施工时尽量安排桥台先施工,为路基填筑创造条件。
3.1.2.1 桥梁基础施工方案
基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扩大基础,另一种是钻孔桩、承台形式。扩大基础施工采取机械明挖的方法。钻孔桩施工根据地质情况采用冲击钻或回旋钻成孔;承台采用机械放坡开挖,采用大块钢模板浇注混凝土。
3.1.2.2 桥梁墩、台身施工方案
墩、台身施工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墩台身高度在20米及以下时,一次性浇注完毕,当墩、台身高度超过20米时分节浇注,分节高度以6~10米左右为宜。墩、台身钢筋、模板采用汽车吊、塔吊等不同方式完成垂直提升。
3.1.2.3 桥梁梁部施工方案
本标段梁部结构有两种形式,悬灌梁和简支T梁。大跨度连续梁采用挂篮进行悬臂浇注,钢筋、模板采用塔吊、汽车吊提升。T梁由甲方统一供应、架桥机架设。
3.1.2.4 小桥涵施工方案
本标段共有新建涵洞371座,共计9817横延米。其中盖板箱涵261座,计7426横延米;倒虹吸6座,计86横延米;框架涵104座,计2305横延米。
基础采用机械明挖,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基坑防护方法,模板采用钢模板。孔径小于3m的箱涵盖板采用预制场集中预制,汽车吊安装,孔径大于3m的盖板,采用现浇法施工,矩形涵、框架涵、框架小桥均采用满堂支架法现浇施工。框(涵)身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浆砌施工采用机械拌合砂浆,挤浆法施工。
施工准备阶段,完成临时施工便道,架设供电线路,铺设供水管路;洞口场地开挖完成后,安装和修建隧道供风、供水、供电、混凝土生产、钢构件加工等设备与设施;砌筑洞顶截排水沟,进行洞顶地表加固,开挖洞口土石方;洞门工程在不影响隧道施工的前提下安排进行。
明洞按明挖法施工,暗洞按喷锚构筑法要求组织施工。施工时加强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加强围岩量测,实现信息化施工。施工中坚持“先预报、管超前、短进尺、控爆破、早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分部开挖,快速支护,及早闭合,仰拱先行,加强量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衬砌。在整体性较好的岩石地段,优化钻爆掏槽与光面爆破设计,提高掏槽与光爆效果。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加强工序衔接,缩短循环时间,加快隧道施工进度。
根据本标段隧道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围岩级别及断面设计,结合本投标人拟投入的施工力量和多年积累的隧道施工经验,拟定隧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如下:
3.1.3.1 隧道开挖
运用TSP203、地质雷达、超前钻探、地质素描等先进仪器和手段对岩体破碎带进行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对岩体破碎地段采用加固圈注浆、超前大管棚、小导管注浆或超前锚杆进行等预支护,以改善围岩状况。
牛毛井隧道采取进出口双向施工, 东塔一号隧道、东塔二号隧道、东塔三号隧道采取出口端单口施工。隧道Ⅲ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法施工,Ⅳ级围岩地段根据地质情况采取超前锚杆或小导管预支护,台阶法施工,Ⅴ级硬质岩段根据地质情况采取超前大管棚或小导管预支护,上弧导预留核心土法施工。钻爆采用三臂凿岩台车或自制多功能台车风动凿岩机钻孔、塑料导爆管微差毫秒雷管光面爆破或微振动爆破技术;出碴采用无轨运输方式,挖掘机配合侧卸式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小断面分部开挖时采用人工配合挖装机扒碴、装碴,自卸车运碴。
3.1.3.2 初期支护
全断面法或台阶法施工段锚杆采用风动凿岩机在自制的锚杆台架上钻孔安装,土质或沙层中采用煤电钻钻孔。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机湿式喷射作业。
3.1.3.3 二次衬砌
防水层采用移动式工作平台铺设复合防水板;衬砌采用全断面液压钢模整体衬砌台车,泵送混凝土灌筑施工。形成超前加固、开挖、支护、仰拱与填充、防排水、二次衬砌等均衡生产、整体推进的有序施工格局。
3.1.3.4 隧道内辅助洞室
接触网支座、电缆槽、综合洞室、连通管道、综合接地等设施与隧道同步修建完成。
铺架由平吉堡站开始向定边站方向单向推进,一日四班倒,铺轨与架梁交替作业。全标段采用人工铺轨,机械架梁。
3.1.5钢筋混凝土施工方案
所有混凝土都采取集中拌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泵送入模。钢筋集中加工,现场绑扎成型。
3.2 区间路基及站场土石方(含附属工程)
3.2.1 基本概况及路基工程数量
本项目新建线路路基工程全长144.79正线公里,占线路长度的80.9%,区间路基占线路长度的74.5%。全标段共有区间路基土石方20138488m3,站场土石方3428207m3。
由于路基工程特有的地质条件,地基处理、路基坡面防护以及过渡段结构为主要的路基加固及防护类型。基床以下路堤优先采用A、B组填料,其次为C组中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
全段范围内存在大量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不良地质主要有地震液化《家用和类似用途多功能吊顶装置 GB/T 26183-2010》,特殊岩土主要有膨胀土(岩)、盐渍土、风沙路基、浸水路基等。
全线个别路基工点共107处,67817.52延米,工点类型有风沙地区路基(轻)、风沙地区路基(严)、盐渍土路堤、高路堤、浸水路堤、地震液化地基路堤、深路堑、深路堑(风沙)、路堑坡面防护、膨胀土路堑、膨胀土(风沙)路堑、地下水(膨胀土)路堑等。
其中风沙地区路基(轻)25处,19128.7延米;风沙地区路基(严)3处,2370.1延米;盐渍土路堤2处,950延米;高路堤2处,1494.6延米;浸水路堤6处,3278.67延米;地震液化地基路堤10处,6709.86延米。深路堑8处,2942.22延米;深路堑(风沙)1处,500延米;路堑坡面防护16处,5237.78延米;膨胀土路堑20处,14825.66延米;膨胀土路堑(风沙)8处,5790延米;地下水路堑(膨胀土)6处,4589.93延米。 各种特殊路基均需要采用相应的处置方式进行处理。
本线路经过不良地段多,路桥、堤堑、路涵、路隧等过渡段多,为确保线路的平顺性、稳定性,需加强风沙路基、浸水路堤、盐渍土路基、地震液化地基路堤的压实与路基过渡段的沉降控制;为确保线路安全性,需
加强膨胀岩路堑、深路堑的防护措施。施工准备完成后,首先安排特殊地段地基处理施工,同时要抓紧涵洞工程的施工,为大面积路基施工创造条件。填筑路堤时,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设置沉降观测设备,进行
沉降观测。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控制路基工后沉降与不均匀沉降,根据沉降监测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工程措施,确保轨道工程施工前路基沉降满足设计要求。
地基处理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在雨季,根据实际天气情况和路基填料情况安排施工,一般地质雨天不施工,软质岩石及土质路堑开挖、软土地基处理雨季不安排施工。风沙路基在风速较小和有雨季节分段集中施工,并在大风来临前配套完成。路基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进行。
站场土石方施工与区间路基同步进行,地基处理完成并检测合格后及时进行填筑。站场土石方施工完成后DB11∕T 1150-2019 供暖系统运行能源消耗限额,及时按设计要求施工站台墙、排水系统等工程。
路基附属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和,砂浆采用机械拌和,A、B组填料(粉碎碎石)生产,改良土及级配碎石生产采用厂拌法施工,路基预制构件在沿线的混凝土拌和站集中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