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氡防治技术规程 JGJT349-2015》

《民用建筑氡防治技术规程 JGJT349-2015》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
资源大小: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35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在线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民用建筑氡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adon control of civil building
JGJ/T 349-2015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5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746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民用建筑氡防治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民用建筑氡防治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349-2015,自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2月5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建设规划与工程勘察;4.设计;5.施工;6.验收;7.室内氡治理。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梅坳三路29号,邮编:518049)。
    本规程主编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泰宏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南华大学
                    苏州大学
                    北京固斯特国际化工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陈泽广 陈松华 刘丹 符适 王喜元 肖德涛 朱立 黄金荣 孙浩 黄勇 严义清 刘秋林 王倩雪 孙亮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刘森林 王自福 周竹虚 尚兵 郑天亮 孟建民 李素华 黄晨光 肖营 梅爱华 黄圭峰

1 总则


1.0.1 为防治民用建筑室内氡的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做到氡防治措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建筑氡防治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民用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和氡治理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能力,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氡危害告知及防护知识教育,并应经过培训方可上岗。

1.0.4 民用建筑室内氡的防治,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土壤氡浓度 radon concentration in soil gas
    土壤间隙中空气的氡浓度。

2.1.2 氡析出率 radon exhalation rate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介质表面析出的氡的放射性活度。

2.1.3 防氡材料 materials protected against radon
    能长期有效阻止土壤和建筑材料中氡析出的材料。

2.1.4 架空层 overhead layer
    建筑物中仅以结构构件作为支撑,无围合墙体及门窗的开敞空间层。

2.1.5 空气隔离间层 air isolation layer
    在土壤与一层楼板之间架空,通过通风稀释土壤中析出的氡浓度,隔离土壤氡进入一层空间的无使用功能的空间。

2.1.6 防氡复合地面 composite ground protected against radon
    在混凝土楼地面基础上按水泥砂浆找平、防氡材料层、水泥砂浆保护层顺序施工完成的复合地面。

2.1.7 土壤减压法 soil depressurization
    降低土壤中空气的压力,以减少氡向室内渗透的方法。

2.1.8 被动土壤减压法 passive soil depressurization
    通过空气隔离间层、连接管道以及一系列的构造措施构成一套排氡系统,利用自然通风的“烟囱效应”使建筑物底板下方形成负压区,以减少氡气向室内渗透的方法。

2.1.9 主动土壤减压法 active soil depressurization
    利用风机抽气,使建筑物底板下方形成负压,以减少氡气向室内渗透的方法。

2.1.10 有效扩散长度 effective diffusion length
    当氡气的浓度减少至射气源氡气浓度的1/e时,该点离射气源的有效距离。

2.1.11 防氡效率 radon mitigation efficiency
    防氡涂料防止氡扩散的效率,可用集氡室氡浓度与测量室氡浓度的差值与集氡室氡浓度之比表示。

2.2 符号


    a——对氡析出率测量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得出的直线斜率;
    C0.3——换气次数为0.3次/h的情况下的室内氡浓度;
    C——24h或更长时间的室内氡浓度监测结果平均值;
    C0——室外空气中的氡浓度;
    d——防氡涂料试验样品厚度;
    IRa——内照射指数;
    Iγ——外照射指数;
    J——待测试件的氡析出面的氡析出率;
    k——氡-222在介质中的扩散系数;
    l——防氡材料的氡有效扩散长度;
    n0——试验装置中集氡室内的氡浓度;
    n——试验装置中测量室内的氡浓度;
    S——待测试件的氡析出面的面积;
    T——测量持续时间;
    t——通风时间;
    V——氡析出率测试箱中剩余空间的容积;
    η0——被测房间对外门窗关闭状态下的单位时间内换气次数;
    η0.3——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换气次数;
    η——换气次数;
    λ——氡-222衰变常数。

.

3 建设规划与工程勘察


3.1 建设规划阶段


3.1.1 在进行城乡建设规划时,应进行区域性土壤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调查,并应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区域性土壤氡等值线图。

3.1.2 土壤类别达到四类的区域不宜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中规定的Ⅰ类民用建筑建设用地进行规划。当城市建设必须在四类土壤区域建设Ⅰ类民用建筑时,应进行环境氡对建设项目室内环境的影响评价。

3.2 工程勘察阶段


3.2.1 新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土壤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的检测布点应覆盖所有单体建筑。

3.2.2 对于地下水位较浅或多石等不宜采用土壤氡浓度测量方法的地区,可进行土壤表面氡析出率的检测。

3.2.3 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土壤氡浓度检测方法及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有关规定。

4 设计


4.0.1 新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应依据建筑场地土壤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的检测结果按表4.0.1的要求进行氡防治工程设计。

表4.0.1 土壤分类及氡防治工程设计要求
4.0.1.jpg

    注:表中土壤类别系按土壤氡浓度范围或者相应的土壤表面氡析出率范围划分。

4.0.2 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对原建筑进行室内氡浓度检测,依据检测结果采取氡防治措施。

4.0.3 3层建筑物以下氡的防治措施应包括土壤氡防治和建筑材料释放的氡防治;3层及以上可只对建筑材料释放的氡进行防治。

4.0.4 当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划分为Ⅰ类民用建筑工程场地的土壤氡浓度大于或等于50000Bq/m³,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大于或等于0.3Bq/(㎡·s)时,应进行工程场地土壤中的镭-226、钍-232、钾-40比活度检测。当内照射指数(IRa)大于1.0或外照射指数(Iγ)大于1.3时,工程场地土壤不得作为工程回填土使用。

4.0.5 工程场地为二类、三类土壤的民用建筑,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室内地面应采用混凝土地面,严禁采用土地面、砖地面。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80mm,并应采取抗裂构造措施。

4.0.6 工程场地为四类土壤的民用建筑,氡防治工程设计采用的构造措施应符合表4.0.6的有关规定。

表4.0.6 综合建筑构造防土壤氡措施
4.0.6.jpg



图4.0.6-1.jpg
图4.0.6-1 无地下室、无架空、无空气隔离间层综合建筑构造防土壤氡措施示意
1-不同材料交接处封堵;2-封堵楼板裂缝;3-新风换气机;4-设备管及安装密封;
5-防氡涂料;6-防雨风帽;7-防氡复合地面;8-细石混凝土地面;9-膜隔离层;10-素土夯实
4.0.7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氡防治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采暖地区宜将建筑一层设计为架空层;
    2 无地下室、无架空层建筑宜在地基与一层之间设空气隔离间层,空气隔离间层高度不宜大于900mm,空气隔离间层四周应设通气口并保证气流畅通,通气口应加设防雨水措施;
    3 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室内地面应封堵土壤氡进入室内的各种通道,包括暴露的土壤、与土壤接触的排水沟、地漏、管道、管道周边的孔隙以及地板、墙面的裂缝等部位;用于封堵土壤氡进入室内的密封材料的抗老化、延展率及与混凝土粘接强度等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4.0.13条。


图4.0.6-2 无地下室、无架空、有空气隔离间层综合建筑构造防土壤氡措施示意
1-不同材料交接处封堵;2-封堵楼板裂缝;3-设套管及安装密封;
4-防氡涂料;5-换气机;6-防雨风帽;7-防氡复合地面;

8-通风口;9-空气隔离间层;10-细石混凝土;11-素土夯实


4.0.8 地下商场及其他有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下空间除采取一级防水处理和抗裂构造措施以外,必须采用机械通风系统,其氡浓度限量值应小于200Bq/m³。

4.0.9 工程设计采用机械通风方式降氡时,通风换气次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有关规定。

4.0.10 夏热冬冷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的Ⅰ类民用建筑工程需要长时间关闭门窗使用时,房间宜配置机械通风换气设施。

4.0.11 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空心率(孔洞率)大于25%的建筑材料表面氡析出率不应大于0.01Bq/(㎡·s)。建筑材料表面氡


图4.0.6-3 有地下室综合建筑构造防土壤氡措施示意
1-防风雨帽;2-不同材料交接处封堵;3-封堵楼板裂缝;

4-设套管及安装密封;5-防氡涂料;

6-防氡复合地面;7-排风机;8-一级防水


析出率测量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抽检批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的有关规定。

4.0.12 民用建筑工程防氡复合地面应设置防氡层(图4.0.12),防氡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找平,并在防氡层上设置保护层。

4.0.13 建筑防氡材料及密封材料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4.0.12 建筑物防氡复合地面示意图
1-混凝土楼地面;2-水泥砂浆找平层;

3-防氡层(防氡涂料或防氡膜);

4-水泥砂浆保护层;5-楼地面面层


    1 防氡材料的防氡效率应达到95%以上,防氡层的厚度应为3倍防氡材料有效扩散长度且不超过10mm,建筑防氡涂料、防氡膜的氡有效扩散长度的检测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2 防氡涂料及密封材料用于内墙、顶棚及楼地面工程时,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弹性建筑涂料》JG/T 172的有关规定;
    3 防氡层兼作地下工程内防水时,可选用涂膜或卷材类防水材料,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的有关规定。

4.0.14 采用防氡涂料防氡时,内墙面打底腻子应采用弹性腻子,其动态抗裂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用腻子》JG/T 157的有关规定,其他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室内用腻子》JG/T 298的有关规定。

.

5 施 工


5.1 防土壤氡施工


5.1.1 地下室防水卷材兼做防氡层,其搭接宽度应在原有防水搭接宽度基础上增加50mm。

5.1.2 基础底板防裂采取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时应采取设置后浇带的措施。填充后浇带时,应按施工缝的要求施工,填充后浇带的混凝土可采用微膨胀或无收缩混凝土。填充混凝土的强度必须比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湿润养护不得少于28d。
    2 基础底板混凝土初凝前宜在底板保护层内沿底板表面铺一层钢丝编织网片。钢丝网目数不得少于80目,丝径不得低于0.5mm。
    3 添加混凝土减水剂、增塑剂、膨胀剂等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有关规定。

5.1.3 孔洞与缝隙的封堵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取氡防治工程设计措施的民用建筑工程,其地下工程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盒)、埋设件、预留孔洞等特殊部位的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及《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 50327的有关规定。
    2 各类管道、管线、插座等设施穿透的孔洞、管道及套管和管线之间的缝隙应密封严实。密封材料宜采用弹性密封材料。
    3 施工后期混凝土产生的裂缝在0.3mm以内的采用环氧树脂密封裂缝,0.3mm以上应采用注浆灌缝的工艺封闭裂缝。

5.1.4 土壤减压法施工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

5.2 防氡涂料施工


5.2.1 对有氡防治工程设计要求的民用建筑,应严格按氡防治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防氡材料在使用前应进行性能检测。

5.2.2 抹灰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理干净,混凝土墙面、砖墙面、顶棚等表面凸出部分应凿平,对蜂窝、麻面、露筋等疏松部分应凿到密实处后,用1:2.5水泥砂浆分层补平。
    2 在不同材料基层交接处应采用加强网,加强网与各基层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3 抹灰用砂浆宜使用预拌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且不宜掺入外加剂。特殊情况下掺入外加剂时,砂浆强度应在原设计基础上提高一级。
    4 抹灰工程严禁出现空鼓、裂缝现象。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5.2.3 批刮弹性腻子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批刮腻子必须在基层充分干燥后进行;
    2 基层验收合格后,用弹性腻子补平基层表面凹凸不平处,然后满刮腻子一道,待表干后打磨平整,并应清除浮灰;
    3 接着刮涂第二道腻子,工序、材料同第一道,待表面干燥后打磨平整;
    4 重复第3步骤,直到表面平整度达到防氡涂料施工要求。

5.2.4 涂刷防氡涂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涂刷防氡涂料的施工应在腻子层充分干燥并将基层粉尘清理干净后进行(图5.2.4)。
    2 涂刷防氡涂料不应少于两道,在第一道防氡涂料干透后再涂刷第二道。涂刷顺序应上下左右交叉进行,两道涂层间的接缝应错开;防氡涂料与门窗框处应有可靠搭接。


图5.2.4 防氡墙面涂饰示意
1-墙体;2-水泥砂浆找平层;3-弹性腻子;4-防氡涂层;5-墙面面层

5.3 防氡复合地面施工


5.3.1 地面防氡涂层与墙面防氡涂层之间应有可靠搭接,搭接宽度不应少于200mm。

5.3.2 地面结构层清理干净后,在面层上抹M15水泥砂浆找平,干燥后分道涂刷地面防氡涂料;每道施工厚度不得超过150μm,待上一道涂层涂刷完并充分干燥并验证后,方可进行下一道涂刷施工。

5.3.3 地面防氡涂料施工结束并充分干燥后,应做砂浆或混凝土保护层,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6 验 收


6.0.1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氡浓度检测,其限量应符合表6.0.1的规定。

表6.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氡浓度限量
6.0.1.jpg


6.0.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中氡的检测,所选用方法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不应大于25%,方法的探测下限不应大于10Bq/m³。

6.0.3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内氡浓度抽检房间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抽检每个建筑单体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氡浓度,抽检量不得少于房间总数的5%;
    2 实际房间与样板间使用同一设计、同一型号材料,样板间室内氡浓度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量可减半,但不得少于3间;
    3 对于墙体材料使用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空心砖及工业废渣块体材料的建筑工程,抽检房间比例不应低于10%,且每个建筑单体不得少于3间;当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4 抽检房间数量可从低层向上逐渐减少,工程场地为二、三、四类土壤时,人员长期停留的地下室及一层房间抽检比例不低于40%。

6.0.4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氡浓度检测点数应符合表6.0.4的规定。

表6.0.4 室内环境氡浓度检测点数设置
6.0.4.jpg


6.0.5 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6.0.6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氡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m,距楼地面高度0.8m~1.5m。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6.0.7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房间的对外门窗关闭24h以后进行,对于测量方法的响应时间超过2h的,可以从对外门窗关闭开始测量,24h以后读取结果。

6.0.8 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当室内环境氡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本规程第6.0.1条规定时,应按下列方法进行确认检验:
    1 在对外门窗关闭情况下,取48h或更长时间的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2 仍然超标,应检测被测房间对外门窗关闭状态下的换气次数,根据氡浓度测量结果和实测的换气次数换算出房间换气次数为0.3次/h的氡浓度作为最终超标与否的判定依据。换算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C0.3——换气次数为0.3次/h情况下的室内氡浓度;
           C——24h或更长时间的室内氡浓度监测结果平均值;
          C0——室外空气中的氡浓度,一般取10Bq/m³;
          η0——被测房间对外门窗关闭状态下的换气次数;
          η0.3——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换气次数,取0.3次/h。

6.0.9 民用建筑工程及其室内装修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资料:
    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点土壤氡浓度或氡析出率检测报告、工程地点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含量检测报告;
    2 涉及室内新风量的设计、施工文件,以及新风量的检测报告;
    3 涉及室内环境氡污染控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工程设计变更文件;
    4 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放射性内照射指数及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空心率(孔洞率)大于25%的建筑材料的氡析出率检测报告;天然花岗岩石材或瓷质砖使用面积大于200㎡时,产品的放射性内照射指数抽查复验报告;
    5 建筑工程场地为二类土壤时,建筑物底层地面抗裂措施设计、施工资料;
    6 建筑工程场地为三类土壤时,建筑物底层地面抗裂措施和地下室按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中一级防水要求进行设计、施工资料的文件资料;
    7 建筑工程场地为四类土壤时,采取的建筑物综合防氡措施的设计及施工文件资料;
    8 Ⅰ类民用建筑工程,场地为四类土壤时,工程场地土壤中的镭-226比活度检测资料及工程场地土壤内照射指数(IRa)大于1.0时,工程场地回填土放射性检验资料;
    9 样板间室内氡浓度检测报告。

6.0.10 室内环境氡指标验收不合格的民用建筑工程,应进行治理,经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7 室内氡治理


7.1 一般规定


7.1.1 建筑室内氡浓度超过限量的民用建筑应查找超标原因,并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7.1.2 治理室内氡污染可采用通风稀释、屏蔽和净化等方法,将室内氡浓度降低到本规程规定的限量值以下。建筑物降氡改造时,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7.2 氡来源勘测


7.2.1 应查看本规程第6.0.9条中的有关资料和以往的检测结果,对氡浓度超标建筑物进行初步判断。

7.2.2 对氡浓度超标建筑物,应实地勘察建筑物的构造、房间分布、通风状况、建筑材料、超标房间位置,分析氡的可疑来源,制定勘测方案。

7.2.3 氡来源的可疑点应采用时间响应快的仪器进行探测。对于墙面、地面等建筑材料泄露释放氡的情况,可采用氡的面析出率测量方法进行探测。

7.3 室内氡治理措施


7.3.1 建筑室内防氡降氡措施可选用表7.3.1中的治理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室内氡浓度超标的民用建筑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措施。开窗的时间和频率可按本规程附录D的方法执行。对于没有窗户或可开启窗户面积过小的房间,可通过增开窗户、增大开启面积或增加换气口,提高房间的新风量。

表7.3.1 降低建筑室内氡的治理措施
7.3.1.jpg


    2 对于采用集中式空调的建筑,应按有关新风量设计标准的要求增加新风量;对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可增加进风排风设备,换气次数和通风时间可按本规程附录D的方法执行。
    3 防止土壤氡进入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地板裂隙、地面和墙面的交界处、穿过地板或围墙的管道与线路、地下管沟等处的裂缝及孔洞应采用弹性密封材料封堵。
        2)整个地面的防氡降氡处理,可采用防氡复合地面、铺设防氡膜等屏蔽隔离技术,实施方法应符合本规程第5章的有关规定。
        3)土壤减压施工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室内氡浓度小于等于1000Bq/m³的建筑,可采用被动土壤减压法。室内氡浓度大于1000Bq/m³的建筑可采用主动土壤减压法。
    4 采用涂刷防氡涂料、涂层等方法处理墙面及顶棚。施工方法应符合本规程第5.2节和5.3节的规定。
    5 可根据房间容积和氡水平选择净化除氡装置。在房间使用期间,应开启净化除氡装置并保持连续工作状态。

附录A 建筑材料氡析出率测定


A.0.1 测量样品及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空心砖、空心砌块的含水率应控制为5%±1%,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应控制为10%±1%;
    2 测量时建筑材料的温度应控制为23℃±2℃;
    3 测量时箱内空气的湿度应为材料在测试箱中自然积累的湿度;
    4 在氡析出率测试箱停止测量状态下,氡析出率测试箱密封性应满足在超压1kPa下,每分钟空气泄漏应小于测试箱容积的1%,测试箱内要有试件支架,测试箱的尺寸以能放下试件为宜。

A.0.2 测氡仪器性能指标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作温度范围应为—10℃~40℃;
    2 不确定度不应大于20%;
    3 探测下限不应大于5Bq/m³;
    4 时间响应不应大于10min。

A.0.3 建筑材料试件尺寸规格及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气混凝土砌块试件尺寸规格应为200mm×200mm×200mm,数量应为4块;
    2 空心砌块试件尺寸规格宜为390mm×190mm×190mm或出厂尺寸,数量应为2块;
    3 空心砖试件尺寸规格宜为290mm×190mm×90mm或出厂尺寸,数量应为6块。

A.0.4 建筑材料含水率控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对待测试件进行烘烤,把待测试件放入烘烤箱中,在105℃±2℃的温度下,连续烘烤10h的时候,试件的质量变化小于0.5%,烘烤至绝干并应记录此时试件的质量;
    2 待烘烤至绝干的待测试件冷却后,应对试件进行加湿处理,直至含水率达到测量要求;
    3 已经加湿好的待测试件应在与试件体积相当的密封箱中或者用塑料密封袋密封好放置一段时间(1d以上),放置过程中箱内外的温度应控制为23℃±2℃。

A.0.5 测量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对氡析出率测试箱所在环境的温度控制为23℃±2℃,对连续测氡仪进行测量前的准备,并测量测试箱氡浓度本底值;
    2 对待测试件称重,确保试件的含水率符合测量要求后,将待测试件放入测试箱中,并进行密封;
    3 用连续测氡仪进行约10h的连续测量,记录测量开始和结束时间,测量时间间隔0.5h,测量时间在2h以上,10h以内。

A.0.6 试件的表面氡析出率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J——待测试件氡析出面的氡析出率[Bq/(㎡·s)];
          S——待测试件氡析出面的面积(㎡);
          V——氡析出率测试箱中剩余空间的容积(m³);
          a——测试箱氡浓度与测量时间关系曲线初始直线段的斜率(图A.0.6),可采用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得出的直线斜率[Bq/(m³·h)]。


图A.0.6 对氡析出率测量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所得直线斜率a示意

附录B 防氡涂料氡有效扩散长度测定


B.0.1 测量样品及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集氡室中的氡浓度宜大于1×105Bq/m³,测量室容积宜为550cm³,涂料层有效面积宜为100cm²;
    2 以定性滤纸为载体,在定性滤纸的一面上涂刷防氡涂料,避免产生气泡,防氡涂料的涂层应均匀平整;按涂料的养护要求进行养护至涂料干燥;
    3 测氡仪性能:
        1)工作温度范围应为—10℃~40℃;
        2)不确定度不应大于20%;
        3)探测下限不应大于5Bq/m³;
        4)时间响应不应大于5min。

B.0.2 氡-222在介质中的扩散系数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k——氡-222在介质中的扩散系数(㎡/s);
          n0——试验装置中集氡室内的氡浓度(Bq/m³);
          n——试验装置中测量室内的氡浓度(Bq/m³);
          λ——氡-222衰变常数,2.1×10-6s-1
          T——测量持续时间(s);
          d——防氡涂料试验样品厚度(m)。

B.0.3 氡-222在防氡涂料中的有效扩散长度可按下式计算,氡-222在防氡膜中的有效扩散长度测量可按防氡涂料进行:


式中:l——氡-222在介质中的有效扩散长度(m);
          k——氡-222在介质中的扩散系数(㎡/s);
          λ——氡-222衰变常数,2.1×10-6s-1

    不同防氡效率所需防氡涂料厚度可按表B.0.3执行。

表B.0.3 不同防氡效率对应的防氡涂料有效厚度

防氡效率(%)

50

80

90

95

98

99

防氡涂料有效厚度(m)

0.691

1.61

2.31

3.01

3.91

4.61

注:对于各向同性的防氡涂料有效厚度等同于几何厚度。

附录C 土壤减压法


C.0.1 土壤减压法的设计(图C.0.1)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C.0.1 主动土壤减压法系统
1-聚氨酯嵌缝;2-复合地面防氡材料;3-防氡涂料;4-聚氨酯嵌缝膏;5-排风机;
6-压力监控器;7-100PVC氡排放管;8-结构楼板;

9-骨料或架空层;10-素土夯实;11-穿梁排氡管;12-集气坑;13-进风口


    1 在底板下应连续铺设一层100mm~150mm高的卵石或粒石,其粒径宜为12mm~25mm;
    2 底板下空间被地梁或地垄墙分割成若干空间时,应在地梁或地垄墙上预留洞口或穿梁排气管打断分隔;
    3 在排氡分区中央应设置1200mm×1200mm×200mm的集气坑;
    4 安装直径为100mm~150mm的PVC排氡管,从集气坑引至室外并延伸到屋面以上,排气口周边7.5m范围内不得设置进风口;
    5 在排氡管末端应安装排风机;
    6 设置报警装置:当系统非正常运行,底板空间的负压不能满足系统需求时,系统应发出警报。

C.0.2 骨料的规格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铺装骨料的粒径宜为12mm~25mm,粒径为12mm的骨料空隙率不应小于40%;
    2 应在整个底板下均匀的放置一层100mm~150mm厚的干净骨料,不得加入杂质;在骨料上层及下方应各铺设一层土工布。

C.0.3 粒石层外墙上设进风口,进风口位置应避免与排气管短路,并不留死角。在地梁或地垄墙上预留洞口或穿梁排气管,洞口或排气管直径应为100mm±5mm,间距不应大于3m。

C.0.4 在架空层中每个排氡分区中央位置应设置氡集气坑,尺寸应为1200mm×1200mm×200mm;氡气排放管应沿底板下面铺设,水平进入集气坑。

C.0.5 氡气排放管的规格及安装和排氡系统的警示标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新建民用建筑氡气排放管直径宜为100mm~150mm的PVC管或其他材质符合环保要求的管道。管道的尺寸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用。当氡防治方案中没有密封各种裂缝,垂直管道直径不应小于150mm。
    2 从楼板开始,应使用粘密封剂密封管道和楼板间的空隙,以及所有管路接头;所有水平管道保证不小于1%的找坡。
    3 在排氡管道上应至少每10m设置一个标识,标识上应清楚的标识整个排氡系统的所有组成。在屋顶的出口以及排气管上应附上永久的警示标签。排氡口与窗户之间的最小距离应该按当地的具体气候条件及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来确定。

C.0.6 排风机的安装、选型及排气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建筑场地土壤氡浓度的不同情况,排风机的安装时间可以不同。当建筑场地为四类土壤,在施工时应直接安装好排风机;当建筑场地为四类以下的土壤氡可在施工时预留电源及其他管线。
    2 在氡控制系统中,应选用专门为户外使用制造的风机。风机与管道连接应采用密封性好、运行噪声低、易于更换的系统。防水电器开关应放在风机附近。
    3 排气管末端应距离最近的进气口或窗口7.5m以上。

C.0.7 主动土壤减压系统设计应包括空气压力报警系统。

C.0.8 应封堵底板与负压区之间的孔洞、裂缝、不同材料连接处、管井或管道周边空隙,防止室内的空气渗入架空层中的低压区域。

附录D 排氡换气次数简表


D.0.1 限量氡浓度值为100Bq/m³时,排氡换气次数可按表D.0.1的规定取值。

表D.0.1 排氡换气次数简表(限量氡浓度值为100Bq/m³)
d.0.1.jpg


d.0.1..jpg 注:1 表中的C为实测氡浓度,是指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关闭门窗24h后测得的室内氡浓度。
        2 表中η为换气次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建筑物室内的新风换气次数。如室内新风换气量为5m³/h,室内容积为10m³,则换气次数为0.5次/h。
        3 表中t为通风时间,是指换气次数η使室内氡浓度从实测值C下降到限量氡浓度值以下所需要的时间。
        4 编制本简表时取新风中氡浓度为10Bq/m³,新风中氡浓度较高时,应适当修正换气次数。

D.0.2 限量氡浓度值为200Bq/m³时,排氡换气次数可按表D.0.2的规定取值。

表D.0.2 排氡换气次数简表(限量氡浓度值为200Bq/m³)
d.0.2.jpg


d.0.2..jpg
d.0.2...jpg 注:1 表中的C为实测氡浓度,是指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关闭门窗24h后测得的室内氡浓度。
        2 表中η为换气次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建筑物室内的新风换气次数。如室内新风换气量为5m³/h,室内容积为10m³,则换气次数为0.5次/h。
        3 表中t为通风时间,是指换气次数η使室内氡浓度从实测值C下降到限量氡浓度值以下所需要的时间。
        4 编制本简表时取新风中氡浓度为10Bq/m³,新风中氡浓度较高时,应适当修正换气次数。

D.0.3 限量氡浓度值为400Bq/m³时,排氡换气次数可按表D.0.3的规定取值。

表D.0.3 排氡换气次数简表(限量氡浓度值为400Bq/m³)
d.0.3.jpg


d.0.3..jpg
d.0.3...jpg 注:1 表中的C为实测氡浓度,是指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关闭门窗24h后测得的室内氡浓度。
        2 表中η为换气次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建筑物室内的新风换气次数。如室内新风换气量为5m³/h,室内容积为10m³,则换气次数为0.5次/h。
        3 表中t为通风时间,是指换气次数η使室内氡浓度从实测值C下降到限量氡浓度值以下所需要的时间。
        4 编制本简表时取新风中氡浓度为10Bq/m³,新风中氡浓度较高时,应适当修正换气次数。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
    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3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
    4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 50327
    5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6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 11968
    7 《建筑外墙用腻子》JG/T 157
    8 《弹性建筑涂料》JG/T 172
    9 《建筑室内用腻子》JG/T 298

下载地址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