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在线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elements reinforced with light steel mesh framed expanded polystyrene panel
JGJ/T 269-2012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2 年 7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1222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269-2012,自2012年7月1日起实施。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年12月19日
前 言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84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材料;4 建筑设计;5 结构构造;6 结构设计;7 施工;8 质量验收。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上海沪标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沪标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斜土路1175号1008室,邮编:200032)。
本规程主编单位:上海沪标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新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上海申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胜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浙江舜杰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新国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浙江丰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高清华 赖松林 徐佩琳 陶为农 夏春红 沈志勇 李以炘 杨星虎 张鲁山 蒲梦江 毕子锦 陈德平 周长兴 颜宜彪 赵俊青 吴云芝 彭圣钦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程懋堃 沈 恭 李晓明 艾永祥 陈企奋 王惠章 周建龙 彭少民 王爱勋 戴自强
下载地址:
1 总则
1.0.1 为规范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和施工,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下、建筑高度10m及以下、层数3层及以下的房屋承重墙体构件和楼板(屋面板)构件的设计和施工,也适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非承重墙体构件应用。本规程不适用于长期处于潮湿或有腐蚀介质环境的构件应用。
1.0.3 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混凝土构件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 light steel mesh framed expanded polystyrene panel
以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板为芯材,两侧外覆高强钢丝网片,网片用镀锌钢丝斜插穿过聚苯板,点焊连接而成的三维空间组合板材。简称3D板。
2.1.2 3D板混凝土构件 concrete element reinforced with 3D panel
3D板与混凝土复合形成的构件,包括3D墙板和3D楼板(屋面板)。
2.1.3 3D墙板 concrete wall reinforced with 3D panel
3D板在施工现场竖向安装就位后,两侧喷射细石混凝土层形成的墙板。
2.1.4 3D楼板(屋面板) concrete floor/roof slab reinforced with 3D panel
3D板在施工现场水平安装就位后,顶面浇筑细石混凝土层,底面喷射细石混凝土层形成的楼板(屋面板)。
2.1.5 L形连接件 L-shape connecter
由镀锌钢板制作而成的、用于3D板与梁柱及楼地面之间连接和固定的L形配件。
2.1.6 角网 splice mesh in the corner
3D墙板转角处加强用的钢丝网片,分为阴角网、阳角网。
2.1.7 U形网 U-shape mesh
用于加强3D墙板与梁、柱、门窗洞口等处的U形钢丝网片。
2.2 符号
.
3 材 料
3.1 聚 苯 板
3.1.1 3D板的芯材应采用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板(以下简称聚苯板),其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3.1.2 聚苯板厚度宜为50mm、70mm、100mm、120mm等,宽度宜为1200mm,长度宜小于或等于6000mm。
3.1.3 聚苯板外观尺寸和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3.1.4 聚苯板在工程应用前,应在自然条件下至少陈化42d或在(60±5)℃环境中至少陈化5d。
3.2 钢丝网架
3.2.1 3D板的钢丝网片和斜插丝应采用冷拔低碳钢丝,且抗拉强度标准值(fstk)不应小于550N/mm²,抗拉强度的设计值(fy)应取320N/mm²,弹性模量(Es)应取2.0×105N/mm²。
3.2.2 3D板钢丝网片的钢丝直径不应小于2.2mm,网孔宜为50mm×50mm。斜插丝直径不应小于3.0mm,并应有镀锌层。钢丝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2的规定,其他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用途低碳钢丝》GB/T 343的规定。用于3D承重墙板、3D楼板(屋面板)的斜插丝,每平方米用量不应少于117根;用于3D非承重墙板的斜插丝,每平方米用量不应少于58根,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表A.1.1的规定。
3.2.3 3D板钢丝网片的钢丝表面应光滑整洁,不应有油污、裂纹、翘皮、纵向拉痕等缺陷;纬丝与经丝排列应互相垂直,不得有漏剪、翘伸的钢丝挑头;焊点区外不得有钢丝锈点;斜插丝不得有漏丝现象。
3.2.4 3D板钢丝网片的允许尺寸偏差应符合表3.2.4的规定。钢丝网片每平方米的实际质量与公称质量的允许偏差应为±4.5%。
3.2.5 对于3D板钢丝网片与斜插丝构成的钢丝网架,其焊接应可靠,焊点应无过烧现象;网片漏焊、脱焊点数不得大于总焊点的2%;斜插丝不得漏焊、脱焊;焊点抗拉力的最小值应符合表3.2.5的规定。
3.2.6 3D板钢丝网片的强度、伸长率和冷弯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的规定。
3.3 配件
3.3.1 L形连接件应采用厚度为1.2mm的建筑用热镀锌钢板制作,规格宜为L100mm×100mm。
3.3.2 平网应由钢丝网片剪裁而成,宽度应大于或等于300mm。
3.3.3 角网应由钢丝网片剪裁而成,阳角网应采用L150mm×300mm,阴角网应采用L150mm×150mm。角网长度不宜大于4.0m。
3.3.4 U形网应由钢丝网片加工而成,双肢长度均不应小于150mm,双肢间宽度应根据3D板的厚度确定。
3.4 混凝土
3.4.1 3D墙板或楼板(屋面板)的面层材料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
3.4.2 细石混凝土应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规定。
3.4.3 细石混凝土骨料的粒径应按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确定。采用活塞泵喷射工艺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8mm;采用涡轮泵喷射工艺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5mm。粒径不大于0.125mm的细骨料应占骨料总量的4%~9%。采用现浇工艺时,粗骨料的粒径不应大于16mm。
3.4.4 当工程需要采用掺合料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且加掺合料后的混凝土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
4 建筑设计
4.1 3D板混凝土构件基本构造
4.1.1 3D板混凝土构件的基本构造层应依次为饰面层、混凝土钢丝网片层、聚苯板(含斜插丝)、混凝土钢丝网片层、饰面层组成(图4.1.1)。
4.1.2 3D板混凝土构件斜插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图4.1.2):
1 钢丝网架中网片和斜插丝所组成的钢骨架间距应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对于Ⅰ型钢骨架,1200mm宽范围内应设12道斜插丝,且斜插丝间距(a4)应为100mm;对于Ⅱ型钢骨架,1200mm宽范围内应设7道斜插丝,且两端斜插丝间距(a4)应为150mm,其余斜插丝间距(a4)应为200mm;
2 斜插丝的节距(a3)应分为A型和B型两种。A型节距应为200mm,B型节距应为100mm。
4.1.3 3D板中聚苯板厚度应根据建筑构造、结构和建筑热工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墙板聚苯板厚度不应小于100mm,且不应大于120mm;
2 承重内墙板聚苯板厚度不应小于70mm,非承重内墙板中聚苯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
3 楼板、屋面板中聚苯板厚度不应小于70mm。
4.1.4 3D板两侧的细石混凝土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外墙板外侧,不应小于50mm;对于外墙板内侧,承重墙不应小于50mm,非承重墙不应小于35mm。
2 承重内墙两侧不应小于45mm;非承重内墙两侧不应小于35mm。
3 楼板(屋面板)顶面不应小于50mm;楼板(屋面板)底面不应小于45mm,并应符合本规程第5.2.1条的规定。
4.2 平立面设计
4.2.1 3D板混凝土构件用于承重墙和楼板(屋面板)时,房屋层高不应大于4.8m,抗震横墙间距不应大于7.5m,楼板(屋面板)跨度不应大于4.8m。
4.2.2 建筑平面及立面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且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4.2.3 平面设计时应采用300mm为基本模数,立面设计时应采用100mm为基本模数。
4.2.4 相邻开间楼面标高宜相同,不宜作错层设计。用于卫生间、厨房等潮湿房间时,应有防水措施。
4.2.5 3D板混凝土构件可用作承重内外墙板、非承重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等。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房屋高宽比不应大于2.0,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以下时,房屋高宽比不应大于2.5。3D墙板和3D楼板(屋面板)常用规格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4.2.6 建筑设计应根据功能需要,合理设置各类竖井、管道、表箱位置。
4.2.7 墙板排板设计时宜采用整板,当出现非整板时,其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窗间承重墙宽度不应小于500mm;窗间非承重墙宽度不应小于300mm;
2 墙的尽端(墙垛)、阴角至门窗洞边的距离,承重墙不应小于500mm;非承重墙不应小于300mm;
3 门窗洞口顶部至楼板(屋面板)底部的距离不应小300mm。
4.2.8 3D墙板上的孔洞应在混凝土施工前预留,当孔洞单边长度小于300mm时,也可在墙板安装完成后切割开孔。
4.2.9 3D墙板表面可根据工程要求选用不同的饰面层。
4.2.10 当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设计为非3D板混凝土构件时,其与3D板混凝土构件的连接,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作过渡连接。
4.2.11 3D板混凝土构件每侧细石混凝土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构件耐火极限可按2.5h取值。
4.2.12 常用3D墙板的空气计权隔声量可按表4.2.12采用。
4.3 3D板混凝土构件建筑构造
4.3.1 3D板混凝土构件拼接时,附加的平网、阳角网、阴角网以及U形网等的长度和宽度应符合本规程第3.3节的规定。
4.3.2 3D板混凝土构件的拼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3D墙板或3D楼板(屋面板)横向拼接时,其拼缝处双侧应各附加平网一层,且平网应与钢丝网片绑扎连接(图4.3.2-1);
2 3D墙板竖向拼接时,拼缝处双侧除各附加平网一层外,尚应在墙板一侧钢丝网片内侧附加1根校平钢筋,钢筋直径宜为10mm,间距宜为500mm,长度宜为600mm(图4.3.2-2)。
4.3.3 3D墙板的转角处增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L形拼接时,阴阳角均应附加角网(图4.3.3-1);
2 T形拼接时,阴角处应附加角网(图4.3.3-2);
3 十字形拼接时,四阴角均应附加角网(图4.3.3-3);
4 附加角网应与钢丝网片绑扎连接。
4.3.4 3D楼板(屋面板)和3D非承重内墙板拼接的阴角处,钢丝网片外侧均应加设阴角网(图4.3.4)。
4.3.5 3D墙板自由端的板边和洞口四周均应采用U形网包覆,且U形网两侧直线长度不应小于150mm。U形网应与钢丝网片绑扎连接,并应在角部内侧加设2根直径为8mm的纵向钢筋,喷射细石混凝土后,应形成厚度不小于40mm的混凝土框(图4.3.5)。
4.4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4.4.1 3D板混凝土构件用于民用建筑时,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聚苯板的厚度应通过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计算确定。当不能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时,应另行采取保温措施。
.
5 结构构造
5.1 连接节点构造
5.1.1 3D外墙板、3D承重内墙板与基础的连接应采用双面预留插筋的方法,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500mm,长度不应小于850mm,其埋入基础的深度不得小于250mm。
插筋应设在钢丝网片内侧,并应与钢丝网片绑扎连接。墙板底部与基础之间应有厚度不小于40mm的细石混凝土垫层(图5.1.1)。
5.1.2 3D非承重内墙板与钢筋混凝土地面及上部钢筋混凝土楼板或梁底的连接,可采用单排插筋,且插筋的直径、间距、长度、埋入深度等应符合本规程第5.1.1条的规定,也可采用L形连接件连接。L形连接件设置的间距不宜大于500mm,并应用M8×70膨胀螺栓或射钉固定在连接部位的混凝土中。L形连接件与墙板侧边贴合的部位可采用现场打孔的方法,用镀锌铁丝与钢丝网片绑扎连接(图5.1.2)。
5.1.3 3D楼板(屋面板)与3D外墙板或承重内墙板相连时,连接节点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高度不小于楼板(屋面板)厚度、宽度等于墙板厚的钢筋混凝土圈梁。
2 在墙板的双侧应设置直径为10mm、间距不大于500mm、自圈梁外边伸入墙板长度不小于400mm的竖向连接钢筋(图5.1.3-1、图5.1.3-2)。当楼板(屋面板)以上无墙板时,该墙板竖向连接钢筋应改为U形钢筋(图5.1.3-3)。
3 在楼板顶面和底面应设置直径为10mm、间距不大于200mm、自圈梁外边伸入楼板长度不小于600mm的水平连接钢筋(图5.1.3-2、图5.1.3-3);当仅墙板一侧有楼板(屋面板)时,该楼板(屋面板)水平连接钢筋应改为U形钢筋(图5.1.3-1)。
4 当3D楼板(屋面板)底部加设受力钢筋时,受力钢筋应伸入混凝土圈梁(图5.1.3-1、图5.1.3-2、图5.1.3-3)。
5.2 3D楼板(屋面板)的加强措施
5.2.1 当3D楼板(屋面板)采用加设受力钢筋作加强措施时,受力钢筋应与钢丝网片绑扎牢固。板底的细石混凝土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钢筋放置在聚苯板板底预留的槽孔时,板底的细石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45mm(图5.2.1a);
2 当钢筋放置在板底钢丝网片下侧时,板底的细石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50mm(图5.2.1b)。
5.2.2 当3D楼板(屋面板)采用在板间增加钢筋混凝土小梁或肋的加强措施时,小梁或肋的宽度不应小于100mm,且应在加小梁或肋处板的上下两侧附加平网,平网宽度应为肋宽加两侧各150mm,并应在上下钢丝网片内侧附加连接钢筋,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长度应为1000mm(图5.2.2)。
.
6 结构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采用3D板混凝土构件时,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针对构件的特点进行结构计算。
6.1.2 3D板混凝土构件的安全等级应为二级。
6.1.3 采用3D墙板时,其静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构件在每层高度范围内,可近似地视作两端铰支的竖向受压构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可视作竖向受弯构件;
2 对本层的竖向荷载,应考虑对墙板的实际偏心影响,可取圈梁宽度(墙宽)的10%作为其偏心距。由上一楼层传来的竖向荷载,可视作作用于上一楼层的墙板截面重心处。本层墙板内的偏心距应按直线变化考虑。
6.1.4 3D板混凝土构件的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中,其截面应按翼缘宽度为b、腹板(以斜插丝与网片组成的桁架)宽度取为0的连体I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构件考虑(图6.1.4)。
3D板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常数可根据其规格,按下列公式计算:
6.1.8 3D楼板(屋面板)计算的剪力应以支座内边为准。其受剪承载力应分别按构件内斜插丝和圈梁交界处两个截面验算,并应使伸入圈梁的钢筋能单独承载剪力。圈梁交界处应取t1、t2两者中较薄的钢筋混凝土板。
6.1.9 3D楼板(屋面板)最大裂缝宽度的限值应符合表6.1.9的规定。
6.1.10 3D楼板(屋面板)最大挠度限值应为计算跨度(l)的1/200。
6.1.11 承重3D墙板应根据墙体受力情况分别按轴心受压和平面外偏心受压构件作承载力计算。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压合力作用点应控制在构件截面之内。构件应按两翼缘均受压或仅一翼缘受压的实际应力情况计算。
6.1.12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非承重3D墙板宜按受弯构件和支座处受剪节点作承载力计算。
6.1.13 3D板混凝土构件间所有连接均应通过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楼板(屋面板)厚度且不应小于150mm,截面宽度不应小于墙板厚度。最小纵筋应为4ф12,最小箍筋应为ф6@200。
6.1.14 3D墙板的房屋的抗震计算可按本规程附录D,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计算。
6.2 3D楼板(屋面板)计算
6.2.1 3D楼板(屋面板)应按单向、单筋截面的简支板或连续板计算。
当不能满足抗剪承载力时,可按本规程附录A表A.2.1的方法,在聚苯板间另加现浇钢筋混凝土小梁或肋,其高度应大于或等于3D楼板(屋面板)厚度。
当不能满足抗弯承载力时,可按本规程附录A表A.2.2的方法在聚苯板预留槽中或网片外加配普通钢筋,也可在聚苯板缝间另加钢筋混凝土小梁或肋,其高度应大于或等于3D楼板(屋面板)厚度。
6.2.2 3D楼板(屋面板)的抗剪强度应符合下列公式:
6.3 3D墙板计算
6.3.1 3D墙板的墙体计算高度(l0)应取墙体高(H),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房屋底层,应为底层楼板顶面到墙基顶面处的距离;
2 在房屋其他层次,应为楼板顶面或其他水平支点间的距离;
3 对于山墙,可取层高加山墙尖高度的1/2。
6.3.2 3D承重墙板的长细比(l0/i)应小于等于70。 3D非承重墙板的长细比(l0/i)应小于等于100。
当长细比(l0/i)超过限值时,应采取加大墙厚(或增设圈梁)等措施。
注:i为对重心轴的截面回转半径,按本规程第6.1.4条的公式计算。
6.3.3 3D承重墙板的受压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平面外初始偏心距(ei)应按下式计算:
.
7 施 工
7.1 一般规定
7.1.1 3D板混凝土构件工程施工现场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应经审查批准。施工人员应经专门培训。
7.1.2 每立方米细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应超过350kg,水灰比应在0.5~0.6之间。细石混凝土骨料的级配和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的要求。喷射混凝土还应满足可泵性、和易性的要求,坍落度应为75mm±10mm。
7.1.3 平网与3D板钢丝网片应采用绑扎方式作可靠连接,网孔宜错开。洞口四周根据设计要求,可加设钢筋。
7.1.4 在面层施工前,应检查附加钢丝网片和钢筋以及预埋管线、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7.1.5 面层喷射混凝土及其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面层施工时,混凝土应密实、与聚苯板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现象。
7.1.6 施工期间应防止板面受碰撞振动。
7.1.7 常温下面层混凝土完成后,养护期不得少于7d,前3d喷水时间间隔不应大于3h,后4d每天喷水不应少于2次。平均气温低于5℃时,宜采用塑料布覆盖或其他保温保湿养护措施。
7.1.8 冬期和雨期施工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冬期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的有关规定。
7.1.9 混凝土施工时应按有关规定留置标养及同条件养护试块。
7.1.10 3D板混凝土构件工程的施工宜按下列程序进行(图7.1.10)。
7.2 施工准备
7.2.1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编制施工方案,并应向施工人员交底。
7.2.2 3D板进场后应水平堆放在坚实、平整、干燥的场地上。顶部应加防雨遮盖。
7.2.3 3D板的堆放和施工现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的规定。
7.2.4 施工前应绘制建筑施工排板图,对不同尺寸、形状的板材进行编号。排板应减少拼缝和规格。
7.2.5 对3D板的裁剪和加工,应根据排板图要求进行,并应根据编号和就位顺序分别堆放。
7.2.6 施工机具设备应在施工前进行调试。
7.3 混凝土层施工
7.3.1 对于3D墙板和3D楼板(屋面板)的混凝土层,楼板(屋面板)的面层应为现浇混凝土,墙面和楼板(屋面板)的底面的第一层混凝土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当具有手工抹灰经验且能保证混凝土面层质量时,墙面和楼板(屋面板)的底面的第二层混凝土也可采用手工抹灰。
7.3.2 喷射混凝土宜采用湿喷,也可采用干喷。当采用干喷时,应控制水灰比。当施工过程不能控制水灰比时,不应采用干喷工艺。
7.3.3 喷射混凝土时压缩机的选用,应与混凝土喷浆泵的使用说明一致。喷射混凝土时的技术参数宜符合表7.3.3的规定。
7.4 3D墙板施工
7.4.1 墙体3D板的安装应根据排板图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墙板前,应复核和校正基面标高、预埋插筋的位置、数量、伸出长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墙板应从墙身转角处开始安装,插筋与3D板钢丝网片之间应采用绑扎连接;
3 3D板拼缝处的钢丝网和聚苯板之间应插入ф10、长度不小于600mm、间距不大于500mm的校平钢筋,且应为HRB335级带肋钢筋。应检查、校正墙板垂直度。
7.4.2 3D墙板之间连接或拼缝处应附加增强网,门窗开口处应增设U形网和45度斜向平网。增强网应与3D板钢丝网片绑扎连接。
7.4.3 管线应布置在3D板的钢丝网和聚苯板之间。对直径超过15mm的管线,应根据管线走向,在聚苯板上预先开管线槽。当管线安装需剪断局部钢丝网时,断口处应用平网加固。
7.4.4 安装墙体3D板时,应加墙撑,墙撑高度应大于或等于3D板高度的2/3。墙板喷射混凝土前,3D板的另一侧应加支撑。墙撑的拆除应在3D板两侧第一层喷射混凝土养护强度达到本规程第7.4.5条规定后才能进行。
7.4.5 细石混凝土面层采用喷射混凝土工艺时,每次分层完成的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应大于20mm,并应待第一层施工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再喷墙板另一侧细石混凝土,依次再喷射另一侧第二层混凝土,直至设计厚度,然后用刮尺校准刮平、打毛、养护。
7.4.6 当采用人工抹灰时,每次抹灰厚度宜为15mm~25mm。
7.4.7 预埋管线、预埋件部位的混凝土或砂浆,应密实。
7.5 3D楼板(屋面板)施工
7.5.1 沿3D楼板(屋面板)跨度方向布置支撑立柱时,其间距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大于1.5m;支撑横梁应与板底处于同一标高,边立柱离墙距离不宜大于0.5m。支撑系统应安全可靠。上下层楼板支撑应在同一直线上。
7.5.2 3D楼板(屋面板)在3D板安装就位后,在板的拼缝处应加平网,支座处应按设计要求加连接钢筋及受力钢筋。
7.5.3 3D楼板(屋面板)面层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设计要求预埋管线与预埋件。
7.5.4 3D楼板(屋面板)施工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支撑的牢固情况。
7.5.5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可拆除其楼面支撑。
7.5.6 支撑拆除后,应及时将混凝土施工时留下的孔洞填筑密实。
.
8 质量验收
8.1 一般规定
8.1.1 3D板混凝土构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的规定。
8.1.2 3D板混凝土构件工程可划分为钢筋、混凝土、3D板混凝土构件、现浇结构等分项工程。
8.1.3 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等分项工程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
8.1.4 3D板混凝土构件工程中各分项工程可根据与施工方式相一致且便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为若干检验批。
8.1.5 3D板混凝土构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包括施工过程隐蔽验收和建筑工程竣工验收。
8.1.6 3D板混凝土构件分项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文件和记录:
1 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复试报告;
2 细石混凝土的配合比通知单;
3 细石混凝土的性能试验报告;
4 施工记录(包括墙体排板安装设计图、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5 施工质量控制资料(包括隐蔽工程验收单、检测记录等);
6 各检验批的主控项目、一般项目的验收记录;
7 重大技术问题的处理及设计变更文件。
8.1.7 3D板混凝土构件分项工程隐蔽工程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3D墙板的轴线位置、垂直平整度及拼缝;
2 3D板接头和拼缝处的构造加强钢筋连接网片:平网、角网;
3 校平钢筋、插筋;
4 预埋件;
5 预埋管道。
8.1.8 3D板混凝土构件分项工程验收时,其主控项目应全部符合本规程的规定;一般项目应有80%及以上的抽检处符合本规程的规定,或偏差值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8.1.9 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可按本规程附录E记录。
8.2 3D板混凝土构件分项工程
主控项目
8.2.1 3D板应有产品的出厂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进入施工现场的3D板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复试报告。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相关资料。
8.2.2 3D板的表面应清洁,无明显油污,焊点区外不应有钢丝锈点,纬丝和经丝排列应垂直,不得有翘伸的钢丝挑头,斜插丝不允许有漏丝现象。焊点不得有过烧现象,漏焊点应少于2%的总焊点,靠网片板边200mm区域内的焊点不应漏焊、脱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8.2.3 每块3D板的芯板侧面应有出厂专用标志,并应包括厂名、产品规格、生产日期和检验合格章。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8.2.4 3D板表面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低于C20。
用于检查的混凝土试件,应在喷射混凝土地点随机抽取。取样和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一工作班不超过100m³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日记及混凝土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8.2.5 平网、U形网、角网、L形连接件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平网、U形网、角网、L形连接件的合格证书、性能试验报告。
8.2.6 平网、U形网、角网、L形连接件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每一楼层抽20%的部位,且不少于3处。
检验方法:喷射混凝土前观察与尺量检查。
8.2.7 3D板混凝土构件之间或与其他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插筋、校平钢筋、附加受力钢筋等应位置正确、安装牢固。
抽检数量:每一楼层抽20%的连接部位,且不少于3处。
检验方法:喷射混凝土前观察与尺量检查。
一般项目
8.2.8 用于墙体的3D板安装就位后,应立即根据水准点和轴线校正位置,板与板之间的拼缝缝隙不得大于1.5mm。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8.2.9 3D板安装轴线位置及垂直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值应符合表8.2.9的规定。
抽检数量:外墙,每20m抽查一处,每处3延长米,但不应少于三处,且所有墙角必查;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两处,且所有墙角必查。
8.2.10 3D墙板表面喷射混凝土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10的规定。
抽检数量:每一面墙面不少于5处,且不超过4m2测一处。
检查方法:用钢针插入和尺量检查。
8.2.11 3D墙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2.11的规定。
抽检数量:对于轴线位置、垂直度、表面平整度,外墙,每20m抽查一处,每处3延长米,且不应少于三处,且所有墙角必查;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两处且所有墙角必查。
楼板(屋面板)表面平整度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应少于3间。对于预埋件中心线位置、门窗洞口(宽、高)、窗口位移,检验批中抽检10%,且不应少于5处。
.
附录A 3D板混凝土构件常用规格和增加构件承载力的方法
A.1 3D板混凝土构件常用规格
A.1.1 3D板混凝土构件常用规格可按表A.1.1采用。
A.2 增加构件承载力的方法
A.2.1 增加构件承载力可按表A.2.1采用。
附录B 过梁和组合过梁
B.0.1 集中荷载P和墙洞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1):
1 集中荷载应按45°扩散;
2 通过过梁将荷载传递到墙洞的两侧时,可在墙洞的两侧增加钢筋。
附录C 结构设计计算用表
C.0.1 受压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α1)和混凝土矩形应力图受压区高度与中和轴高度(中和轴到受压区边缘的距离)的比值(β1)应按表C.0.1取值。
附录D 抗震计算要点
D.0.1 3D板混凝土构件房屋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计算,各楼层可仅取一个自由度,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D.0.1):
D.0.2 对3D板混凝土构件房屋,可只选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
D.0.3 地震按刚度作剪力分配时,墙段宜按门窗洞口划分。高宽比大于4的,可不参与剪力分配。截面验算可仅按本规程公式(6.3.7)验算平面内方向的抗剪强度。
注:墙段的高宽比指层高与墙长之比,对门窗洞边的小墙段指洞净高与洞侧墙宽之比。
附录E 3D板混凝土构件工程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
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
6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GB/T 343
7 《泡沫塑料及橡胶表现密度的测定》GB/T 6343
8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
9 《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的测定》GB/T 8810
10 《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GB/T 8811
11 《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GB/T 8813
12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GB/T 10294
13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GB/T 10295
14 《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
15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
16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