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18002-2016 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技术规范.pdf

Q/SY 18002-2016 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5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7480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SY 18002-2016 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技术规范.pdf简介:

Q/SY 18002-2016 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全称为《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技术规范》。该规范主要针对滩浅海环境下海底管道的运行、维护和检测工作,提供了一套详细的指导和操作规程。

该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管道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海底管道的设计、建造、安装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以及管道的材料、尺寸、防腐蚀和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2. 检测方法:详细阐述了各种检测技术,如声纳检测、磁粉检测、超声波检测、红外线检测、光纤检测等,以及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些技术来监控管道的完整性。

3. 检测周期和频率:根据管道的使用状况和环境条件,规定了定期检测的时间间隔和频率。

4. 数据分析与风险评估:指导如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修复措施。

5. 应急响应:对可能发生的管道泄露、腐蚀或其他故障情况,给出了应急响应和处理流程。

总的来说,Q/SY 18002-2016 是为了确保滩浅海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保障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输送,防止环境损害和事故发生的重要技术指导。

Q/SY 18002-2016 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技术规范

Q/SY 180022016

JJG(黑) 07-2018 卧式储油罐容积在线评估系统检定规程.pdf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海底管道内检测 海底管道在位状态检测 海底管道外防腐检测 数据分析与评价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管道检测调查内容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海底管道在位状态检测成果表 16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海底管道外防腐检测记录表 附录D(资料性附录) 报告编制要求 12 参考文献

Q/SY 180022016

發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标准化直属工作组提出并归 ,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冀东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 技术研究院、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彪、焦*斌、王*涛、苏春梅、*冰、沙秋、郝晓东、张彦龙、张书 红、孙大权、韩文礼、张彦军、万军、杜德军、陈可峰、熊梦婕

Q/SY 180022016

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技术规范

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实施滩浅海海底管道检测的技术要求,对海底管 检测做出了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滩浅海油气田海底金属管道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S13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4.1.1管道内检测的

4.1.1管道内检测的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a)管道投产前宜进行基线检测。 b)管道生产运行3年内应进行一次内检测,之后内检测的周期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最长不宜超 过5年。如果管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将检测周期适当缩短: 1)运行期超过15年的。 2)多次发生事故(含第三方和自然破坏)的。 3)防腐系统损坏严重的。 4)输送介质含硫化氢、二氧化碳等腐蚀成分较高的。 5)介质对管道腐蚀情况不明确。 6)管道运行环境恶劣的。 c)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尽快进行管道内检测,并经评估合格后方能实施运行: 1)管道所在地发生地震、海瞻等重大地质灾害的。 2)停运超过1年、再启用的封存管道。 3)管道需要提压运行的。 4)管道输送介质发生重大变化的。 4.1.2在位状态检测的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 a)投产前,在位状态检测报告应作为首次成果,运行期前两年须每年进行一次检测,之后根 检测评估结果确定检测周期 b)当出现管道裸露、悬空等异常情况时,应加密检测。 4.1.3当管道出现裸露或悬空,应对外防腐情况进行探摸、检测。 4.1.4当海底管道完成大修改造,或所在区域发生环境灾害以及地形地貌发生重大变化,应进行在 状态检测和外防腐检测。

Q/SY 180022016

4.2.1内检测器不得携带或安装任何地理定位或测绘设备。 4.2.2检测服务方应根据要求编写详细的检测方案。 4.2.3检测服务方应对检测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并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 4.2.4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对海上获取的原始资料进行现场质量检查、验收,对未达到技术要求的 应进行补测或重测,直至质量检查、验收合格为止。 4.2.5在位状态检测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应与设计、施工期相一致。 4.2.6管道内检测、在位状态检测和外防腐检测报告编制要求参见附录D

5.1.1检测内容应满足对管道进行剩余强度评价、剩余寿命预测 应全少包含以 下内容: a)金属损失,包括一般金属损失、坑状金属损失、轴向凹沟和环向凹沟等。 b)各类缺陷及损伤,包括制造缺陷、环焊缝异常、施工损伤和外力损伤等。 5.1.2金属损失类型定义见表1.检测精度应达到表2的要求。

表2管道母材的缺陷检测精度表

5.2.1管道运营方应填写完整的管道调查表,列出待检管段的所有相关参数和特征,管道检测调查内 容参见附录A。 5.2.2管道内检测器的发送和接收工艺流程应分别满足图1、图2的要求

2接收内检测器工艺流程示意图

Q/SY18002—20165.2.3管道设计时,应采用收发球筒,收发球筒示意图如图3所示。收发球筒的尺寸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基础上还应满足表3的要求。图3收发球筒示意图表3收发球筒长度尺寸收球筒,m发球筒,m管道规格, mI, mI, mI,, ml, mI,, mDN1500.53.74.2 0.53.70.3DN2000.61.73.30.6 1.70.6DN2500.62.43.00.6 2.40.3DN3000.61.62.20.61.60.3DN4000.61.82.4 0.61.8 0.9DN4500.61.62.2 0.6 1.6 0.6DN5000.61.7 2.30.61.7 0.6注1:1,为注(回)介质口距盲板的距离。注2:1,为注(回)介质口距大小头的距离。注3:,为大小头距阀门的距离,5.2.4开孔直径大于30%管道外径的三通应设置挡条或挡板:a)挡条或挡板的内弧应与主管内表面弧度相同,并等间距分布。b)轴向挡条和周向挡条应垂直交叉并焊接牢固,挡条两端与管道应焊接固定。5.2.5管道弯头的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倍管道直径且能满足相应规格检测器的通过性能指标。相邻弯头之间应有直管段,且直管段的长度应大于管道外径。5.2.6管道沿线阀门应开启灵活DL/T 1736-2017标准下载,检测期间应处于全开状态。全开状态的阀门内径应满足检测器最低通过性能指标。5.2.7检测器运行期间,管道运行压力及输量应保持平稳且满足检测器正常运行的要求。5.3检测方法及设备的选择5.3.1根据管道具体情况及输送介质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5.3.2应根据检测目的、管道的工况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设备。5.4检测方案的编制根据海底管道路由调查结果,结合管道的使用年限、分布海域、输送介质特点、输送流量、压力5

Q/SY 180022016

5.5.1根据管道检测调查表,对不满足内检测要求的管道系统应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实施内检测。 5.5.2检测作业一般包括检测前的施工准备、试通球、管道清管、几何检测、内检测、提交检测报 告、检测结果验证等步骤,可根据管道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5.5.3管道清管时,应采取渐进式清管程序,清管次数由检测服务方视清管效果决定,清管效果应满 足检测器检测的要求。末次清管应采用带测径板的清管器。 5.5.4几何变形检测内容一般包括: a)管道最小内径(变化)。 b)管道椭圆度变形和褶皱 c)弯头的角度、曲率半径及弯头间的间距。 d)管道凹陷(凸出)、硬质结垢性污物。 e)管道冷弯角度。 f)三通、阀门等异常管件等。 5.5.5在清管和检测过程中记录运行压力、温度和流量。 5.5.6检测器发送前应调试正常;从收球筒中取出后,应对检测器进行外观检查和清洁处理。 5.5.7检测器运行完成后,应现场检查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各通道信号应清晰、完整。若数据不完 整,且影响检测有效性的,应安排进行复检。若数据信号完整,应在现场完成检测数据预处理,报告 金属损失严重的损失点的相关信息。

5.5.1根据管道检测调查表,对不满足内检测要求的管道系统应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实施内检测。 5.5.2检测作业一般包括检测前的施工准备、试通球、管道清管、几何检测、内检测、提交检测报 告、检测结果验证等步骤,可根据管道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5.5.3管道清管时,应采取渐进式清管程序,清管次数由检测服务方视清管效果决定,清管效果应满 足检测器检测的要求。末次清管应采用带测径板的清管器。 5.5.4几何变形检测内容一般包括: a)管道最小内径(变化)。 b)管道椭圆度变形和褶皱 c)弯头的角度、曲率半径及弯头间的间距。 d)管道凹陷(凸出)、硬质结垢性污物。 e)管道冷弯角度。 f)三通、阀门等异常管件等。 5.5.5在清管和检测过程中记录运行压力、温度和流量。 5.5.6检测器发送前应调试正常;从收球筒中取出后,应对检测器进行外观检查和清洁处理。 5.5.7检测器运行完成后,应现场检查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各通道信号应清晰、完整。若数据不完 整,且影响检测有效性的,应安排进行复检。若数据信号完整,应在现场完成检测数据预处理,报告 金属损失严重的损失点的相关信息。

6海底管道在位状态检测

6.1.1在位状态检测包括管道周边地形地貌和管道位置检测,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管道位置、走向、埋设深度或裸露状况。 b)自由悬跨,包括长度、高度,以及管道两边50m范围内的冲刷坑分布情况。 c)影响海底管道完整性或影响附属结构的局部海床冲刷。 d)护垫、沙袋、砾石、仿生草等保护物的完整性。 e)其他影响海底管道系统安全运行的状况。 6.1.2检测平面定位应采用DGPS进行,其中误差应不大于0.2m。 6.1.3检测仪器设备的量程和精度应满足检测需要,其性能应满足工程要求,同时应在检定、校准证 书有效期内使用,并处于适用状态,无法在室内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应进行现场比测。 6.1.4水位观测、定位方法应符合JTS131的有关规定。 6.1.5多种手段综合检测应统一定位时间和测线、测点编号。因故测量中断或同一测线分次作业GB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pdf,则 应按同一方法进行补测,并应重叠3个定位点以上。

.2.1 检测可采用单波束测深系统、多波束测深系统和旁侧声呐系统等装置进行,数据采集、内业处 理应符合JTS131的相关规定。 6.2.2测图比例尺宜为1:2000

Q/SY 180022016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