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367-2021 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pdf

DB33/T 2367-2021 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3/T 2367-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71610
免费资源

DB33/T 2367-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3/T 2367-2021 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pdf简介:

DB33/T 2367-2021 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DB33/T 2367202

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5.1海洋生态环境适宜性

DB44/T 2014-2017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检测技术规范5.1.1.1群落结构

Pi一一第i种生物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N和Pi值来源于现场调查数据,调查站位的布设根据全面覆盖、基本均匀、重点代表的原则确定, 并应该覆盖整个评价海域,调查频次至少应当满足一年一次,季节变化较大的海域应获取不同季节的调 查数据,调查和监测方法按照GB/T12763.6的有关规定执行,满足主要生态系统分布区、主要人类活动 区的评价要求。

5. 1.1.2 环境质量

用富营养化指数来表示,通过计算评价海域内实测点站位的富营养化指数数据,经克里金插值 该指标的空间分布。各实测点的富营养化指数根据公式(2)进行计算:

EI : CODXDINXDIP ×10° 4500

式中: EI一一富营养化指数; COD一一海水化学需氧量(mg/L); DIN一一溶解态无机氮含量(mg/L); DIP一一溶解态无机磷含量(mg/L)。 COD、DIN、DIP值来源于现场调查数据,调查站位的布设根据全面覆盖、基本均匀、重点代表的原 则确定,并应该覆盖整个评价海域,调查频次至少应当满足一年一次,季节变化较大的海域应获取不同 季节的调查数据,调查和监测方法按照GB/T12763.6和GB17378.4的有关规定执行,满足主要生态系统 分布区、主要人类活动区的评价要求

5.1.1.3自然岸线完整性

用该区域自然岸线保有率来衡量。 注:数据来源为浙江省和地区海岸线调查及年度公报

5.1.1.4海洋灾害风险分布

用海洋风险强度指数来表征。具体引用HY/T0273中风险评估结果

5. 1. 2生境功解

1.2.1重要保护价值

用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和重要保护对象的空间分布来表示。根据研究区内生态环境敏感程度和重要 程度划定不同保护级别的区域,采取半定量的方式确定各类型的生态保护重要性分值。其中:I类区域 包括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湿地公园的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 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II类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生态 资源恢复区(海洋牧场、增殖放流区)和预留区,其他重要渔业水域(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 通道);II类区域即除其他四种类型之外的区域;IV类区域包括以人文景观为主的重要风景名胜区;V 类区域为沿海城市建成区、重要有居民海岛和其他优化开发区域等。 注:数据来源为浙江省和地区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保护区相关规划、旅游规划、岸线保护 和利用规划等资料

5. 1. 2. 2景观类型

DB33/T 2367202

用生态干扰度来表征,分别确定开放海域、林地、草地、滩涂、坑塘水面、未利用地、裸岩石砾地、 开放式养殖用海、水库、盐业用海、围海养殖用海、耕地、工业用海、其他工业用海、围填海、住宅用 海、交通用海、建设用海、港口用海、码头用海、固体矿产开采、旅游基础设施用海等22种类型,并依 次确定上述用海类型对景观变化的生态干扰程度,分成三大类五小类(见表2)。 域使用数据和海岛调查数据。

表2生态干扰度指数景观类型分类系统

5.1.2.3生产供给

域内实测点站位的初级生产力数据,并经克里 得到其空间分布。各实测点的初级生产力计算采用叶绿素法,按照Cadee和Hegeman提出的真光 产力简化计算公式(3)进行估算:

P一—每日现场的初级生产力(mgC/m·d); 一表层水浮游植物的潜在生产力(mgC/mh); E一一真光层深度(m),取透明度的3倍; D一白昼时间(h),即日出至日落的时间长度,取12h。 p可用式(4)计算:

5.2海洋自然资源适宜性

6.2.1.1深水岸线资源

用区域可利用深水岸线长度(km)来度量。 注:数据来源于浙江省和地区统计资料,或利用ArcGIS软件中的地理统计工具计算可利用深水岸线长度

5.2.1.2滩涂资源

.2.1.3景观文化资源

用滩涂面积(km")来度量,即平均高潮线以下低 浙江省和地区统计资料及相关规划

区内景区级别系数,来源于区域旅游发展相关的统计数据,其计算公式见式(5):

式中: Q 一一评价单元i的景区级别系数; m 一评价单元i内的景区数目; n 一一评价区域内的景区总数目: D,D,一评价单元内第i个、第j个海洋旅游景区的景区级别分值,该分值根据国家旅游局评定的 景区级别赋值确定,具体为5A级景区赋值6分,4A级景区赋值5分,依次类推,直到1A级景区赋值2分, 未定景区级别但是在评价海域又相对重要的景区赋值2分,其他赋值1分。 旅游景区相关规划

5. 2. 2. 1海洋能源

此处可利用的海洋能主要考虑风能、潮汐能、波浪能和潮流能。利用替代价值法,采用海洋能 发电量(Twh)量化海洋能源的实物量。 注:数据来源于浙江省和地区海洋和能源相关统计资料

5. 2. 2. 2矿产资源

具体指浅海砂矿面积(km) 注:数据来源于自然资源统计资料和908调查数据,

5.3海洋社会经济适宜性

5.3.1社会经济条件

5. 3. 1. 1海洋经济

用海洋产业总产值来衡量。其中,海洋经济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 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等。计算公式见式(6):

Q一—某区域海洋产业总产值(亿元); Q—某区域i类海洋产业的产值(亿元)

DB33/T 2367202

注:数据来源为浙江省和地区统计年鉴、 海洋统计资料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 3. 1.2 沿海人口状况

用空间人口密度来衡量区域内各地人 口的密集程度,即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可直接引用国家地球 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的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

5.3.1.3区位条件

选取距区域内重要码头、港口以及大陆岸线距离的平均值作为衡量区域区位条件的重要指 内各栅格单元计算公式见式(7):

Dw + Dh + D. D, = 3

Dwi+Dhi+D D, = '4

式中: D 区域内第i个栅格单元的重要节点可达性(km); 区域内第i个栅格单元与重要码头的距离(km); Dhi一 区域内第i个栅格单元与重要港口的距离(km); Dei一一区域内第i个栅格单元与大陆岸线的距离(km)。 注:具体计算可用ARCGIS的缓冲区分析功能,数据来源于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总体规划、交通港航等规划资料

5.3.2海域利用现状

5.3.2.1海域利用程度

用现阶段已经使用的海域面积比例来衡 通过开发性的确权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比例测 算。其中,开发性的确权海域类型包括渔业用海、工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旅游娱乐用海、海底工程 用海、排污倾倒用海和造地工程用海。计算公式见式(8):

式中: D——某区域i类用海的面积(km") M—某区域管辖海域总面积(km²) 注:数据来源为地区海域使用确权数据。

5.3.2.2围填海开发

用围填海强度值来衡量,具体采用围填海面积和海岸线长度的比值所处的强度水平值,数据来源于 统计资料和地区围垦规划,计算公式见式(9):

式中: 某区域i类围填海强度值; S:一—某区域i类围填海面积(km") 某区域i类海岸线长度(km)

S. / L; RE. SN/L

S——浙江省围填海面积(km"); Lz——浙江省海岸线长度(km)。 注:数据来源于统计资料和地区围垦规划

L一一浙江省海岸线长度(km)。 注:数据来源于统计资料和地区围垦规划。 5.3.2.3海水养殖 用海水养殖产量(t)来表征。指利用滩涂、浅海、港湾及陆上海水水体,通过人工投放苗种或天 然纳苗,并经人工饲养管理所获得的水产品总量,包括鱼类、虾蟹类、海藻和贝类,其中贝藻类养殖对 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积极效应,为正向指标,鱼类、虾蟹类养殖产量则为负向指标。 注:数据来源为浙江省和地区渔业经济统计资料

DBJ41∕T 187-2017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透水铺装应用技术规程5. 3. 2. 3海水养殖

用海水养殖产量(t)来表征。指利用滩涂、浅海、港湾及陆上海水水体,通过人工投放苗种 纳苗,并经人工饲养管理所获得的水产品总量,包括鱼类、虾蟹类、海藻和贝类,其中贝藻类养 态环境的保护有积极效应,为正向指标,鱼类、虾蟹类养殖产量则为负向指标。 注:数据来源为浙江省和地区渔业经济统计资料

5.3.2.4港口开发

区内港口的吞吐量(方吨)。具体指一年间经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 主:数据来源为浙江省和地区统计年鉴

对于有连续数值的指标,指标的标准化过程即确定各等级区间的界限,本标准中涉及的11个连续 性指标标准化结果见表3。 对于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的9个指标,原始数据均按照最小行政区划单元进行统计,这类指标的标 准化过程即计算出指标绝对数值与极值(正向指标的最大值、或负向指标的最小值)的比值,再取整到 [1, 51区间, 计算公式见式(10)

P <5 B,为正向指标 & X1 B.为负向指标

GB∕T 14208.1-2009 纺织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无捻粗纱增强树脂棒机械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通则和棒的制备式中: Ci 各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 B:i指标绝对数值; Binax——i指标序列中的最大值; 一i指标序列中的最小值

式中: Ci 各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 Binax——i指标序列中的最大值; i指标序列中的最小值。

3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连续性指标标准化区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