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5014-2021: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带书签).pdf

GB 55014-2021: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带书签).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6986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5014-2021: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带书签).pdf简介:

"GB 55014-2021: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是中国的国家标准,全称为《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这是针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实施的一份技术性指导文件。该规范于2021年发布,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提高园林绿化的建设水平和效率。

这本书签可能指的是包含了该规范全文的图书版本,通常会详细解释各项规定,包括工程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材料选用、质量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它为园林绿化工作者、设计师、管理者和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以确保他们的工作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规定。

如果你需要进一步了解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建议你直接查阅或购买该规范的官方出版物,或者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GB 55014-2021: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带书签).pdf部分内容预览:

1园林绿化工程iandscapearchitectureengineering 通过地形水系营造、植物栽植养护、园路与场地铺设、建 (构)筑物和设施建造安装等,实现城市绿地功能,形成工程实 体的建设活动。 2园林绿化工程项目project of landscapearchitecture en gineering 以园林绿化工程作为被管理对象的一次性工程建设任务,包 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植物园、动物园、其他专类公 园、郊野型公园、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公共建筑 绿化、广场、绿化隔离带、绿道、立体绿化,以及生态保育和生 态修复等类型。 3城市绿地urbangreenspace 城市中以植被覆盖为主体,并对生态、游憩、景观、防护具 有积极作用的各类型绿地的总称。 4绿地系统green space system 由各种类型和规模绿地组成,具有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保护 和利用自然文化资源,发挥绿地生态、游憩、景观、防护等多重 功能的有机体系。 5公园绿地park green space 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科普宣 教及防灾避险等功能,有一定游憩和服务设施的绿地类型。 6防护绿地buffer green space 城市中在环境、卫生、安全等方面发挥防护或隔离功能,游 人不宜进入的绿地类型。主要包括卫生隔离防护绿地、道路及铁 路防护绿地、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公用设施防护绿地等。

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 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条规定:“城市新 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 地方特色。”第三十一条规定:“旧城区的改建,应当保护历史文 化遗产和传统风貌。”第三十五条规定:“城乡规划确定的绿 地,禁止擅自改变用途。”《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第 一 条明确指出:“为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美化生活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制定本条例。”本规范根据上 位法对城市绿地的定位,并基于生态环境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 全、公众权益和公共利益,以及资源、能源的节约利用等底线, 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明确技术规定,旨在保护城 乡生态环境,完善城乡游憩功能,推动和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1.0.2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 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建城[2017251号) 明确指出:“园林绿化工程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公园绿地、防 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以及对城市生态和景 观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是对城 市绿地实施的建设与管理,在多类型绿地上开展的园林绿化工程 项目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概括来说,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 游园、植物园、动物园、其他专类公园、郊野型公园等各类公 园,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公共建筑绿化等附属绿 地项目、广场、绿化隔离带、绿道、立体绿化,以及生态保育和

1.0.3本条规定了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主要功能和综合功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园建设管理的意见的通 知》(建城2013173号)提出:“公园是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 相关的公共服务产品,是供民众公平享受的绿色福利,是公众游 览、休憩、娱乐、健身、交友、学寸以及举办相关文化教育活动 的公共场所,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改善生 态、美化环境、休闲游憩、健身娱乐、传承文化、保护资源、科 普教育、防灾避险等重要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保障城市生态功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城 市绿地系统保护了城市格局和自然文化资源,整合公园体系、绿 道系统、绿化隔离带等各类绿色生态空间要素并形成网络,构建 连续完善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结合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对 城市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区的生态抚育和生态功能恢复,可有 效发挥园林绿化对城市的生态功能。 公园体系和绿道系统是落实城市休闲、游憩、科普教育功能 的主体。通过城市公园分级分类配置形成的公园体系与城乡绿道 网络体系相结合,促进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兼容,完善城乡休 闲、游憩功能。其中,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承担城市居民日常休 闲功能,以植物园、动物园为主体的专类公园,在进行动植物科 学研究、保护等工作的同时,承担科普教育、特色游憩活动,游 园是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的重要补充;另外,充分利用生态保育 区域与生态修复后的区域建设郊野型公园,增加城市公园供给。 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公共建筑绿化、广场及 立体绿化能够发挥城市生态、安全、休闲、文化、景观等多种功 能,完善城市绿色公共空间,特别是社区公共空间,提升人居环 境质量。 通过保护历史名园、古树名木、具有文化价值的建(构)筑 物和历史遗迹遗存等发挥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文化传承功能;依 据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在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中配置与功能相适应

的应急避险设施等,使城市绿地在以绿地常态功能为主的同时, 兼顾防灾避险功能,可完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1.0.4本条提出了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

进行这种判定的主体应为工程建设的相关责任主体,这是我 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筑节能条例》等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强调了工程监管、 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造价、咨询等各 方主体的法律责任,既规定了首要责任,也确定了主体责任。在 工程建设过程中,执行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是各方主体落实责任 的必要条件,是基本的、底线的条件,有义务对工程规划建设管 理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规定进行判定。 司时,为了支持创新,鼓励创新成果在建设工程中应用,当 拟采用的新技术在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或推荐性标准中没有相关 规定时,应当对拟采用的工程技术或措施进行论证,确保建设工 程达到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规定的工程性能要求,确保建设工程 质量和安全,并应满足国家对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卫生健康、经 济社会管理、能源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等相关的基本要求

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规定:“城市:

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第儿茶规定:“城市绿 化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安排同城市人 口和城市面积相适应的城市绿化用地面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6]235号)中“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规定:“人均建 设用地小于105.0m²/人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小于 8.0m²/人,人均建设用地达到105.0m²/人的城市,人均公园绿

地面积不小于9.0m²/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提出人均 公园绿地12m²/人应该是今后城市努力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为了 维护好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控制的底线 为8.0m/人。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采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城 2016」235号)中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城市公园绿地服 务半径覆盖率大于80%的指标要求。为保障“公园绿地服务半径 覆盖率大于80%”的指标,绿地系统规划要进一步优化公园绿 地科学布局,保障居民便捷可达公园绿地,避免大型公园绿地全 部布局于城市外围,满足市民对生态产品的综合服务需求,提升 公园绿地的整体服务水平。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按下式计算:

2016235号)中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城市公园 务半径覆盖率大于80%的指标要求。为保障“公园绿地服务 覆盖率大于80%”的指标,绿地系统规划要进一步优化公 地科学布局,保障居民便捷可达公园绿地,避免大型公园绿 部布局于城市外围,满足市民对生态产品的综合服务需求, 公园绿地的整体服务水平。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按下式计算: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 公园绿地服务一一) 居住用地面积(hm)

公园绿地服务 居住用地面积(hm²) × 100% 半径覆盖率 居住用地总面积(hm²)

城市公园建设在均衡布局的基础上,强调结合居民使用规律分级 分类配置,满足不同类型功能需求,构建城市公园体系。根据公 园性质不同,分为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和郊野 型公园。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承担城市居民日常基本休闲功能, 按照服务半径分级均衡配置。专类公园具有特定内容,面向城市 和区域服务,不参与分级规划控制。为进一步增加城市公园的供 给,要充分利用生态保育区域与生态修复后的区域建设郊野型公 园,纳入城市公园体系。 建设植物园、动物园是加强物种保护、培育和促进生物多样 性的重要手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 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2]249号)中提出:“.要注重和 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移地保护..·加快动物园、植物园等建设, 充分发挥公园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发 挥公园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科普教育阵地的作用,不断提高公众 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 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城L2016 235号)中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把植物园建设纳入考核范 围,要求地级市至少有一个面积40hm以上的植物园,地级以下 城市至少在城市综合公园中建有树木(花卉)专类园。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城市市政基础 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建城[2017]116号)提出 要加强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及植物科普、体育健身等各类专 类公园建设。因此,为促进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科普、推进“健康 中国”精神理念的落实,并丰富公园类型,本条提出合理配置植 物园、动物园和体育健身公园等专类公园。 2.1.6按所处区位及环境景观风貌,绿道可分为城镇型绿道和 郊野型绿道两类。城镇型绿道位于城镇建成区范围内DB33/T 1223-2020 淤泥固化土地基技术规程.pdf,依托道 路、水系沿线等绿色空间,串联城镇功能组团、公园绿地、广 场、防护绿地、历史文化街区等,供人们休闲、游憩、健身、出 行;郊野型绿道位于城镇建成区范围外,连接风景名胜区、旅游

度假区、农业观光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乡村等,供人们休 闲、游憩、健身和生物迁徙等。绿道要与公交、步行及自行车交 通系统相衔接,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服务,丰富城市绿色出行方 式。因此,绿道串联城乡绿色开空间,包括城市外围的农田林 网、山体、水体等自然要素,形成城乡绿道网络体系,有助于方 便游人使用,同时与城市公园体系相结合,更有效地发挥绿道作 用,完善城乡游憩功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