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9-20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pdf

HJ 19-20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6951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HJ 19-20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pdf简介:

HJ 19-2022,全称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一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这份导则主要用于规范和指导建设项目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HJ 19-2022主要涵盖了生态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报告编制要求等内容。它强调了对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生态系统敏感性和脆弱性等方面的评估,以及对潜在生态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措施的提出。

在实际应用中,HJ 19-2022要求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和整体性,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以确保项目的实施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HJ 19-20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pdf部分内容预览:

植被覆盖度可用于定量分析评价范围内的植被现状。 基于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可根据区域特点和数据基础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植被指数法、回归模型 机器学习法等。 植被指数法主要是通过对各像元中植被类型及分布特征的分析,建立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的转换 关系。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方法如下:

式中:FVC 所计算像元的植被覆盖度: NDVI 所计算像元的NDVI值; NDVI, 纯植物像元的NDVI值; NDVI 完全无植被覆盖像元的NDVI值

TCECS G:D67-01-2018 公路桥梁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规程.pdfC. 8. 2 生物量

生物量是指一定地段面积内某个时期生存着的活有机体的重量。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测定方 可采用实测与估算相结合的方法。

HIL19—2022

地上生物量估算可采用植被指数法、异速生长方程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基于植被指数的生物量纟 是通过实地测量的生物量数据和遥感植被指数建立统计模型,在遥感数据的基础上反演得到评价区 物量。

C. 8. 3 生产力

NPP(x,)= APAR(x,t) × (x,t)

PP(c,t)= APAR(x,t) × c(x,t) (C.6

式中:NPP净初级生产力; APAR植被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 一光能转化率; 一时间; 空间位置。

式中:NPP一净初级生产力; APAR植被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 一光能转化率; 一时间; 空间位置。

C. 8.4 生物完整性指数

生物完整性指数(IndexofBioticIntegrity,IBI)已被广泛应用于河流、湖泊、沼泽、海岸滩涂、水 库等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指示生物类群也由最初的鱼类扩展到底栖动物、着生藻类、维管植物、两 栖动物和鸟类等。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的工作步骤如下: a 结合工程影响特点和所在区域水生态系统特征,选择指示物种; b 根据指示物种种群特征,在指标库中确定指示物种状况参数指标; c)选择参考点(未开发建设、未受干扰的点或受干扰极小的点)和干扰点(已开发建设、受干扰 的点),采集参数指标数据,通过对参数指标值的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敏感性分析) 和相关关系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d 确定每种参数指标值以及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参考点和干扰点的指数值; e 建立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分标准; f)评价项目建设前所在区域水生态系统状况,预测分析项目建设后水生态系统变化情况

C.8.5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陆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可参考HJ1173,根据生态系统类型选择适用指标

C.9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

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宏观尺度上景观类型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景 观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排列,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综合作用的结果 景观格局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直接而强烈影响,其主要原因是生境丧失和破碎化。 景观变化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种:定性描述法、景观生态图叠置法和景观动态的定量化分析法。目 前较常用的方法是景观动态的定量化分析法,主要是对收集的景观数据进行解译或数字化处理,建立景

观类型图,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或建立动态模型对景观面积变化和景观类型转化等进行分析,揭示景 观的空间配置以及格局动态变化趋势。 景观指数是能够反映景观格局特征的定量化指标,分为三个级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应用尺度,即 块级别指数、斑块类型级别指数和景观级别指数,可根据需要选取相应的指标,采用FRAGSTATS等景 观格局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涉及显著改变土地利用类型的矿山开采、大规模的农林业开发以及大中 型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等可采用该方法对景观格局的现状及变化进行评价,公路、铁路等线性工程造成的 生境破碎化等累积生态影响也可采用该方法进行评价。常用的景观指数及其含义见表C.1。

表C.1常用的景观指数及其含义

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distributionmodels,SDMs)是基于物种分布信息和对应的环境变量数据对物 冲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的模型,产泛应用于频危物种保护、保护区规划、入侵物种控制及气候变化对生 物分布区影响预测等领域。目前已发展了多种多样的预测模型,每种模型因其原理、算法不同而各有优 势和局限,预测表现也存在差异。其中,基于最大熵理论建立的最大熵模型(maximumentropymodel MaxEnt),可以在分布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预测结果,是目前使用频率最多的物种分布模型 之一。基于MaxEnt模型开展生境评价的工作步骤如下: a)通过近年文献记录、现场调查收集物种分布点数据,并进行数据筛选;将分布点的经纬度数据 在Excel表格中汇总,统一为十进制度的格式,保存用于MaxEnt模型计算: b)选取环境变量数据以表现栖息生境的生物气候特征、地形特征、植被特征和人为影响程度,在 ArcGIS软件中将环境变量统一边界和坐标系,并重采样为同一分辨率; C 使用MaxEnt软件建立物种分布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receiving 献。根据模型标准及图层栅格出现概率重分类,确定生境适宜性分级指数范围; d)将结果文件导入ArcGIS,获得物种适宜生境分布图叠加建设项目,分析对物种分布的影响

C.11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方法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生态影响评价图件规范与要求

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是指以图形、图像的形式,对生态影响评价有关空间内容的描述、表达或定量分 析。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是生态影响评价报告的必要组成内容,是评价的主要依据和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指导生态保护措施设计的重要依据。

生态影响评价图件的基础数据来源包括已有图件资料、采样、实验、地面勘测和遥感信息等。日 数据应满足生态影响评价的时效性要求,选择与评价基准时段相匹配的数据源。当图件主题内客 变化时,制图数据源的时效性要求可在无显著变化期内适当放宽,但必须经过现场勘验校核。

D.2制图与成图精度要求

图精度,比例尺一般 在1:50000以上。调查样方、样线、点位、断面等布设图、生态监测布点图、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图、 生态保护措施设计图等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比例尺,一般为1:10000~1:2000。当工作底图的精 度不满足评价要求时,应开展针对性的测绘工作。 生态影响评价成图应能准确、清晰地反映评价主题内容,满足生态影响判别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 当成图范围过大时,可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分幅成图;涉及生态敏感区时,应分幅单独成图。 图件内容要求见表D.1。

SJG 31-2017 深圳市工业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电子信息类)表D.1图件内容要求

D.3图件编制规范要求

生态影响评价图件应符合专题地图制图的规范要求,图面内容包括主图以及图名、图例、比例尺、 方向标、注记、制图数据源(调查数据、实验数据、遥感信息数据、预测数据或其他)、成图时间等辅 助要素。图式应符合GB/T20257。图面配置应在科学性、美观性、清晰性等方面相互协调。良好的图 面配置总体效果包括:符号及图形的清晰与易读;整体图面的视觉对比度强;图形突出于背景;图形的 视觉平衡效果好:图面设计的层次结构合理。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生态影响评价自查表

生态影响评价自查表参见表E.1

GB∕T 51281-2018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传输系统工程验收标准表E.1生态影响评价自查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