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741-2021 焊后热处理质量要求.pdf

GB/T 40741-2021 焊后热处理质量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6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6384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0741-2021 焊后热处理质量要求.pdf简介:

GB/T 40741-2021 是中国国家标准,名为《焊接结构钢件热处理技术要求》,该标准主要规定了焊接结构钢件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的质量要求。焊后热处理是焊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改善焊缝组织、提高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

以下是GB/T 40741-2021 中对焊后热处理质量要求的一些简介:

1. 热处理温度:热处理的温度应根据焊接材料的类型、接头结构和热影响区的预期性能来确定。通常,需要确保热处理过程能够使焊接区域达到稳定的相变状态。

2. 热处理时间:热处理的时间取决于材料的厚度、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应保证足够的加热时间,以便达到预期的热处理效果。

3. 冷却方式:冷却方式是影响焊接接头性能的关键因素,包括空冷、水冷、油冷或分级冷却等。应根据焊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

4. 热处理后的组织检查:热处理后,需要对焊件进行组织检查,如金相、硬度测试等,以确保其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5. 机械性能测试:热处理后通常需要进行拉伸、冲击、硬度等机械性能测试,以验证热处理工艺的效果。

6. 质量记录:整个热处理过程应有详细的质量记录,包括工艺参数、实验数据等,便于追溯和质量控制。

遵循GB/T 40741-2021 的规定,可以确保焊接结构钢件焊后热处理的质量,从而提高焊接接头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GB/T 40741-2021 焊后热处理质量要求.pdf部分内容预览:

GB/T3375、GB/T723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制造商 manufacturer 从事焊接产品或构件热处理的组织和人员。 3.2 入炉温度 loadingtemperature 产品或构件装人炉时要求的炉温。 3.3 保温温度 holdingtemperature 为了获得特殊性能,将产品或构件恒温保持的工艺温度。 注1:保温温度取决于热处理种类、材料种类和材料厚度。 注2:保温温度通常用某个温度范围表述。 3.4 保温时间 holdingtime 产品或构件在保温温度下的保持时间。 注1:保温时间的计算按所有测温点达到保温温度下限开始,至某一测温点低于该温度止。 注2:保温时间取决于热处理种类、材料及其厚度。 3.5 温度梯度 sectiontemperature range 在规定直线距离内,相邻两测温点之间的温度变化范围

GB/T407412021

DL 538 高压带电显示装置.pdf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制造商应向分包商提供的信息应包括技术评审涉及的所有相关数据(见4.3)。 采用热处理分包的制造商应向分包商提供所有相关工作的规范和要求。分包商应按制造商要求提 供其相关工作的报告和文件

制造商应指派足够数量的胜任人员按规定要求策划、实施和监督热处理工作。 热处理作业人员的能力应由制造商评估、确认。 热处理作业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能阅读、理解和执行热处理工艺文件,如调节程序、安装热电 偶、测温计量仪表维护等。

无损检测应按产品标准或相关技术要求的规定进行

在下列情况下,可能需要在热处理完成后进行破坏性试验: a)应用标准或合同要求; b)制造商决定对产品或构件的性能进行验证。 应采用单独的试件做破坏性试验,试件采用和产品同样的材料,其生产条件和热处理工艺也与产品 相同。

8.1生产、试验及相关设备

必要时应配置下列设备: a) 热处理炉或加热设备; b) 热处理程控装置; c) 温度测量仪表和记录仪表; d) 冷却设备; 起吊和运输设备; f) 人员防护设备和其他安全设备

必要时应配置下列设备: a) 热处理炉或加热设备; b) 热处理程控装置; c) 温度测量仪表和记录仪表; d) 冷却设备; 起吊和运输设备; f) 人员防护设备和其他安全设备。

为了评估车间的产能和能力,制造商和/或分包商应保持一份用于热处理的必要设备清单 应包括主要设备的各种信息,如:

b 炉型尺寸、最大装载量和温度范围; C 程控装置及其能力; d) 测温设备及其容量、测量方法、读数范围、精度、测量点数量及记录装置; 热电偶的种类和允差等级按GB/T16839.1以及固定方法; 冷却装置,例如:火槽、风扇或压缩空气; 9 热处理及检验所需的其他设备

设备应适用于焊后热处理工程应用

设备应适用于焊后热处理工程应用

8.4热处理设备的校验

节、测量和记录温度的装置应定期校验,且在校验

8.4.2炉温均匀性的测量

应定期进行温度测量来验证炉温均匀性。 应在空炉内用多个热电偶进行测温,温度应通过有效的记录装置测取。热电偶接不同的炉型分布, 保证可以测到最大的温差,如在进炉区每300mm设一个热电偶。至少应设置4个测量点,两个在炉 顶,两个在炉底。测量点应对角设置。 测量应包括至少两个温度区域,一个为炉内最高温度区,另一个该温度一半的区域。当仅进行焊后 热处理时,只需做一个均匀性测量。 温度应在升温至测量温度后保持15min,而后记录测量结果。 不同测温点的温差应符合表1规定

工作区炉温均匀性测量周期为36个月。大修或改造后的热处理炉首次使用前应进行均匀性测 此外,炉温均匀性测量还可以在典型的入炉条件下进行,测量点的设置同上。 测量结果的试验记录报告应保存,该报告应与质量文件共同存档。

8.4.3设定和记录装置的有效性

温度设定和记录装置应按下列期限定期校验: a)温度调节器:不超过12个月; b)记录装置:不超过6个月:

GB/T407412021

c)测量系统:不超过12个月; d)热电偶的校验,不超过12个月。 对于固定炉而言,上述期限可以延长一倍。 对于可移动的热处理设备而言,温度记录装置应按其有效期校验以确保特殊的温度范围。 热电偶通常精度稳定,不要求做校验。 注:热电偶通常按批次供货,证书包含质量等级, 校验报告应与质量文件共同存档,需要时可以查询到。 档案文件应在设备有效期内可查询

新设备在安装之后或对设备进行大修改造之后,应进行相关的设备试验。试验应评估设备的正常 功能。试验内容包括: 仪器、仪表的计量校验; b) 功能性测试; 炉温均匀性测定; 空炉、满载试验验证; 焊接试件评定试验,包括外观、金相、硬度。 这些试验报告应存档。

制造商应具有设备维护的书面计划。维护计划应包含设备的检查项,这些检查项对相关热处理 规程所列的参数具有影响。维护计划应包含安全事项的检查。

热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方法、热源

产品或构件的制造商负责确定热处理参数,热处理参数与材料种类和厚度相关。 按照热处理种类不同,必要时应规定下列参数: a)人炉温度; b) 加热速率; 保温温度(必要时,为温度范围); 保温时间(必要时,为时间范围); 冷却速率; f) 出炉温度。 注:出炉温度指产品或构件出炉时的炉温

制造商应制定热处理工艺规程。热处理工艺规程可以包含在焊接工艺规程中,或者被焊 程直接引用。 热处理工艺规程应包括如下内容:

热处理种类,如回火、退火、正火等; ? b) 热处理方法,如炉内、感应、电阻、环形燃烧器; c) 测温点的位置及数量; d) 保护氛围; e) 热处理参数; f) 产品或构件的支撑、装载; g) 冷却类型; h) 产品或构件的标识,标志或编号; i) 环境条件,如防风防雨措施; j) 加热区域范围和隔离区。 热处理工艺规程应按产品标准或合同要求进行评定

a) 热处理种类,如回火、退火、正火等; b) 热处理方法,如炉内、感应、电阻、环形燃烧器; c) 测温点的位置及数量; d) 保护氛围; e) 热处理参数; f) 产品或构件的支撑、装载; g) 冷却类型; h) 产品或构件的标识,标志或编号; i) 环境条件,如防风防雨措施; j) 加热区域范围和隔离区。 热处理工艺规程应按产品标准或合同要求进行评定

热处理工艺规程或焊接 使用,或者,也可使用专门的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应按评定合格的热 独的评定

在热处理过程中,应根据情况,接表2、表3规定的最少测温点数量做温度测量。对测量方法有要 求时,应将热电偶覆盖以免直接受热。有规定要求时,可测量加热区域两端的温度

如果炉内有加热分区(如前部、中部和后部),则每个分区至少推荐设置一个测温点。 对于炉内热处理而言,为了获取均匀的温度,应规定测温点的位置。 有规定时,测温点可以设在工件上,在工件上固定热电偶时不得对工件有不利影响,如采用储能灿 的方法把热电偶焊在工件上。

表3管件炉外热处理的最少测温点数量

其他产品做局部热处理时,应在图样(或草图)上明确测温点的位置 产品包含若干个管子时(如管屏类产品),测温点应合理分布

9.6管焊缝的分段热处

GB/T407412021

公式(1)规定的L值中的较大值

式中: L一一重叠加热区长度,单位为毫米(mm); D一一管子外径,单位为毫米(mm); 一壁厚,单位为毫米(mm)。 附录A给出了应用示例。进行局部热处理时,应避免工件受热不均匀,产生过高的温度梯度。 允许对工件或构件整个环状焊缝做局部分段热处理(感应加热或电阻加热)。加热区的宽度L(单 位为毫米)即不得小于由公式(1)得到的重叠尺寸L,也不得小于12t,焊缝在中间。 如果支管上的对接焊缝距支管焊缝或壳体焊缝的距离L大于分段重叠区尺寸,即公式(1)中的L 时,允许对其单独做焊后热处理, 如果支管上的对接焊缝距支管焊缝或壳体焊缝的距离L小于或等于分段重叠区尺寸,即公式(1) 中的L时,则可同时做焊后热处理。 对接焊缝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应注意不得产生有害的温度梯度。加热区末端的温度至少应为最高 保温温度的50%以上。 以内部加热方式进行热处理时JC∕T 796-2013 回弹仪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应采用隔热材料将构件完全包覆

热处理操作人员应对其所处理的产品或构件编制热处理报告。除了应用标准要求之外,应根据情 况记录下列热处理内容: a) 产品或构件标识; b) 材料信息(材料型号/牌号、尺寸规格); C) 热处理设备(标识); d) 热处理种类(回火、退火、正火等); e 热处理方法(炉内、感应、电阻、环状燃烧器等); f) 入炉时间/人炉温度; g) 加热速率; h) 保温温度; i) 保温时间; ) 冷却速率; k) 冷却方式; 1) 出炉时间; m) 温度测量方法、测量点数量及位置; n) 热处理时间及地点; 0 产品或构件热处理后的外观质量结果 热处理报告应附有热处理记录曲线并由指定人员签署

11不符合项及纠正措施

热处理不符合规定要求时,产品或构件不应评估验收。在这种情况下应通知用户。必要时应采取 纠正措施。应编制不符合项记录报告并会同质量记录文件一起存档。 热处理纠正措施的合格结果应做文件说明 纠正措施应按编制的规程进行。编制纠正规程时,需要确认纠正措施不会为产品或构件带来不利 影响。应编制纠正措施的报告,产品或构件应按 要求再次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

制造商和分包商应建立相关的质量报告控制程序。 质量报告根据合同要求,必要时应包含以下 内容: a) 要求评审(4.2)和技术评审(4.3)记录; b) 热处理工艺规程(9.3); c) 热处理人员能力证明(第6章); d) 热处理设备的测量记录(8.4.2、8.5、8.6); e) 热处理报告(第6章); f) 测量装置的有效性报告(8.4); 8 不符合项报告(第11章); h) 纠正措施及报告(第11章)。 无其他特殊要求时.质量报告应至少保存5年

局部热处理示例 图A.1给出了锅炉承压部件局部热处理时加热范围的计算示例

GB/T407412021

JC/T 2203-2013标准下载A.1局部热处理的最小加热带宽度(见EN12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