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702-2021 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护技术规范.pdf

GB/T 40702-2021 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护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6322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0702-2021 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护技术规范.pdf简介:

GB/T 40702-2021《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护技术规范》是一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技术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油气管道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防护工作。该标准主要针对我国油气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洪水冲刷等,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防护技术和管理措施。

该规范涵盖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预警、管道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各个环节,要求对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的识别、评估和防控,以保证油气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具体内容可能包括地质灾害的识别与评价、管道路径的选择和设计、管道的加固和防护措施、灾害应急响应和恢复计划等。

总的来说,GB/T 40702-2021 是油气管道行业在应对地质灾害方面的重要技术指导,对于保障能源供应安全,防止因地质灾害导致的管道损坏,具有重要意义。

GB/T 40702-2021 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护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2.8.1地震后宜对阀室、站场、跨越管段、固定约束管段以及地震所诱发的次生灾害对管道及附 的损坏情况等进行检查,评估管道及设施安全状况。 .2.8.2对发生砂土液化、地表破裂、错动等管段应查明管道是否发生泄漏,宜对管道进行开挖、应 放。

应综合考虑灾情变化、管道状 急抢险措施,包括打桩/压重块/石 、管道应力释放、管道支撑与悬吊、临时压 护岸加固和围堰等

1.1管道工程建设完成后,应将以下建设期形成的管道地质灾害相关成果移交运营管理单位: 地质灾害清单; 可行性研究阶段相关成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防洪评价报告、河流 穿越专项评估报告(如果有)、地震与活动断层专项评估报告(如果有)等; 管道线路及站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管道线路及站场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及施工图设计报告

《饮用水除氟设计规程 CECS46:93》GB/T 407022021

水工保护工程及水土保持设计报告; 监测方案、数据、设施设备与系统(如果有); 开挖和钻孔揭露的地质编录资料(如果有); GIS相关或类似图件(如果有)。 1.2 管道运营部门宜建立数据库或数据库系统,包括适当的地理信息系统,用以维护和管理地质灾害 数据。数据应至少包含以下要素: 灾害名称、类型、地理位置和唯一标识; 灾害影响范围; 灾害影响范围内管道的敷设方式、位置、长度、埋深; 管道与灾害体的空间关系; 管沟回填土性质及埋设方式; 灾害体形态特征; 灾害体对管道本体和管道附属设施的潜在影响; 历次风险评价(如果有)的结果、类型、完成时间及评价机构等; 风险减缓措施(如果有,如工程防治、监测等)的类型、规模、竣工时间、现状及效果等; 历年应急抢险信息(如果有)

GB/T 407022021

管道应避开滑坡、崩潮、瑞陷、泥石流、河沟道水数 重侵蚀等地质灾害地段,宜避开地质灾害危险 生评估结论为中等危险及以上的灾害 全新世活动断层。当受到条件限制必须通过时, 要的防护措施

A.2.1应绕避地质条件复杂的大、中型滑坡与滑坡群,以及潜在不稳定斜坡体, A.2.2在具有滑坡发生条件或因管道建设可能诱发滑坡的地段,应合理布置线路平面、断面位置;通过 现状稳定的老滑坡时,应避开易导致滑坡复活的部位。 A.2.3应尽量减少管道横坡敷设长度,当必须敷设时,宜选择在反向坡通过

A.3危岩及崩塌发育地区

3.1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宜避开崩塌及危岩分布较多地段、崩塌落石直接冲击区和不稳定的崩 体。 3.2在具有崩塌产生条件或因管道工程施工扰动可能产生崩塌的地段,应合理布置线位

A.4.1宜绕避大、中型泥石流沟谷的形成区和流通区。 4.4.2通过小型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时,应确定适宜管道埋设的稳定层位,判断谷坡稳定性,提出相 应的岩土工程防治措施建议及要求。 4.4.3可采用穿越方式通过稳定的堆积区,勘察时应预测其横向扩展最大宽度,确定适宜管道埋设的 急定层位。

A.4.4管线不宜顺泥石流沟谷敷设

宜绕避下列河段: 一河道弯曲、易改道、易变洲滩、汇流口、分流口等控制河段; 河床冲淤变幅大的河段: 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对穿越工程稳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的河段; 活动断裂及其影响范围内的河段; 已建和拟建水工构筑物、锚泊地影响区; 当穿越位于水库库区时,库岸再造影响区; 挖砂区、采石区、采矿区

6.1宜选择在岩溶塌陷不发育或较弱、覆盖土层较厚、地下水理藏较深的地段通过,避开岩溶 中等的地段。

GB/T40702—2021

A.6.2宜绕避以下地段:

岩溶塌陷强和中等的地段; 岩溶洞隙、土洞和塌陷密集地带、地下河或以大角度通过; 岩溶地区的采石区及影响范围; 多元层结构、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变化幅度较大或水位线在基岩附近的地段; 沿断裂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带、有利于岩溶发育的褶皱轴部,断裂的交汇处、岩溶水富 集区及岩溶水排泄区

岩溶塌陷强和中等的地段; 岩溶洞隙、土洞和塌陷密集地带、地下河或以大角度通过; 岩溶地区的采石区及影响范围; 多元层结构、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变化幅度较大或水位线在基岩附近的地段; 沿断裂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带、有利于岩溶发育的褶皱轴部,断裂的交汇处、岩溶水 集区及岩溶水排泄区

A.7.1宜绕避至采空区的影响范围外一定距离。 A1.7.2通过规划矿区时,应了解矿区的具体规划,分析对线路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不宜影响矿区采 铲生产及未来规划。 1.7.3无法绕避采空区时,选线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宜沿高速公路、建筑物、水体、铁路、井田边界线 等已有安全矿柱的地区敷设

A.8.1应选择抗震有利场地,宜避开全新世活动断层、活跃的地震构造带以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 .40g的地区 1.8.2当线路不能避开活动断层时,宜选择断层位移量和断裂带宽度相对小的地带穿越,并合理调整 管道通过活动断层的方向

GB/T 407022021

B.1地质灾害基线调查包括但不限于: 管道沿线地质灾害调查测绘、工程地质测绘和水文地质测绘,查明沿线地貌形态、水文地质特 点、地层岩性组成、构造特点等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分析研究地质环境特征,进行管道沿线地质 灾害易发性评价、分区,并编制信息化图件等: 调查管道沿线滑坡(滑塌)、潜在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泥石流、黄土湿陷、水毁、地面塌陷, 多年冻土相关灾害、软弱地层、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查明各类地质灾害的位 置、规模(范围)、形成条件及与所在管道的空间关系; 调查评价沿线工程活动对管道安全的影响,包括开挖及弃渣场、高填方区、尾矿库、高陡边坡对 环境的影响及环境的潜在变化对管道的危害,沟渠鱼塘清淤对管道的危害等; 对已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包括水土保护工程)开展防治工程效能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效 能改进建议; 建立管道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包括地形、地层、构造、水文地质等地质信息,复核建设期移交的 地质灾害信息等,根据需要还可调查管道及周边地理环境信息。 B.2地质灾害周期调查应以基线调查成果为基础,对管道沿线地质灾害和发育环境变化进行调查,包 活但不限于: 调查测绘管道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清单内灾害点; 调查管道沿线滑坡(滑塌)、潜在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泥石流、黄土湿陷、水毁、地面塌陷、 多年冻土相关灾害、软弱地层、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查明各类地质灾害的位 置、规模(范围)、形成条件及与所在管道的关系; 调查评价沿线工程活动对管道安全的影响,包括开挖及弃渣场、高填方区、尾矿库、高陡边坡对 环境的影响及环境的潜在变化对管道的危害,沟渠鱼塘清淤对管道的危害等; 对已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包括水土保护工程)开展防治工程效能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效 能改进建议

《给水涂塑复合钢管 CJ/T120-2016》GB/T40702—2021

C.1主汛期前防汛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结合年度气象预测、管道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制定年度防汛工作方案; 根据管道地质灾害变化情况修订应急预案(必要时); 检查防汛物资的可用性,根据管道地质灾害变化情况调配应急物资,并在消耗后及时补充; 对管道全线进行防汛排查、更新防汛重点地段,对影响防汛安全的灾害点在主汛期来临前完成 处置; 维修维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监测设施,检测存在冲刷风险的河流大开挖穿越段管道埋深、堤 坝等; 收集管道沿线大型机械、大宗应急物资、人力资源等社会依托资源信息并建立联系; 建立健全各类气象预警、水库泄洪、河道行洪等汛情信息的收集与发布机制,并与气象、水库 河道等相关机构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C.2主汛期防汛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宜安排防汛人员、应急抢险队伍24h防汛值班,抢险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具备随时进入正常 使用工况的能力; 建立汛情信息和灾情信息报送机制,跟踪气象、水文、台风等汛情信息,及时调整防汛部署; 降雨后开展巡检,排查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情况;对防汛重点地段可采取“三检制”,即雨前检 查评估能否安全度过本轮降雨;雨中检查是否存在变化;雨后检查是否存在灾情等,发现问题 立即上报,并采取应急措施; 对发现的地质灾害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如针对小规模水毁灾害点实施治早治小。 C.3主汛期结束后汛后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主汛期结束后宜对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开展一次防汛排查; 对影响下一个汛期管道防汛安全的灾害点应纳人近期治理规划并实施治早治小; 结合年度实际防汛工作经验和防灾减灾效果,对防汛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C.1主汛期前防汛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结合年度气象预测、管道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制定年度防汛工作方案; 根据管道地质灾害变化情况修订应急预案(必要时); 检查防汛物资的可用性,根据管道地质灾害变化情况调配应急物资,并在消耗后及时补充; 对管道全线进行防汛排查、更新防汛重点地段,对影响防汛安全的灾害点在主汛期来临前完成 处置; 维修维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监测设施,检测存在冲刷风险的河流大开挖穿越段管道埋深、堤 坝等; 收集管道沿线大型机械、大宗应急物资、人力资源等社会依托资源信息并建立联系; 建立健全各类气象预警、水库泄洪、河道行洪等汛情信息的收集与发布机制,并与气象、水库 河道等相关机构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C.2主汛期防汛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宜安排防汛人员、应急抢险队伍24h防汛值班,抢险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具备随时进入正常 使用工况的能力; 建立汛情信息和灾情信息报送机制,跟踪气象、水文、台风等汛情信息,及时调整防汛部署; 降雨后开展巡检,排查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情况;对防汛重点地段可采取“三检制”,即雨前检 查评估能否安全度过本轮降雨;雨中检查是否存在变化;雨后检查是否存在灾情等,发现问题 立即上报,并采取应急措施; 对发现的地质灾害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如针对小规模水毁灾害点实施治早治小。 C.3主汛期结束后汛后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主汛期结束后宜对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开展一次防汛排查; 对影响下一个汛期管道防汛安全的灾害点应纳人近期治理规划并实施治早治小; 结合年度实际防汛工作经验和防灾减灾效果,对防汛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GB/T 407022021

附录D (资料性) 常见管道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和要素

99浙J32 覆土植草屋面常见管道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和要素

常见管道地质灾害调查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及发育条件调查、危害性调查和防治调查等,各类灾害的 防治调查可参考D.2.3执行

D.2.1滑坡工程地质条件调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