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pdf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8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6096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pdf简介: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颁发的一项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技术标准。该规程于2004年发布,是针对中国国情,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的设计、计算、施工和抗震性能等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指导。

该规程主要内容包括: 1. 章节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定义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指标,如地震作用、结构内力、位移、破坏模式等。 3. 制定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准则,包括抗震承载力、刚度、延性、抗震缝设置等。 4. 对预应力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如结构的抗震分析、预应力筋的配置、锚具和连接件的设计、节点处理等。 5. 提供了抗震构造措施和施工要求,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下的安全性能。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是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和相关行业人员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提高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pdf部分内容预览:

x≤0.25ho x≤0.35hol

且纵向受拉钢筋按非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换算的配筋

5.1.6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内节点柱截面的连续预应力筋及板 底非预应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内节点柱截面的连续钢筋的总截面 面积2019甬DX-07 宁波市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细则,应符合下式要求:

fpyA, + f,As ≥ NG

图5.1.6通过柱截面的钢筋 (a)内柱;(b)边柱 1一非预应力钢筋;2一预应力筋

应天于150mm,且在离柱边2倍梁高范围内,间距不应天于 100mm。平板楼盖的楼、电梯洞口周边应设置与主体结构相连的 梁。

力墙和总框架协同工作的计算图形或其他更精确的方法计算内力 和位移。

柱框架的内力及位移,应沿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进行计算。当柱网 较为规则、板面无大的集中荷载和大开孔时,可采用等代框架法 进行内力计算,等代梁的板宽取值宜符合第5.2.4条的规定。地 震作用产生的内力,应组合到柱上板带上。 柱网不规则或板面承受大的集中荷载和大开孔时,宜采用有 限单元法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 诺库宝啦玉刻公式计

5.2.4在地震作用下,等代框架梁的计算宽度宜取下列公式计 算结果的较小值:

by = (lox + bd)/2 6 =

5.2.6由地震作用在板支座处产生的弯矩应与按第5.2

图5.2.6暗梁配筋要求 一柱:2一1/2的上部钢筋应连续

唱两侧各1.5h(h为板厚或平托板的厚度)范围内的板截面受 弯传递。配置在此有效范围内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钢筋 可用以承受这部分弯矩。 5.2.7板柱节点在竖向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冲切计算,应考虑 由板柱节点冲切破坏面上的剪应力传递一部分不平衡弯矩。其受 冲切承载力计算中所用的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F.g,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附录G的规定执行。

两侧各1.5h(h为板厚或平托板的厚度)范围内的板截面 传递。配置在此有效范围内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 用以承受这部分弯矩。

板柱节点冲切破坏面上的剪应力传递一部分不平衡弯矩。其 切承载力计算中所用的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Fieg,应按理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附录G的规定执

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有关规定;采用型钢剪力架加强的板柱节点的冲切承载力的计 算,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T92的有关规定执行。

2.9板柱结构的柱、剪力墙的受剪截面要求及考虑抗震等

剪力设计值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影响时,其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计算,以及对角柱调整后 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的要求等均应按现行 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有关规定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尔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

JGI 1402004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一2004,经建设 部2004年1月29日以公告206号批准,业已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 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规程*制组按章、节、 条的顺序,*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在使用过 程中,如发现本规程条文说明有不要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建 筑科学研究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管理组(** **:100013,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

总则 32 术语、符号 3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34 3.1地震作用及结构抗震验算 :34 3.2设计的一般规定 .· 35 3.3材料及锚具 37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和门架· 4.1 一般规定 39 4.2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 39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柱 42 4.4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 43 4.5 预应力混凝土门架结构·· 44 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 45 5.11 设计的一般规定 45 5.2计算要求 45

总则 32 术语、符号 3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34 3.1地震作用及结构抗震验算 :34 3.2设计的一般规定 .· 35 3.3材料及锚具 37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和门架· 39 4.1 一般规定 39 4.2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 39 4.3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柱 42 4.4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 43 4.5 预应力混凝土门架结构·· 44 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 45 5.11 设计的一般规定 45 5.2计算要求 45

1.0.1本条是制定本规程的目的、指导思想和条件。制定本规 程的目的,是为了减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地震破坏程度,保障 人员安全和生产安全。鉴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 研究的起步比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晚,震害经验较少,技术难度 也较大;本规程的科学依据,只能是现有的震害防治经验、研究 成果和设计经验,随着预应力混凝土抗震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规程的内容将会得到完善和提高。

1.0.2本条规定现浇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适用的设防烈度范 围为6、7、8度地区。考虑到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地区,地震反 应强烈,尚需进一步积累工程经验,故要求在设计中需针对不同 的现浇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类型,对其抗震性能及措施,进行 必要的试验或分析等研究,并经过有关专家审查认可,在有充分 依据,并采取可靠的抗震措施后,也可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 构。 此外,震害表明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拼装而成的装配式 建筑,在地震中结构倒塌的主要原因是节点设计不足,儿乎未见 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本身承载力不够,而引起结构总体破坏的现 象。装配整体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及其节点设计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有关规定执行。预制装配 式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有关专门规程的规定。

本章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GB/T50083规定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有关术语、 符号及其意义。

本章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GB/T50083规定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有关术语、 符号及其意义。

地震作用及结构抗震验算

基本组合主要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011的有关规定确定,并加入了预应力作用效应项,预应力 效应也包括预加力产生的次弯矩、次剪力。当预应力作用效 购件承载能力有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应取1.0,不利时应

3.1.7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的受剪承载力,按现行国家标

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11章有关条款进行计算 时,其未计及预应力对提高构件受剪承载力的有利作用,即取预 应力分项系数为0,是偏于安全的。

3.2.1~3.2.4对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建造的多层及高层建筑,从 安全和经济等方面考虑,对其适用高度应有限制;并应根据抗震 设防烈度,不同结构体系及不同高度,划分抗震等级,采取相应

节点拔出,减少了梁筋失稳破坏的可能性。所提建议为:基于梁 的矩形截面面积,其平均预压应力不宜超过2.5N/mm²;非预应 力钢筋拉力至少应达到非预应力钢筋及预应力筋总拉力的65%; 此外,框架梁端截面需配置足够数量的底筋。对于无粘结预应力 筋在地震区应用的条款是参考了上述理论及试验研究,以及国外 相关预应力混凝士设计规定而制定的。并规定抗震等级为一级的 框架不得应用无粘结预应力筋:当设有剪力墙或筒体时,对抗震 等级为二、三级的框架,其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所承担的地 震倾覆力矩小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35%时,允许采用无粘结预 应力筋《初期灭火及救援训练规程 SY/T6229-2007》,这比通常小于50%更为严格。

3.2.8根据国内外的工程设计经验,对高层建筑常用结构类型

3.2.8根据国内外的工程设计经验,对高层建筑常用结相

3.2.9在强烈地震产生的荷载作用下,若使无粘结预应

土连续板或梁一跨破坏,可能引起多跨结构中其他各跨连续破 坏。为避免发生这种连续破坏现象,根据国内外规范及工程经验 做出本条设计规定。

剪力作用所产生较大对角拉应力的情况下,再承受锚具引起的劈 裂应力。在外节点,锚具宜设置在节点核心区之外的伸出凸端 上。仅当有试验依据,或其他可靠的工程经验时,才可将锚具设 置在节点区,此时,应在保持箍筋总量的前提下,处理好箍筋的 布置问题。

4.1.1在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排架及门架等已得到较多应 用,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也较多, 已具其备*制规程的条件。预应力混凝土的其他结构型式,如巨型 结构,带转换层结构等工程的应用和理论研究尚处于积累阶段, 故本规程未包括这方面的内容。

4.1.2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士框架梁中,预应力筋的面积是由 裂缝控制等级确定的,为了增加梁端截面延性,则需要配置一定 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采用混合配筋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 了梁的强度储备。国内外研究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要求预 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临界截面的屈服先于柱截面产生塑性铰,呈 现梁铰侧移机制是难以实现的;者确保在边节点处的梁端出现 较、柱端不出现较,呈现混合侧移机制时结构仍是稳定的,这将 司时依靠梁铰和柱铰去耗散地震能量,其对柱端的截面延性亦有 较高要求。为了确保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柱端的屈服《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2部分:室内加热器的特殊要求 GB4706.23-2007》,本规程第 4.3.2条规定对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边柱,其柱端弯矩增大 系数nc分别按1.4、1.2取值。并要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柱 的箍应沿柱全高加密

4.2预应力混凝士框架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