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控制桩基础技术规程》DB29-105-2004.pdf

《沉降控制桩基础技术规程》DB29-105-2004.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6050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沉降控制桩基础技术规程》DB29-105-2004.pdf简介:

《沉降控制桩基础技术规程》DB29-105-2004.pdf是一份由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厅发布的技术规程。该规程主要针对沉降控制桩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沉降控制桩基础,通常用于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大型工程的稳定性控制,以防止或减小地基沉降对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影响。规程详细规定了桩的类型、尺寸、材料选择,桩的布置方式,施工技术,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和使用阶段对桩基础沉降的监测和控制方法。

这份规程对于保证沉降控制桩基础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耐久性具有重要作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筑工程中实施沉降控制桩基础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沉降控制桩基础技术规程》DB29-105-2004.pdf部分内容预览: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七日

本规程是根据2000年3月由大津市建委签科研项自合同书 的要求编制的,项目名称为《建筑物疏桩基础设计方法研究及设 计暂行规程编制》,以后为与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 的提法一致,定名为《沉降控制桩基础技术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一般规定; 4.设计;5.构造;6.施工;7.检测与检验。 本规程中明确了沉降控制桩基础的作用、目的及适用范围; 提出了沉降控制桩基础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检测要点。 本规程由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天津大学建筑工 程学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参加人名 单如下: 主编单位:天津大学 参编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勘察院 天津市建工设计院 天津市房屋鉴定勘测设计院 中国市政华北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 河北工业大学 主要起草人:顾晓鲁郑刚文礼彬凌光荣吴永红 方继圣赵曼旭宋昭煌孙云文 主要参加人员:姜黎明 月 王长祥尹金凤 刘永超 窦远明

1.1为了在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1

为任热1建筑地基基设计规范GB50007一 一艺0UU艺果 8.5.13条的规定时,符合大津市地方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经验 特制定本规程。并将此类桩基础称为沉降控制桩基础。 1.2沉降控制桩基础设计、施工和检测时,应根据岩土工程勘 察资料,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类型、施工条件、环境条件、使用要 求等因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严格检测DB11∕1761-2020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保证工程安全、经 济和正常使用,

1.3本规程适用于荷载分布均匀的8层及8层以下,且

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基础的计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规定。当基础处于腐蚀性环境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的有关规范的规定。

以控制建筑物沉降为目的,采用一一定数量的大距摩擦桩与 承台下地基土共同工作形成的基础。

2.1.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指由荷载试验测定的地基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 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3地基极限承载力

指由荷载试验测定的地基压力变形曲线,达到破坏状态前或 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

2.1.4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由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将单桩 坚向极限承载力除以2、为单桩坚向承载力特征值。

2.1.5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 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

A.—承台底面净面积; d——桩身直径或截面边长; f.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1沉降控制桩基础是由承台下地基土与桩共同分担

低承台桩基础。地基的承载力能满足或基本满足上部结构传来的 荷载效应作用的要求,桩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控制基础沉降

亢降控制桩基础中桩的设置应

1.沉降控制桩基础应满足承载力计算及地基变形设计的有 关规定; 2.对于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尚应验算其稳 定性; 3.沉降控制桩基础的用桩数量应根据设计要求控制的沉降 值,通过计算确定,并应同时满足承载力计算的规定; 4.当承台底土为新填土、欠固结土、可液化土层或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低于80kPa的软士时,应对其进行处理,确保桩、土 和承台共同工作。 3.4建筑物应进行从施工开始至使用期间的全过程沉降观测:

4.1沉降控制桩基础的承台底面净面积应满足下式要求:

4.2按设计要求的建筑物沉降控制值计算确定用桩数

降控制桩基础的承载力计算应满足以下要求: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单桩桩顶受力验算:

2.偏心竖向力作用下:

设偏心作用全部由桩承受,单桩桩顶受力,按下式验算:

Hk Hik ≤RHa

X;、;一桩i至桩群形心的y、x轴线的距离; H,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的 所分担的水平力: Hik一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任一单桩的 水平力; RHk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由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 确定。 4.3根据式(4.1)初步确定的承台底面面积,按作用于承台上 外荷载的合力作用点与承台底面土及桩的承载力合力点基本重 合的要求,初步确定承台和桩的平面布置。 4.4沉降控制桩基础的桩型、桩长、桩端持力层的选择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应采用桩身质量有可靠保证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灌注 桩。 2.桩长应穿过承台下的软弱士层,并进入压缩性相对较低的 土层。

4.4沉降控制桩基础的桩型、桩长、桩端持力层的选择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应采用桩身质量有可靠保证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灌注 桩。 2.桩长应穿过承台下的软弱士层,并进入压缩性相对较低的 土层。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同 一条件下的试数量不少于数的1%,且不少于3根。试验时应 加载至单桩承载力极限值,将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值除以安全系 数2,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有经验时,也可参照条件相当的工程的试验资料或其他 原位测试方法确定。 3.初步设计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 = q pa A, +upZqsiali

4.8沉降控制桩基础中心点的允许沉降量,可参照表4.8的规

沉降控制桩基础中心点的允许沉降量

4.9沉降控制桩基础的沉降量,宜按桩、土、承台共同作用原 理确定,也可按以下简化方法计算: 1.沉降控制桩基础的沉降量为第一阶段的沉降量S,和第 二阶段的沉降量S.之和,并乘以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业,,沉降量S

S=V.(s,+s,)

式中:sp 沉降控制桩基础第一阶段的沉降量; S,一一沉降控制桩基础第二阶段的沉降量;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1. 0~1. 2。 2.S,按以下规定计算: 1)当(F +G,)≤nR,时,假设荷载全由桩承受。S,的计 算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02中附录R.0.4 中采用的明德林应力公式的方法计算: 2)当(F+G)≥nR.时,假设桩所分担承受的荷载为 nR,,余下的荷载由承台下土分担承受。S,的计算,按桩所受 的荷载(nR,),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02中 附录R.0.4中采用的明德林应力公式的方法计算: 3.S,按以下规定计算: 1)当(F+G)≤nR,时,可假设ss=0; 2)当(F+G)≥nR,时,可假设承台下土分担承受的荷 载为(Fk+Gk)一nR,,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02中第5.3.5规定的方法计算。 4.10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计算中应按 桩的类型和成桩工艺的不同将混凝十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 以工作条件系数。,桩身强度应符合下式要求: 桩轴心受压时:

式中: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Q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

计值,取Q=1.35Qm

《高耸与复杂钢结构检测与鉴定标准 GB51008-2016》桩身强度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R,一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4.11沉降控制桩基础的承台设计应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弯 承载力计算的要求。作用在承台上的桩、土竖向力设计值应按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荷载分项系 数。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也可采用简化规则,荷载 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按下式确定:

S=1.35S,≤R

式中:R一 一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按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的规定确定; Sk一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值。 4.12承台结构内力分析时,作用在承台底面的桩、土反力,可 按第4.9的原则确定,并同时满足第4.2的桩、土受力条件的荷载 效应的作用。 4.13承台结构的抗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力计算应符合《混

5.1沉降控制桩基础桩和桩基的构造DB45∕T 2530-2022 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规范,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摩擦型桩,桩端宜置于第四系全新统中组浅海相 沉积(Qm)或第四系全新统下组河床一河漫滩相沉积 (Qh+Qal)中相对较好的土层。 2.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 艺确定,宜为身直径的1~3倍。 3.桩距宜大于5d,局部布桩有困难时,也不得小于4d。 径宜为Φ200~400,方桩为200×200~300×300。 4.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土承载力合力点与准永久荷载效 应组合的合力作用点重合。 5.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5 6.桩的主筋应通过计算确定,打入式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 不宜小于0.8%;静压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灌注 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取大值),并宜通 长配筋。 7.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应按所选用的钢筋种类,按《混 凝士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计算确定。 8.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应满足填土密实性的要 求。 9.承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0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 的距离不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并不小于500mm,且桩的外缘至 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00mm。

10.承台混凝土标号不应低于C30,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 于300mm,承台的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混凝十结 构设计规范》GB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宜小 于12mm,架立筋不宜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