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ES 30-2021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技术指南.pdf

T/CSES 30-2021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技术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5986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SES 30-2021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技术指南.pdf简介:

T/CSES 30-2021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技术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T/CSES 302021

下述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V 尾水tailwater 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出水。 3.2 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 人工建造和长期管理的具有湿地性质的生态处理系统,利用湿地床体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 同作用净化污水。按照进出水和布水方式的不同,人工湿地主要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 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层内合理布置铁等不同类型的电极,通过电极连接光伏电池或电网联 进行湿地床体内的电化学反应,实现污水中氨氮、硝态氮、磷酸盐、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用的填充材料GB 50898-2013 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砂、砾石、 沸石、石灰石、页岩、火山岩、塑料、生物质炭、 土物陶 其它可去除特定污染物的新型环保材料等。

湿地植物厌氧发酵液补碳carbon suppliedby anaerobicfermentationIiquidfromwetland plant

将一些湿地植物初步粉碎处理,进行厌氧 机酸等的发酵液,有效控制其 和磷含量的比值。当尾水中缺乏碳源导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率下降时,在潜流人工湿地前端可 地植物厌氧发酵液补碳,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的反硝化脱氮能力。

4.1污水处理厂尾水收集要求

1.1污水处理厂尾水可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经济水平等条件通过沟渠或管道进行收集。 1.2当污水处理厂处于环境敏感区域或受纳水体对水质要求较高时,管道或沟渠需进行必要的防

4.2污水处理厂尾水收集水量和水质

4.2.1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收集的进水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的尾水。 4.2.2尾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浓度应达到GB18918一级B标准,部分一类污 染物最高充许排放浓度(日均值)可参考GB18918中表2的标准值执行:如重点流域对排放尾水水质 有特别要求时,应同时执行相关规定。 4.2.3对于接纳工业废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尾水,其选择的控制项目宜由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污 水处理厂接纳的工业污染物的类别和区域水环境质量要求规定,参考GB18918标准执行

4.3尾水水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4.3.1尾水人工湿地与污水处理厂同步设计施工时,按照污水处理尾水排放污染物指标浓度最高值作 为尾水人工湿地的进水设计指标值;对于已经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应收集近三年内尾水水质数据,不足 三年时应以运行期内水质数据为准。污水处理厂近三年处理水量变化较大时,应同步收集尾水水量数据。 4.3.2尾水水质按照HJ91.1进行分析与调查。 4.3.3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后排放出水水质评价符合GB3838的规定,

4.4.1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之后排放水的水质应满足受纳水体要求,主要水质指标和部分一类污染物 指标(GB18918中表2)应符合GB3838的规定

T/CSES 30—2021

4.2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处理效率一 一般建议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达到20%,氨氮去除率 %~75%,总氮去除率达到50%~80%,总磷去除率达到60%~80%

5.1.1小型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工程的日处理能力宜<10000m3/d。 5.1.2中型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工程的日处理能力宜为10000m3/d~50000m3/d。 5.1.3大型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工程的日处理能力宜为≥50000m3/d。

5.2.1应符合当地总体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交通、主地权属、主地利用现状、 发展扩建和再生水回用等因素。 5.2.2应考虑自然背景条件,包括土地面积、地形、气象、水文以及动植物生态因素等,满足工程地质 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要求。 5.2.3应考虑防洪排涝,符合该地区防洪标准的规定,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且不影响行洪安 全。 5.2.4应符合城镇、居住区或厂区总体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避让基本农田和规划林地。 5.2.5宜建在城镇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应与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并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 5.2.6宜选择自然坡度为0%~3%的洼地或塘,以及未利用土地。 5.2.7宜靠近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排放点、监控点或处理后回用的地点

5.3.1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按建(构)筑物使用功能和流程要求,结合地形、气候和地质 条件,便于工程施工、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等因素,合理安排,紧凑布置。 5.3.2生产管理建筑物和生活设施宜集中布置,其位置和朝向应力求合理,并与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单元 保持一定距离。 5.3.3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单元应设置通向各建(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 5.3.4多单元人工湿地净化系统高程设计应尽量结合自然坡度,内部水体流动宜采用重力流形式,水位 需提升时,宜一次提升。高程计算时,以最终出水设计标高为基准从后向前推算。 5.3.5对并联运行的人工湿地应设均匀配水装置及配套构筑物,各人工湿地单元间宜设可切换的连通管 渠或超越管渠。 5.3.6尾水人工湿地出水的设计标高应高于受纳水体最高洪水位,防止受纳水体的倒灌,必要时采取适 宜的防洪措施。

6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

图 1 工艺流程 A

6.2.1.1净化尾水的人工湿地面积应按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重金属等进水负荷和去除效率进行确 定,应取其设计计算结果中的最大值,同时应满足水力负荷的要求。 6.2.1.2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设计尾水进水水量可调节,应具备10%~20%的超负荷运行能力;同时 应设置暴雨、洪水等极端情况下的应急直排通道,避免造成极端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的冲击。

T/CSES 30—2021

6.2.2 表面流人工湿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a)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长宽比宜控制在3:1~5:1 b)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坡度宜小于0.5%

6.2.3潜流人工湿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6.2.5稳定塘应符合下列要求

a)稳定塘宜利用自然地形的高差进行进水和出水布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应设置单独的闸门,并宜 采用对角线布置; b)稳定塘宜采用溢流形式进水,并应设置浮渣挡板; )稳定塘与稳定塘之间的过水方式宜采用溢流坝、堰、涵洞或管道,多个塘之间宜采用廊道型的布 置方式,进水口宜采用扩散或多点进水方式,出水坝、堰、涵洞或管道应有调整塘内水深的功能。

6.4水生高等植物选择

T/CSES 302021

6.4.1尾水人工湿地宜选用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去污效果好、具有抗冻及抗病虫害能力、有一定经 济价值、容易管理的本土水生高等植物。 6.4.2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后出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时,应谨慎选择凤眼莲等外来入侵物种。 6.4.3人工湿地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水生高等植物作为优势种搭配栽种,增加水生高等植物的多样性并提 升景观效果。 6.4.4应根据我国南北方地域不同特点选择与种植人工湿地植物,实现人工湿地一年四季的稳定运行, 保障尾水生态净化效果

6.5.1尾水人工湿地单元宜采用穿孔管、配(集)水管、配(集)水堰、配水井、配水槽等设施来实现 集配水的均匀布置。 6.5.2穿孔管、配(集)水管、配(集)水堰等设施应选择不易变形的材质,耐腐蚀,抗老化;穿孔管 的长度应与人工湿地单元的宽度大致相等。管孔密度应均匀,管孔的尺寸和间距取决于尾水流量和进出 水的水力条件,管孔间距不宜大于人工湿地单元宽度的10%。 6.5.3穿孔管周围宜选用粒径较大的基质GB∕T 17785-1999 新建低层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氡控制导则,其粒径应大于管孔孔径。 3.5.4在寒冷地区,人工湿地集、配水及进出水管的设置应考虑防冻措施。 6.5.5根据地形地势、尾水排放管、排水去向、排水规划等条件合理规划设置尾水管网收集系统,并根 据收集规模、设计坡度、设计充满度等确定沟渠及管道规格,一般应按重力流方式进行排水沟渠及管道 规划设计。尾水人工湿地出水可采用沟排、管排和井排等方式,并设溢流堰、可调管道及闸门等具有水 位调节功能的设施。 6.5.6尾水人工湿地出水量较大且跌落较高时,应设置消能设施。 3.5.7尾水人工湿地应设置排空阀等排空设施。 6.5.8排水管材选取应遵循性能可靠、工程造价合理、便于施工和维护的原则,并充分考虑管道沿线的 地质条件。 6.5.9中小型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的收集管道宜采用排水塑料管(包括UPVC管、PVC管、HDPE 管和PE管等)。 6.5.10大型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系统的收集管道宜采用HDPE管或钢管。 6.5.11管道设计最大充满度、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可按GB50014取值。 6.5.12管道坡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情减小,但应有防淤和清淤措施 6.5.13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内可设置通气管,应根据排水管排水能力及管道长度确定,一般不宜小于排 水管管径的1/2。

6.6湿地植物厌氧发酵液补碳

6.6.1当尾水中碳源缺乏和冬季脱氮微生物活性低导致人工湿地脱氮效率下降时,可添加湿地植物厌氧 发酵液提高尾水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 6.6.2人工湿地植物收割并粉碎后,以一定的体积比加入尾水,并接种适量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厌 氧发酵后制成湿地植物厌氧发酵液。 6.6.3宜选择草、苦草等沉水植物作为发酵产酸的湿地植物,也可以采用挺水植物等水生高等植物进 行庆氧发酵。 6.6.4分析湿地植物厌氧发酵液中总有机碳、有机酸、氮和磷含量,碳:氮:磷的含量比宜为 200~300:5:1。 6.6.5添加湿地植物厌氧发酵液使尾水中碳氮比达到3~5:1为宜,

T/CSES 30—2021

T/CSES 302021

6. 7二次污染的防治

在收集接纳尾水确实需要进行提升时,设置尾水提升泵站《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 GB51048—2014》,泵站设置宜参照GB50014相关标

检查井的位置,应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 离处。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最大间距根据疏通方法等具体情况确定,并参考GB50069相关标准

排水管渠出水口位置、型式及出口流速,应根据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水体的流量、水位变化 流方向、水土流失、波浪状况、自净能力、地形变迁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其余辅助设施按具 014及相关标准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