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939-2015 内蒙古地区沙漠公路勘测设计规范.pdf

DB15/T 939-2015 内蒙古地区沙漠公路勘测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5605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5/T 939-2015 内蒙古地区沙漠公路勘测设计规范.pdf简介:

"DB15/T 939-2015 内蒙古地区沙漠公路勘测设计规范.pdf" 是一份由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制定的文件,名称为《内蒙古地区沙漠公路勘测设计规范》。这份规范主要针对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地区公路的勘测和设计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

它涵盖了沙漠公路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如线路选线、地质条件评估、路基设计、路面结构选择、排水设施规划、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该规范旨在确保在极端气候和地理条件下,公路建设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耐久性,同时兼顾生态环保,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于这是一份技术性文件,使用者通常包括公路建设单位、设计院所、工程技术人员等,他们需要按照规范进行沙漠公路的规划和施工,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DB15/T 939-2015 内蒙古地区沙漠公路勘测设计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8.3.5沙漠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DB15/T9392015

表28I区沙漠路面典型结松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2019版)(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2019年版))DB15/T9392015

8.4沥青路面厚度设计方法

8. 4. 1 设计标准

DB15/T9392015

3.4.1.1为控制路基路面结构的整体刚度,防正路面结构各层和路基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天的 变形,采用弯沉设计指标一一路基路面结构表面在双圆均布荷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的实测路表弯 沉值1s小于或等于设计弯沉值1d,作为确定沥青路面结构厚度的设计标准。也即,

设计弯沉值1d是表征路面整体刚度大小的指标,是路面厚度计算的依据之一。路面设计弯沉值 路等级、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面层类型,按下式确定:

1a一一路面设计弯沉值(0.1mm) N一一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标准轴次 A。一一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1.0,二级公路为1.1,三、四级公路为1.2: A一一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上拌下贯或贯入式 、沥青表面处治为1.1;中、低级路面为1.2; Ab一一路面结构类型系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1.0,柔性基层沥青路面为1.6。 8.4.1.2为防止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的疲劳开裂,采用弯拉应力指标 沥青混凝土面层或半刚性材料层底面计算点的拉应力m应小于或等于该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0 R,即:

8.4.1.2为防止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的疲劳开裂,采用弯拉应力指标 沥青混凝土面层或半刚性材料层底面计算点的拉应力m应小于或等于该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C R,即:

8.4.1.3设计标准的选择

DB15/T9392015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路面结构, 路表回弹弯沉值,沥青混凝土层的层底拉应力及半 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路面结构以路表面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各路面结构的设计标准应符合表29的要求

表29不同结构类型的设计标准

沥青类基层路面和粒科基层路面应以回弹弯沉值和整体性材料(沥青混凝主)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 指标。 设计时应先以设计弯沉值初定路面结构厚度,使轮隙中心处路表弯沉值1.小于或等于设计弯沉1。。 根据初步计算确定的路面结构厚度,再计算整体性材料(沥青混凝土、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 力,使轮隙中心或单圆荷载中心处的层底拉应力om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力6R。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半刚性材料基层的路面设计应以路表回弹弯沉值及半刚性材料基 层、底基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设计时使轮隙中心或单圆荷载中心处的层底拉应 力小于或等于容许拉应力,据此确定路面结构厚度。 路面竣工验收时的标准1。:以不利季节BZZ一100标准轴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实测路表弯沉代表值 1评定应佳

.Sl. . (10)

1,一一实测每公里的代表弯沉值(0.01mm) 1一一路面竣工弯沉值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控制指标时,路面代表弯沉应等于或小于路面的设计弯沉值; 当以拉应力为控制指标时,应以最后确定的路面结构厚度和材料模量所计算的弯沉值为路面竣工时 的验收弯沉值。

B. 4. 2 设计参数

8. 4. 2. 1交通分析

贡量为100KN的双轮组单轴轴载为标准轴载,以B2

8.4.2.2路面材料设计参数

DB15/T9392015

路面设计中各结构层的材料设计参数按三个等级分别确定,不同公路等级在不同设计阶段时,材料 设计参数确定方法宜符合表30的要求

表30材料设计参数确定

第一等级为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与弯拉强度应现场取样实测; 第二等级为借鉴本地区已有的材料试验资料,或建立了材料特性与抗压回弹模量、抗压强度、弯拉 强度、弯拉回弹模量的相关关系,以及抗弯拉强度或与劈裂强度等相关关系进行推算; 第三等级为取用规范提供的参考值; 各级公路当采用新材料或新工艺时,必须进行材料试验测定材料设计参数: 确定材料设计参数时,应考虑不同的应用场合: a)用于计算路表弯沉时,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应按式(11)计算其设计值:

E一一各试件模量的平均值; S一一各试件模量的标准差; Zα一一保证率按95%计,系数取2.0 土基回弹模量值应根据查表法(或现有公路调查法)、室内试验法、换算法等分析、论证、确定沿 线不同路基状况的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DB15/T9392015

当路基建成后,应在不利李节实测各路段主基回弹模量代表值以检验是否符合设计值的要求。若代 表值小于设计值,应采取翻晒补压、掺灰处理等加强路基或调整路面结构厚度的措施,以保证路基路面 的强度和稳定性。

8.4.3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底面弯拉应力计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材料基层底面拉应力的计算图式,如图所示。计算点的位置为,单圆 B及双圆间隙中心点C,并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层底的最大拉应力。 计算层底拉应力采用弹性多层体系理论,层间接触条件为完全连续。双圆荷载作用下计算层底 大拉应力m,按下式计算:

路面结构层所需厚度的确定,可参照下述步骤进行: a)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计算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的累计标准轴次 和设计弯沉值及拉应力值。 5)按路基土类型和干湿类型,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在一般情况下路段长度不宜小于,若为大 规模机械化施工,不宜小于),确定各路段的土基回弹模量值。 )可参考表和中的推荐结构,拟定几种可能的路面结构层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选用的材料进行 配合比试验,并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和抗压强度,确定各结构层材料的设计参数。一 般说来,设计时先选择某一层次作为厚度设计层,拟定面层和其它各层的厚度。当采用半刚性基层 和底基层结构时,可选任一层为设计层;当采用半刚性基层和粒料类材料为底基层时,应拟定面层 和底基层厚度,以半刚性基层为设计层;当采用柔性基层和底基层的沥青路面时,宜拟定面层和底 基层的厚度,求算基层所需厚度,当求得基层厚度太大时,可考虑选用沥青碎石或乳化沥青碎石做 上基层,以减薄路面结构的总厚度,增加强度和稳定性。 季节性冰冻地区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所拟定的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方案应符合防冻层厚度的 要求。 d)根据设计弯沉值和弯拉应力值计算路面设计层所需的厚度。若不满足要求,或调整路面结构层 享度,或变更路面结构层组合方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以提高其强度,再重新计算。上述计算过 程,可采用按弹性多层体系理论编制的专用设计程序进行。 e)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米用的路面结构方案,

沙漠各级公路的路肩结构形式与厚度应根据使用要求和方便施工,节省投资及防风蚀等原则选用。 时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肩可采用硬路肩,对于其他等级的公路,可采用厚度10cm~15cm的天然砂 乐,并在下部设置一道土工布。

DB15/T9392015

物固沙应以灌木和半灌木为主; 9.2.4在水、汽条件好的微湿和半干旱草原地带、半干旱沙漠或固定沙漠地区应以植物治沙为主、工 程防沙或化学固沙为辅,植物治沙宜采取乔、灌、草相结合。

a广路基风蚀: 在需要防止风蚀的路段,应将路基表面进行封固,并保持平顺。 b 路面积沙: 1)风沙流积沙:应在路基附近分别采用“固”、“阻”、“导”措施或其中的某些措施的综 合。防止风沙流的出现。也可在清除路基附近的一切障碍后,采取“输”的方法,以合理的路 基断面形式,增加风沙流的输沙能力,使风沙流得以顺利地从路上吹过。 2)沙丘前移:应采取“固”、“阻”措施加以控制,既阻止沙丘前移,又防止风沙流出现。 也可“阻”、“导”与“输”措施结合,以“阻”或“导”来控制其前移,并将沙丘前移化解 为风沙流运动或当沙丘较小时,可将其运走或推平;再以“输”的方法,使风沙流得以顺利从 路上吹过,

DB11/T 1590-2018标准下载9. 2. 6防沙工程设计

9.2.7防沙工程总体布置

完善的防沙体系除路基本身必要的防护外,一般应在路基两侧设在整平带、防护带和植被保护带, 布置视不同的沙漠类型和地段而定。 a)流动沙丘地段:当路线与主导风向成45°~90°相交的大面积流动沙丘地段,路基两侧均设 计10m~20m的整平带,该地带内的一切障碍均应运走或推平,以使狭沙风顺利通过路基;整平带 外侧为防护带,宽度一般为500m以上,或视当地情况而定。原则上应采取植物固沙与工程防治的 综合措施,当便在工程防治设施失效后,由植物防护发挥作用。当无植物固沙条件时,工程设施即 作为永久性防治手段,须经常加以维护。对此种情况也可考虑“输”、“阻”措施。防护带外侧为 植被保护带,其宽度为:在路基上风侧宜为400m~600m,在下风侧宜为200m~300m,植被保护带 内的植物应严加保护,禁止伐垦和放牧。 当主导风向与路线的交角小于30。时,可适当减少路基防护带的宽度。 b)流动沙地地段:当路线与主导风向成45°~90°相交,且流动沙地地形较为平坦开阔,路基 宜采取缓边坡的路堤或路基输沙断面,以便于过境沙顺利通过。路基上风侧宜有适当宽度的输沙带。 防护带内设置带状隐蔽固沙设施,以保护风能稳定,不使过境风沙流达到饱和状态,防护带的宽度 在路基上风侧为100~150m,下风侧不应小于50m。当主导风向与路域的交角小于30°时,宜采用 般路基断面形式,可适当减少路基防护带宽度。 c)半固定沙丘地段:当路线与主导风向的交角大于30。或垂直的半固定沙丘地段,应将整平带 原有的突起物(包括灌丛)夷平,以免积沙威胁路基,整平带的宽度10m~20m。对于防护带内的 局部流沙,应采取工程防治与植物固沙的综合措施,并保护和利用原有植被,以彻底根治流沙。防 护带的宽度为:在路基的上风侧不应小于300m,在下风侧不应小于100m。在植被保护带内严禁乱 砍、乱伐及乱垦,以通过自然繁殖逐步改变原有植被状况。植被保护带的宽度在路基上风侧应大于 500m,下风侧则应大于200m。主导风向与路线平行时,可不设防护带,但仍保留整平带和植被保 护带。

DB15/T9392015

d)固定沙丘地段:路基两侧仅设植被保护带苏S/T06-2006 住宅卫生间同层排水(TTC型)设计图,带内植物要严加保护,以免风沙再起。保护带宽度 为:在路基上风侧宜为300m~500m,在下风侧宜为100m~200m

9. 2. 8防沙工程设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