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7439-2019 油气管道工程物探规范.pdf

SYT 7439-2019 油气管道工程物探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5199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7439-2019 油气管道工程物探规范.pdf简介:

"SYT 7439-2019 油气管道工程物探规范.pdf" 是一个关于油气管道工程中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的行业标准。SYT是"石油工业标准"的缩写,7439-2019是标准的编号,2019年是标准的发布年份。这个规范详细规定了在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和评估过程中,如何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来寻找和评估地下油气资源,确保管道的建设和运营安全,提高勘探效率。它涵盖了物探方法选择、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和报告的全过程,是油气管道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

SYT 7439-2019 油气管道工程物探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5.1.1根据探测要求和场地条件,电磁法宜选用电磁测深法、 舜变电磁法、探地雷达法。 5.1.2电磁法的工作装置和工作频率应通过方法试验确定 5.1.3当两台或两台以上的仪器在同一工点工作时,应进行仪 器一致性试验,均方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5.2.1电磁测深法可用于探测覆盖层及基岩面、隐伏构造及破 碎带、岩溶、地下水、采空区等、 5.2.2电磁测深法分为主动源方法和被动源方法,观测装置可 选用十学形装置、L形装置、T形装置或斜交装置,斜交装置的 斜交角应大于70°,方位偏差均应小于1°

碎带、岩溶、地下水、采空区等 5.2.2电磁测深法分为主动源方法和被动源方法,观测装置可 选用十学形装置、L形装置、T形装置或斜交装置,斜交装置的 斜交角应大于70°,方位偏差均应小于1°。 5.2.3使用的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良好的屏蔽性能,仪器的各观测通道应具有良好的 致性。 2频率范围应满足0.1Hz~100kHz。 3通道与屏蔽层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MQ。 4车 输入端灵敏度应不大于0.1μV。 5输人阻抗应大于10MQ。 5.2.4 现场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场源、测线、测点应远离干扰源,避让距离宜符合下列 规定: 1)工厂、矿山、电气化铁路、发电站不宜小于2km。

5.2.3使用的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2)厂播电台、雷达站不宜小于1km。 3)高压输电线不宜小于500m。 4)繁忙的公路不宜小于200m。 2测线无法避开供电及通信线路时,宜与供电、通信线路 正交。 电磁测深数据异常或失去连续性,应加密测点。 单场源电偶极宜平行于测线布设NB/T 10086-2018标准下载,方向误差应小于5°。 5 测线线距及测点点距应满足异常分辨率要求。 6磁偶极应平放,电偶极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00Q,或 供电电流不应小于10A。 7测量电极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kQ,在高阻区宜采用多 电极并联热土浇水等措施改善接地条件

2)厂播电台、雷达站不宜小于1km。 3)高压输电线不宜小于500m。 4)繁忙的公路不宜小于200m。 2测线无法避开供电及通信线路时,宜与供电、通信线路 正交。 3 电磁测深数据异常或失去连续性,应加密测点。 单场源电偶极宜平行于测线布设,方向误差应小于5°。 5 测线线距及测点点距应满足异常分辨率要求。 6磁偶极应平放,电偶极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00Q,或 供电电流不应小于10A。 7测量电极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k2,在高阻区宜采用多 电极并联、垫土、浇水等措施改善接地条件。 5.2.5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测前的测试宜包括通道一致性测试、噪声测试、增益 测试、电极比较、极性比较。 2可控源频率域电磁测深法宜选择标量、矢量或张量测量 方式。 3同一测点上电磁场的观测宜连续进行,应选择干扰背景 平静的时间记录。 4观测中宜采用全频段采集,最低频率应满足探测深度 要求。 5观测过程中,应根据信号的强度调整增益。 6应实时监视各道变化,发现记录道反向、饱和、干扰严 重时,应补测。 7应实时监视分析视电阻率、相位曲线质量,不符合规定 时应重测。 52.6盗料预处理应 机京

5.2.5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测前的测试宜包括通道一致性测试、噪声测试、增益 测试、电极比较、极性比较。 2可控源频率域电磁测深法宜选择标量、矢量或张量测量 方式。 3同一测点上电磁场的观测宜连续进行,应选择干扰背景 平静的时间记录。 4观测中宜采用全频段采集,最低频率应满足探测深度 要求。 5 观测过程中,应根据信号的强度调整增益。 6 应实时监视各道变化,发现记录道反向、饱和、干扰严 重时,应补测。 7应实时监视分析视电阻率、相位曲线质量,不符合规定 时应重测。

5.2.6资料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依据地质及其他物探资料,分析、对比电磁测深曲 线,判断视电阻率、相位曲线的极化模式,进行数据编辑和全 线平滑:极化模式选择错误的频点应调整。

2应对照相邻曲线进行平滑,单条曲线上剔除的频点数不 应超过总频点数的15%,连续剔除的频点不应超过3个,剩余 的频点应在整条曲线上均匀分布,曲线形态完整,且不应存在 畸变现象。 3平滑后的曲线首支频点频率不应低于200Hz,曲线尾支 应反映深部电性标志层。

5.2.7电磁测深法的资料处理解释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存在地形和静态、近场、过渡场效应等影响的视电阻率 曲线应改正。 2对电磁测深曲线应进行一维反演,了解测区的电性 结构。 3有钻孔资料或测井资料时,应与电性层对应的地质层位 对比,确定测区地电部面和物性特征。 4二维反演应在一维反演的基础上进行,反演的结果应达 到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拟合形态一致或相近。 5二维反演应考虑测区内过渡带和突变带的曲线特征,选 择合适的参数,并与已知资料比较,对解释结果的可靠性做出 评价。

5.2.8电磁测深法成果图应包括测线平面位置图、视电阻率

5.2.8电磁测深法成果图应包括测线平面位置图、视电阻率断 面图、综合地质解释图。

5.3.1瞬变电磁法可用于探测覆盖层及基岩面、隐伏构造及破 碎带、滑坡体、岩溶、地下水、采空区和超前地质预报。 5.3.2瞬变电磁法应根据现场条件和探测任务要求,通过现场 试验选择重叠回线装置、中心回线装置、偶极装置、大定源回 线装置。

5.3.3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发射动态范围不宜小于140dB。

2通道灵敏度不应小于0.5μV。 3 等效输人噪声应小于1uV。 4对50Hz工频干扰抑制能力不应小于60dB。 5.3.4瞬变电磁法的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框及发送站应避开铁路、地下金属管道、高压线、变 压器、输电线。剩余导线应呈“S”型铺于地面。 2接地线源的AB应根据探测深度和观测的信号强度确 定,发射回线的线框边长L可根据其与最大发射电流强度1、探 测深度h的关系按下列公式选择:

L IPs h = 0.55 n n= R.N

式中h一一估算最大探测深度(m); L一 发射回线线框边长(m): 发射电流强度(A); 上覆地层电阻率(Q·m); 最小可分辨电平(dB); Rm一最低限度的信噪比; N噪声电平(dB)。 5.3.5 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观测时窗、发射频率及叠加次数。 2 现场观测值应位于噪声电平以上。 3当一个点出现重复观测均方误差超过10%时,应查明原 因后重复观测,并做详细记录。 4每个测点观测完毕后,应对数据或曲线进行检查,合格 后方可搬站

5.3.6资料处理与解释应符合下列规定

可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和发送电流切断时间影响的改正

处理。 2 应通过处理软件计算和绘制视电阻率、视纵向电导断 面图。 3应根据瞬变电磁的响应时间特征和剖面曲线类型划分背 景场及异常场,确定地电和划分异常。 4应利用瞬变电磁法的资料进行定性解释和异常的半定 量、定量解释。 5.3.7瞬变电磁法成果图应包括测线平面位置图、视电阻率断 面图、综合地质解释图。

2018甬DX-01 宁波市海绵乡村设计指引5.3.7瞬变电磁法成果图应包括测线平面位置图、视电阻率断

5.4.1探地雷达法可用于探测覆盖层及基岩面、隐伏构造及破 碎带、岩溶、采空区、地下管线和超前地质预报。 5.4.2探地雷达法应根据场地条件和探测任务要求,选用部面 法、宽角法、透射法和孔中雷达。 5.4.3探地雷达仪器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增益不应小于150dB,计时误差不应大于1.0ns。 2 应具有信号叠加功能 3 A/D转换不应低于16bit。

5.4.1探地雷达法可用于探测覆盖层及基岩面、隐伏构造及破 碎带、岩溶、采空区、地下管线和超前地质预报。 5.4.2探地雷达法应根据场地条件和探测任务要求,选用部面 法、宽角法、透射法和孔中雷达。 5.4.3探地雷达仪器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增益不应小于150dB,计时误差不应大于1.0nS。 2 应具有信号叠加功能 3 A/D转换不应低于16bit。 5.4.4 探地雷达法的应用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功率反射系数应大于0.01。 2 自标体在探测深度或距离范围内,规模应满足探测分辨 率的要求。 3测区内不应存在大范围金属构件,或通过处理可以消除 其干扰。 4场地不应存在低阻屏蔽层。 5单孔或跨孔探测时,测试段中不应有金属套管。 6跨孔探测时,孔间距不应大王需达信号的有效穿透距离

1功率反射系数应大于0.01。 2自标体在探测深度或距离范围内,规模应满足探测分辨 率的要求。 3测区内不应存在大范围金属构件,或通过处理可以消除 其干扰。 4 场地不应存在低阻屏蔽层。 5 单孔或跨孔探测时,测试段中不应有金属套管。 6跨孔探测时,孔间距不应大于雷达信号的有效穿透距离。 5.4.5 探地雷达法的工作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线和测网布设应根据探测自标体理深和规模、地球物 理条件、主频天线特征,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2测网密度应保证目标体异常上不少于三个测点 5.4.6探地雷达法的探测分辨率与探测距离或深度的估算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宜取波长的1/4作为垂向分辨率,取第一菲涅尔带半径 r.作为横向分辨率:第一菲涅尔带半径r.应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入一雷达波波长(m): h一一目标体埋深(m)。 2在条件具备时,可用探地雷达方程估算探测距离或深度。 3应采用介质电磁波速度和目标体双程走时换算目标体 深度。 5.4.7探地雷达法的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试验结果设置仪器工作参数,并应根据现场条件测 试介电常数、推测电磁波速度。 2探测条件复杂时,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主频的天 线分别测试,相互对比探测结果。 3应根据工作过程中的干扰情况及图像效果,及时调整时 间窗口和采样间隔。 4采用连测时,天线的移动速率应均匀GB 50078-2008 烟囱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并应与仪器的扫 描率相匹配;点测时,应在天线静止时采样。 5测试中应详细记录于扰影响或异常点位置、类型,重点 异常区应重复观测,重复性较差时应查明原因。 6使用测量轮时,在测试前应进行标定,宜每10m~20m 标记一次。 5.4.8质量检查观测的图像与原观测图像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波形一致。探测图像异常或时窗未满足探测深度要求

5.4.9探地雷达法的数据处理解释应符合下列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