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膨胀土处理施工技术要求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膨胀土处理施工技术要求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91K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4370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膨胀土处理施工技术要求简介: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总干渠渠道,特别是在穿越膨胀土地区的施工,需要特殊的处理技术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膨胀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其特性是吸水后体积膨胀,失水后体积收缩,这会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产生较大的影响。

施工技术要求主要包括:

1. 土质改良:对膨胀土进行改良,如添加石灰、水泥等稳定剂,以减少其吸水膨胀对工程的影响。同时,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如拌合、注浆等,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其稳定性。

2. 土体加固:采用地下连续墙、帷幕灌浆、土工格室等技术,对膨胀土地基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混凝土施工: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对渠道进行浇筑,确保其耐久性。混凝土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养护条件,防止因水分变化导致的膨胀。

4. 防渗处理:设置防渗层,如塑料防渗膜或混凝土防渗墙,防止膨胀土的水分渗透到渠道内部,导致冻胀破坏。

5. 施工监控:对膨胀土的湿度、变形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施工条件,确保工程安全。

6. 后期维护:定期进行渠道的检查和维护,对可能出现的膨胀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以上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穿越膨胀土地区的一些主要施工技术要求,具体施工方案会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和施工经验进行调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渠道膨胀土处理施工技术要求部分内容预览:

8施工期安全监测技术要求

8.1.1对中、强膨胀土渠道,特别是对深挖方的中、强膨胀土渠道,需根 据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安全监测设施。 8.1.2监测设施的设置和施工,宜结合膨胀土处理措施、换填土的施工方 法、排(降)水的方式等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并尽量使永久监测设施与 施工期临时监测设施相结合。 8.1.3安全监测常规项目为:(1)地面位移监测;(2)坡体深部水平位 移和滑动面监测;(3)裂缝监测;(4)渠道衬砌板变形监测。可选监测 项目为:①地下水监测;②渠底板下部土体变形监测。 8.1.4现场监测可结合永久监测断面或选择重点部位进行。渠道开挖期间 宜重点监测土体裂缝发展、坡肩深部位移、地下滞水层出露位置,必要时 可通过埋设简易观测墩监测开挖边坡的变形情况。开挖结束后,宜重点监 测坡面位移、渠底板变形、衬砌板裂缝、渠坡深部位移。 8.1.5各仪器设备在出厂后或在安装理设前应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和 厂家提供的方法对所采购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 8.1.6各监测点应严格按施工图要求放样,各内观仪器埋设误差不许超过 10cm,各外部变形监测点放样误差不允许超过20cm,若现场存在特殊情况 各测点确需移位,应经监理人批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仪器的保护。 8.1.7各监测设施在理设时应认真作好记录,仪器安装记录应反映部位名 仪器编号和设计编号、具体理设位置、钻孔深度、理设方式、天气情况 、土建施工形象、二次仪表编号、埋设目期及时间、仪器埋设前后监测数 据、说明、埋设示意图及安装人员签名等项目,以上记录事后应及时归档。

8.1.8对已理监测设施应按设计要求认真进行观测,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和 分析,若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应马上上报,并随后提供书面监测报 告。

8.2监测设施埋设要求

DB22∕T 1779-2013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居住建筑技术规程8.2.1水准点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水准点一般埋设在渠坡表面和渠顶,要求埋设不锈钢标点。 (2)对于混凝土面板、砌石联拱和混凝土六方格护坡,各水准点可 直接钻小孔,填入水泥浆,插入水准标。 (3)对于植草护坡及换填土,则采取人工挖小坑填入水泥砂浆固定 水准标

8.2.2工作基点理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3.2.3水平位移测点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简易混凝土观测墩,各墩顶设置强制对中底盘,底盘在安 装时应调整水平,倾斜度不得大于10。 (2)渠顶部位测点可挖坑浇筑混凝土观测墩,一级马道上测点一般

直接将测点浇筑在路缘石旁。 (3)对于永久性观测墩要求造型美观,外表涂白色高级防水涂料: 标明醒目的测点编号。

8.2.4测斜管埋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8.3.1对垂直位移测点观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各水准点用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其闭合差不得大于国家相关技术规定。 (2)各垂直位移工作基点建完,应待其充分稳定后,再引测渠系高

程,之后应每年检验1一2次,校核其稳定性 (3)各测点埋设完毕并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测取初始值。正常情况 下,初期一般每天观测1次,开挖结束后每5天观测一次,但在重点部位 或发现异常现象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密测次

8.3.2水平位移测点观测要求如下:

(1)水平位移可用测距仪进行相对位移观测,其观测精度要求优于 3mm,观测时严格按所选生产厂家测距仪观测规程和测量方法进行操作,每 次观测尽量在同一个时间段进行。 (2)各测点埋设完毕10天以后,测取初始值,初始值应在最短的时 间内独立观测2次,取其平均值。正常情况下,初期一般每1一2天观测1 次,开挖结束后每5天观测一次,但在发现异常现象或重点部位应有针对 性地加密测次。

8.3.3测斜管观测要求如下:

(1)观测时,用测斜仪测头分别按x,y方向从测斜管底部首下向上, 每隔50cm测读一次,逐次测定。每个方向观测应平行测读两次,正测完毕 后,需进行反测。取正、反方向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常数进行计算。 (2)仪器读数操作程序、规程和测值计算方法应严格按厂家仪器说 明书要求执行。 (3)钻孔测斜管安装完1天后开始观测。最初1~2天观测1次,待 器读数达到初始稳定状态,并稳妥确定初始值后,定期进行观测。渠道 开挖和换填期间,宜每天观测一次,之后可5天观测1次,但在发现异常 现象或特殊情况下应有针对性地加密测次

8.4人工巡视检查要求

8.4.1巡视检查是安全监测的重要环节,应定期由熟悉工程并具有实践经 验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进行。

度,规定巡视检查的时间、部位、内容和要求,并确定巡视检查路 序

4.3巡视检查分为施工期人工巡视检查和运行期人工巡视检查。施工其 查一般每日1~2次

8.4.4主要检查项目为:

GB∕T 32491-2016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及管件长期静水压试验方法(1)膨胀土渠顶有无裂缝和异常变形、截水沟有无堵塞和破损 (2)渠坡或护坡有无裂缝、隆起、滑动、塌坑、错断或渗水、冒水 等现象。

8.5资料整理与初步分析

监测资料整理与整编应满足以下要

(1)在安全监测实施过程中应主动收集工程相关资料,包括工程施 工形象,监测仪器周围的开挖记录,每日的气象情况以及工程中出现的各 种异常现象。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要善保管,并在相应的观测记录中作必 要备注,以便进行资料整理分析之用。 (2)应做好所采集数据和人工巡视检查情况的原始记录,记录应采 用标准的固定格式,数据和情况的记载应准确、清晰、齐全。 (3)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做好原始监测数据的记录(录入)、检验 数据的正确性,计算各项监测物理量、填写相关的表格、绘制相关的曲线 和图,初步分析各监测物理量的规律性、判别是否有异常现象发生及其它 应作的日常资料整理工作

(4)渠道开挖和换填期间,每周整编一次监测资料,衬砌板浇筑后 每月整编一次监测资料。遇到监测数据异常、揭示渠坡可能出现变形破坏 险情时,应及时按照现场建设管理有关规定,向有关方报告异常情况

8.5.2膨胀土渠段安全监测资料初步分析一般包括(但不限于

(1)对各种实测资料绘出必要的图形来表示其变化关系。包括各种 过程线、分布图、相关图及过程相关图《电气绝缘用树脂基活性复合物 第3部分:无填料环氧树脂复合物 GB/T 15022.3-2011》,并根据要求生成各种成果表及报 表。 (2)对每个监测项目的各个测点都应作初步分析。包括:a.对各测 点的实测值集合进行特征值统计;b.采用对比法,初步判断测值是否正常; C.对各监测值的空间分布情况、沿时间的发展情况、测值变化与有关环境 原因及结构原因之间的关系加以考察分析,对各测点测值的合理性、可信 性作出判断,探索和挖掘内、外在变化规律性、找出非正常或异常现象, 并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总结。 (3)在观测和资料分析过程中,当实测值或巡视检查资料反映建筑 物工作状态出现明显异常或险情时,应快速向有关方面报告情况,发出技 术报警,并随后以书面形式报告监测数据和分析资料。

(1)) 观测仪器的布置情况; (2) 观测时相关部位的土建工程施工形象: (3) 相关部位的施工活动情况: (4) 气温、降雨等气象和环境资料: (5) 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 (6) 观测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处理记录: (7) 观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价:

(8)对渠道的安全现状或安全性作出初步判断; (9)观测数据的测值变化过程线、相关图、分布图及数据列表 (10)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建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