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4109-2020 荒漠生态气象观测方法

DB62/T 4109-2020 荒漠生态气象观测方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1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3956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4109-2020 荒漠生态气象观测方法简介:

DB62/T 4109-2020 是一个行业标准,全称为《荒漠生态气象观测方法》,由中国甘肃省地方标准制定。这个标准主要规范了在荒漠生态系统中进行气象观测的方法和流程,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辐射量、蒸发量、土壤湿度、空气湿度、气压等气象参数的测量、记录和分析。

在荒漠生态气象观测中,由于环境特殊,如极端天气、干旱、沙尘暴频繁等,对观测设备的耐候性、稳定性以及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有较高要求。此标准可能包括了观测设备的选择、安装位置、数据采集频率、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等内容,目的是为了科学、准确地了解和评估荒漠生态系统的气象变化,为荒漠生态的保护和治理提供气象依据。

总的来说,DB62/T 4109-2020 是指导荒漠地区气象观测工作的重要技术文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62/T 4109-2020 荒漠生态气象观测方法部分内容预览:

垂直植被指数perpendicularvegetationindex

壤线”,是指由近红外波段和红光波段所构成的二维平面上,土壤背景的光谱数据基本上沿着与这两个 轴呈45°的直线(即“土壤线”)分布。 3.6 归一化植被指数 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 遥感影像中,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大小所形成的植被指数,可消除部分大气辐射和 地面背景误差,为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与红光波段的反射值之差比上两者之和。 3.7 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vegetationindex 优化的植被指数,可以改进NDVI的某些缺陷,提高了对高生物量区域的敏感性,并且通过对植被 冠层背景信号的去耦合和大气效应的减少改进了植被蓝测能力。 3.8 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 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 3.9 土壤水分含量soilmoisture/soilwatercontent 包括土壤重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湿度三种指标。 3.9.1 重量含水量weightwatercontent 重量含水量是指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比。 3.9.2 容积含水量 volumetricwatercontent 容积含水量指土壤水分容积与土壤容积之比。 3.9.3 相对湿度relativewatercontent 相对湿度指土壤重量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率。 3.10 风蚀winderosion 裸露半裸露地表面的疏松土壤和砂砾,在风的作用下,沿着地表向风的下游方向移动的自然现象。 3.11 大气降尘atmosphericdust 大气降尘是指在空气环境条件下,靠重力自然沉降在集尘缸中的颗粒物 3.12 酸雨acidrain 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3.13 灌木、半灌木密度densityofshrubsorsubshrubs 单位面积内被观测植被品种的株丛数,单位为株丛数/每公顷。

4大气要素的观测要求、内容与方法

GA/T 1056-2013标准下载4 大气要素的观测要求、内容与方法

常规气象要素包括对温度、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不同深度地温、蒸发量、日照时数 量、太阳辐射、能见度等指标的观测。各指标观测和记录的技术要求参照《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 务技术规定(2016版本)》有关规定。

4.2.1大气降尘总量

大气降尘总量观测采用重量法,即大气中的颗粒物自然降落在集尘缸内,经蒸发、干燥、称重,再 根据集尘缸口的面积,计算出大气降尘总量值。单位以每日、每平方千米降尘的吨数[t/(km²·d)]表示。 观测方法:按照《生态气象观测规范》开展。 4.2.2大气降水的PH值 大气降水的酸碱度用PH值表示,pH值的定义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系无量纲量。 观测方法:按照《生态气象观测规范》开展 4.2.3大气降水的电导率 大气降水的导电能力反映大气降水的洁净程度,用电导率度量,其定义为通过电导测量池中待测溶 液的电流密度(单位为A·m²)与施加其上的电场强度(单位为Vm")之比。电导率的单位为西门子每 米,用S·m表示, 常用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用uS·cm1表示。大气降水的电导率也俗称为K值。 观测方法: 安照 《生态气象观测规范》开展。 4.2.4观测点的选择和采样要求 4.2.4.1 大气降尘总量 采样点应远离高大建筑物,要求从集尘缸到建筑物最高处边缘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大于30°。集尘缸 应放置在高度距地面5m~15m的平台上。缸口距平台相对高度为1m~1.5m, 以避免局地扬尘的影响。 4.2.4.2酸雨 观测场地是用于安装降水采样设备,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测量设备,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和设施的场 所。应选择在远离工业区或居民聚集区,地势平坦。避开高大建筑物和高大树木等物体遮挡的地方,并 避免局地污染源的直接影响。在气象观测站,可利用地面气象观测场作为酸雨观测场地。降水采样设备 般宜安装在观测场的东南方,较深层地温场的北侧。降水采样设备与其他仪器和围栏的距离,应符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

4.2.2大气降水的PH值

4. 2.3大气降水的电导率

4.2.4.1大气降尘总量

5荒漠生物要素的观测内容与方法

莫生态观测场选择的一般

一般原则和要求如下: 荒漠生态主观测场和辅助观测场(或调查点)采用虚拟边界和实有边界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设定, 即选定一定面积观测场地,在内部设定生态主观测场和生态辅助观测场,开展生态气象观测工 作:

b)荒漠主观测场和辅助观测场周边不设置围栏,用GPS定位仪按照5000m×5000m的面积要求, 确定正方形观测场的四个顶点位置,即经度和纬度(精确到0.1')、海拔高度(精确到0.1m)。 C 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设置标志桩,标明观测场的范围; 荒漠主观测场和辅助观测场要有荒漠生态类型及其下垫面类型的代表性(地形、地势、土壤、 植被类型等状况),还应在生态气象站附近的辅助观测场增设4个调查点; e 主观测场观测地段面积一般不小于22500m²(150m×150m); f 观测场地要保持相对固定; 地段选定后要作上标记;为防止动物采食破坏,应用铁丝网、电网、生物围栏围住;地势平缓, 植物分布均匀,可围成正方形;地势不平整或植物分布不均匀,应围成长方形。若在缓坡地上, 长边应与缓坡一致;在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观测地段应为长方形,并包含主要地形: h 地段选择前应与所属单位取得联系,考虑到管理单位近期和远期规划,地段一经选定不要轻易 变动,以保持观测资料的连续性。遵循平行观测的原则,观测草本植物的发育进程、生长状况、 产量形成,同时观测草本植物生长环境的物理要素(包括气象要素、田间土壤湿度等); 1 草本植物观测地段的气象条件与气象观测场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气象台站的基本气象观测可作 为平行观测的气象部分。

DBJ20-2012标准下载5.2观测项目及基本方法

观测地点:荒漠草本植物发育期,在观测地段上各小区进行。灌未、半灌未在观测地段的4个区域内 进行。 发育期观测时间规定如下: a)自返青期开始至黄枯期结束。在不漏测所规定的发育期的前提下,可根据草本植物发育期出现 的规律,台站灵活掌握,一般逢双或隔日观测,但旬末日必须进行观测或巡视; b 观测一般定在下午,但个别发育期在上午或中午出现最盛期则例外。发育期及其标准详见《农 业气象观测规范》之《畜牧分册》

5.2.2草本植物高度观测

观测时间:章本植物生长高度从植物返青(出苗)开始,每旬末测一次,直到高度连续2次不再增 加为止,即有3旬的高度值不变为止。 观测方法:一年生或多年生草类(禾本科、豆科、莎草科、杂类草)在草本植物高度观测小区内进 行,各种观测草本植物各固定10株(丛)共40株(丛):从地面测至伸直叶片或茎、花序的顶端(不包 括芒);匍甸茎测量其长度。灌木、半灌木生长高度的测量采取定株观测,每个小区固定5株生长状况 中等的观测品种,测定当年长出的新生枝条或新茎的长度;每个株丛从中部4个方位,各固定一个枝条 进行测量;4个小区共80(茎),每次测量从植株上一年木质化项部测至枝条顶端(每次枝条不固定) 求出平均单枝长度。 a)草本植物覆盖度的观测 6) 灌木、半灌木植被若较为稀疏,可在观测地段内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测定: 在每次测定产量前,先观测覆盖度再进行产量测定;从草本植物返青(出苗)开始,月末测覆 盖度,直到牧草黄枯月末为止; 现测方法具体如下:

a)草本植物采用目测法,在测产样方内,从草本植物的上方与地面垂直目测估计混合草本植物的 覆盖程度,按10等分估计,如1m²范围的草本植物覆盖地面达8成时覆盖度记为80%,四个 小区取其平均值; 灌木、半灌木或非常稀疏的植被用线段法,在灌丛生长状况有代表性的地方,取长度为50m 的两个重复,共100m,将皮尺在植株上方水平拉过,垂直观测皮尺下植株覆盖地面的各段长 度,计算植株覆盖地面的各段长度总和占总长度的百分比。

.2.3灌木、半灌木密

观测时间和地点:每年5月末和8月末测产前在荒漠、半荒漠草原进行测定。 观测方法:在观测地段的4个区域内各量100m²的面积(4m×25m),分别数其观测品种的株丛数, 其余的灌木、半灌木记入“其它"栏内。求出每公顷分种(含其它)株丛数和总株丛数。 每公顷分种(含其它)株丛数和总株丛数计算方法具体如下: a)每hm²分种株丛数=400m分种草的株丛合计×25; b)每hm²总株丛数一各分种草(含其它)每hm²株丛数之和。 5.2.4草本植物生物量测定 测定时间:所观测的优势种草本植物返青,优势草生长高度≥5cm后,每月末测定一次,直到黄枯 期止,黄枯期距上月末在5日内不测。 测定地点:在4个测产小区内,分别取1m²的样本进行测定。具体方法:事先做一内面积为1平方 米的方框(4根宽5cm、厚1cm、长110cm的板条或角铁),观测时将方框平整、垂直放在测点上,使 方框两侧的整株草隔开。先观测覆盖度,再进行产量测定。 测定方法如下: 测定分种草本植物的鲜重将方框内观测发育期的草种,按先高后低的顺序,留茬高度为3cm, 分别剪下分种称重,编好号放入布袋,对其中主要的一种要数清株数,并计算千株鲜重。以g 为单位。草本植物高度低于10cm或枯黄期,大部分草本植物种类难以辨别,只测混合草总产 量; 测定杂草鲜重:将框内其余草本植物按分种草测定方法全部剪下或割下,编号放入布袋,编号 顺序不要混滑。鲜草称重宜在半小时内完成; 测定灌木、半灌木鲜重:在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测产样方内有灌木、半灌木时,取测产 样方内所有灌丛的四分之一新生枝条装袋、称重、计算。测产样方内所有灌木、半灌木鲜重= 四分之一新生枝条重量×4: d 测定干重:将装好的布袋带回站内放在通风处风干。待风干后分别称重,每隔三天复称一次, 两次称重差值与前者之比不超过2%时,后者为风干重。然后计算每平方米各分种牧草、灌丛、 杂草和混合草鲜重、干重及干鲜比: e) 草本植物生物量测定的各重量单位均取1位小数: f) 千株重(g)二(4个测产区主要草种鲜重合计)/(4个测产区主要草种株数)×1000; g) 分种草本植物重(g/m²)二4个测产区分种草(鲜或干)重合计/4; h 混合草重量(g/m²)二4个测产区分种草本植物、灌丛、杂草(鲜或干)重量(g)按区相加, 各区合计/4; i) 总产量(kg/hm²)=1m²混合草重量(g/m²)×10; 干鲜比(%)=(合计干重/合计鲜重)×100%,取整数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工业和商用带动力刷的湿或干吸尘器的特殊要求 GB 4706.88-2008》5.2.4草本植物生物量测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