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840-2020 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LY/T 1840-2020 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97.8K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3945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LY/T 1840-2020 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简介:

LY/T 1840-2020 是中国林业行业标准,全称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这个规程主要针对喀斯特地貌(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以石灰岩为主,常有溶洞、石芽、石林等地貌特点)区域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技术指导。

喀斯特地区由于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气候条件特殊等原因,植被恢复面临诸多挑战。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工作流程、技术方法、材料选择、施工步骤、监测评估等方面的要求。它包括了土壤改良、植被选择、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后期管理维护等内容,旨在促进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内容可能包括如何进行土壤改良,如施加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如何选择适合喀斯特环境的本地或外来植被;如何进行人工造林、人工草地建设等;以及如何进行植被恢复效果的长期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恢复工作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LY/T 1840-2020 是一套科学的、实用的指导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工作的技术规范,旨在保护和恢复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LY/T 1840-2020 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3.1 喀斯特karst 喀斯特又称岩溶。水和CO2共同作用于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导致的岩石溶解作用,称为喀斯特作 3.2 石漠化rockydesertification 在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喀斯特发育的自然背景下,由于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干扰,地 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砂砾堆积,土地生产力衰退甚至丧失,地表呈 现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乃至消失的现象。 台 3.3 石漠化率rockdesertificationrate

石漠化率rockdesertificationrate 石漠化率指在单位面积内,无植被覆盖的地表岩石面积所占的比

石漠化中的石漠化率呈季节性波动的现象

LY/T18402020

根据我国喀斯特分布特点、地带性气 地貌特点《文献成像应用对原始文件制作的建议 GB/T30536-2014》,将我国热带、亚热带 地区的石漠化区域区划为4个一级区划单位和13 级区划单位,见附录表A.1。

4. 2. 1石漠化土地

岩右裸露度≥30%,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石漠化土地。 a)植被综合盖度<5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b)植被综合盖度<70%的草地; c)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 d)非梯田旱地。

4.2.2未石漠化土地

未石漠化土地分为潜在石漠化土地和非石漠化土地

4.2.2.1潜在石漠化士地

岩石裸露度≥30%,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潜在石漠化土地 a)植被综合盖度≥5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b)植被综合盖度≥70%的牧草地; c)梯田旱地。

4.2.2.2非石漠化土地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非石漠化土地。 a)岩石裸露度<3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旱地: 草地;未利用地; b)苗圃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等林地:水田:建设用地:水域,

石漠化的程度分为四级:轻度石漠化(I)、中度石漠化(II)、重度石漠化(ID)和极重度石漠化(

4.3.1石漠化程度评定因子及指标

石漠化程度评定因子有岩石裸露度、植被类型、植被综合盖度和土层厚度。 石漠化各因子及评分标准见附录表B.1。

1.3.2石漠化程度评定

石漠化程度分级和评定标准如下: a)轻度石漠化(I):各指标评分之和≤45; b)中度石漠化(II):各指标评分之和为46~60; c)重度石漠化(III):各指标评分之和为61~75; d)极重度石漠化(IV):各指标评分之和>75。

石漠化程度分级和评定标准如下: a)轻度石漠化(I):各指标评分之和≤45; b)中度石漠化(II):各指标评分之和为46~60; c)重度石漠化(III):各指标评分之和为61~75: d)极重度石漠化(IV):各指标评分之和>75。

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应坚持以下原则: a)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b)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c 根据石漠化不同程度选择不同植被恢复方式进行分级治理。 保护原有植被,可持续发展。 e 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相结合,混交造林。

6.1植被恢复方式为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

6.2根据石漠化程度选择植被恢复方式:

LY/T18402020

a)轻度石漠化地段:以人工营造特色生态经济林为主。 中度石漠化地段:在坡度小于25°的适宜地区,以培育生态经济林为主;坡度大于25°地区 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生态林为主。 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地段: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建立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 生态林。

调查与作业设计步骤如下: a)小班或施工地块的划分应根据石漠化程度来划分,石漠化程度一致的立地类型划分为一小班, b)造林作业设计以石漠化程度一致的小班或施工地块为单位。 c)造林调查与作业设计按GB/T15776执行。

树种选择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地带性原则:根据不同的区域,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做到适地适树。 b) 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原则:以生态树种为主,适当选择经济树种或者生态经济型兼用树种。 多样性原则: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乔木和灌木,选择多树种造林。 d)乡土树种优先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参见附录C、附录D),适应喀斯地区于旱、高钙环境

LY/T18402020

种子使用遵循以下原则: a) 优先选用优良种源和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无良种基地条件可选择优良林分的优良单株采种。 禁止使用带有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 林木种子质量达到GB7908或地方标准规定的种子质量标准。 d)林木种子质量检验按GB2772执行

苗木质量按GB6000或地方苗木质量标准执行

采取灵活多样的整地方法,在石山下部、土壤覆盖度高、缓坡或谷地的地段采用穴状整地,石山中 上部陡坡地段采用穴状整地和鱼鳞坑整地结合的方式。

农状整地,口径30cm~60cm,深度30cm~50

7. 4. 3整地时间

造林前10d~15d完成整地,回填表土。

根据树种的物候期适时安排造林,在树木发芽前完成,土壤摘情好时应尽早进行。有冰冻地区,在 土壤解冻后安排造林。

播种造林要注意雨情动态,在雨季将近时及时播种造林。 b)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要注意雨情动态,在雨季到来雨水下透土壤后及时造林。

服务平 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林种确定造林密度: a)生态公益林按GB/T18337(所有部分)执行: 生态经济林按LY/T2829执行; C) 其他林种按GB/T15776执行; d)在不影响生长情况下提倡密植

a)按GB/T15776执行。 b)推荐使用生根粉、保水剂等新技术处理苗木 c)直播造林要挖小穴。

a)按GB/T15776执行。 b)推荐使用生根粉、保水剂等新技术处理苗木。 C)直播造林要挖小穴。

7.8.1 营造混交林。 7.8.2 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混交方式。 7.8.3提倡乔灌草(藤)混交。 7.8.4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加大灌木树种和草种的比重。 7.8.5在季相石漠化严重的地区,加大常绿树种比例

LY/T18402020

及时进行松土砍草,在不影响幼树生长的情况下保留原有植被。穴内松土连续2a~3a,每年1 次2次。

7.9.2 补植、补播

当年造林成活率不合格的造林地,及时进行补植、补播。

7.9.3有害生物防治

做好造林地管护和林木有害生物防治

8.1人工促进封山育林

在植被类型与植被综合盖度因子指标之和大于13、小于26的重度与极重度石漠化地段可以进行人 工促进封山育林。

在重度与极重度石漠化地段,植被综合盖度在30%~70%之间的区域进行全封育林育草,按 5163执行。

按GB/T15776执行。

按GB/T15776执行。

LY/T1840202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中国石漠化区划体系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中国石漠化区划体系

表A.1中国石漠化区划体系

LY/T18402020

GB 7689.4-1989 纺织玻璃纤维 机织物 宽度和长度的测定表B.1石漠化评定因子与因子评分标准

LY/T18402020

表C.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工造林参考物种

LY/T18402020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工造林参考物种拉丁文

2019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建筑实务真题及答案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工造林参考物种拉丁文

D.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工造林参考物种拉工

LY/T1840202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