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742-2012 水闸技术管理规范

DB34/T 1742-2012 水闸技术管理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894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1742-2012 水闸技术管理规范简介:

DB34/T 1742-2012《水闸技术管理规范》是一部关于水闸技术管理的行业标准,该标准由中国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发布。该规范的全称为“安徽省水闸技术管理规范”,主要针对安徽省内的水闸设施进行规定和指导,内容涵盖了水闸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安全检查、环境影响评估、效益评估等多个方面。

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水闸设施的安全、高效和经济运行,提升水闸的使用寿命,防止因管理不当导致的水闸损坏或安全事故,同时也是对水闸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提出的要求。具体内容可能包括水闸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查与评估、应急预案制定、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规定。

遵循该规范,能够帮助水闸管理部门和运营单位更好地进行水闸的运营管理,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服务于水资源的调度、防洪、灌溉等社会功能。

DB34/T 1742-2012 水闸技术管理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水闸定期检查记录表

D.2定期检查记录(二)

D. 2 定期检查记录(二)

TB 10212-1998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0.3定期检查记录(三)

DB34/T17422012

D.4定期检查记录(四)

D.4定期检查记录(四

表D.4电气设备及直动监控系统

D.5定期检查记录(五)

DB34/T17422012

DB34/T17422012

表D.5工程安全设施

DB34/T17422012

D.6定期检查记录(六)

D.6定期检查记录(六)

DB34/T17422012

3.3近年来,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系统实行工程管理分解任务、划片包干和管理绩效逐月考核、考核 结果与职工当月收入挂钩的三项管理制度,树立精细管理理念,强化管理责任制,全面推行目标管理, 并按照“安徽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标准开展年度考核工作,有力促进了全系统工程管理、特 别是涵闸管理水平的提升,其做法值得我省水闸管理单位借鉴。

4.1.1水闸的控制运用指标是水闸运用的控制条件,也是实际运用中判别工程是否安全、效益能否发 挥的主要依据之一。一般情况下,规划设计所采用的各种水位流量特征值就是运用指标的限值。当水闸 由于某种原因,如:上、下游河道未达到标准或安全状况出现较大变化,不能按设计标准运用时,就需 要及时论证,重新确定运用指标。各项运用指标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当某一指标被重新确定后,其它指 标应随之修改。 较弱。因此本条仅对水库仕灌区水闸控制运用讲划的制定和批准作出相应规定。途 4.1.5水闸控制运用中存在着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间的矛盾,行政干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工程 效益发挥,而且不当操作往往会给工程安全运用造成影响。为此,本条具体列出了水闸管理单位控制运 用和启闭操作的执行依据。同时,为规范水闸管理单位控制运用程序,专门编制了“水闸控制运用流程 图”。对于出现非常情况,需要特殊调度的,为避免随意性,本条对相应程序作出了规定。 4.1.7水闸承担的各项任务的主次关系,是根据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要求和水闸工程建设的条件合理 拟定的。水闸运用应本着综合利用原则,尽可能做到一闻多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4.2各类水闸的控制运用

DB34/T17422012

致水闸失事的事例时有发生。本条规定已为安徽省多年水闸管理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b) 根据各地水闸多年运用的经验,闸门逐级提升高度以一次0.2m~0.5m为宜,开始宜小,以 后逐级可稍大,分次开启的间隔时间视下游水位趋于稳定所需要时间而定。 C 在闸门大开度一次到位时最易产生集中水流和偏流,对水闸危害较大,运用中应注意避免。折 冲水流和回流会使闸上、下游两测冲淤不平衡,引起河床变形,影响泄水量。后两种流态常发 生于闸前来水主流不正的水闸。避免的办法,般应通过水工试验得出改进闸门操作的方 式,或在实际运用中摸索出一套控制闸门的方式进行调整,有的甚至还要采用工程措施。 d) 当河道水位急剧下降时,河堤(岸)内的水将向外渗流,对堤(岸)的稳定是不利的,严重者 可引起土坡塌。据一些水闸实际运用经验,在减少水闸泄量时,河道水位每天下降速度宜控 制在1 m2 m。 e 闸门的振动,通常与闸门开度、门后淹没水跃、止水漏水、闸门底缘形式等因素有关。运用中 多采用避开发生振动位置的措施,但这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如闸门开度调整幅度过大,有时可 能与下游消能防冲有矛盾,应该针对振因尽量消除振动。 4.4.4涵洞明满流可能产生不稳定气囊,水流的压强也可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影响洞内流量,甚至 引起振动,操作时应尽量避免

5.2.2为保持水闸管理常态化,实行精细化管理,每日进行一次巡查,掌握工程运行状态;每周按规 定内容对工程进行一次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并结合周检查进行一次保洁和适当养护是必要的。 安徽省大、中型水闸经常检查一般实行日巡查和周检查制度,分、进洪闸等不常运用的水闸可实行日巡 查和月检查制度。 5.2.3日巡查检查方式以肉眼观察为主,主要是每天对工程的完好和运行情况等进行巡视,以便及时 掌握工程的运行状态。 5.2.6为使定期检查工作全面、细致、不流于形式,本条以列表的形式明确了各项检查内容,便于实 际操作。

DB34/T17422012

d)安徽省在执行水利部《水闸安全鉴定管理办法》(水建管[2008]214号)中,多数水闸管理单位 反映,由于受经费条件限制,“办法”中鉴定周期的规定要求偏高,执行确有困难。为此,本 条款中对工程设施完整、运行良好、效益发挥正常的水闸,安全鉴定周期的调整条件和程序进 行了明确。

5.3.2近年来,随着对提高混凝土耐久性问题的日益重视,各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混凝土碳化问题 存在比较普遍。为此,将混凝土碳化观测增列为一般性观测项目, 对于条文中所列的一些专门性观测项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并考虑各单位的具体观测条 件,有选择地开展。如水平位移观测,对大型水闸和中型水闸中地基条件较差或设计滑动安全系数较小 而又常处于较大水位差运行的水闸,列为专门性观测项目是必要的。又如在多泥沙河道中的水闸,将泥 沙观测列为专门性观测项目,显然也是必要的。

5.3.3垂直位移观测

5.3.4扬压力和绕渗观测

.2由于地基渗透系数小及测压管进水管段堵塞、淤积等原因,测压管水位变化与上、下游水 不同步,呈现“滞后”现象,一般粘性土地基较为明显。

DB34/T17422012

据测压管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不少水闸实测水位与理论值相差很大,甚至出现管内水位高于上游水 位或低于下游水位的现象,即呈现“异常”现象。为掌握测压管水位变化规律,分析其“异常”原因, 还应配合进行如过闸流量、垂直位移、气温等有关项目的观测。 5.3.4.3测压管管口高程考证可以结合水闸垂直位移观测进行,测压管可作为水准测量的一个测点加 以测量。 5.3.4.5测压管堵塞会影响观测的正常进行,测压管淤积使得测压管内水位滞后时间过长,所测数据 不能正确反映地基的扬压力。因此发现淤积问题应及时清理。测压管如已失效,宜重新埋设测压管,以 便能继续监测扬压力情况。

5.3.5.1细微的表面裂缝,对结构安全影响不大,可不设标点进行观测,但应详细记求 分布情况等,为混凝土表面维护提供依据。 对于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特别是位于结构主要受力部位的裂缝,裂缝宽度超过允许 标点进行观测,

5.3.5.2由于裂缝的开合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并与结构荷载大小有直接关联。因此,观测裂缝 同时观测气温、水温和结构荷载变化情况。当气温、水温和荷载有较大变化时,应适当增加观测

5.3.6混凝土碳化观测

市.3.6.1混凝土碳化观测目前一般采用打孔的方法,用酚献试剂测定,属损伤性观测,不宜多 根据工程检查情况不定期进行。为保持结构的完整及防止进一步碳化,观测结束后应采用高标号 凿孔封闭,并应严格掌握封孔的质量。

5.3.7河床变形观测

5.3.7.2冲刷一般发生在防冲槽后的河段,而淤积则范围较大,为了解水闸的工程安全状况及过水能 力大小,观测范围取河宽的1~3倍距离,对于靠近河口的水闸,测到河口为止。 5.3.7.3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近闸宜密。在河道易冲刷部位,如防冲槽后、 急弯、断面收缩(扩散)或比降有显著变化等河段也应适当加密。本标准结合水闸管理实际对断面间距 故了具体规定。 5.3.7.4固定断面位置,便于资料的对比分析和确定河床变化情况。桩顶宜设钢标点并标以断面编号 及里程桩号。桩顶高程可以引测水上部分地面高程,应在测量前按四等水准进行考证。 5.3.7.5水流较急时+由于测船不稳定测具难以保持垂直,定位不准,不宜观测,宜在闸门关闭或 泄放小流量时进行。测深仪具应根据所测水域的具体情况选用。 5.3.7.6采取散法测绘水下地形硫,测深点间踏及选角比例成以能准确反噢河床变形情况为原则。 在测量时如发现水深突变,应加密测点。

《运动竞赛场所基本术语 GB/T34310-2017》5.3.8 水位、流量观测

5.3.8.2流量观测为一般性观测项目。水文部门在部分大中型水闸设置了水位流量等观测站点,进行 水位流量的观测。考虑水利信息的共享,水闸管理单位可直接利用其观测成果;对一些水文部门未设置 站点进行观测或虽设站点,但观测成果尚不能共享的大中型水闸,水闸管理单位应自行进行观测。其中 水位的观测比较简单,水闸管理单位都能自行观测;流量的观测比较复杂,水闸管理单位可根据水位一 流量关系曲线推定:必要时,有条件的管理单位可自行观测

5.3.10水平位移观测

5.3.11伸缩缝观测

DB34/T17422012

5.3.11.1伸缩缝的涨缩主要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选择在气温较高和较低时观测比较合适。另一 方面,当结构荷载发生较大变化、出现最高水位或最大水位差等情况时,建筑物可能出现较大的沉降或 倾斜,从而引起伸缩缝的异常变化,故亦应加强观测。 5.3.11.25.3.11.3由于边荷载对边孔闸底板伸缩缝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地基较差的水闸,易产生较 大的不均勾沉陷,致使两侧边孔底板伸缩缝开展较大,甚至引起止水片损坏、漏水等,影响水闸的正常 运用。因此,水闸两岸第一块底板上的边墩与岸墙之间、岸墙与翼墙之间的伸缩缝上应设置观测标点。 当伸缩缝开展较大时,还应配合进行有关部位的垂直位移观测

5.3.13资料整理与整编

5.3.13.1资料的整理是经常性的工作,在每次观测结束后应即对资料进行计算、检查和校核。主要检 查计算是否正确,观测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有无缺测、漏测,记录有无遗漏,数据是否合理等,做好资 料整编的准备工作。 5.3.13.2资料整编前,收集与工程安全和观测工作有关的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整编时应对观测 成果进行审查复核,着重审核考证图表是否正确,观测标点与以往是否一致,整编项目、测次、测点是 否齐全JTG5142-2019标准下载,计算、曲线点绘有无错误、遗漏等。并填制整编图表、对成果进行分析及编写说明。 5.3.13.5资料整编的图、表幅面宜统一,以便于装订。图形比例尺一般采用1:1、1:2、1:5或是1、 2、5的十倍、百倍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