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437-2017 森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规程

DB11/T 1437-2017 森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9.7K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3859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437-2017 森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规程简介:

DB11/T 1437-2017 是北京市地方标准,名称为《森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规程》。这个规程主要针对森林管理与经营领域,旨在指导和规范森林固碳和碳汇增加的实践活动。森林固碳增汇,即通过科学管理,提高森林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和存储能力,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

该规程涵盖了森林选择、造林、抚育、更新、采伐等多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强调了森林经营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化,包括合理的树种选择、林分结构优化、森林病虫害防治、科学的采伐和再植树等。此外,规程还关注了森林碳汇的监测、评估和管理,以确保森林固碳效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DB11/T 1437-2017 是一项旨在推动北京市及类似地区森林碳汇项目实施,实现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提升的重要技术文件。

DB11/T 1437-2017 森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本底调查backgroundsurvey

DB11/T1437—2017为掌握森林在固碳增汇经营活动实施前林分的基本特征,针对森林植被与土壤、水文、气象等基本环境因子所开展的调查活动。3.4低效固碳林lowproductioncarbonsinkforest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逐渐衰竭,系统功能逐步退化或丧失,导致碳汇功能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平均水平的林分。4基本原则4.1保护现有碳库,减少碳排放与碳泄漏。4.2坚持适地适树,注重科学合理化经营。4.3提升碳汇为主,兼顾各种效益的发挥。4.4开展有效维护,保障经营成果持续性。5经营方案编制5.1本底调查5.1.1样地设置本底调查采用固定样地与增设典型临时样地相结合的形式。固定样地随机起点,固定间距,系统布点。固定样地形状采用方形,面积20m×20m。样地内样木统一设置识别标志。在经营工程地块内按照不同的林分类型分别设置1~2块对照样地,面积20m×20m,保持其原有的植被、土壤状态和管理模式,用于监测工程林地基线碳储量的变化,5.1.2调查内容5.1.2.1环境因子调查对森林增汇经营实施区的气候因子、土壤情况、土地权属及利用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及人为活动情况等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按附录A表A.1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拟开展森林经营地点的典型立地状况拍摄照片或录像。5.1.2.2林分状况调查采用样地调查的方式,每个样地设置乔木、灌木、草本、调落物调查样方。样地设置和植被、调落物、腐殖质和土壤因子调查按照DB11/T953的规定执行。5.1.3数据统计与整理按照LY/T1957的规定执行。5.2经营规划设计2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耐内压性能的测定 GB/T6111-2018》DB11/T 14372017

5.2.1针对补植补造、更新造林、抚育采伐、低效固碳林改造等不同经营措施分类进行规划设计。 5.2.2充分考虑有利于地力维护的培肥技术、采伐要求等保护对策,提倡培育阔叶林和混交林。水土 流失严重地区在补植补造、采伐更新作业时,采取土壤水肥保持措施。 5.2.3森林防火规划应重点区划森林火险等级,制定森林防火布控与应急预案,规划森林扑火队伍、 装备和基础设施。 5.2.4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以营造林防控为主,辅以生物防治和抗性育种措施。重点规划预测预报系统 与监测预警体系、防治检疫站点与检疫体系,制定林业有害生物和疫源疫病防控预案。 5.2.5根据森林增汇经营实际需要和建设能力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包括:林道、林地水利及其他营林 配套基础设施等。

方案文本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森林经营沿革、森林资源分析、森林调整目标、 森林增汇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经营措施和模式规划设计、经营周期、控制碳排放和碳泄漏的措 施、投资概算、碳监测计划、预期效益分析与评价等。 规划成果表和数据库有森林资源统计和各种营林规划设计一览表。森林资源统计表包括:森林调查 表、森林资源清查记录、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各类森林生物量统计表、基线(本底)调查表等;各种 营林规划设计一览表包括:补植补造、抚育、改造、保护、采伐更新、林道、林网规划设计表等。 设计图包括:基本图、林相图、规划示意图、作业设计图等。

主要适用于林分郁闭度0.5以下的针叶纯林、林相残破的林分、造林不合格的林分或火烧迹 灾害受损林分、采伐迹地、病虫危害迹地等

6.1.3.1树种选择

在林地调查的基础上,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适宜本地区的固碳能力强的树种。阔叶树种有栓皮 蒙古栎、元宝枫、栾树、白蜡、核桃楸、臭椿、山桃、山杏、杨树、国槐、银杏、柳树等;针叶树种有 油松、白皮松、侧柏等。

6.1.3.2苗木来源

优先考虑本地育苗或就近调苗。苗木质量按照DB11/T222的规定执行。

DB11/T 14372017

6.1.3.3密度与混交

密度应符合GB/T15776和DB11/T290的规定,补植补造时可考虑合理密植。针叶树纯林或以 为主的林分,补植补造阔叶树种;阔叶树纯林,补植针叶树或与其不同的阔叶树种;宜采用群团

陡坡地段以鱼鳞麟坑整地为主,平缓地段以穴状整地为主。应尽量采用人工整地、局部整地和种植点 整地。整地时,不影响树种生长的乔、灌、草等原生植被应尽量保留,在山脚、山顶应保留10m~20m 宽的原生植被保护带;对地块中极小种群、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小区不得进行整地,保留适当宽度的缓 冲保护带。

6.1.3.5补植补造季节

春、雨、秋季均可,宜选择在春季和雨季集中进行

6.1.3.6裁植方法

以人工植苗为主,裸根苗木栽植前应对苗木根部进行浸水、蘸浆或浸蘸ABT生根粉的处理, 做到栽正、栽紧、舒根、不吊空,栽植后及时浇水覆土。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采取人工播种

6.1.3.7补植补造后的林地管理

补植补造后3年内,应采取浇水、扩堰、立支架、垒树盘、清除杂草灌木、落叶木树干涂白、有 害生物防治等养护管理措施,具体按照DB11/T290相关规定执行。灌溉应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采用节 水灌溉技术,禁止漫灌。

录B。准确记录机械整地、苗木运输、 本排放相关数据。

在幼林出现明显营养竞争前,分1~2次伐除过密的幼树、受害木和多头木,在稀疏地段补植目的 对种。保留密度按照DB11/T290的规定执行。做到保留木分布均匀,不开天窗。定株后,林分郁闭度 不低于0.7,林分平均胸径不应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

主要针对密度过大的林分或林分中密度过大的团块,伐除生长较弱、已被危害、影响其它目标 林木生长的被压木、劣质木以及病腐木等。当受害木数量较多时,应适当保留受害较轻的林木, 郁闭度保持在0.60.8。具体参照DB11/T290的规定执行

加强封育管理,防止人畜破坏,增加植物种类与数量,增加碳储量,

主要采用均匀补植或局部补植乡土树种的方式,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分形成复层 混交异龄林。按照DB11/T793的规定执行

6.4成熟林、过熟林更新

对成熟林和过熟林,一般采用皆伐或择伐方式进行采伐更新,采伐作业按照LY/T1646的规定执行。 采伐后当年或者次年内应完成更新造林作业,更新抚育按照GB/T15781的规定执行,更新造林按照LY/T 2252的规定执行。

6.5.1林地土壤管理

6.5.1.1林地培肥

采用穴状施肥方式,以就地堆肥为主。把抚育剩余物、枯枝落叶等集中粉碎后施于林地中,或施用 有机肥及其它生物肥料,施肥后覆土盖严,以减少碳排放。禁止施用化肥。

6.5.1.2剩余物和凋落物还林

抚育和采伐剩余物、调落物应保留在林中,保留在山地时应沿等高线摆放,在平地时应集中堆放 待自然分解后归还林地。林内凋落物量大时,可将凋落物收集后粉碎、腐化后返还林地。严禁将剩余物 和调落物焚烧或运出林地。

5.5.1.3林地士壤保护

因抚育、更新、改造等经营措施需要采伐一定数量的林术,应列人采伐限额,按照相关法律法 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6.5.3人为活动监控

通过采取综合管护措施,防止乱砍滥伐、 乱采滥挖、放牧等人为破坏森林和土壤砖 为发生。除林业辅助生产设施以外,不应在林地内开垦、开矿、采石、筑坟、挖沙取土。

6.5.4林地使用管理

木增汇经营项目周期内,不得随意改变林地用途

6.6.1气象灾害预防

应根据气象预报,结合森林植物物候观测,准确及时地采取抗旱、防涝、防寒、防风等措施, 沙气象灾害引发的碳损失。

DB11/T 14372017

全森林火灾管理的组织体系、预测预报体系、监测体系、灾害管理信息指挥体系、灾害救助体系,提高 森林火灾防控实战应对能力。

6. 6.3有害生物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在控灾同时重视生态系统的维护及环境的安全。通过建立和健全森林病 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和防治减灾体系,实现森林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严格检疫制度,有效控制外来危害性生物的入侵和对森林的危害。将重大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外来 有害生物和防治难度大、损失严重的病虫害作为重点预防对象。 重点采取生物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天牛、松梢蟆等毁灭性虫害的发生;以营林措施为主 导培育健康森林。在碳汇林培育与经营管理等生产过程中,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和抗性强的树种营造混交 林,做好中幼林的抚育管理,及时清理病虫木

工程施工结束后开展验收工作。森林增汇经营施工前应对作业设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施工期间SH/T 3114-2017标准下载,工程管理单位应对各项作业进行监督和检查,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减少工程造成的 碳排放与碳泄漏,

7.2检查验收内容及标准

检查验收的内容及标准要求如下

a)作业设计率:达到100%; b)作业面积核实率:达到100%; c)补植补造成活率:达到85%以上; d)林分抚育后郁闭度:应保持在0.6~0.8: e)管护制度落实情况:批准的实施方案中所确定的各项管护制度和措施应全部落实; f)按监测计划开展工程碳汇能力计量监测工作

按照DB11/T290和DB11/T953的规定执行

在整个森林增汇经营周期内,工程管理与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建立健全项目技术和管理

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材料应及时归档、长期保存、便于查询。材料主要包括:林地本底调查资料 文件和图表、各经营阶段(补植补造、抚育、管护、更新)技术资料、全部建设过程的影像、图片 工或作业检查验收资料,活动碳排放记录资料,以及各种科学研究资料等。

JC/T 2149-2012标准下载表A.1森林增汇经营样地基本情况调查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