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5/T 48-2017 湖州市水工程生态建设技术规范

DB3305/T 48-2017 湖州市水工程生态建设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01.8K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702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305/T 48-2017 湖州市水工程生态建设技术规范简介:

DB3305/T 48-2017《湖州市水工程生态建设技术规范》是湖州市地方标准,主要针对湖州市的水工程生态建设活动,对建设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方法、材料选择、环保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升水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工程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具体来说,该规范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设计原则:强调生态优先,强调水工程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技术要求:对水工程的布局、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 施工方法:规定了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如减少扬尘、噪音、废水排放等,同时提出施工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方案。

4. 生态保护和修复:对水工程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措施,如湿地恢复、生物栖息地建设等。

5. 监测与管理:规定了水工程生态建设的后期监测和管理要求,包括水质监测、生态效果评估、工程维护等,以确保生态工程的长期效果。

这个规范的出台,有利于湖州市在进行水工程建设时,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当地的水环境,提升生态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DB3305/T 48-2017 湖州市水工程生态建设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遵循保护自然、沟通水系、顺应河势、生态修复改造、保护湿地、保护水源、生物多样化和美 等原则。

骨干行洪河道、主要通航河道、圩区排灌河道、湖漾湿地、山区溪流、水库山塘和小水电站的 能应与生态建设协调统一

DB3305/T482017

对水质、水量、生态系统、洪涝灾害等指标进行现场调查,做出健康现状评价和致病原因分析,按 健康、基本健康、亚健康、病害和病危五级进行水域健康评价,分轻重缓急提出修复技术、治理对策和 实施方案。

吉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水土保持防护林建设进行水工程护坡建设DBJ∕T 15-45-2005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结合城市规划进行滨水生态

尊重天然河道平面形态,保持河道的连续性、婉蜓性和河湖水系的连通性,保持自然纵、横坡和岸 线,不应任意截弯取直,避免采取有违自然、生态原则的人为束窄、过度不透水硬化等措施,维持丰富 多样的河道形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和体现当地的特色风貌,结合城乡绿色廊道建设,形成美丽滨水景 观带。

5.2.1宜选择宽浅式自然断面或复式断面,并保留主河槽、河漫滩和过渡自然带等自然分区特征。除满 足河道主导功能外,还应保持形态的多样性和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为生物多样性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 因地制宜地选择断面型式,结合城乡建设,充分考虑居民的亲水、景观、文化等需求。 5.2.2综合土地利用和其他需要,确定断面设计的基本参数,包括主河槽河底高程、滩地高程、不同设 计水位对应的河宽、水深等。断面类型参见附录A。

6. 1. 1一般要求

根据平原河网区、山丘区溪流河道的地形、地质、水流特征以及生态特性选择河道堤防和护岸、折 坡工程结构,注重堤防基础和岸坡护脚的防冲设计。在满足结构安全情况下,给水生生物创造栖息繁衍 的生境。

堂坡应以护岸为主。有通航要求的河道还应考虑船行波对河岸的冲刷

洪水冲刷影响,按防冲不防淹的要求进行防

DB3305/T482017

植物、土工织物(生态袋、土工格栅、三维植被网等)、松木桩、自然石、块石、卵石、生态 砌块、生态砌块、石笼(格宾)或多种材料组合

7.1.1河道和湖漾的淤泥应集中连片定期清除,宜选用复式断面。 7.1.2河道应以疏通主河槽为主,河道疏浚与滩地保护相结合,避免断面单一化。库塘清淤以增加蓄水 容积为主,结合水质保护和水环境改善, 二减量化外理和盗源化利用外置

7. 2. 1一般要求

遵循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物尽其用、安全管控等原则进行淤泥的处理和处置,加强淤泥处 监管。

7. 2. 2±一般淤泥

宜采取集中堆放、填埋废弃矿坑、低洼地平整、还桑肥田、绿化种植等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 武予以利用。

7.2. 3 有毒有害污泥

对采用浆砌石和混凝土建设的“硬化” 状态。采用多种型式的河道断面,恢复现状自然岸线,宜宽则宽,随弯就弯,避免平面形态的直线化和 断面规则化。在满足相关规划的前提下,退耕还湖、还河、还湿,恢复原有的水域状态。

DB3305/T482017

8.2.1原硬化梯形、复式断面生态改造

8.2.2原硬化矩形直立式挡墙生态改造

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用生态混凝土、 恢复水域与陆域的物质交 挡墙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的,可敷设基质、 栽种攀爬(藤蔓)植物或水生植物(生态混凝士 责射植物、增设植物槽)等。在护岸顶部宜 (花池)种植藤蔓植物遮挡硬质挡墙

采用原石、理石或种植水生植物等治理方式,恢复河道浅滩、深潭、湿地,为水生生物提 栖息、繁殖环境。

准持和恢复河道、湖漾等水域的湿地面积,保持原有水面率。调查河道、湖漾等湿地生态状况, 动植物的生长繁育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不影响行洪的前提下,应充分保留滨水区水生植物 退化区域,应根据不同水深补种水生植物。采取植物措施构建河岸带缓冲区,削减农田等面源污

宜设置鱼果巢、留有洞穴、依据地形布置回流区和静水区、保留滩地。拦洞堰坝、电站、水 程建设或改造应采取设置鱼道等措施,保持生态基流,为水生物迁徙繁衍创造条件

宜通过生态补水、曝气增氧、清淤疏浚、生物修复技术(生物增殖放流技术、活性炭吸附 处理技术、人工水草技术、微生物技术)等措施净化水体;种植具有净化水体能力的沉水、挺 等水生植物,或采用生态浮岛技术改善水质。

结合水域岸坡防护要求、水土保持、植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过滤吸附作用、防护林(护堤林、护岸折 坡林)、经济林建设以及城镇或乡村区域绿化规划要求等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选用本地物种。

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情况下,库湾、河道、漾泊水边、滩地和近岸水域宜保留或种植有利于净化水 本的植物。在非行洪排涝河道,对于有传统种植或自然生长芦苇等乡土植物形成自然生态群落环境的, 应予以保护。

9.3.2泵站、水闸等独立的水工建筑物

DB3305/T482017

结合周边景观进行环绕式开放性植物绿化,做好专项设计,提高绿化景观品位,精选品种, 赏性。

9.3.3水库大坝和库区

结合水源保护的要求,应选择无毒、拒腐、净化水体的植物品种,以水土保持防护林和水源润 主。

呆护原生态,减少人为干扰,尊重、维持和恢复原有乡土植物生长环境

9. 4. 1一般要求

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础上,坚持生态功能优先、适地适树、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选用净化水 土保持功能和抗逆性强、美化环境观赏性好、生态经济、便于养护管理的植物。城市等特殊区域 录化应考虑景观美化并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应根据河道、湖泊水位变动情况,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 水底宜选择净化水体好、易管理的沉水植物。 水面宜选择适应生态浮床的水生植物或漫生水面的浮水植物种类(行洪排涝河道除外)。 常水位以下,选择水体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和耐水湿的植物种类。 设计洪水位至常水位,选择根系发达、耐水淹、抗冲性能好、固土能力强的湿生植物种类 设计洪水位以上,宜选择耐王旱、耐瘩薄的植物种类

植物群落构建宜乔灌草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深根系植物与浅根系植物、阴性树种与阳 及不同季相的植物种类混交。常见河道植物配置按DB33/T614执行

CJJ 8-1999 城市测量规范10水文化与水景观建设

应注重对水域周边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景观特色的调查,结合城乡规划、市政建设和园林绿化建 设,考虑当地居民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的需求,将河道(河床、河滩、堤防、护岸)、水闸、泵站等 水工程设施与城市景观和市民休闲健身场相得益彰,美化水工程及其周边环境。

DB3305/T482017

DB3305/T482017

10.2. 2景观保护

深入挖掘当地文物古迹、人文历史以及民风民俗,加强古闸、古堤、古渡、古桥、古堰、古埠头 遗迹保护和修复工作,增加展示传说、人文历史、地方民俗等的配套设施,丰富河道、水闸等 的文化环境和艺术美感。

寸已遭受破坏,但仍有一定历史人文价值的水域自然景观,应结合水域生态建设,采取有效的保 复措施,逐步加以恢复。

通过对水质改善、水面保洁、保留或扩大河道两岸堤防及岸边的绿化面积、慢行系统等措施DBJ41∕T 137-2014 防渗墙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改善 城市河道及周边环境面貌。城市河道应保留一定宽度的岸边带,有条件的河段按控污型岸边带设计;水 生及岸边带植物宜优先选择当地物种和景观功能好的品种。

新建、改建独立体量较大水工建筑物的外 计应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 成区的还应与城市总体格局或附近建筑风格相协调,与绿化植物配置相协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