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991.5-2015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5部分:田间道路工程

DB61/T 991.5-2015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5部分:田间道路工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0.9K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700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1/T 991.5-2015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5部分:田间道路工程简介:

DB61/T 991.5-2015是北京市的一项地方标准,全称为“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5部分:田间道路工程”。这个标准主要规定了在农田整治过程中,田间道路的建设标准、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以实现农田生产的高效、便捷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该标准可能涵盖的一些主要内容:

1. 设计要求:包括田间道路的布局、宽度、纵坡、横坡、转弯半径、路面结构、排水设施等的设计原则和规范。

2. 施工技术:详细规定了道路基层、路面层的施工方法,包括材料选择、拌合、摊铺、压实等工艺要求。

3. 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试验检测、质量评定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以确保田间道路的工程质量。

4. 验收标准:规定了田间道路工程的验收程序、验收标准和验收后的维护管理要求。

5. 环境保护:强调在田间道路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土壤侵蚀、水源污染等。

6. 安全性:对于道路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警示标志等也有明确要求,以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标准内容可能会更详细和专业,执行时应以标准原文为准。

DB61/T 991.5-2015 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5部分:田间道路工程部分内容预览:

DB61/T991的本部分规定了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有关田间道路工程所涉及的一般规定、由 间道、生产路、农桥、交通涵等方面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陕西省内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建设的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作为项 目设计、建设管理、施工监理和主管部门对项目审查、审批、竣工验收的依据。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62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陕西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 陕交发[20051143号

施工现场安全与文明施工标准(2016版)3.1田间道路的基本组成

3.1.1田间道路是指为农田耕作,农用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所修建的交通设施,包括田间道(机 耕路)和生产路。 3.1.2田间道除承担项目区农用物资、农产品运输外,还兼有村间道路功能。 3.1.3生产路主要为农业机械和人工田间作业服务。 3.1.4田间道路一般由路线、路基、路面、桥涵和沿线设施组成

3.2.1田间道路是农村公路网的延伸,其等级应按照《陕西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中相应不超过四级 公路的“单车道”标准确定。 3.2.2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将田间道和生产路各划分为一级和二级。

3.3田间道路建设类型

3.3.1田间道路建设分为改建和新建两种类型。 3.3.2改建是指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路基整修、路面铺筑、设置边沟,增建涵洞和安全设施,提 高道路标准和通行能力。 3.3.3新建是指根据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农业生产需要新修的道路。 3.3.4田间道路不包括应列入“农村公路村村通”的道路工程

DB61/ T 991. 52015

DB61/ T 991. 52015

DB61/ T 991. 52015

3.4.1田间道路布局原则

3.4.1.1田间道路应与田块、灌排沟渠、农田防护林等工程相结合 3.4.1.2田间道路布局应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少拆迁,尽可能避让文物和重要建筑物,保护环境且 与当地景观相协调。

1.3在平原微丘地区,路线应力求短而直,满足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要求;重丘山区应充分利用 线,以减少工程量,降低费用;在人多地少的地区,道路应尽量减少占地;在人少地广地区,应, 足机械作业要求。

为便利农业生产,应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提升道路通达度。平原地区通达度宜大于等于90%、丘 达度宜大于等于80%、山地通达度宜大于等于70%

4.1.1.1路线应保持线型连续,平面顺适,纵面均衡,舒适。 4.1.1.2线位应注意保护生态,避免大填大挖。 4.1.1.3线位应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沼泽、断层等地质不良地区。必须穿越时,应尽可能 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

设计速度宜为15km/h,其中,困难路段的设计返

4.1.3圆曲线最小半径

日间道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不小于10m 径取值应不小于8m。不设 田间道的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不小 半径取值应不小于60m。

4.1.4弯道超高和加宽

当圆曲线半径小于规定的最小半径时,应设置超高,并应在圆曲线两端各设置一段不小于10m的超 高缓和段,超高横坡度最大值应不超过8%(在积雪冰冻地区应不超过6%)。当一级田间道的圆曲线半径 小于等于250m、二级田间道的圆曲线半径小于等于150m时,应在曲线内侧加宽,并设加宽缓和段。设置 的超高值和加宽值应符合表1的要求。

田间道圆曲线弯道超高禾

DB61/T991.52015

表1田间道圆曲线弯道超高和加宽值(续)

由间道在圆曲线和纵面上,应有一定的停车视距。当满足设计速度为15km/h、停车视距大于等于 于积雪冰冻地区等任意一种条件时,停车视距宜适当增长。

4.1.6道路坡度、坡长

最大纵坡宜取9%11%,特殊困难情况下其极限值不得超过15%;平原地区不宜大于6%,在海拔大于2000r 以上或严寒冰冻地区不宜大于8%。 4.1.6.2横坡应以能满足雨雪水排除要求为准,一般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其值均宜取 1.5%~2.0%(多雨地区宜取2.5%);砂石路面的取值可比上述横坡增加1%~1.5%。 4.1.6.3田间道纵坡的最小坡长在设计速度为15km/h时不得小于50m。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见表2。

表2田间道不同纵坡最大坡长

4.1.6.4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坡比不应天于5.5%;当天于5.5%时,应在不天于表2所规定的 长度处设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坡比不应大于4%,长度不应小于100m.。条件受限制时,一级田间 道缓和坡段长度不应小于80m,二级田间道缓和坡段长度不应小于50m。

DB61/ T 991. 52015

4. 2. 1 基本要求

4.2.1.1路基除应满足一定高程和宽度外,还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应设置完善的排 水系统,能有效排除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4.2.1.2路基断面形式应与沿线自然环境相协调,避免因深挖、高填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4.2.1.3山岭、重丘区的路基在地形陡峻和不良地质地段不宜破坏环天然植被和山体平衡;且其在狭窄 的河谷地段不宜侵占河床,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防护工程或其他结构物。 4.2.1.4陡坡上的半挖半填路基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挡护工程稳定坡脚。当山坡高陡或稳定 性差而不宜开挖时,可采用纵向桥结构。 4.2.1.5沿河路基应满足设计洪水频率下的防洪要求,并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 4.2.1.6路基横断 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挖填等情况确定

4. 2. 2 路基高度

地面排水良好时,路基高度宜为0.2m~0.3m(常年积水区的路基高度宜取0.5m);在沿河及易淹区, 级田间道的路缘标高应高出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0.5m以上,二级田间道的路缘标高应高出5年一遇设 计洪水位0.5m以上;有地下水浸蚀的路段,其路缘标高应高出地下水位0.5m以上。

4. 2. 3路基宽度

田间道的路基宽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4. 2. 4路基填料

路基宜就地取材,并应选用符合强度和粒径要求的合格材料。应优先选用挖方的合格填料填筑, 碎石、片石等。

田间道的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在特殊干旱地区或特殊潮湿地区,田间道的路基压实度 列数值适当降低,

表4田间道路基压实度

DB61/T991.52015

挖方段的土质边坡宜取1:0.5~1:0.75,右质边坡宜取1:0.3~1:0.5;填方段的边坡宜取1: 2.0;其中,受水浸淹的填方段在设计水位以下部分的边坡应视填料情况取1:1.75~1:2,并 面防护。

4.3.1.1路面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其表面应满足平整、抗滑和排水的要求。 4.3.1.2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

4. 3. 2路面宽度

4.3.3.1由间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应由面层和基层组成;采用砂右等级路面 结构层时,可不设基层 4.3.3.2一级田间道宜优先选用水泥混凝土面层或者沥青混凝土面层,其次选用砂石面层。 4.3.3.3二级田间道宜优先选用砂石面层,特殊路段亦可选用水泥混凝土面层。 4.3.3.4田间道不同材质面层的适宜厚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5田间道面层适宜厚度

4.3.4.1基层材料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本着经济合理、便利施工的原则确定;可选用水泥、石灰稳 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级配粒料,水泥、石灰稳定土,工业矿渣,填隙碎石等。 4.3.4.2当基层采用稳定类材料时,厚度宜取18cm~22cm;采用级配粒料类、填隙碎石材料时,厚度 宜取20cm~22cml。

DB61/ T 991. 52015

间道不同材质路拱的横坡坡比应满足表6的规定

4.3.7汽车荷载标准

田间道路面的汽车荷载标准应为“公路一ⅡI级”的0.8倍

田间道一般采用土质路肩;在暴雨集中区域或坡面未设截流沟的路段,可采用硬路肩。硬 应为浆砌石、现浇混凝土或混凝土砌块。一级田间道路的肩宽应为0.25m,二级田间道路的肩宽应

有硬路肩时可不铺设路缘石

4.4.3.1应根据沿线降水与水文地质等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田间道排水设施。 4.4.3.2排水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涵洞等。在地势平缓处宜采用梯形土质边沟,在降雨 量大的地区及冲刷严重的山区路段可设置硬化边沟。在关中、陕北地区,边沟的深度和宽度应不小于 0.3m,在陕南地区则应不小于0.4m。截水沟和排水沟应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构造,深度和宽度应为0.5m。

4.4.3.1应根据沿线降水与水文地质等具体情况《复合夹芯板建筑体燃烧性能试验第1部分:小室法 GB/T25206.1-2014》,设置必要的田间道排水设施。

4.4.4.1一级田间道可不设错车道。 4.4.4.2二级田间道应在不大于300m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并应能使驾驶员看 错车道之间的车辆。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应不小 6.bm 有效长度应不小于20m。

在断头田间道末端,应根据需要设置回车道。回车道宜设在纵坡坡比不大于3%的路段,平面应成“T” 型或“Q”型(发针形)布置,道肩结构应与路肩相同,道面及其基层材料结构应与田间道相同。应在 回车道的边缘设置坚固的安全防护结构

201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经济》基础班考试辅导(119页)4.4.6路田连接设施

DB61/T991.52015

当田间道与由面之间存在宽度或深厅 沟渠或由面与路面的高差大于0.5m时,应设置 连接坡道或涵管,连接坡道或涵管觉度取3m 坡度宜大士1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