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5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186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简介: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导沼气工程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它包括多个部分,第一部分通常是工艺设计,其主要内容和简介如下:

1. 工艺流程:描述沼气工程从原料收集、预处理、厌氧消化、沼气收集、净化、储存到利用的全过程。这部分会详细列出各个环节的工艺参数和设备选择,如原料的种类和预处理方式,消化器的类型和设计参数,净化设备的选择等。

2. 设计原则:这部分主要阐述沼气工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如经济性、可行性、环保性、安全性等。同时,也会对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说明,如沼气产量预测,处理能力的确定,设备的选择和配置等。

3. 设计计算:这是工艺设计的重要部分,包括沼气产量计算、发酵原料需求计算、设备容量计算等。这些计算基于厌氧消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原理和工程经验数据。

4. 工程实例:为了使设计更加具体和实际,工艺设计中通常会提供一些工程实例,展示这些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5. 技术要求与规范:这部分主要列举了沼气工程设计中应遵守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如设备的选型标准,安全防护措施,环保要求等。

6. 操作与维护:为了确保沼气工程的正常运行,这部分会介绍操作规程和设备的维护方法。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的第一部分工艺设计,是整个工程的灵魂,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效果。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项目情况,结合规范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工艺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4.1工艺设计应根据沼气工程规划年限、工程规模和建设国标,选择投资省、占地少、工期短、运行稳 定、操作简便的工艺路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4.2所设计的I.艺流程、构(建)筑物、主要设备、设施等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和使用的需要,以保 证沼气工程功能的实现。 4.3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吸收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积极采用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 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4.4应以近期[程规模为主,兼顾远期规划,并为今后发展预留改、扩建的余地。 4.5为防止因某些突发事故而造成沼气工程停运,其被处理的原料应有安全溢流和超越的措施。 4.6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对经常操作且稳定性要求较高的设备、管道及监控部位,应尽可能采用机械 化、自动化控制,以方便运行管理,降低劳动强度。 4.7应与邻近区域的给水、排水和雨水的排除系统以及供电、供气系统相协调。 4.8应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泥处置及污水综合利用系统相协调,充分利用附近的农出。 4.9应尽可能地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4.10本部分尚未作山规定的有关工艺设计参数及技术要求,应通过一定规模的生产性试验研究或参 照类似工程的运行参数加以解决。 4.11除应按本部分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的标准、规范和规定。

5.1.1以双方签订的沼气.工程项目设计合同书、立项批文、相关投资部门的要求、委托单位提供 基础资料作为设计依据。

1.2设计前《家用和类似用途滚筒式洗衣干衣机技术要求 GB/T 23118-2008》,应搜集下列相关的技术基础资料:

a 发酵原料:发酵原料的种类、总量以及收集方式,发酵原料排放量的稳定性及可持续年限,同时 还应当收集企业扩大生产以后的发酵原料的相关资料; 气象资料:当地的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口照及霜冻期等: c) 水文地质资料: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地震烈度、冻土层厚度,以及地下水位等; 区域规划资料:区域现状图和区域总体规划平面图及说明书。如果沼气用于区域居民集中供 气,还应有区域地下管网布置图; e 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允许排放的标准; g)处理后的水和污泥再利用的可能性与途径等;

NY/T 1220.12006

h)沼气的用途及使用要求; i) 当地或企业能提供的给排水、供电、供热量等情况; i)拟建沼气工程附近及其周围有无可以利用的池塘、山谷、洼地、沼泽地与旧河道等废弃不用的 土地资料及其他自然资源等,

5.2.1工艺设计应包括发酵原料的收集、前(预)处理,沼气的生产,沼气的净化、储存、输配与利 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或进一步深度处理达标)等全系统工艺。主要设计内容有

工艺技术流程的选择、确定及设计; 各个处理单元的工艺技术参数的选择与确定; 全系统的物料及能的变化及平衡计算; 各处理构筑物、建筑物、设施及设备的单元工艺设计。 2.2设计文件应包括工艺设计总说明、工艺平面布置图、工艺纵向流程图、各处理构筑物、建筑物、设 的工艺条件图等。

6沼气站址选择和总体布置

沼气站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尽量靠近发酵原料的产地和沼气利用地区,还应与总排出相衔接: b)在厂区或场区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c) 便于处理后的污水、污泥的排放与利用; d)有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e)满足的安全生产和卫生防疫要求; f)尽量减少土方基的开挖与回填; g)不受洪水威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h)有较好的供水、供电的条件和交通方便

6.2.1沼气站内总平面布置应根据站内各建(构)筑物的功能和工艺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气象等因素 进行设计,并应便于施工、运行、维护和管理。 6.2.2平面布置图应按比例绘制,标明场区的基本坐标原点、指北针,各建(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 面尺寸和与坐标原点的相对位置,各种管线的管径、走向和与建(构)筑物的相对位置,场区的道路、绿 化带的布局、宽度等。

6.2.3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理建筑物或生活设施除必须与生产建(构)筑物结合外,宜集中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侧,与 生产建(构)筑物的距离应符合GBI16一87第3章、第4章的规定; b 建(构)筑物间距宜紧凑、合理,并应满足各建(构)筑物的施工、设备安装和埋设管道及维护管 理的要求。 1.2.4厌氧消化器、储气柜、输配气管道和其他危险品仓库等的平面位置,应符合GBJ16一87的规 定。 .2.5各种输液、输气管(渠)和电缆线的布置,应统一考虑,避免迁回曲折和相互干扰。输送污水、污 起和沼气管线(渠)的布置尽量短而直,防止堵塞和便于清通,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明渠。各种管 我应用不同颜额色加以区别。 .2.6沼气站内必须设置给水系统,并应避免与处理装置首接衔接。当与外理装置相衔接时必须右

6.2.5各种输液、输气管(渠)和电缆线的布置,应统考虑,避免迁回曲折和相互干扰。输送污水、污

6.2.6沼气站内必须设置给水系统,并应避免与处理装置直接衔接。当与外理装置相衔

正污染给水系统的措施,

要求: a)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m,双车道为6m,并应有回车道。车行转弯半径不小于6m; b)人行道的宽度为1.5m~2.0m。 6.2.8沼气站内必须设置排水系统,拦截暴雨的截水沟和排水沟应与区域或厂区(场区)总排水通道相 连接。 6.2.9沼气站四周应设置有不低2.0m高度的围墙(栏),与其他生产区、生活区分开。 6.2.10沼气站内的绿化面积不宜小于总面积的30%。

6.3.1沼气工程高程布置应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设计,尽量利用自然地势高差使污水、污泥依靠重 的作用在处理系统中通畅流动,以减少动力提升。 6.3.2工艺纵向流程图应包括各处理构(建)筑物和各类设备、仪表的名称、标高、剖面简图以及在垂直 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各连接管线(渠)的名称(或编号)、直径、标高、坡度、走向。 6.3.3高程设计时,应以受纳水体的最高水位或下游用水的水位或污水、污泥的利用位置的高程作为 起点,反向推算,以便处理后的废水在洪水季节也能自流排出,并将总提升泵的扬程减至最小。当排水 水位不受限制时,应以处理构筑物埋设深度确定起点标高,尽量减少土方量的开挖和回填。 6.3.4纵向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比例:纵向1:100.横向1:500~1:1000。

7.1.1前(预)处理系统包括发酵原料的收集和输送,水质、水、温度、酸碱度的调节,以及固态物质的 去除。 7.1.2发酵原料的水量、水质应实际测试确定。实测有困难的,可参照同类发酵原料资料确定。常用 的种发酵值料特性详证表1

表1沼气工程部分发酵原料特性

1.3前(预)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宜采取一次性设计,按近、远期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案,但水、电、气 属设施的设计必须按总体规模设计。 1.4前(预)处理设施、设备及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应按发酵原料的输送方式考虑。当被处理的污水

/.1.3前(预)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官采 附属设施的设计必须按总体规模设计。

NY/T 1220.12006

自流时,可按小时最大设计流量计算;当被处理的污水为压力流时,应按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 7.1.5前(预)处理装置(格栅)、设备(提升泵、分离设备、换热器等)及各处理构筑物(沉砂池、沉淀池、 调节池、酸化池等)的个(格)数宜为2个(格)并宜按并联设计

7.2.1在沉砂池、集水井或水泵前须设置格栅,以防堵塞水泵、输料管道及其他设备、装置。 7.2.2格栅栅条间空隙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7.2.1在沉砂池、集水井或水泵前须设置格栅,以防堵塞水泵、输料管道及其他设备、装置

粗格栅:采用机械清渣时,栅条间空隙宽度宜为16mm~25mm;采用人工清渣时,栅条间空隙 宽度宜为25mm~40mm; b)细格栅:栅条间空隙宽度宜为8mm~15mm; c)在水泵前,根据水泵特性要求确定,一般栅条间空隙宽度<20mm。 7.2.3格栅的其他设计应符合·GBJ14—87第6.2节的规定。 7.3泵 7.3.1泵的选择应根据用途和输送介质的种类、流量及扬程等因素确定。当被输送的介质悬浮物浓度 较高或杂质较人时,宜选用无堵塞泵。 7.3.2宜选用同一型号的泵,当水量变化大时,应考虑泵大、小搭配,或采用可调速电动机。 7.3.3泵的备用台数,应根据水量变化情况、泵的型号和应用位置的重要性等因素确定,但不得少于1 台。

a)吸水營流速为0.7m/s~1.5m/s; b)出水管流速为0.8m/s~2.5m/s 7.3.5在两台或两台以.上水泵合用一条出水管时《绿色数据中心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2015年》,各水泵的出水管应设置闸阀,并在闸阀和水泵之间 设置向阀;单独出水管为自由出流时,一般可不设置回阀。 7.3.6泵机组的布置和通道宽度,应符合GBI14一87第4.3.4条的规定。

7.3.7泵房内应有排除积水和通风的设施

7.3.8立式泵的传动轴半装有中间轴承时,应设置养护工作台。室外立式泵应设有操作工作台

73.8立式泵的传动轴半装有中间轴承时,应设置养护工作台。室外立式象应设有操作工作台。

7.4.2固液分离设备的处理能力应与被处理的原料量相匹配。 7.4.3对固形物去除率要求达80%以上、且滤渣含水率<80%的固液分离,宜选用箱式压滤机。 7.4.4对于固形物去除率要求不太高的固液分离,宜选用立式离心机或螺旋回转滚筒式固液分离机或 周酒分离篮

7.5.1热交换器选型应考虑被加热或冷却的介质特性、介质温度、热交换后要求达到的温度和运行管 理是否方便及经济等综合因素。 7.5.2换热面积应根据热平衡计算,计算结果应使结构设计传热面积和传热的计算面积相比留有 10%~20%的容量。 7.5.3料液加热可根据条件选择直接通入蒸汽或利用热交换器加热的方式;料液冷却可选择池内自然 冷却、喷淋冷却或热交换器冷却的方式。 754对问选宝品热杰换强西进服庭楼坊和工书制池质具的检检

7.5.4对已选定的热交换器要进行强度校核和工艺制造质量的检验。

JG∕T 3033-1996 试验用砂浆搅拌机对于含泥砂量较多的发酵原料应设置沉砂池。沉砂池的设计应符合GBI14一87第63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