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2484-2005 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铁路桥简支 T梁技术条件.pdf

TB∕T 2484-2005 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铁路桥简支 T梁技术条件.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铁路标准
资源ID:14206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T 2484-2005 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铁路桥简支 T梁技术条件.pdf简介:

TB∕T 2484-2005《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T梁技术条件》是中国铁道部发布的关于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T梁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的标准。这个标准适用于铁路桥梁中采用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中的一种)制作的简支T梁。

T梁是铁路桥梁的主要承重结构,简支T梁是指两端用铰接的方式支承在桥墩上的梁。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即预先在混凝土梁体中张拉预应力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梁体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TB∕T 2484-2005标准明确了T梁的尺寸、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检验方法、验收标准等内容,以确保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结构安全、耐久性和施工质量。同时,该标准还规定了T梁的使用寿命、维护和管理的要求,以及与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是铁路桥梁建设的重要技术依据。

TB∕T 2484-2005 预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铁路桥简支 T梁技术条件.pdf部分内容预览:

3.1.1先张梁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及本标准制造。 3.1.2先张梁的混凝土应具有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弹性模量,并具有预防碱一骨料反应性能。根据 环境类别及侵袭作用等级,应具有抗冻性、抗渗性及耐腐蚀性等。 3.1.3先张梁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刚度、抗裂性和耐久性

3.2.10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用水应符合JGJ63一1989的规定。 3.2.11非预应力钢筋(带肋、光圆钢筋及盘条)技术性能应分别符合GB1499、GB13013、GB/T701的 规定。带肋钢筋尚应符合碳当量不大于0.5%的规定。 3.2.12预应力钢绞线技术性能应符合GB/T5224的规定,并对进厂(场)钢绞线按批量进行拉伸试 验、弹性模量试验。

3.2.13横向预应力筋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或预应力钢绞线,其技术性能应符合GB/T 5224等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3.2.14制造钢配件用的普通碳素钢应符合GB/T700的规定。人行道U形螺栓、支座锚栓应采用多 元素渗透或渗锌等防腐处理,渗锌层厚度应符合JB/T5067一1999表1中4级要求。 3.2.15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夹具、连接器及楔块装置,其材质应符合GB/T3077和GB/T699的规 定。其技术性能应符合GB/T14370一2000的规定。 3.2.16横向预应力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时,应采用配套的锚具及垫板;当采用钢绞线时, 应采用低回缩锚具,回缩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3.2.17制造折线配筋先张梁转辙器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应符合GB/个699的规定。 3.2.18有碴桥面防水层应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及氯化聚乙烯卷材防水材料,其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965一1999的要求。潮湿多雨地区宜采用水溶性聚氨酯防水涂料。 3.2.19防水层的保护层应采用强度等级为C40细石(粒径为5mm~10mm,下同)纤维网混凝土,并 满足设计要求。 3.2.20横向预应力筋预留孔道应采用金属螺旋管、钢管或橡胶棒成孔。金属螺旋管性能应符合JG/T 3013一1994的要求。 3.2.21泄水管及管盖应采用铸铁等满足强度及耐久性要求的材料制作,铸铁件性能应符合GB/T 3420一1982中HT150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3.2.22梁体封端、横隔板和桥面湿接缝混凝土的材料应与梁体相同(除细石外)。 3.2.23用以消除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的隔离套管应符合设计要求。

3.3主要工艺技术要求

3.3.1.1台座应满足张拉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在构造上满足张拉、浇筑、拆模及放张等工艺 的要求蚌埠市三铺湖排涝泵站工程施工图电动吊篮施工方案.doc,并应严格控制梁端地基不均匀沉降。 3.3.1.2当采用长线法生产直线配筋先张梁时.台座的长度不应超过生产三片16m先张梁所需长度

转辙器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符

钢配件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梁内支座板应平整,每块边缘高差不应超过1mm。 栓时,则支座锚固螺栓与支座板不应直接焊接。

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能保证梁体各部形状、尺寸及预理件的位置准 午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5反拱及预留压缩

预制梁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制梁的实际情况设置反拱及预留压缩量。

3.3.6.1预应力钢绞线或螺纹钢筋进场后,应按批号取样,进行力学性能及弹性模量试验,移运时应保 持顺直,不应损伤和污染。 3.3.6.2普通钢筋按批号取样,进行力学性能和冷弯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3.7钢绞线及钢筋编扎

钢绞线及钢筋编扎应符合表2的要求。

3.3.8先张梁预应力筋张拉

3.8.1预应力张拉宜采用张拉螺杆的张拉体系,直、折线混合配束时宜自下而上先穿 筋,折线筋应穿过转辙器正确位置,并人槽。

表2钢绞线及钢筋编扎充许偏差

3.3.8.2直、折线混合配束时,张拉顺序为先将直线筋初调,然后张拉折线筋,最后将直线筋张拉到设 计吨位。 3.3.8.3预应力钢绞线可采用单束初调、单束张拉或单束初调、整体初拉、单束终拉的张拉工艺,张拉 时两端应对称张拉。

0.5o支模、绑桥面钢筋一→单束张拉至o(持荷3min)测伸长值一锚固 采用单束初调单束张拉工艺时,对先张拉的钢绞线可采用大于的张拉力,但不应 大于1.03,也可对先张拉的钢绞线进行补拉。采用长线法(片数多于2片者)生产先张

TB/T 24842005

梁时宜两端张拉。 2) )单束初调整体初拉单束终拉 单束张拉至o(持荷3min)测伸长值一锚固(周边检查)

梁时宜两端张拉。 2) 单束初调整体初拉单束终拉

对先张拉的钢绞线可采用大于o的张拉力,但不应大于1.03ok,也可对先张拉的钢绞线 进行补拉。 3.3.8.4试生产时,应对预应力筋摩阻损失实际测定,根据实测结果对张拉控制应力作适当调整。 3.3.8.5张拉控制应力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筋的伸长值作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 差值不应超过土6%。理论伸长值应按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计算。 3.3.8.6张拉后应及时(一般在2h以内)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对预应力筋应力进行抽查,应力损 失超过3%时应补拉。 3.3.8.7预应力筋张拉和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0℃以上,预应力筋张拉与混凝土浇筑时 的环境温度差不应超过5C。 3.3.8.8张拉千斤顶的校正系数不应大于1.05(用标准表校正),油压表应采用防震型,其精度不应低 于1.0级。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0.5MPa,表盘量程应在工作最大油压的1.25倍~2倍之间。千斤顶 校正有效期限不应超过一个月,油压表不应超过7d。当采用0.4级精度的精密油压表并由计量管理部 门按04级精度进行检宁时其有效期不应超过一个且

3.3.9混凝土的配制和浇筑

件下振动成型、养护,标准试件按标准养护28d办理。采取蒸汽养护的28d标准试件,脱模前随梁养 护,脱模后标准养护,时间共28d。试件制作、养护应符合GB/T50081—2002和TB10425一1994的规 定。 3.3.9.10桥面板现场联接采用湿接缝,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同主梁。湿接缝一般采用细石混凝土,其试 件要求同3.3.9.9

3.3.10混凝土养护

3.3.10.1采用蒸汽养护时,应实施跟踪养护,使棚温与梁体内水化热相适应。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 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4h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应大于10℃/h,梁体芯部(梁端中央深入 300mm处)混凝土温度不应超过60℃,棚内各部位温差不超过5℃,恒温时间由试验决定,降温速度不 应大于10℃h,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15℃时,方可撤除保温设施。蒸 汽养护结束后,应立即进人自然养护。 3.3.10.2采用自然保湿养护或蒸汽养护后进人自然养护时,混凝土梁面宜采用保温、保湿材料予以覆 盖,或采用桥面蓄水保湿、保温。梁体洒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充分潮湿,保湿养护不应少于 14d。 3.3.10.3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或高温露天暴晒时,梁体表面应喷涂养护剂,养护剂应符合JC901的 要求。低温时应采取保温、保湿措施,并不应对混凝土洒水

3.3.11.1梁体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25MPa,且能保证构件棱角完整、横隔板及桥面板根部不开裂时 方可拆模。 3.3.11.2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3.3.11.3采取蒸汽养护时,撤除保温措施至拆模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2h

3.3.12.1先张梁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且其龄期至少3d后,方可采用整体两端 同时缓慢放张工艺,放张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折线配筋先张梁一般应先放松折线筋,切断导向 装置支承侧板后,再放松直线筋,梁体外露直线筋长度应能保证折线筋放张后外露直线筋的应力 不超过0.8fk0 3.3.12.2放张以后应实测梁体弹性上拱度。实测梁体弹性上拱不宜大于1.05倍设计计算值。

3.3.13.1桥面板湿接缝混凝土的施工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

3.3.13.1桥面板碰接缝混凝土的施上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 3.3.13.2预应力筋封端前,封端处梁体混凝土应凿毛,封端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应低于C35。封端后,在封端范围内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 3.3.13.3折线配筋先张梁梁底转辙器的凹穴应采用环氧树脂混凝土封堵,其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设计 要求,也不应低于梁体强度。 3.3.13.4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加温、保温措施使桥面板湿接缝的混凝土在5℃以上浇筑,浇 筑完后应加热并连续保温养护,温度不高于50℃,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5%。

.3.14桥面防水层、

3.3.14.1桥面的防水层应符合3.2.18的规定DB44/T 2132-2018 政务公开 基本要求.pdf,并应符合TB/T2965一1999和设计图纸的要求。

3.3.15横向预应力施工

3.3.15.1横向预应力孔道位置宜采用金属螺旋管及抽拔胶管成孔,并采取定位措施确保管道平直。 孔道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应采取措施减少位置偏差。 3.3.15.2横隔板采用联接板临时焊接时,冬期施工应采用低温条件下的焊接工艺。 3.3.15.3横隔板接缝处的金属螺旋管应插人预留孔道内200mm以上.湿接缝处金属螺旋管连接接头

3.3.15.4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加温措施,使混凝土拌合物的人模温度不低于5℃。必要时 采用连续保温养护,养护温度不低于5℃,直至符合拆模要求。 3.3.15.5横向预应力张拉程序、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规定

3.3.16横向预应力的管道压浆

3.3.16.1预应力张拉后,宜在48h内进行管道压浆,压浆前应清除管道内杂物及积水。 3.3.16.2孔道压浆用水泥应符合本标准3.2.2的规定,水胶比不大于0.35,水泥浆不应泌水,抗压强 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压入管道的水泥浆应饱满密实。压浆工艺和材料应符合有关铁道行业标准和设计 文件的规定。 3.3.16.3水泥浆应掺高效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应符合本标准3.2.6的规定,掺量由试验确定。严禁 掺人氯化物或其他对预应力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 3.3.16.4夏季施工时,水泥浆温度不应高于25℃冻结施工方案设计,冬季施工不应低于5℃,否则应采取降温或保温措 施。 3.3.16.5水泥浆自搅拌至压人管道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0min。在此时间内,应不断搅拌水泥浆。 3.3.16.6封锚应按本标准3.3.13封端办法进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