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547-202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pdf

DB61T 1547-202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14036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1T 1547-202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pdf简介:

DB61T 1547-2022 是一项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技术规范。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由于气候、土壤和人为活动等因素,长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以及社会经济都有重大影响。DB61T 1547-2022的出台,旨在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技术指导,以期通过综合性的治理措施,如植被恢复、工程防护、农业技术等,有效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该规范可能包括的内容有:

1. 水土流失现状评估:对黄土高原的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 治理目标和原则:设定明确的治理目标,如减少土壤侵蚀、恢复植被、改善农田质量等,并强调生态优先、科学治理、系统性等原则。

3. 治理措施和技术:如植树造林、坡面治理、沟壑治理、农田整治、生态补偿等具体措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要求。

4. 监测和评估:规定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的实施过程监测和效果评估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治理工作的有效性。

5. 管理和监督:提出治理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以保证规范的执行和治理效果的持续改进。

这项技术规范对于黄土高原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DB61T 1547-202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表1排水管内完全充满水的特性流量K

= 0.501×√Q²/b2 (10

=0.501×30 /b2

CJ 3058-1996 塑料护套半平行钢丝拉索6.4.3.4.2台阶式排水

台阶式单级跌水、多级跌水以及陡坡式跌水槽中的水深、底宽及槽总深,在沟头来水流量较小时, 仍可按悬臂式排水计算公式确定(矩形过水断面);在沟头来水流量较大、过水断面缺口变化时,须按 般水利工程设计要求,分别计算其各部分尺寸。

DB61/T 15472022

按GB/T16453.3的相关规定执行。

按GB/T16453.3的相关规定执行。

6.5.1.1谷坊工程应与沟头防护、淤地坝等工程措施互相配合,共同控制沟道发育。 6.5.1.2谷坊工程在防治沟蚀的同时,应利用沟道水土资源,发展林(果)牧生产。 6.5.1.3谷坊工程的防御标准应为10a~20a一遇3h~6h最大降雨量。 6.5.1.4谷坊类型的选择取决于地形、地质、建筑材料和劳力等。一般情况下,应就地取材。多修筑 土谷坊或植物谷坊;对于为保护铁路、居民点等有特殊防护要求的山洪沟道,则需选用坚固的永久性谷 坊,如混凝土谷坊等。 6.5.1.5谷坊出口处宜配套护坡、护底等防护措施。末级谷坊出口处应布设消力池和海漫等消能防冲 设施。

6.5.2.4谷坊选址要求如下:

a)应选在“口小肚大”、工程量小和库容大的沟段; b)选址处,沟底与岸坡地形、地质状况良好,无空洞或破碎地层,无不易清除的乱石与杂物; c)选址处建筑材料(土、石和柳桩)取用方便。 6.5.2.5选定谷坊类型应根据建筑材料确定,可选择土谷坊、植物谷坊或浆砌石谷坊。

3.1.1谷坊高度。通常在5m以下,常见谷坊高为1.5m~3m。 3.1.2谷坊断面尺寸要求如下: 日 一般情况下按GB/T16453.3—2008,4.3.1.1要求执行; b) 抗老化塑料编织袋土谷坊尺寸如图1所示:

6.5.3.1.1谷坊高度。通常在5m以下,常见谷坊高为1.5m~3m。 6.5.3.1.2谷坊断面尺寸要求如下: a)一般情况下按GB/T16453.3—2008,4.3.1.1要求执行; b) )抗老化塑料编织袋土谷坊尺寸如图1所示:

DB61/T1547—2022

图1 塑料编织袋土谷坊断面构造图

科编织袋土谷坊断面构造

1) 底坡均匀一致的沟道,一般谷坊淤满后形成川台地,此时谷坊的间距Lg与谷坊高hg可按 公式(11)确定:

式中: Lg 谷坊的间距,单位为m hg 谷坊高,单位为m; 沟床比降。 2) 当采用谷坊高度h。相

式中: 2” 谷坊数量; Hg 沟道沟头至沟口地形高差,单位为m; 复 一谷坊高度,单位为m。 3)底坡不均,有台阶或跌坎的沟道,应根据台阶跌坎段间地形高差确定谷坊数量及高度,方 法与上述相同; 4)比降较大的沟道,谷坊淤满之后,淤积泥沙的表面具有一定坡度i讠,称为不冲比降或稳定 坡度。不同质地淤土表面不冲比降的经验数值可参考表2。考虑谷坊淤满后淤积物的不冲 比降,其布设数量将有所减少,此时谷坊间距L可按式确定:

DB61/T 15472022

谷坊淤满后不同淤积物形成的不冲比降

溢洪口尺寸设计按GB/T16453.3—2008,4.3.

6.5.3.2植物谷坊

6.5.3.2.1高度。植物谷坊如柴草、柳梢谷坊高度1m~1.5m。

6.5.3.2.1高度。植物谷坊如柴草、柳梢谷坊高度1m~1.5m。 6.5.3.2.2谷坊间距和数量设计参照土谷坊。 6.5.3.2.3其他设计按GB/T16453.3—2008,4.3.3要求执行。

6.5.3.3浆砌石谷坊

GB/T16453.3—2008,4.4的相关规定执行

按GB/T16453.3—2008,4.5的相关规定执行。

按SL/T804—2020和GB51018—2014的相关规定执

按SL/T804—2020和GB51018—2014的相关规定

7.1水土保持造林(种草)

7.1.1.1应与水土保持区划所确定的水土保持主导功能相适应。 7.1.1.2应坚持生态优先,发挥林草地的蓄水保土作用,充分保护造林地上已有的天然林草植被、珍 稀植物、古树和野生动物栖息地。 7.1.1.3依据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进行人工林草植被建设;选择地带性植被优势种作为主要造林种草 的植物种。高塬沟壑区按照暖温性森林地带条件指导造林种草,丘陵沟壑区按照温带性森林草原带条件 指导造林种草,且以草灌为主。 7.1.1.4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宜林地地貌部位、地形和土壤等立地因子,划分立地类型,进行分级, 提高造林成效。 7.1.1.5根据造林目标和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确定造林方式和方法,设计造林密度。 7.1.1.6在不同区域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常绿树种和生态经济兼用树种,实行多树种、针阔叶、乔灌 草立体配置造林,避免大面积集中连片营造纯林。 7.1.1.7在丘陵沟壑区年降水量400mm以下,乔木难以正常生长的地区,可大力发展抗旱造林技术, 合理设计造林密度。

DB61/T 1547—2022

7.1.2.1.1梁顶除部分宽缓的梁顶部可作为农田外,一般应配置为灌木林和草地或灌草结合。 7.1.2.1.2梁坡面布设水土保持林。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种,应沿等高线布设。根据坡 面形状营造适宜的混交林,内容如下: a)直线型斜坡应营造以乔木为主的乔灌混交林; b)凹形斜坡上部营造以灌木为主的护坡林,下部凹地可营造以乔木为主的混交林; c)凸形坡中上部应营造乔灌混交林,灌木比重占60%以上; d)阶梯形斜坡应在凸形斜坡和凹形斜坡的转折处配置灌木混交林。 7.1.2.1.3侵蚀沟水土保持林的配置,要从上游到下游,从沟头到沟口,从支沟到主沟,从沟岸到沟 底,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层层设防,分类施治。根据立地条件,按照乔灌草结合,湿生和旱生植物结合, 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相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选择适生树草种,营造沟边、沟头防护林,沟坡 水土保持林和沟底防冲林等,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7.1.2.2高塬沟区

7.1.2.2.1塬面水土保持林营造农田道路防护林网、塬面经济林以及进行四旁植树等。 7.1.2.2.2沟道营造沟边、沟头防护林(草),沟坡水土保持林(草)和沟底防冲林等,建立综合防 治体系。

7.1.3.1丘陵沟整区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

GB/T 7996-2020标准下载7.1.3.1.1梁顶防护林内容如下:

a)梁顶防护林的布设,应根据梁顶形状、宽窄和土地利用状况而定。防护林多配置在梁顶 农田边缘四周凸形斜坡坡度开始变陡的地方,且以灌木林为主。对顶部尖削、面积狭小、宽度 在10m以下、风蚀强烈水蚀也比较严重的梁,其顶部通常作为长期草地或灌草搭配; b)梁顶部风力大,干旱缺水,在树种选择上应注意选择抗风、耐干旱瘠薄的深根性乔灌树种, 同时注意风口位置及迎、背风坡向的差异; c)防护林可采用疏透结构,乔灌行间混交,沿等高线布设;或全部列为封育草地或人工刘草地等 7.1.3.1.2梁坡水土保持林内容如下: a)营造水土保持林应以带状或块状形式配置,沿等高线布设,乔灌混交最佳,且以灌木为主; b)大于25°陡坡宜以草、灌为主。 7.1.3.1.3梯田埂坎防护林内容如下: a)可结合培筑地坎,采用插条、压条等方法,也可采用植苗或直播造林; b)造林树种应以遮阴小、串根少、林冠底的直根系灌木为主,以减少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7.1.3.1.4沟边防护林内容如下: a)沟边防护林的配置应根据集水面积的大小、沟岸的稳定程度及土地利用类型来确定,一般在沟 边线以上2m处,修宽0.5m、顶宽0.3m、高0.5m的沟边埂,并在内侧每隔5m修一横档, 以防水流集中冲毁土硬。土修好后,可在埂外侧栽植1~2行深根性乔木,内侧栽植2~4 行灌木,或在埂内外侧全部栽植灌木; 1)如果集水面积小,沟坡较缓,已形成自然休止角,沟岸比较稳定,可在沟边线以上1m~ 1.5m处配置沟边埂和林带,林带宽度宜在3m以上;

7.1.3.1.2梁坡水土保持林内容如下

DB61/T 15472022

2)如果集水面积大,且沟坡陡峭,沟岸不稳定,则沿坡沟稳定线以上1.5m~2m处配置边 硬和林带,林带宽度可加大到5m以上; 3)当沟边地带为农田,并且沟岸稳定。为少占耕地,沟边埂和林带的位置应靠近沟岸,一般 沿沟边线以上0.5m~1m处配置,林带宽度为1m~1.5m。 b)营造沟边防护林带,应选择抗冲性强、固土作用大的深根性速生树种。 7.1.3.1.5沟头防护林内容如下: a)沟头防护林的配置应与沟掌底流水线垂直,并沿沟掌坡等高线栽植; b)沟头水土保持林带的宽度应根据凹地面积大小、径流量和侵蚀程度确定。当凹地面积小、坡度 陡、径流量大、侵蚀十分严重和沟头前进很快时,可全面造林;当凹地面积大、坡度缓、侵蚀 不十分严重、但沟头仍不稳定时,林带宽度可按沟深的1/3~1/2设置; c)营造沟头防护林,应注意选择根性强的固土抗冲速生树种,进行乔灌混交造林。 7.1.3.1.6沟坡水土保持林内容如下: a)应结合水平沟、水平阶或鱼鳞坑等整地工程,可全面或带状造林; b)在25°以下的坡面可栽植乔木,在25°~35°的陡坡,全部栽植灌木xx市政府住宅区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坡度在35°以上以封育为 主,待恢复天然草灌后,在立地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适度造林; c)一般沟坡上部大多不稳定,崩塌严重,干旱瘠薄,造林条件差,以栽植灌木为主。沟坡下部, 坡度较缓,土壤湿润,立地条件好,以栽植乔木为主; d)营造沟坡水土保持林,应注意坡向,选择根系发达、萌力强、枝叶茂密和固土作用大的速生 树种。

7.1.3.1.7沟底防冲林相关要求如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