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02T 100-2023 区域评估(环境影响)报告编制技术指南.pdf

DB3502T 100-2023 区域评估(环境影响)报告编制技术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13999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502T 100-2023 区域评估(环境影响)报告编制技术指南.pdf简介:

DB3502T 100-2023 是一个具体的行业或地区标准,其全称为“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02T 100-2023 区域评估(环境影响)报告编制技术指南”。这个指南主要针对的是环境影响评价在特定区域(福建省)的编制技术要求。

环境影响报告是建设项目在进行决策前,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以期找出并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DB3502T 100-2023 技术指南详细规定了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内容、方法、格式、数据要求、审查流程、报告的提交和审批程序等,以确保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该指南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具体内容,建议查阅该标准的正式文本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员。

DB3502T 100-2023 区域评估(环境影响)报告编制技术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区域评估(环境影响)regionalassessmentforenvironmentalimpact 以城市区域开发方案为评估对象,开展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 控要求

DB3502/T 1002023

摸清区域资源和环境状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论证区域开发方案的生态环境适宜性,提 出方案优化调整建议;明确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建筑工程两栋框剪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各类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准入要求,为 区域规划决策和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管理、简化审批程序提供依据,

4.2.1早期介入、全程互动

4.2.2适当简化、突出重点

4.2.3绿色低碳、协同增效

衔接“三线一单”成果、国土空间规划、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划,统筹自然资源集约节 约、角 能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优先等需求,优化区域开发方案,实现区域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协 同管理。

时间维度上,包括区域开发方案分区分阶段实施的建设期和运营期。 空间尺度上,根据区域开发方案及拟开发项目类型的环境影响特点,兼顾区域、流域污染物 散特征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

4.3.2.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4.3.2.2地表水环境评价范目

包括区域内地表水系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出水受纳地表水体,并参照HJ2.3考虑上下游的 适当延伸评价范围。

4.3.2.3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

DB3502/T 100—2023

以开发区域为评价范围,如区域周边现状及历史上存在涉重金属企业、化工企业等可能影响本区域 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源,将评价范围延伸至该污染源。

4.3.2.4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范围

以开发区域为评价范围,如区域周边现状及历史上存在涉重金属企业、化工企业等可能影响本 壤环境的污染源,将评价范围延伸至该污染源

4.3.2.5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4.3.2.6声环境评价范围

以区域边界外延200米为评价范围;如区域存在高噪声项目,其影响贡献值到区域边界外200米 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

4.4.1区域评估(环境影响)的技术流程见图1

4.4.1区域评估(环境影响)的技术流程见图1。

4.4.2确定评价重点和技术线路

初步分析区域开发方案,根据规划用地类型,判断可能引进的项目类别,识别环境影响特点,确定 评价范围与评价重点。

研究相关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三线一单”成果,分析区域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收集 区域环境基础资料,调查区域污染源及环境敏感目标,完成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识别区 域开发的主要环境影响和节能减碳潜力,明确资源、生态和环境制约因素,提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4.4.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分析、预测和评价区域开发方案实施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利用影响、各环境要素和累积性生态环 境影响。

4.4.5综合论证与对策建议

深入论证区域开发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及环境效益。提出必要的优化调整建议及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 施;对区域内建设项目分类提出生态环境准入条件、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管控要求,形成告知内容 清单,提出区域开发的管理要求,明确后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及区域方案调整的评估要求, 得出评价结论。

4.4.6在规划协调性分析、现状调查、制约因素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影响预测、区域开发方案 综合论证及环境保护措施等各专题中,全过程引入公众参与,

4.4.6在规划协调性分析、现状调查、制约因素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影响预测、区域开发方案

DB3502/T 1002023

图1区域评估(环境影响)技术流程图

DB3502/T100—2023

收集上层位与同层位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 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分析区域开发方案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关系或衔接关系(或依托关系),明确在空间 布局、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节能降碳等方面的不协调或潜在冲突。

5.3“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5.3.1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分析

5.3.1.1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分析主要对照厦门市生态控制线和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成果, 分析开发区域的各类功能布局与生态保护红线、生态控制线的交叉情况,分析交叉区域开发内容与相应 管控要求的符合性,明确不协调或冲突内容。 5.3.1.2岸线资源利用符合性分析主要对照区域岸线空间划定成果,分析岸线区域的环境敏感性,论 证岸线利用或保护方案的合理性。

5.3.2环境质量底线符合性分析

对照环境质量控制目标与管控相关要求,分析发展目标、结构布局、发展规模等开发内容与环 底线的协调性。

5.3.3资源利用上线符合性分析

面统筹考虑,分析区域资源利用合理性和节能险

三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

对照厦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分析区域开发方案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资源利用效 率等要求的符合性

优先采用生态环境部门所发布的有效环境状况信息、已开展的常规例行环境监测、生态环境调 也可收集区域内及附近区域其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开展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等,资料来源推荐 A。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需补充监测或调查,

DB3502/T 1002023

现状调查主要包括环境质量、生态状况、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环保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调查 主要调查内容见附录B。可根据区域开发方案的环境影响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适当调整调查内容。

6.3.1按HJ2.2、HJ2.3、HJ2.4、HJ964等,分析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明确主要污染因子;采 用近5年或更长时间段资料,分析区域水、大气、声、土壤等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调查评价范围内的 已建项目、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等污染源现状及历史变化,收集相关资料分 析现有项目污染物排放可否满足DB35/322、DB35/323等标准要求。 6.3.2按HJ19和HJ192,统计评价范围内的植被类型和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生态系统类型 及面积;分析评价范围内的物种分布特点、重要物种的种群现状以及生境的质量、连通性、破碎化程度 等;结合区域生态问题调查结果,分析评价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状况以及总体变化趋势;涉及 生态敏感区的,分析其生态现状、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6.3.3分析现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布局、规模等是否满足区域当前及未来环境保护要求。 6.3.4收集评价范围内所发生的环保投诉、环境污染纠纷、污染事故情况,分析投诉热点及成因、问 题解决情况等。

分析评价区域资源利用水平、生态状况、环境质量等现状与区域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环 境质量底线等管控要求之间的关系,从区外“邻避工程”、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区内与周边现有工 业用地或排污单位情况、依托市政基础设施情况、生态红线和土壤污染状况等方面开展分析,明确提出 开发区域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识别区域开发可能产生的生态与环境影响、区域周边邻近的重大污染源可能对开发区域的影响, 境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7.2.1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

从开发区域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开发规模和人口规模、空间结构与布局、基础设施及可能 引进的建设项目类别等方面,识别区域内及周边开发活动对资源和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等的影响途 径与方式,明确区域主要的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可能产生的重大、长期、潜在环境影响,确定重点 评价内容。

7.2.2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

采用专家咨询法、判断矩阵法和网络法等方法,以图、表等形式,建立区域开发主题与资源利用 要素、生态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

7.3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

GB 50211-2014 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DB3502/T100—2023

针对区域开发过程可能涉及的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及主要的环境制约因素,根据国家和区 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政策、资源利用法规和政策的目标及要求,结合区域用地 展阶段、生态环境的特征,确定区域的资源利用、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功能保护、污染防治和社 等方面的环境目标及要求。

7.3.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7.3.2.1在环境影响识别基础上,结合区域开发特点及环境现状,采用情景分析、专家咨询、公众参 与等方法,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资源环境法律法规,现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和规范,结合厦门市“三 线一单”成果中对区域环境控制单元的各项指标要求,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7.3.2.2选取的评价指标应能表征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功能状态及资源票赋和承载力;体现环境政 策和环境管理的要求;指标宜尽可能量化,易于统计、比较;针对区域开发方案特点和影响特征,指标 应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可操作性。推荐指标体系见附录C。

8.1.1依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预测与评价区域内及周边开发内容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 围,分析区域开发后能否满足环境目标要求。 8.1.2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预测和评价可参考执行HJ2.2、HJ2.3、HJ2.4、HJ19、HJ169、HJ610、 HJ623、HJ964。

某二层山地别墅建筑结构方案图(带效果图)8.2.1生态影响分析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