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342-2006 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SL 342-2006 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13719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342-2006 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简介:

SL 342-2006《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它是关于水土保持工程中监测设施的技术规定。该标准针对水土保持工程中所需的监测设施,包括监测点的布设、监测设备的选择、安装、使用、维护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其主要内容可能包括:

1. 监测设施的类型和用途:明确了不同类型水土保持工程中需要的监测设施,如降雨径流监测、土壤侵蚀监测、植被生长监测等。

2. 设施的布设原则:规定了监测设施的布设位置、数量、间距等,以及与被监测对象的关联性。

3. 设备的技术要求:对监测仪器的精度、稳定性、数据传输能力等提出了具体标准。

4. 安装与使用:规定了设备的安装方法,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规程。

5. 维护与管理:明确了设施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的要求,以及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法。

6. 条文说明:对标准中的关键术语和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便于理解和执行。

总的来说,SL 342-2006《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是保障水土保持工程质量,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依据。

SL 342-2006 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onwaterandsoilconservationmonitoring

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11 使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2 3.1水蚀 · .2 3.2风蚀 .2 3.3重力侵蚀. .2 3.4泥石流 .2 3.5冻融侵蚀. .3 水蚀监测设施 ·4 4.1径流小区监测设施 .4 4.2小流域控制站监测设施, .7 4.3插钎监测(简易坡面水蚀观测)设施 10 风蚀监测设施 .11 5.1降尘监测设施 11 5.2风蚀强度监测设施 13 5.3简易风蚀观测场设施 17 滑坡与泥石流监测设施 6.1滑坡监测设施 6.2泥石流监测设施 20 冻融侵蚀监测设施. .23 7.1寒冻剥蚀监测设施 23 7.2热融滑塌监测设施 水土保持措施监测设备 .27 8.1水土保持措施数量监测设备 27 8.2水土保持措施质量监测设备 28 本标准用语用词.. .29

4.1 径流小区监测设施 4.2 小流域控制站监测设施 4.3 插钎监测(简易坡面水蚀观测)设施 10

DB54∕T 0160-2019 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5.1降尘监测设施 11 5.2风蚀强度监测设施 13 5.3简易风蚀观测场设施 17 6滑坡与泥石流监测设施 6.1滑坡监测设施 18 6.2泥石流监测设施 20 7冻融侵蚀监测设施.. .23 7.1寒冻剥蚀监测设施 23 7.2热融滑塌监测设施 .25 8水土保持措施监测设备 .27 8.1水土保持措施数量监测设备 27 8.2水土保持措施质量监测设备 28 本标准用语用词 29

本标准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单位: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智广刘秉正严慕绥 许峰段淑怀徐航 赵帮元刘宪春丁国栋 董治宝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雷廷武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 乐枚

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设施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时应注意下列原则: 1设施所提供的信息内容、质量与格式应符合SL277一2002的规定。 2应采用技术成熟、方法实用、质量可靠的优良设施,同时鼓励应用先进的 设施设备。 3在选用先进的设施设备时,应进行校验和标定。 4按侵蚀类型划分设施设备。 1.2本标准适用于水蚀、风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冻融侵蚀和水土保持措施 等监测。

SL/TXXXXXXX SL276—2002 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标准 SL277—200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TC113/SC2 堰槽法测流 TC113/SC6 泥沙测验 ISO4373:1995 水文测验标准

3.1水蚀(watererosion)

水蚀是水力侵蚀的简称,属土壤侵蚀(又称水土流失)类型中的一类。水蚀是指在 水力(降雨、径流)作用下,地表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散岩层被破坏、剥蚀 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蚀的主要方式有击溅侵蚀、面状剥蚀、沟道冲刷和潜蚀(含 溶蚀)

3.2风蚀(winderosion

风蚀是风力侵蚀的简称,属土壤侵蚀类型中的另一类。风蚀是指在风力作用 下,地表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含沙粒)松散岩层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 的过程。风蚀的主要方式有吹蚀、磨蚀两种

3.3重力侵蚀(gravitationalerosion)

重力侵蚀是陡坡上破碎、分离的土(岩)体(碎屑、块体),在失稳情况下, 受到以自身重力为主的作用下(或有水、风等力的参与),向坡下移动、堆积的过 程。属土壤侵蚀的又一类。重力侵蚀的主要方式有撒落(黄土区称泻溜)崩塌、 滑塌和滑坡。

3.4泥石流(debrisflow

SL/TXXXXXXX

凶猛,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泥石流侵蚀包括形成区的坡面剥蚀、冲刷, 通过区的沟道冲蚀,撞击破坏和堆积区的堆积掩埋。泥石流侵蚀的动力以水力和 重力为主,所以归入混合侵蚀类中。属于混合侵蚀类的还有花岗岩风化区的崩岗 侵蚀。

冻融侵蚀主要是指在热力变化作用下,地表土(岩)体中水分的冻胀和消融 或其组成物质热胀冷缩的差异,导致土(岩)体的风化、崩解、变形,并在自身 重力或水、风等外力参与下,发生分离破坏,搬运和堆积过程。冻融侵蚀多发生 在高(山)寒(冷)地区,我国分布区有青藏高原、川西山地、天山及东北北部 等。冻融侵蚀的主要方式有寒冻风化剥蚀(含冻裂)热融滑塌(含融滑、融塌) 融冻泥流及冰雪侵蚀等

4.1径流小区监测设施

4.1.1径流小区监测设施是指利用径流小区观测降雨所产生的径流、泥

的设施、设备与仪器的总称。 1坡面径流小区监测设施应包括径流、泥沙和降水观测设施。 2为了进行径流、泥沙样品分析,还应选择分析测验产流产沙过程、污染物 流失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地表覆盖等观测设施。 3为了数据管理,还应选择数据处理、资料整(汇)编、传输等设施。 4.1.2径流小区监测设施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径流小区的建设、坡面处理及建设应按SL277一2002的规定执行。 2径流小区按不同目的要求进行设计,不同观测处理分组布设。 3径流小区应有围硬、防护设施、集流及测验等设施,同时需配备其他设备。 4降雨观测设施应安装在距离最远径流小区100m内,建设与配置应按SL21 一90的规定进行。 5径流小区监测设施在每次降雨观测后,应及时清理整修,保持监测设施完 好,对变形严重、破损较大的设施,应及时修复。

1围埂和保护设施包括径流小区的围埂、保护带和排洪系统三部分。 1)围硬为设置在径流小区边界上除下边缘外的隔离设施。围埂的建筑材料 要求不渗水、不吸水。围埂应互相连(搭)接紧密,埋深牢靠,地表出露20cm。 2)保护带设置在每组径流小区的两侧和顶部,宽度为(1.0~2.0)m。保护 带内坡面条件应与径流小区完全一致。 3)排洪系统设置在受洪水威胁的径流小区上部和左右两侧,规格大小按50 年一遇暴雨设计。 2集流、导流、分流设施包括集流槽、导流槽(管)分流箱和集流桶(池) 等

表1 径流小区监测设备配置表

注:标有*设备的数量按一组径流小区配置。

4.1.5径流小区监测设施技术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1工作环境。 径流小区周围应布设步道,以便技术人员观测;若径流小区周围人畜活动频 繁,应设栏保护。 2精度与误差。 1)径流小区面积误差±0.1% 2)分流箱和集流桶(池)基座应稳定,且变形小,水平误差±2mm,容积 吴差±1% 3)集流桶(池)内径流、泥沙测量误差±2mm。 4)雨量观测精度按照SL21一90的规定执行。 3整体结构。 1)径流小区围埂、集流槽、导流管、分流箱和集流桶(池)等设施设备应 安顺序严密衔接。 2)径流小区周围30m范围内无6m以上的树木和建筑物。 3)分流、集流桶(池)等设施设备基础坚固,工作期不沉降,无破裂。 4)降雨观测应至少有雨量筒和自记雨量计各一台

4外观质量。 围埂排列顺直平整,小区标牌明显,桶、盒等设备标号清晰准确,集流桶(池) 内壁规整、平滑、清洁、无杂物残留。 5可靠性。 径流小区的径流泥沙监测设施应按50年一遇暴雨标准设计。投入使用的各类设备 应经常检修GY/T 339.1-2020 有线电视网络大数据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保证监测精度。

4.2.1 控制站监测设施是指利用设置在完整闭合小流域沟口处对降水、径流、

沙和水质进行测试的设施设备的总称,适用于不超过100km的小流域。监测设施 应包括: 1降水观测设施。 2径流、泥沙等观测设施。 3其他选择性观测设施。 4.2.2控制站监测设施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控制站选址与布设应按SL277一2002的规定执行。 2控制站监测应采用巴塞尔量水槽、薄壁堰(三角形堰、梯形堰)等量水建 筑物,也可选用人工控制断面测流。 3降水监测的设备配置应符合SL21一90的规定。 4水位、流量及泥沙测验的设施、设备应参照SL276一2002的规定。 5为了进行土壤理化性质、产流产沙过程、污染物流失、流域土地利用、 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及分布、植被覆盖、耕作管理等观测,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关设 施。

1量水堰槽的测流范围应满足最小、最大流量。测流断面规整、表面平滑, 与上下游河道衔接合理。上、下游河段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护坡、护岸、护底 及渐变段等人工修建,以保证长期监测要求。

2水位观测井、廊道应位置准确,规格适宜,尽量靠近测验断面。 3水尺布设位置准确,刻画清晰。可用瓷板水尺镶嵌,也可用彩漆刻画。 4控制站的测流断面宽度超过3m时,应加设工作桥,工作桥一般采用钢木 结构。 5校验断面设在量水建筑物的上游和下游,同时要设固定断面桩。断面桩可 采用钢筋混凝土和木质材料制成,标志清晰。 6对于流量变幅大的河道,可采用断面浮标法测流,并率定浮标系数。 7有推移质测验任务的控制站,在量水堰槽的上游或下游应设容积足够的推移 质测坑。测坑长与堰槽宽一致,深为最大粒径的(100~200)倍,宽通过容积计算。

控制站监测设备配置表

SL/TXXXXXXX

4.2.4控制站监测设备包括必配设备、选择性设备两类。其中,有降水观测设备 水位、径流泥沙测验设备JCT456-2015 陶瓷马赛克,水质测验设备,资料整(汇)编设备等。设备配置参 同表2

4.2.5控制站监测设施技术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