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254-2022 再生水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

DB11T 1254-2022 再生水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城建标准
资源ID:13654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254-2022 再生水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简介:

DB11T 1254-2022 是北京市地方标准,全称为《再生水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这个规范主要是针对再生水热泵系统在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再生水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废弃或再生水资源作为冷热源的供热(冷)系统,通过热泵技术实现能量的转移和利用,具有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的特点。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再生水热泵系统的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安装施工、运行管理、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的总体布局、设备性能参数、水质要求、系统控制、安全防护措施以及系统运行效率的评价等。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再生水热泵系统的正常运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工作。

简而言之,DB11T 1254-2022 是为了规范和提升再生水热泵系统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而制定的行业标准。

DB11T 1254-2022 再生水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DB11/T1254—2022 DB11/89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1066供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DB11/T1767再生水利用指南第1部分:工业 DB11/T1771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技术规范 DB11/T1772地源热泵系统评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再生水reclaimedwater 废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功能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3.2 再生水热能资源reclaimedwaterheatresources 再生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城市排热、污水处理工艺的增热产热和太阳辐身 3.3 再生水换热系统reclaimedwaterheatexchangesystem 使用再生水与某种介质进行热能交换的系统。 3.4 直接式再生水换热系统directreclaimedwaterheatexchangesystem 再生水经过水处理后直接进入热泵机组换热器进行换热的热交换系统。 3.5 间接式再生水换热系统indirectreclaimedwaterheatexchangesystem 再生水经过水处理后进入中间换热器与热泵机组实现间接换热的换热系统。 3.6 间接式再生水换热器indirectreclaimedwaterheatexchanger 间接式再生水换热系统中,从再生水中取热或释热,并传递给其它介质的设备。

DB11/T1254—2022 DB11/89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1066供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DB11/T1767再生水利用指南第1部分:工业 DB11/T1771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技术规范 DB11/T1772地源热泵系统评价技术规范

4.1年 再生水热泵系统工程前期策划应与供热规划、节能规划、能源规划、再生水利用规划、给水排水 规划等相协调。 4.2再生水热泵系统工程承担单位在勘查、设计、施工安装、运维等方面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4.3再生水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方案应符合安全可靠、绿色低碳、高效节能、经济合理、精细智能的要 求。 4.4再 再生水热泵系统工程应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和绿色环保材料。 4.5 再生水热泵系统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和再生水热能资源勘查。

GBn 263-1986 卫生陶瓷外观质量DB11/T1254—2022

5.1.1再生水热泵系统工程方案确定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和再生水热能资源勘查。 5.1.2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和再生水热能资源勘查完成后,应编写再生水热能资源勘查评价报告,并对 资源利用提出建议

5.2.1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包括再生水热源场地状况调查、能源站和配套设施调查。热源场地包括再生 水取水点、退水点、取水管线、退水管线、换热循环水管线等涉及的场地和区域。能源站和配套设施包 括再生水热泵机房、换热站、取水、退水构筑物等涉及的场地和区域,

5.2.2热源场地状况调查内容应包括:

a)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基础型式及埋深; 1)场地内已有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交通设施、历史文化遗迹、地下构筑物、各类市政管线 的分布及规划综合管线分布; m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2.3能源站和配套能源设施调查内容应包括: a)能源站和配套能源设施与再生水热源之间的管线路由和构筑物情况; b) )能源站和配套能源设施供水、供电、给排水等市政配套条件,

再土小然能贡源动直内谷包括: a)再生水厂与能源站的位置关系,包括输水线路、取退水点情况等; b)再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规划; c)不少于1个典型年的再生水逐时流量及逐时水温等参数; d)再生水水质条件,应符合GB/T19923及DB11/T1767的规定; e)再生水取水管线下游用户需求情况,包括用水的水量、水温、水质等; f)再生水厂的运行、维修周期。 5.3.3再生水热能资源勘查评价报告内容包括: a)建设项目概况、来源、再生水热能资源论证范围、开发利用状况分析等; b)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分析可供工程项目利用的水量及其可靠性、水质及其稳定性、水温条件、 合理取用水量的核定等; c)对再生水热能资源量进行评价,计算可利用再生水换热功率,计算公式应符合附录A; d)取水影响论证及退水影响论证,论证再生水取水与退水的适宜路线与方案以及取水、退水对下 游用户的影响等内容; e)影响补偿和水资源保护措施; f)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经济性和风险性分析,确保采用再生水热泵系统的可行性,

6.1.1再生水热泵系统设计应以再生水热能资源勘查评价报告为依据,且符合GB55015、 DB11/1066的规定。系统设计可采用多种能源耦合方式,增设辅助冷(热)源、蓄冷(热 峰热源设施。

6.1.1再生水热泵系统设计应以再生水热能资源勘查评价报告为依据,且符合GB55015、DB11/891 DB11/1066的规定。系统设计可采用多种能源耦合方式,增设辅助冷(热)源、蓄冷(热)装置等调 峰热源设施。 6.1.2再生水热泵机房位置宜设置在靠近冷热负荷集中的区域或经济合理的供能区域内。 6.13再生水热泵尾水直接排入河道或者天然水体时:属水排水水质应满足对应河道水质要求:尾水

峰热源设施。 6.1.2再生水热泵机房位置宜设置在靠近冷热负荷集中的区域或经济合理的供能区域内。 6.1.3再生水热泵尾水直接排入河道或者天然水体时,尾水排水水质应满足对应河道水质要求,尾水 排口宜采用多出流口和穿孔管横向分流出流模式,排水温度应符合GB3838和DB11/307的规定,

6.2.1再生水换热系统可分为直接式再生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式再生水换热系统。 6.2.2再生水换热系统形式应根据勘查与评估结果确定。 6.2.3再生水换热系统冬季取热量及夏季释热量按附录A计算。 6.2.4再生水换热系统设备与材料应根据再生水水质及其腐蚀性选用相应的防腐材料与涂层,减缓设 备与材料的腐蚀。 6.2.5再生水在进入换热器前,宜根据水质实际情况设置自动过滤除污装置或再生水专用过滤器,并 能实现全自动连续过滤功能。 6.2.6根据监测的再生水温度确定系统中各节点的设计温度,冬季为最低温度,夏季为最高温度。 6.2.7再生水热泵系统取水口应位于退水口的上游,并根据勘查与评估结果设置污物过滤装置。 6.2.8与再生水接触的设备、部件及管道均应具有防腐、防生物附着的能力或措施。 6.2.9直接式再生水换热系统再生水水质宜符合CJ/T337的规定,

6.3.1热泵机组性能应符合GB/T19409和DB11/687的相关规定,且应满足再生水热泵系统运行参数 要求。 6.3.2应根据冷、热负荷特点及可用再生水水量,经过全年能效、可靠性、经济性比较后,合理选择 热泵机组的类型、规格与台数。 6.3.3热泵机组的设计工作压力应与系统工作压力相适应。 6.3.4直接式再生水换热系统宜采用满液式或喷淋式热泵机组,机组蒸发器和冷凝器进出水管线设置 冬夏季节转换时的清洗接口,热泵机组宜设置在线清洗装置

6.4.1再生水换热器宜采用换热温差小、不易堵塞、易清洗的换热器。 6.4.2应根据水质特点,确定再生水换热器的材质及换热壁面厚度,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非 金属或合金材料的再生水换热器,并应符合GB/T50050的规定。 6.4.3应充分考虑再生水在换热器内污物附着、结垢、微生物生长等影响实际换热性能的不利情况 合理选择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6.4.4再生水换热系统换热器结构应尽可能简单,并应留有清洗开口或拆卸端头,便于清洗、更换管 件等日常维护,考虑并预留换热器进行人工检修和冲洗的空间。

盾环水泵应根据系统形式、循环工质性质、管材特性,计算确定系统水力特性进行选择。 再生水侧和用户侧循环水泵宜采用变频水泵,并应同时满足夏季与冬季工况要求。采用变频控 适应冬夏两季设计工况系统水力特性要求及热泵机组变水量特性要求。 间接式再生水换热器与热泵机组之间循环水泵的输送能效比应符合DB11/687的规定。

《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导则 JTG A02-2013》DB11/T1254—2022

6.5.4用户侧水泵的输送能效比应符合DB11/687的规定。 6.5.5水泵台数与规格宜与热泵机组及系统水力特性相对应。 6.5.6用户侧循环水系统较大,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按建筑各区域使用功能(运行时段)的不同、 距离远近或末端机组水侧阻力的不同等因素,分设若干个环路;各环路阻力相差较大时,宜采用二级泵 系统。

6.5.4用户侧水泵的输送能效比应符合DB11/687的规定。

6.6多能耦合热源部分设计

6.6.1合理匹配再生水热能资源与负荷需求,宜采用多种能源协同耦合的复合能源应用形式。 6.6.2再生水热泵系统耦合其他能源系统时,应充分挖掘再生水热能供热潜力,优先以再生水热泵系 统供热为主。 6.6.3综合考虑场地条件、资源条件以及经济性、系统能效、碳排放和供能稳定性等因素DB3302T 1093-2018标准下载,宜选择低 碳高效的辅助冷热源和蓄能系统。

6.7.1设备机房内水路系统管道保温、电气系统导线护套等应采用耐火阻燃材料。 6.7.2设备机房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且应设置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6.7.3设备机房内宜设消火栓、起火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装置,符合GB50261和GB50974的规定。 6.7.4设备机房内应设置防火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且划定和设置其他设施时不得占用和堵塞。 6.7.5在出入口、电梯口、防火门等醒目位置应设置提示安全逃生路线、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器材使 用方法的明显标志和警示标语。

a) 再生水管网可选用适宜的材质,包括承压塑料管材、再生水用球磨铸铁管、玻璃钢管材及内外 防腐的普通碳钢管等: b)再生水管路系统应顺畅,尽量减少弯头及阀门等管路附件; c)水路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50013及GB50014的规定。 6.8.2电气和控制设计要求: a)应符合GB50054的规定; b)1 宜具有安全联锁功能、故障报警功能和紧急故障处理功能; C) 宜具有本地手动控制和远程自动控制功能; d) )自动化控制系统宜具有集中数据采集、集中控制、集中工况显示、集中数据存储等功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