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段路基填筑技术交底

过渡段路基填筑技术交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
资源大小:730.11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ID:133818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过渡段路基填筑技术交底简介:

过渡段路基填筑技术交底主要是指在公路、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过渡段路基施工工艺、技术要点、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和说明的过程。以下是其主要内容的简介:

1. 工艺流程:首先,要明确过渡段的定义,通常是指新旧路基、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设计要求的连接部分。交底内容应包括过渡段的划分、设计、测量放样、土质处理、填筑施工、碾压、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

2. 技术要点:比如,过渡段的填料选择应根据地基承载力和设计要求来确定,填筑时要保证分层均匀,每层厚度和压实度要符合规定;对于不同土质的处理,可能需要进行混合或改良。

3. 质量控制:强调路基的稳定性、强度和均匀性,包括对密实度、平整度、排水设施、边坡防护等的严格把控。同时,要进行定期的试验检测,如压实度检测、弯沉检测等。

4. 安全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边坡稳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防护等,必须明确并做好预防措施。比如,防止边坡滑坡,保障施工人员穿戴好安全防护设备等。

5. 施工注意事项:包括施工时间、气候条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以及施工顺序、进度安排等。

通过这样的技术交底,可以确保施工人员对过渡段路基的施工方法和要求有深入理解,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过渡段路基填筑技术交底部分内容预览: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桥路过渡段形式二”适用于驻马店以南第四系地层较薄的正线地段。无砟轨道路基(路堤)与桥相连接不小于4h+b2+5(形式二的倒梯形,b2≥5.0m)范围内、且不小于20m的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5%水泥。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底宽5m的倒梯形部分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并掺入5%水泥,其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2≥80MPa,Evd≥50MPa,Ev2 /Ev1≤2.3,n<28%的要求,且级配碎石粒径与级配应满足规范中的要求。

桥台基坑回填混凝土,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2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C15无砂混凝土块砌筑,厚20cm。渗水墙底部设直径100mm的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过渡段路基填筑前,应采用冲击碾压技术进行地基的填前压实,但受既有建筑物影响(如距桥台、防洪堤等50m范围的路堤段)不应使用冲击压实DB36/T 1079-2018标准下载,改用小型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

图1 桥路过渡段形式

台尾为土质、极软岩或强风化硬质岩路堑时,桥台基坑回填C25砼,基坑外路堑表层20m范围内换填级配碎石掺5%水泥;基床底层底宽5m的倒梯形范围内填筑级配碎石掺5%水泥,其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2≥80MPa,Ev2/ Ev1≤2.3,Evd≥50MPa,n<28%的要求,基床底层换填厚应满足相应的基床底层换填厚度要求。当桥台台尾路基为硬质岩路堑时,桥台基坑采用C25混凝土回填。

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过渡段

(1)当路基面距横向结构物顶的垂直高度小于1.5m时,如图2中的图a所示,涵洞两侧不小于20m范围内的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表层以下涵顶及每侧顶宽2m的正梯形范围内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其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2≥80MPa,Evd≥50MPa,Ev2 /Ev1≤2.3,n<28%的要求,其外侧再设置底宽3m的倒梯形A、B组填料过渡段,其压实标准应满足底层的压实要求。

(2)当路基面至横向构筑物顶不小于1.5m时,则如图2中的图b所示设置过渡段。

(3)当横向构筑物位于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中时,构筑物两侧各不少于20m范围内基床表层换填级配碎石掺5%水泥,表层以下基坑范围内的基床底层换填厚度范围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底层以下基坑采用C15砼回填。当横向构筑物位于硬质岩路堑时,构筑物基坑均采用C25砼回填。

(4)当横向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应使过渡段的设置与线路中心垂直,避免横向的刚度差异。

(5)对200km/h及以下I级铁路路基,路堤与横向构筑物过渡段详见参考图集。当构筑物位于路堑时,则基床底层换填底面以下的构筑物基坑采用C15砼回填。

图2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图

隧道与路基相联时,应根据洞门型式、地基土岩性、隧道排水方式等情况,设置隧道过渡段,并将电缆槽、排水等顺接到路基或侧沟。

(1)当隧道与硬质岩路堑相接时,斜切式洞门应将洞门开挖基坑采用C25混凝土回填。当隧道线间沟水及隧道侧沟水需要引入路基侧沟排出时,则与洞门相连处对应设置深度不小于1.0m 的集水井,集水井顶平隧道混凝土铺砌顶面,集水井底部各设1根内径Φ=400或600mm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将水引入两侧深度不小于1.0m的汇水池,汇水池横行引入路基侧沟中。当隧道线间沟水及隧道侧沟水不需要引入路基侧沟排出时,隧道线间沟及隧道侧沟末端采用0.5m厚C25混凝土封堵。过渡段集水井、排水管等相关设计参见隧道相关图纸。

(2)隧道与土质、软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相连时:

①当路基与斜切式洞门相连时,其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7m。其中与隧道相联段应有不小于7m长采用C25混凝土浇筑,表层不小于20m的范围采用级配碎石+5%的水泥,底层底宽不小于5m的倒梯形范围内采用级配碎石+5%的水泥填筑,其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Ev2≥80kPa,Evd≥50mPa,Ev2 /Ev1≤2.3,n<28%。电缆槽高程过渡在隧道洞口至汇水池段完成,电缆槽平面顺接在汇水池至隧道洞口7m范围内完成。

②电力电缆槽跨汇水池段设钢筋混凝土底板,底板配筋参照电力电缆槽盖板、底板配筋与汇水池沟壁搭接不小于0.2m,,过渡电缆槽及盖板的尺寸应由施工单位根据隧道电缆槽的尺寸自行确定。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设计应在详细研究过渡段处的地形条件、地基条件,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使纵横向的刚度均匀过渡和减小差异沉降,同时应注意排水系统的衔接。

(1)路堤与弱~微风化硬质岩石路堑连接时应设置堤堑过渡段,过渡段自路堑一侧沿原硬质岩坡面横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过渡段基床表层20m范围内填掺入5%水泥的级配碎石,表层以下自路堤一侧分层填筑级配碎石搀5%水泥。级配碎石与路堤填料之间的分界线应与线路走向保持垂直,使轨道板下基础保持均质。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相关规定,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2≥80MPa,Evd≥50MPa,Ev2 /Ev1≤2.3,n<28%。

(2)当路堤与强风化硬质岩、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连接时,路堑一侧沿坡面按1:2的坡率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

区间正线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为保证路基横向刚度与变形均匀一致,基床表层以下挖除换填均质材料,换填厚度及范围由以下条件确定:基床底层2.3m范围内(挖方侧外轨以下2.3m)的填料一致,或底层换填厚小于2.3m时换填底轨道主要受力范围内的地基条件一致,且满足基床的要求。挖除换填地基土的底部应设向外倾斜4%的横向排水坡。详见图3:半填半挖横向过渡图式。

图3 半填半挖横向过渡图式

6、纵横向不同岩土组合路基

(1)正线路基路堑地段,当硬质岩石路基与土质路基纵向连接时,应由硬质岩路基向土质路基设置过渡段,其长度不应小于20m,如图4中的图a,过渡段范围内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且满足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基床表层以下,底宽5m的倒梯形范围内换填级配碎石掺5%水泥,换填厚满足相应地层的换填要求,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2≥80MPa,Evd≥50MPa,Ev2/Ev2≤2.3,n<28%。

(2)横向存在土石组合或半填半挖时,应分别满足不同岩组合横向过渡设计要求以及半填半挖横向过渡设计要求,如图4中的图b、c、d、e及参考图集。

图4 纵横向不同岩土组合路基处理示意图

7、桥桥、桥隧和隧隧间短路基过渡段

桥与路堑、桥与隧道、桥与桥(包括期间分布的涵洞)之间的路基长小于60m时,按短路基考虑设过渡段。短路基过渡段的设置,应根据与路基相联的桥、涵、隧、路堤与路堑等具体工程,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考虑设置过渡过段,短路基过渡段应分别满足上述3种基本过渡段的设置要求,并结合地形地貌、施工方式等具体情尽量将相邻过渡段连通设置,确保横向刚度一致,纵向刚度平顺过渡。具体设置图式详见参考图集。

1、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用碎石

过渡段碎石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应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粘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过渡段用级配碎石级配范围见下表

DGT∕J08-2042-2008 建设工程检测管理规程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用碎石级配范围

附:确山任店取样级配碎石试验报告及掺配比例(供参考)。

(1)级配碎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超过2% ;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应小于25%,塑性指数应小于6。填筑时每一压实层全宽应采用同一种类的填料。

基床表层砂砾石级配范围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曲线

附:铁路客专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

【北京市】《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 DB11/1116-2014》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

三、各分部施工前必须先选择试验段,确定合理级配及相关参数,经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