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交底

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交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
资源大小:154.62K
资源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ID:131895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交底简介:

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交底是一个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设计师或者结构工程师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桥梁、建筑物等结构的边跨现浇部分的支架设计方案。以下是交底简介可能包含的内容:

1. 项目背景和设计目标: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工程规模、使用功能等,以及支架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保证结构稳定性、安全性、施工效率等。

2. 结构类型和特点:详细解释边跨现浇段的结构形式,如梁桥、拱桥、吊桥等,以及其特点,如重量、跨度、荷载等。

3. 支架形式和选型:介绍所选择的支架类型,如贝雷梁支架、碗扣支架、钢模板支架等,以及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4. 设计参数:讲解支架的设计参数,如梁的长度、宽度、高度,支架的间距、倾斜角度等,以及这些参数如何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5. 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向施工人员介绍支架的安装、调整、使用和拆除的步骤,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荷载分布、施工精度、防变形措施等。

6. 验收标准:说明支架施工完毕后的验收标准,包括支架的稳定性、强度、刚度等性能指标,以及外观质量和使用的灵活性。

7. 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警,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帮助施工人员避免常见问题。

这一过程旨在确保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对支架设计有清晰的理解,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的安全性。

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交底部分内容预览:

加载完毕后进行沉降观测,记录数据。连续两天观测,每天3次,直到48小时内累计沉降不超过2mm或24小时不沉降为止,可认为稳定。

加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各个压重载荷必须认真称量、计算和记录,由专人负责。

2)所有压重载荷应提前准备至方便起吊运输的地方。

3)在加载过程中GB/T 25217.10-2019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 第10部分:煤层钻孔卸压防治方法.pdf,要求详细记录加载时间、吨位及位置。

4)加载全过程中,要统一组织,统一指挥,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及负责人在现场协调。

5)加载完成后发现局部变形过大时,记录清楚,卸载完成后,重点分析并解决。

地基稳定后,可进行卸载,按照加载相反的顺序进行卸载,过程中保证施工安全。

碗扣式支架立杆布置时,纵向间距全部为0.6m,底板面以下步距为0.6m,底板面以上为0.9m;腹板、底板下横向间距为0.3m,共设置15排。翼板下方横向间距0.6m。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要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上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0.6m。立杆与横杆必须扣紧,不得松动或遗漏横杆,立杆的垂直偏差要不大于架高的1/300。

支架外围四周设剪刀撑,内部沿桥梁纵、横向间距3.6m搭设一排剪刀撑,水平向剪刀撑间距3.6m。

剪刀撑采用4m、6m普通钢管,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采用3个扣件固定,剪刀撑与立杆连接扣件不少于5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部距离不小于100mm。

模板结构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梁体的外观,翼板、腹板外模面板采用钢模板,底板采用竹胶板,底板模板放在支架顶托15×12方木上。在拼装模板时,每块模板应从一端赶向另一端,以保证面板表面平整。在拼装接缝用双面胶带粘贴。在吊装模板时,防止模板磕碰。翼缘模板下面得支架支撑杆件定位要准确,且支架与模板已有的角钢支架配合加固,按照支架规定布置形式布置。

内模采用竹模板,支撑体系采用碗扣支架结构顶托15×12方木的形式,碗扣支架的纵、横向间距,层高均为0.6m。

根据支架设计进行放样,按放样位置布置立杆和水平杆,靠近墩身处,水平杆紧贴墩身。每根立杆下设可调底座,立杆垂直,以保证支架自身稳定。

支架验收合格后,于立杆顶部可调支座上铺设15×12cm横向方木,间距同立杆间距,用铁线与支架顶部可调支座连接,横向方木上铺设10×10cm纵向方木,间距30cm,用小抓钉从侧面与纵向方木连接。铺设后,对纵向方木标高进行复核,个别低洼处用抄手木楔找齐,高处用手电刨刨平,纵向方木标高达到要求后即可进行预压作业。

全面脚手架的扣件连接、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应由工程技术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1)工作区标志,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

2)拆除顺序: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后绑者先拆。

3)脚手架逐层拆除,分段拆除高度不应大于2步。

③、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扣件时,应先告知对方,以防坠落。

④、当脚手架拆除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⑤、材料、工具应用滑轮和绳索运送或集中用塔吊运送,严禁往地面抛扔。

⑥、拆卸后的各种构件应分类码放整齐。

为保证梁体砼结构的质量,钢管脚手架支撑搭设完毕铺设底模板后必须进行预压处理,以消除支架、支撑方木和模板的非弹性变形和地基的压缩沉降影响,同时取得支架及地基的弹性变形的实际数值,作为梁体立模的预拱值数据设置的参考。

预压方法依据梁体砼重量分布情况,在搭好的支架上的堆放与梁跨荷载等重的砂袋,预压荷载系数取1.3,预压时间视支架地面沉降量定,支架沉降稳定48小时后卸载。

预压后安装模板,预拱度设置要考虑模板与骨架间的间隙。

边跨现浇段梁混凝土的自重为:64米连续梁149.24吨,48米连续梁133.65吨,同时还要考虑模板等荷载,并要在横断面上模拟梁体的实际载荷分布,模拟堆载试验选用的材料应具有计量准确、比重大、质地均匀、方便运输和吊装等特点,在综合考虑以上特点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用沙袋进行预压。

试验程序与步骤流程:试验准备(技术交底、施工组织等)→地基处理→支架搭设→分配梁布置→预压前支架全面自检→观测点标记布设→分级加载→观测读数、记录→终值静置→观测、分析数据,确定是否继续下一级堆载预压→全面检查→卸载→观测结果整理、分析→梁体施工。

为了准确模拟梁体重量,进行分解计算。在加载预压过程中,根据不同部位梁体自重进行相应重量的预压。并进行沉降观测,等沉降量稳定以后再进行相应部位预压荷载的130%的超载预压。同时也要进行沉降观测。

①、1#块:重量q1=0.68×2.5=1.7t/m;

②、2#块:重量q2=0.927×2.5=2.32t/m;

③、3#块:重量q3=0.678×2.5=1.695t/m;

④、4#块:重量q3=1.367×2.5=3.427t/m;

⑤、5#块:重量q4=0.825×2.5=2.063t/m;

支架承担的全部荷载为:

堆载过程中采用吊车吊装,人工进行堆放。

根据堆载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我工段计划采用沙袋进行堆载预压。堆载预压时,按照梁体自重分级加载。加载完毕后还要进行沉降观测,记录数据。沉降稳定后在进行超载预压。加载完成后进行沉降观测,记录数据,分析计算沉降量,设置支架预拱度。

加载过程共分五级:0——30﹪——50﹪——70﹪——100﹪——130﹪。

加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各个压重载荷必须认真称量、计算和记录,由专人负责。

2)所有压重载荷应提前准备至方便起吊运输的地方。

3)在加载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加载时间、吨位及位置,要及时通知测量组作现场跟踪观测。未经观测不能进行下一级荷载。每完成一级加载应暂停一段时间,进行观测,并对支架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加载,及时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太大应分析原因后再确定下一步方案。

4)加载全过程中,要统一组织,统一指挥,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及负责人在现场协调。

5)每加载一级都要测试所有标记点的数据。如发现局部变形过大时停止加载,对体系进行补强后方可继续加载。卸载时每级卸载均待观察完成后,做好记录后再卸至下一级荷载,测量记录支架的弹性恢复情况。所有测量记录资料要求当天上报试验指导小组,现场发现异常问题要及时汇报。

支架卸载时仍采用分级方式进行,按照加载相反的顺序进行卸载。首先卸载进行超载预压的30%的部分,再卸载顶板混凝土重量,然后卸载腹板重量,最后卸载底板重量。

每卸下一级载荷,均对所有测点进行一次测量,并作详细记录,在数据分析时与加载时的挠度进行比较。

在砂袋吊装规程中,用2台25t汽车吊进行吊装。从两头向中间进行堆载预压。在吊装过程中,可用小型机械配合汽车吊,做到可用可行。

⑸ 观测点布置及沉降观测

纵桥向有五个断面:跨端0米、2米、4米、6米和跨端,从小里程到大里程方向,为I、II、III、IV、V断面;每个断面有5个点,分别为翼缘底、底板底两侧、底板中间,顺着线路前进方向,从左往右,为1—5号点。共25个点。具体点位布置如下图所示:

观测采用高精度水准测量仪和毫米塔尺进行观测沉降。为减小人为观测误差,应定人、定仪器观测,观测时间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避免在强光、高温时进行。

加载前测量地基和支架原始标高,每级加载完成静载后分别测设支架和地基的沉降量和支架变形量,做好记录。满载后,连续两天观测,每天四次,直到48小时内累计沉降不超过2mm或24小时不沉降为止,可认为稳定。

预压时应注意测量支架的沉降量,并观测其沉降变化是否稳定。待沉降停止后,根据观测的数据计算出底模应设置的预拱度值调整底模。

在梁体浇注的过程中,要对支架做变形控制观测。支架沉降观测数据一定要及时准确,从而来判定支架的安全稳定。一旦观测结果过大或出现不正常情况时,要立即停止浇注,并让梁体上作业的人员全部离开现场,并继续进行沉降观测。根据结果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后再进行施工。

为准确设置施工预拱度某湖滩面平台绿化景观工程施工方案,指导今后其余各跨支架预拱度的设置,根据预压卸载前后的实际测量的高程变化,确定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值。

A、荷载作用变形量计算

以变形量为纵轴Y,以观测间隔时间为横轴T,绘制不同点的变形速率图。以梁水平纵向为X轴,以不同点的弹性变形量为Y轴,连接各点绘制出梁的纵向弹性变形曲线。

考虑到在支架上浇筑混凝土、施工及拆架后,上部结构要发生一定的下沉,产生一定的挠度,施工时采取预留预拱度控制,预拱度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A.拆架后上部结构及荷载作用产生的竖向挠度δ1。

B.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δ2。(通过预压测量)

C.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压缩δ3。(通过预压消除)

JT/T 617.7-2018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 第7部分:运输条件及作业要求.pdfD.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δ4。(通过预压消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