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万达广场高大梁模板施工方案专家论证.doc简介:
万达广场高大梁模板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通常是一个严谨的技术评估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专业领域。首先,这个过程可能由万达广场的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相关建筑结构、安全、工程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
1. 方案准备:施工团队会根据设计方案和图纸,制定出详细的模板施工方案,包括梁的尺寸、结构、材料选择、支撑系统设计、施工流程等。
2. 专家邀请:由万达广场项目负责人或者技术部门组织,邀请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家进行论证。这可能包括结构工程师、模板工程专家、安全专家等。
3. 论证会:在论证会上,专家会对施工方案进行详细审查,包括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确保方案符合建筑规范和施工标准。
4. 问题讨论与修改:专家可能会提出关于施工方案的疑问或者改进建议,施工团队需要根据专家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
5. 最终审批:经过专家论证并修改后的方案,需要得到项目领导或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才能进行正式的施工。
这个过程旨在保证万达广场的高大梁模板施工安全、高效、质量可靠,同时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万达广场高大梁模板施工方案专家论证.doc部分内容预览:
3)支撑体系落在土体上时,土体需打夯密实,下设垫板,防止下沉。
4)提高架的整体刚度,以保证架体的使用安全。要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和梁下纵横向水平杆。因为根据有关试验,如不设置这二项杆件,立杆的极限承载能力将下降11.1%。设置时应注意: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为保证立杆的整体稳定,还必须在安装立杆的同时设置纵、横向水平杆。 5)支撑架的步距以0.9~1.5m为宜。因为支撑架步距的大小与立杆的极限承载力之间存在近似反比的线性关系,当施工荷载较大时,适当缩小纵横向水平杆的步距,以减少立杆的长细比,则可充分发挥钢管的强度,使其更为经济合理。根据测算,杆件的计算长度增大一倍则其极限承载力将降低50%~70%。 6)模板支撑架立杆应优先使用对接接长的方式。立杆接长的方式有对接和搭接两种,根据有关测试,对接的最大承载力是搭接的3倍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顶部立杆使用搭接接上时,由于模板上的荷载是直接作用在支撑架顶层横杆上,并通过扣件与钢管间接的磨擦力将力传到立杆上的,又因为扣件所能传递的力较小,且有一定的偏心,致使支撑架整体受力性能较差。此时搭接接长的构造要求是:扣件间距应大小800mm,且每根立杆的允许荷载以小于12kN为宜。
在搭设支撑架时还应注意,立杆和水平杆的接长位置应做到相邻杆错开,且不在同一步跨内。
7)立杆的间距不得超过支撑设计GB/T 2900.89-2012标准下载,且最大不超过1.2m。
立杆底部支承结构必须具有支承上层荷载的能力。当用楼板作支承结构时,由于模板支承立杆所承受的施工荷载往往大于楼板的设计荷载,因此要以计算确定保持两层或多层立杆。为合理传递荷载,立杆底部应设置木垫板,并且使上下层立杆处在同一垂直线上。 8)必须合理设置剪刀撑。剪刀撑有利于提高架体的整体稳定,特别是支撑高度大于4.5m的支撑架,合理设置剪刀撑能有效防止泵送砼对模板支撑的冲击所造成的架体整体失稳。根据相关试验表明,合理设置剪刀撑的支撑体系其极限承载能力可提高17%。因此,满堂的模板支承架应沿架体四周外立面满设竖向剪刀撑,竖向剪刀撑均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支撑架较高时,或者高宽比≥6时,为提高架体的整体刚度,在架体顶部、底部设扫地杆处、以及中部每隔4~6m处必须设置满堂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必须与立杆相连接,具体详见:A区五星级酒店设备层及裙房屋面梁板高大支模区域水平立杆平面布置图。 9)严格控制支撑架的变形,确保架体的稳定性。除架体承载引起架体变形外,还有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立杆受力不均发生局部失稳。模板下部的支撑梁变形过大,也会引起支撑架的变形。
10)水平杆与周边柱墙拉结顶梁大样详图。
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有关规定。
架子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紧安全带,穿工作鞋,戴工作卡,铺脚手架不准马虎操作,操作工具及零件放在工具袋内,搭设中应统一指挥,思想集中,相互集中,相互配合,严禁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嘻笑打闹,材料工具不能随意乱意乱抛乱扔,吊运材料工具的下方不准站人。
雨后施工,要注意防滑,凡遇大风或停工段时间再使用脚手架时,必须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连接部分有松动,立杆、大横杆、小横杆、顶撑有左右上下位移,铁丝解除,脚手板断裂、跷头等现象,应及时加固处理。
立杆应间隔交叉有同长度的钢管,将相邻立杆的对接接头位于不同高度上,使立杆的薄弱截面错开,以免形成薄弱层面,造成支撑体系失稳,
扣件的紧固是否符合要求,可使用矩扳手实测,要40~60N.M过小则扣件易滑移,过大则会引起扣件的铸铁断裂,在安装扣件时,所有扣件的开口必须向外。 所有钢管、扣件等材料必须经检验符合规格,无缺陷方可使用。
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可靠临时措施。
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爬支架上下。
支撑体系上高空临边要有足够的操作平台和安全防护,特别在平台外缘部分应加强防护。
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材料、机具、工具过于集中堆放。
不准架设探头板及未固定的杆。
模板支撑不得使用腐朽、扭裂、劈裂的材料。顶撑要垂直、底部平整坚实、并加垫木。木楔要顶牢,并用横顺拉杆和剪刀撑。
安装模板应按工序进行,当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落。
支模时,支撑、拉杆不准连接在门窗、脚手架或其他不稳固的物件上。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要有专人检查,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要及时加固和修理,防止塌模伤人。
在现场安装模板时,所有工具应装入工具袋内,防止高处作业时,工具掉下伤人。
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传送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绑扎牢固后升降,不得乱仍。
安装柱、梁模板应设临时工作台,应作临时封闭,以防误踏和堕物伤人。
混凝土浇筑时从中间往四边浇筑。
模板,应经技术负责人按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检查,确认混凝土已达到拆模强度时,方可拆除。
拆模应严格遵守从上而下的原则,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除重模板,禁止抛掷模板。
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安装措施,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拆下的模板应集中吊运,并多点捆牢,不准向下乱仍。
工作前,应检查所有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工作时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从空中滑落。
拆除模板采用长撬杆,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拆除的模板下。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防止整块模板掉下突然全部掉下伤人。
拆除间歇时,应将已活动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已拆除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严防操作人员因扶空、踏空堕落。
拆模前,应复查穿墙销杆是否拆净,在确无遗漏且模板与墙体完全脱离后方可拆除。
模板拆除后,在清扫和涂刷隔离剤时,模板要临时固定好。板面相对停放的模板之间,应留出50~60cm宽人行道,模板上方要用拉杆固定。
在混凝土墙体、平台上有预留洞时,应在模板拆除后,随即在墙洞上做好安全防护,或将板的洞盖严。
(2)高支模工程检测和安全管理
支模施工过程中,主要安全隐患是高处堕落、物体打击、支顶倾斜坍塌等。
监测结果报告必须包括检测项目及其允许值、报警值、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监测结果评述,并绘制直角坐标系实时记录监测值。
监测数据接近或达到报警值时,应组织有关各方面采取应急或抢险措施,同时必须向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市建设科技委办公室、市建委建筑业管理处报告。
2)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监测要求
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本工程高支模的观测点分沉降观测点和位移观测点,布置主要设置在大梁等部位,在每一个施工段均布设置3个观测点,观测点布置在梁底跨中部并便于观测的位置。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监测示意图如下:
3)监测频率:砼浇筑前测出立杆上基准点初始值,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30分钟一次。并与初始值相对比,得出沉降、位移量和梁中挠度变形值,浇筑完成后,每隔3h观测一次;模板的沉降量到浇筑完成后6h后结束。
4)当验算模板及其支架的刚度时,其最大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容许值:
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
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
支架的压缩变形或弹性挠度,为相应的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
注意事项:对焊接钢筋、线锤、标示角钢做好保护.如监测结果达到预警值,应停止砼浇筑,并通知相关部门人员来处理。
模板的拆除必须接到项目部的拆模通知后方可拆除,严禁私自拆除模板。
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应暂停拆除。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拆除。在模板拆除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到及时清理、维修和涂刷好隔离剂,以备待用。
模板的拆除顺序一般是先非承重模板,后承重模板,先侧板,后底板。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
拆除竖直面模板,应自上而下进行;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梁板拆除顺序:梁板模板应先拆梁侧模,再拆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并应分段分片进行,严禁成片撬落或成片拉拆。
拆除时,作业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进行操作,严禁站在已拆或松动的模板上进行拆除作业。
拆除模板时,严禁用铁棍或铁锤软砸,已拆下的模板应妥善传递或用绳钩放置地面。
严禁作业人员站在悬臂结构边缘敲拆下面的底模。
待分片、分段的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允许将模板、支架、零配件等按指定地点运出堆放,并进行拔钉、清理、整修、刷防锈油或脱模剂,入库备用。
梁、板模板拆除注意事项: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应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能进行张拉,张拉前需将梁侧模板拆除,等张拉完毕,梁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才拆除梁底模。
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以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GB/T 37383-2019标准下载,预埋件或外露钢筋插铁不因拆模碰扰而松动。
梁板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见下表。
表8 拆模混凝土强度要求
角模两侧都是混凝土面,吸附力较大,加之施工中模板封闭不严,或者角模移位,被混凝土握裹,因此拆模比较困难,可先将模板外表面的混凝土剔掉,然后用撬杆从下部撬动,将角膜脱出,不得因拆模困难而用大锤砸,把模板碰歪或变形,使以后的支模、拆模更加困难,以至损坏大模板。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强度后,应对已拆除侧模的结构及其支撑结构进行检查,确认混凝土无影响结构性能的缺陷,而结构又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后,方准拆除承重模板和支架。
已拆模的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当所需承受的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DB1310∕T 234-2020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必须经过核算,必要时应加设临时支撑。
(1)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